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郝涛 《前沿》2014,(1):63-64
威廉·盖尔顿是美国著名的政治理论家,一个自由主义者。但是和洛克与康德不同,他所主张的自由主义是一种多元自由主义,其主导思想是国家的基本建制是自由主义式的,但国家中可以同时存在很多自愿结合的社会团体,这些社会团体可以是非自由主义式的。他认为,通过恰当的方式,国家和这些自愿团体可以形成一种稳定健康和谐的社会关系。  相似文献   

2.
刘格华  盛清才 《求索》2007,(3):150-151
麦金太尔分析了当代西方社会的道德危机和政治理论冲突,指出自由主义的合理性危机在于抛弃了传统:批判自由主义社会中自由个人主义、正义的性质、国家的价值中立性观念,指出自由主义已经转化为一种传统;解决自由主义的文化危机的途径是回归亚里士多德传统。这种以传统为基础的合理性的探究方式,呈现了回归传统理论的意义及其限度。  相似文献   

3.
杨淑珍  王艳华 《湖湘论坛》2006,19(5):44-45,51
新自由主义思潮是当代西方意识形态,是发达国家的竞争战略和西方大国推行国家霸权主义的理论。作为一种社会文化思潮,新自由主义的双重标准本身就是自相矛盾;新自由主义的人性论有悖于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新自由主义的社会论有悖于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新自由主义的市场论有悖于市场经济的双重特性。  相似文献   

4.
传统自由主义将社会组织与国家对立起来,认为社会组织是公民以消极抗衡的手段维护公民权利的消极机制,这一消极性体现着社会组织功能的不完整性。社会组织功能的不完整性不但不能有效维护公民权利,反而导致了自由主义理论中社会组织独立性的丧失。个人主义的理论支点是自由主义的理论限度,这是导致自由主义的社会组织理论陷入困境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5.
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历经的发展路径决定了存寄于其间的人民的需求偏好是跟随社会发展的步伐演进的,即一种社会类型应对一种特定的需求观念。而我国则不同,我们实施的是跨越式发展的路径选择,即整个社会具有工业社会、后工业社会以及信息社会等多维特点,我国人民的需求观念也因此具有了更多维的层次特性。在改革(政府职能转变)与发展(人民的无限需求)的双重压力下,两利相权取其谁?我们如何处理行政职能有限性与公共服务无限性之间的关系?这些都成为我国政府亟需解决的问题。一、行政职能的有限性行政职能在广义上又被称为政府职能,是国家依法(宪法和法律)对国家社会事务诸多领域进行管理所具有的职责与作用,它与国家的司法职能和立法职能相对,反映了国家行政治理活动的实质和方向。行政职能的有限性从其实质上来看,意指法制范围内国家对社会所具有的职责与作用的节制。(1)自由主义——行政职能有限的认识论依据哈耶克认为“‘自由主义’是指这个词最真实、最  相似文献   

6.
宋晓敏 《前沿》2009,(1):56-59
自由主义作为西方社会的主流思潮源远流长,是现代资本主义文明发生发展所依托的重要思想理论,是现代文明的基本思潮之一。西方自由主义传入近代中国,对中国社会产生了至关重要的影响,也对我们今天的改革开放具有思考和启示意义。近代中国的自由主义正是西方文化传入中国以后与中国本土文化相碰撞的结果,自由主义思潮与中国近代社会密不可分。本文从自由主义的产生起源以及与中国近代社会的联系等角度,探讨自由主义在近代中国社会的特殊国情下产生的悖论和启示.以及从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两方面总结自由主义思潮对中国近代社会的理论意义与今天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乔贵平 《理论月刊》2012,(8):119-123
在全面评价一个社会的民主时,民主的范围有多大是一个有效的标准,范围愈广民主的实现就愈充分。社会主义与自由主义关于民主统治的适当范围问题存在严重的分歧。自由主义意义上的民主强调的是在国家的领域范围内实行政治民主,严格限制民主的范围。社会主义者在批判自由主义民主理论的局限性的基础上提出把民主扩展到经济与社会领域,提出经济民主与社会民主等思想,对民主的范围作出了更深入的思考。  相似文献   

8.
曾婷 《湖湘论坛》2001,14(4):92-93
一   关于国家与社会的关系,西方学者很早以前就争论不休。近代自由主义哲学家那里,社会的分量是大于国家的。他们从“市民社会先于或优于国家”及国家权力源于人民的前提出发,推断出市民社会决定和制约国家的结论。黑格尔则认为,市民社会具有自身无法克服的种种缺陷,只能通过国家才能将这些缺陷予以纠正,因而国家高于市民社会。而马克思则通过对黑格尔法哲学的批判和对资本主义的研究,把被黑格尔颠倒的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的关系矫正过来,在其一系列著作中,完整地阐述了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之间的关系。   在马克思看来,随着社…  相似文献   

9.
自由主义作为西方社会的主流思潮渊远流长,是现代资本主义文明发生发展所依托的重要思想理论,是现代文明的基本思潮之一。西方自由主义传人近代中国,对中国社会产生了至关重要的影响,也对我们今天的改革开放具有思考和启示意义。近代中国的自由主义正是西方文化传人中国以后与中国本土文化相碰撞的结果,自由主义思潮与中国近代社会密不可分。这里试图从自由主义在近代中国产生的悖论以及西方自由主义与传统儒学的关系的角度,探讨近代中国自由主义的发展演进历程,并且进一步从西方自由主义思想与近代中国自由主义思潮的对照,比较分析近代中国自由主义思潮的发展流变,以此为我们今天的思想发展提供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10.
针对全球化、金融化和数字化时代以来资本主义社会暴露出来的严重危机,斯蒂格利茨力图建立一个联通微观经济与宏观经济的综合性解释框架,全面揭示导致资本主义社会危机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根源。斯蒂格利茨以美国社会上层精英与下层群体日益扩大的不平等为切入点,深入到美国资本主义社会危机背后的国家体制问题。其通过从理论上批判新自由主义的弊端,继续拓展和深化凯恩斯主义的内涵,并从政策上阐述了自由主义左派的主张。在此基础上,斯蒂格利茨结合20世纪20年代以来美国的进步主义思想以及新凯恩斯主义理论,提出了新国家干预理论主张及经济、政治和文化的系列改良策略。但美国资本主义社会和自由市场的根本属性只允许有限的改革空间,使得新国家干预理论及其主张难以转变为政策行为和实践。即便如此,斯蒂格利茨对于资本主义世界深层问题的深刻揭示及其改革议程,在追求社会公平、缓和社会矛盾和促进经济健康发展等方面仍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1.
新自由主义是相对于古典自由主义而言的。在理论上 ,新自由主义对自由作了积极的理解和限制 ;在实践上 ,以新自由主义为指导的国家奉行国家干预政策 ,积极干预经济和社会生活 ,其目标是实现个人自由和社会发展的和谐统一。20世纪70年代 ,约翰·罗尔斯发表《正义论》 ,标志着新自由主义达到一个高峰。但实际上 ,在此之前 ,格林、哈耶克、霍布豪斯等人提出的政治哲学已经代表了战后自由主义思潮的复兴。一、新自由主义的自由观正如古典自由主义包含了纷繁复杂的学说一样 ,新自由主义也并不是一个统一的流派 ,在对待正义、权利、秩序等重大…  相似文献   

12.
隐私权所关注与保护的个人隐私指向公共领域的私人生活。现代社会的发展促使隐私权上升为一种宪法权利,从而保障私人生活免受国家权力的无端介入而保持适度的自由。如果说隐私在现代意义上属于自由主义价值观的产物的话,隐私权则完全脱离了自由主义和个人主义的桎梏,已经成为现代法治中带有普遍性的独立的公民基本权利。  相似文献   

13.
刘翠玉 《前沿》2008,(1):21-23
社群主义是在批判以约翰·罗尔斯为代表的新自由主义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从方法论方面看,新自由主义的出发点是个人和自我,而社群主义的出发点是社群;从价值观上说,新自由主义强调个人的权利,而社群主义则强调公共的利益和普遍的善,然而二者都没有真正解决个人与社群之间的关系问题,马克思主义超越了新自由主义和社群主义,成功地解决了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14.
国家治理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民主有效性的重要依据。因此,从治理视角看,西方协商民主对于自由主义民主是一种治理超越。西方协商民主力图通过对民主理念的改造来弥补自由主义民主的缺陷,帮助自由主义民主摆脱现实治理困境和合法性危机。然而西方协商民主终究走不出资本主义私有制的制度框架,使其许多理论上的美好愿景难以真正转化为实践上的治理效能。与西方协商民主不同,作为一种制度安排和民主实践,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建立在社会主义公有制基础上的社会主义民主。它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就已经有实践探索,革命胜利后又以协商的方式建国,而后确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从政党协商到政治协商,再到社会协商,最后发展为社会主义民主的一种实现形式。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对于西方协商民主又是一种治理超越,它在广泛参与、民主决策、多元共治、权力监督和主体培育等方面开辟了当代国家治理新境界。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的市民社会理论不同于自由主义的市民社会理论。自由主义从有产者的利益出发,以历史倒错和形而上学的研究方法来论证市民社会是个利益和谐的自然社会,试图通过政治解放来解放市民社会。马克思从三个方面对自由主义的市民社会理论进行了批判:以市民社会的现实矛盾和问题消解自由主义的市民社会理想,实现对自由主义市民社会理论的历史批判;以唯物史观取代自然法实现对自由主义市民社会理论的方法论批判;通过政治经济学批判,解析自由主义市民社会理论产生的现实和理论根源。  相似文献   

16.
一近代以来 ,自由主义适应了西方资本主义市场经济运行、民主政治演变、文化思想发展的客观需要 ,成为资本主义社会的主导意识形态。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社会主义运动的兴起 ,19 2 9— 193 3年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大萧条和凯恩斯主义的出现 ,曾经导致了古典自由主义的影响力一度衰退。但是随着上世纪七十年代西方国家经济滞胀和凯恩斯主义失灵 ,特别是社会主义国家出现了一些严重的失误 ,自由主义又东山再起并具有了新的形态 ,形成一股强劲的新自由主义思潮。上世纪八十年代 ,新自由主义随着英国玛格丽特·撒切尔和美国罗纳德·里根的先后上台…  相似文献   

17.
新自由主义倡导极端的自由化和市场化,如今虽广为诟病,但并不能因此全盘否定市场化和全球化的导向。新自由主义的没落并不代表自由主义思想都存在问题,我们应去芜存菁,反思市场机制的失灵和政府的社会责任,重塑国家政策职能。  相似文献   

18.
三、欧洲“社会民主主义”和德国工人运动的情况会上,德国学者弗里嘉·豪格和奥地利学者瓦尔特劳掩乌尔班分析了以布莱尔、斯罗德为代表的“第三条道路”或“新中间派”兴起的社会基础与影响。他们认为,1989年苏联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瓦解和新自由主义的扩张,给欧洲社会造成不良影响,产生了极少数非常富有、享有特权的阶层与大量失业者和贫民。特别是保守主义政党执掌政府,经营新自由主义经济,削减福利和其它保障十年之后,人民的不满使社会民主党人在法国、英国、德国等欧洲主要国家重新上台执政。他们是仿效美国制造美好生活的形…  相似文献   

19.
新自由主义作为一种社会思潮,萌芽于19世纪与20世纪之交。20世纪初的风云变幻,导致资本主义严重的危机,特别是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沉重地打击了以自由放任和自由竞争为特征的古典自由主义经济学,主张把资本主义,市场体制与一定程度的国家干预相结合的凯恩斯主义取而代之。然而,仍有少数经济学家坚持自由主义经济的信条,同凯恩斯主义对抗,主张回到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反对国家干预。这一派以奥地利的路德维希·米瑟斯为代表,认为古典自由主义的溃败在于理论还不够彻底,要构建“更纯粹、更不妥协”的自由主义。提出对市场机制…  相似文献   

20.
评西方新自由主义经济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方新自由主义经济思潮的抬头及其蔓延是叩、80年代西方经济和西方经济学发展的一个重要现象。这股思潮对西方工业国家的经济发展影响不大,但对发展中国家和许多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发展却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因此,研究这股思潮的发展源流、理论政策主张及其后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西方新自由主义经济学的发展源流西方新自由主义经济学派是当代西方经济学的一个重要流派,其前身是盛行于自由竞争资本主义时代的旧自由主义经济学派。在西方经济学发展史上,历来存在各种流派的斗争。这种流派之争分两类,一类是资产阶级正统学派与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