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小张庄不再遥远——台湾著名作家张晓风的寻根之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傅宁军 《台声》2002,(6):32-33
当“江苏籍台湾作家采风活动”开启之时,台湾著名女作家张晓风再一次越过海峡,回到江苏故土。她是在职教授,以往到大陆多半是利用寒暑假,而这次是请假来的。虽然只有10天时间,张晓风深感不虚此行。她不仅和其他台湾作家一起,面对面地与江苏台港文学研究专家学者交流,参观游览了南京、无锡、苏州,而且还独自去了徐州,寻找“心向往之”的小张庄,那是她的祖辈居住过的地方。在江苏学者与台湾作家的座谈会上,张晓风侃侃而谈。她的发言动了真情:“江苏是我的祖籍,不过如果有人问我,有没有比江苏更属于我的地方,有的,那就是中国…  相似文献   

2.
2008年6月21日,朱思婧登上了台北101大楼。过完这天,她满20岁,而在台湾4个月的交换生生活也圆满地画上句号。“俯瞰暮色笼罩的台北,回想这4个月在台湾生活的点点滴漓,不知道用怎样的语言来表述内心的感慨。越到时间的末尾。我越是进入一种失语的状态。”她说。  相似文献   

3.
正2月5日,台湾25人旅游团从四川成都乘机抵达西藏拉萨,这是西藏实行"冬游西藏"优惠政策不久后,人数最多的台湾旅游团。旅游团在"圣城"拉萨、后藏日喀则开启"冬游西藏享受阳光"之旅。此行中,台湾同胞们参观西藏最热门的世界文化遗产布达拉宫、大昭寺两处景点,游览"西藏唯一财神庙"扎基寺。另外,除了观赏到雪域高原独有的自然风光羊卓雍错和卡若拉冰川外,台湾同胞们还到历代班禅的驻锡地扎什伦  相似文献   

4.
开头的话去年3月,我去看望了退休在家的原溧阳市政协副主席程萍女士。闲聊之中她问我,青海、西藏你去过没有?我说没有。她兴奋地说,我们一道去好吗?我说我很想去,就怕身体吃不消。她鼓励我道,我看你能适应的,再说这次我们有两三个医生去呢,车上还带有氧气瓶,我可以保证你不会出纰漏。接着她向我介绍了他们策划的青藏高原之行的旅行计划:我们溧阳后周有个叫潘小伟的年轻人,七八年前在拉萨办了个汽车修配厂,搞得还可以。近年来西藏的旅游业越  相似文献   

5.
见到痖弦     
数年前痖弦从台湾来信说:“你我都要保重,我们见面有期。”这语气很乐观,但我总觉得是一句梦话。到了1998年11月下旬他来信说:“我已从《联合报》退休,12月6日离开台北到温哥华居住,特向你告辞。”从未见过面,言说“告辞”,──真让人迷惘而悲哀。 痖弦50年前小小年纪离开爹娘东渡到台湾这块陌生地,50年后又继续东渡到一个更远的陌生地。先前他说的“见面有期”,渺茫了,是天边一缕消散的云。 然而,今年,即2000年5月8日,痖弦真是来到家中了。这个日子容易记住,旱了几个月,这一天忽然降雨了。甘雨遇上故知…  相似文献   

6.
<正>在很多人眼里,西藏是一个与天最近的都城,更是身心与神灵最接近的地方。那天午后,站在拉萨八廊街,我发了条短信给我所有知道的、不知道我来西藏的朋友:“不到西藏,不知道天空有多蓝;不到拉萨,不知道空气有多新鲜;不到大昭寺,不知道信仰有多虔诚;不到八廓街,不知道逛街多有趣。”八廓街的由来在拉萨,八廓街(又称八角街)是一定要去的。其实,八廓街并不大,如果不买东西,一个小时就可以转完。但她却让所有在这条街住过的人终生梦绕魂牵,让所有到过这里的人都留下一个深刻而奇特的印象。  相似文献   

7.
曹辩泷 《台声》2002,(3):38-38
在2001年底进行的“江苏籍台湾作家访乡采风活动”中,有一对惹人注目的夫妻作家,这就是台湾著名报道文学作家夏祖丽女士和她的丈夫、小说家张至璋先生。夏祖丽女士的父母也是台湾著名作家,并且都在北京长大,夏祖丽得知父母青少年时期的历史对他们影响很大,近年来多次到祖国大陆采访,专程追踪父母青少年时期的足迹。母亲林海音是小说《城南旧事》的作者,前年10月,夏祖丽在台湾天下远见出版公司出版了《从城南走来———林海音传》。这次到祖国大陆来,夏祖丽开始采写父亲的传记。无论林海音本人还是她的《城南旧事》,都在海内…  相似文献   

8.
伍振 《传承》2010,(4):56-57
在很多人眼里,西藏拉萨是一个与天最近的都城,更是身心与神灵最接近的地方。那天午后,站在拉萨八廓街,我发了条短信给所有知道或不知道我来西藏的朋友:"不到西藏,  相似文献   

9.
读者问     
《台声》2014,(7)
<正>您好,我想请问一下,我是台胞,七月计划去成都玩,然后想去拉萨市,入藏证该如何办理呢?还是到了拉萨后去当地台办那边办理就行了?答:鉴于西藏特殊的民族传统、文化古迹和生态环境保护的需要,同时也因西藏的交通状况和旅游服务设施及接待能力,政府规定非大陆居民身份证持有者,包括台湾游客,在进入西藏旅游前,必须办理"入藏旅游批准函"。  相似文献   

10.
雨中八角街     
知道北京有个王府井大街并不比知道拉萨的八角街早,而当我对王府井已经非常熟悉时,到八角街上去走一定仍是心中的一个愿望。前不久,我终于去了西藏,但由于大部分时间都在边境一线开展工作,所以直到离开西藏前两天,才匆匆地去了一趟/\角街。7月,是西藏一年中最美好的时节,雨水充沛,气候宜人,尤其是我在西藏的最后几天,拉萨每天都有一场雨,把这座美丽的城市浇灌得郁郁葱葱,八角街也因VL愈发清新、秀丽。那天早晨,天空照旧飘着雨。我们先参观了西藏三大寺之一的大昭寺,大昭寺的大门就开在八角街上。两个小时后,当我从大昭寺…  相似文献   

11.
佛缘     
在僧居佛寺的北京,城里城外有名有姓的寺庙加起来有840多座,吃斋说禅的善男信女越来越多,面对香火日盛的庙宇,总觉自己与佛无缘。 记得在中央电视台的咖啡厅,雪纯对我说,世界上有两座圣城,一个是耶路撒冷,一个是拉萨,只要一走进这两座城市,都会闻到神味儿。 尽管佛缘太浅,但偏偏在藏历四月这个被称为萨嘎达瓦的佛月来到西藏,这可是事前毫无准备的。越过唐古拉山,头一天到拉萨,海拔四千多米的高原气候一下子把本来就晕乎乎的我弄得飘飘然。拉萨的老城区到处是香火缭绕的玛尼堆,经文贝叶悬于树枝宛如垂缨,红红绿绿的让我想起世俗的美丽。顶礼膜拜的藏民手持酥油,摩肩接踵地向寺庙走去。恍惚的我便不知深浅地独  相似文献   

12.
台湾人创业大上海透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雨文  杨胜云  张敏 《台声》2002,(8):16-18
从6月22日到7月5日,《人民日报》海外版、《台声》杂志、《今日中国》、“海峡之声”、“金陵之声”5家媒体,以“台湾人创业大上海”为主题,联袂到上海采访多家台资企业,透视台商投资上海热的现象。到上海来是为了求发展2000年,讲述一个台湾人在上海10年商海坎坷经历的书———《我的上海经验》,在岛内十分畅销。时隔两年,该书作者陈彬先生在接受采访时说:“尽管开始我在上海做生意失败了,可每次到上海去,我都是很愉快。但是回到台湾时,我感受到的不是天灾、地震,就是贪污、八卦新闻之类,台湾的气氛我感觉不怎么样…  相似文献   

13.
今年9月15日,被誉为“西藏干部摇篮”的西藏民族学院建校40周年。40年来,这所学校已为西藏培养输送了两万多名各类建设人才,为西藏的建设事业作出了贡献。如今,在西藏的各个地方都可以看到民院毕业生的身影。毛泽东说:要帮助西藏人民发展教育事业1951年5...  相似文献   

14.
月圆的拉萨     
拉萨被称为坐落在八瓣莲花中的圣城,指的是这座城市被周边的八座山围绕。50年代初,拉萨城区才不到3平方公里,今天已经接近50平方公里。火车的开通给西藏带来了机遇,但在市场经济面前,藏人也面临着两难的选择。打开一扇门“火车”,这是整个7月拉萨当地人使用频率较高的两个词。青藏铁路开通后的一个月,拉萨的大小宾馆全部爆满,统计数字显示,7月,入藏游客达39万,比上年同期增长了一半。“西藏正处于发展的最好时期。”西藏自治区主席向巴平措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从大昭寺到小昭寺几百米的黄金地带上,布满了各种客栈,但还是有人在街头拖着行李…  相似文献   

15.
刘聪玲 《台声》2011,(12):72-72
想这个标题想了很久,写这篇文章也迟疑了很长时间,直到前天,朱秀娟大姐的电话递到耳际,这才尘埃落定——她来北京了,是作为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作协首次发展入会的三位台湾作家之一,来参加中国作家协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相似文献   

16.
一叶 《现代领导》2008,(6):20-20
圣湖纳木错 出拉萨我们的切诺基就上了青藏公路。青藏公路是几条进藏的公路中路况条件最好的,也是最容易走的一条,它北起青海西宁南到西藏拉萨。全长2143公里。车辆疾驰在柏油路上,体会着其与川藏线的天壤之别。望着车窗外。山坡上青草连绵,如浩淼的江水翻滚着伸向远方,直至视线恍惚。不时看到白色的山羊和褐色的牦牛移动着散漫的步伐,在陡峭的山坡上从容地吃草。  相似文献   

17.
何标 《台声》2000,(12)
林海音是情系台海两岸的台湾作家,她的这个“情”是来自她心灵的、明确而理智的两岸观。她曾经说过,自己“比北平人还北平”;也说过,自己是个“番薯仔”。我们的父辈--老北京台湾人,往往自称是“番薯人”,因为台湾岛形似番薯,台湾人在历史上经历过任人宰割的心酸,所以都有着强烈的中华民族意识,有一颗中国心。   “台湾人就是中国人”、“中国是台湾的祖国”,这在老一辈“番薯人”心目中是毫无疑问的。所以当 1895年 4月 17日清政府与日本签订割台的《马关条约》时,在京参加会试的台湾举人和台籍官员痛心疾首地上书光绪,斩钉…  相似文献   

18.
13年前,来自德国的萨布瑞亚(Sabriye Tenberken)在雪域高原西藏拉萨建起了一所盲童学校。她本人就是盲女,却相信梦想能让无边的黑暗充满色彩。在丈夫保罗(Paul Kronenberg)的协助下,这所学校成了拉萨乃至整个西藏盲童的心灵之家。  相似文献   

19.
林木 《台声》2001,(12):25-26
1981年春,由于做台湾人民的工作形势和台湾同胞的热切愿望,酝酿着成立台湾同胞的组织—台湾同胞联谊会。这个愿望得到党和政府的支持。与台湾一水相连的福建省,又是大陆各省市中台湾同胞最多的省,理所当然地积极推动台联会的建立。我有幸参加从倡议、筹备到召开台湾同胞代表会议的全过程,并担任省台联的副会长、秘书长。福建台联的建立,引起海峡对岸的注视。我自1981年5月1日福建台联成立直到1993年3月离职休养,做的、想的都是台湾的人和事;离休后,依然牵肠挂肚台湾的人和事,关心祖国和平统一大业。我和台联有难舍…  相似文献   

20.
谢同生  侯轹 《台声》2006,(7):58-59
4月19日晚,两岸作家们在嘉陵江畔的一条船上进行座谈,自称是“新台湾人”的台湾知名作家爱亚第一个发言,她款款深情地讲:“我是45年出生在(重庆市)璧山,临来时问母亲有关家乡的事,对我来讲,感觉是回娘家”爱亚一席话引来了“两岸作家西部采风”举办方的特殊关爱,在行程满满的活动中安排爱亚回故乡。爱亚踏上了回故乡的路,她眼睛湿润地对陪同人说:“一想到要回故乡,我就情不自禁要流泪,真很难控制。”为不让爱亚过分伤悲,陪同人一路上不停地和她谈天说地(爱亚在感谢举办方特安排她回故乡时,特意提到回故乡路上陪www.taisheng.爱心中国同人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