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关日安保条约》是美日同盟的重要内容,通过对条约的多次修改,美日同盟不断巩固强化。近期美国出台2013年国防授权法案,其中涉钓鱼岛条款是继近年来美国政府对钓鱼岛表态以来立法系统首次表明态度。美国对于《美日安保条约》是否适用于钓鱼岛的态度由模糊走向明确,这与美国亚太战略的调整不无关系。利用钓鱼岛争端制造可控危机进而造势借力是美国亚太再平衡的重要策略,这将加剧钓鱼岛争端解决的复杂化,不利于地区和平与稳定。分析这些影响,有助于探索解决钓鱼岛问题的新思路和新方法。  相似文献   

2.
2012年以来,中日关系因钓鱼岛争端而紧张升级,美日同盟出现进一步加强的趋势,中国国家周边安全环境面临严峻挑战;随着中国的崛起和美国战略重心重返亚太,  相似文献   

3.
日美同盟的调整与中国外交的战略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美同盟是冷战时代的产物。随着冷战的结束,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政治多极化趋势的增强,日美同盟在国际社会的角色、性质正逐步发生演变,并出现日益强化的趋势。冷战后时代,日美同盟的调整对中国的外交战略构成重大挑战,对中国和平发展构成威胁,同时日美同盟以台湾问题为利益指向,严重干涉中国主权、阻挠中国和平统一。面对日美同盟的挑战,中国外交战略应树立以“互信、互利、平等、合作”为核心的新安全观;与日美建立更多的“共生利益”,加强相互依存度;正确处理台湾问题,维护我国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实施“伙伴战略”,推进中国外交战略建设;更应坚定高举和平发展的旗帜,增强综合国力,树立良好的国际形象。  相似文献   

4.
在奥巴马就任美国总统后,美国高调实施重返东南亚战略,全方位重返东南亚.美国重返东南亚战略既是对以往相对忽视东南亚政策的矫正,更是美国维持全球霸主地位外交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美国重返东南亚战略的主要目的是防范和遏制中国,主要手段和策略就是强化美菲同盟.美国重返东南亚战略背景下,美菲同盟强化出现了一些新动向:军事合作不断加强,防务合作更趋务实和灵活,经济合作不断加强,非传统安全合作范围不断扩大.美菲同盟强化将给中国带来深远影响:致使南海局势更加复杂,对中国周边安全环境构成极大压力,完善美国的亚太同盟体系,挤压中菲经济合作空间.中国必须积极应对美菲同盟强化造成的不利影响,有效维护国家利益.主要对策是:借鉴新中国成立以来解决陆地边界问题的经验,坚持矛盾双方直接和平谈判原则,实现矛盾双方利益的和谐,把解决边界问题作为国家外交战略的重要任务,最高领导人发挥大智慧和大魄力,增强自身实力与消除中国威胁论并举,树立负责任大国形象,积极参与亚太地区多边合作机制和区域组织,积极开展软实力外交,积极改善与菲律宾的关系,削弱美菲同盟的利益基础.应对美菲同盟强化及相关联的中菲南海争端问题,应警惕国内激进民族主义倾向,不能反应过度;应讲究策略,坚持同菲律宾进行直接、和平、平等的协商.  相似文献   

5.
自美国提出重返亚太以来,强化亚太同盟体系成为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的支柱之一。其中,美日同盟因历史和现实地缘政治的原因,又成为美国众多同盟中的基石。因此,从美日同盟的变化发展可窥探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的走势。在新时期,受国内外因素的影响,美国"亚太再平衡"政策出现了"预防性外交"的趋势,呈现出了一定的疲态。中美外交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  相似文献   

6.
2012年以来,中国面临的国际安全形势发生了一系列引人注目的新变化。中美关系时值美国总统大选而面临种种新的不确定性,中日关系因钓鱼岛争端而迅速恶化,美日同盟出现进一步加强的趋势,中国国家周边安全环境面临严峻挑战。在此背景下,  相似文献   

7.
冷战结束后,尤其是"九一一"事件爆发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以"全球反恐"为借口,在全球推行美式的"民主、价值、人权观",并加大了亚太在全球战略中的分量,而美日同盟作为美国全球霸权的两大支柱之一,在亚太地区的作用就突现出来了.  相似文献   

8.
钓鱼岛是沧海一栗,但它情系两岸三地、宇内海外。二战后钓鱼岛和日本成了美国远东战略的棋子,而日本对其资源势在必得。1971年美日在签订“归还冲绳协定”时私相授受,划入归还区域, 遭到中国强烈抗议。1972年中日同意将问题挂起来。日本却对在钓鱼岛海域作业的渔民进行监视。中国绝对不会放弃其主权。  相似文献   

9.
当前,中国的周边安全环境较为严峻,表现为:美日同盟深化,中日关系紧张,中国在中美日三角中处境不容乐观;美印关系实现新突破,日印相互借助,美日印“新三角”发展态势令人关注;“法理台独”威胁进一步增大,美日台三边安全“准同盟”暗流涌动;美朝矛盾加剧,致使“朝核”久拖不决,美韩、美蒙关系的发展为东北亚局势增添新的变数;伊朗核问题临近“摊牌”对中国的挑战。总之,大国互动、“台独”、核扩散是中国在周边安全环境中面临的三大挑战。  相似文献   

10.
随着中国在国际体系内地位和作用的上升,中美两国形成了一个“G2”结构。在世界权力新格局下,中美两国和平共处符合国际利益和中美各自国家利益。和平共处要求两国互相对对方的核心利益作出调适。然而由于中美两国的相互误解和相互恐惧,美国不愿意为中国的核心利益调整其对华政策,而中国实力已经上升到可以要求美国作出这种调整了。面对国际新格局,中国应改变过去被动的对美政策,确立自身接触美国的新政策和新原则。为此,中国应积极寻找和建立与美国互动的新的国际制度平台。现阶段,东盟机制不失为一个可借用的有效平台。  相似文献   

11.
日美同盟是冷战时代的产物。随着冷战的结束,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政治多极化趋势的增强,日美同盟在国际社会的角色转型、性质定位正逐步发生变化。日美同盟作为冷战的衍生物,在国际社会尤其在东亚地区的作用并没有削弱,相反却日益强化,这对于当前方兴未艾的东亚区域合作具有双重性的影响。虽然日美同盟对东亚区域合作在某种程度上具有“平衡器”的杠杆作用,但从整个东亚区域合作的整体布局来看,日美同盟的消极作用日益明显,严重阻碍东亚区域合作的发展进程。因此,要推动东亚区域合作,必须正确处理好与日美同盟的关系,积极引导日美同盟发挥建设性作用,规避其消极的阻碍作用。  相似文献   

12.
布什政府执政以来在军控领域奉行单边主义政策,频频挑战国际多边军控条约。这一立场使美欧在军控问题上的分歧暴露无疑,严重影响了大西洋两岸的关系。今后美欧安全关系在继续维持的同时,同盟内部的不信任感也将不断加剧。美国在军控领域的单边主义,不利于美国的长期利益。  相似文献   

13.
9.11事件之前,美国的亚太安全战略经历了单纯应付功能性挑战到同时应付功能性挑战与结构性挑战并举的转变。9.11事件后,美国战略重心更多向亚州转移,一方面,在反恐问题上积极寻求与中国合作,另一方面,以美日同盟为基础,对中国进行防范和遏制。  相似文献   

14.
钓鱼岛问题已并非简单孤立的领土问题或双边关系问题,也不仅是在国际关系意义上对战后国际秩序的挑战,而是与战后日本政治的一系列重大问题有所关联.目前该问题已被当成冲绳美军基地驻留、自卫队扩编、“凸显日美同盟关系”乃至修改《日本国宪法》的“背景”或“理由”.若任由有意利用该问题的行为发展,将不仅有损中日关系、影响日美关系及战后国际秩序,包括冲绳民众在内的广大日本国民最终将是最大的受害者.鉴于此,政府与民间有识之士可以考虑加强与有关各方(包括冲绳民众、日本民众、美国政府与民众等)的交流,共同警惕日本政界部分保守势力借钓鱼岛问题对内违背民意、对外制造事端的行为.  相似文献   

15.
从现代国际法主权的认定依据来看,钓鱼岛列岛自明代中期后已成为我国领土,其间我国曾因《马关条约》割让台湾而于二战结束前丧失对钓鱼岛主权,但是,二战结束后,我国根据《开罗宣言》、《波茨坦公告》之规定又重新享有.1971年日美《琉球归还协定》的范围应当仅限于琉球群岛而不包括钓鱼岛.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以及国际法院的相关判例,钓鱼岛因其自身特殊的地理条件不适宜拥有专属经济区,在中日海洋划界上过多地考虑钓鱼岛可能会使主权纷争愈演愈烈.作为“中界岛屿”的钓鱼岛在海洋划界时原则上应当被视为“部分效力”或“零效力”,忽略钓鱼岛的海洋划界效力,更有利于中日双方解决钓鱼岛的主权归属.  相似文献   

16.
美韩同盟及未来走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帆 《外交评论》2001,(2):62-66
美韩同盟是冷战的产物,是美国在亚太地区推进遏制政策的工具.冷战结束以来,随着国际形势和朝鲜半岛形势总体上趋缓,美韩同盟面临着来自外部和内部的压力.美国出于自身利益的需要,仍将在东北亚地区继续维护带有明显冷战特征的同盟体系,这将成为朝鲜半岛和平统一的最大障碍.  相似文献   

17.
同盟是源于其对外敌对性和对内合作性而建立的。同盟之所以建立及持续,是由于制衡威胁的需要、霸权国的领导以及提供的公共产品、维护同盟信誉的需要、制度化的成熟和共同价值观等复杂因素的综合。美日面对“共同威胁”中国的崛起而引起的东亚权力结构调整选择强化同盟关系,但美日也面对着自身无法摆脱的同盟困境,军事同盟引起的地区紧张最终也将遭致东亚国家的不满与反对。  相似文献   

18.
美国开发反导武器系统迄今可分为冷战和冷战后两个时期 ,包括三个阶段 :酝酿与开始实施阶段 ,“战略防御”计划执行阶段和准备部署反导武器系统阶段。目前正处在第三阶段。出于既定的政治和安全战略需要 ,以及技术的不断突破 ,美国将不可避免地部署反导武器系统 ,于 2 0 1 0年前后将具有实战能力。美国部署反导武器系统将严重影响国际政治与安全 ,主要表现为 :导致美俄新的军备竞赛 ,危害欧洲和东亚安全形势 ,破坏包括美欧俄、美中日在内的大国关系的稳定  相似文献   

19.
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建立既是基于两国国家利益的需要,同时也与美国因素密切相关.综合国内国际尤其是美国方面的因素,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大致存在三种发展前景:俄罗斯"倒向"西方而与其建立反华联盟,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走向破裂;中俄正式结成战略同盟,共同"抗美";中俄既不结盟,也不疏远,而在与美国相对良性的互动中向前发展.随着中俄各层次、各领域协作机制的日趋完善及一些问题的逐步解决,未来中俄两国既不"结盟",也不"对抗",更不会相互成为"敌人",而将沿着预定的轨道实现平稳发展,既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稳定,也造福于中俄两国人民.  相似文献   

20.
冷战后,美国的战略分析家就预言,由美国和欧洲组成的西方将主宰整个世界。然而历史并没有按照他们的设想和愿望发展,后冷战时期,国际格局的确发生着深刻的变化,美欧同盟关系的调整有可能超过其他矛盾,成为这场变革的最主要内容。建构主义是 20世纪 90年代以来崛起的国际关系理论派别。关于它的理论方法和基本观点国内学者以多有论述。本文试图从建构主义的认同视角,对比冷战时期的美欧认同,探究特别是伊拉克战争后美欧矛盾中的深层问题,并以此为基点,试窥美欧关系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