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2篇
法律   16篇
中国政治   3篇
综合类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强制侦查行为视野下的国家权力与公民权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刑事诉讼中存在着国家公权力与个人私权利的冲突。这种冲突在强制侦查行为中表现得尤其突出,它构成了对公民权最基本内容的生命、健康、自由、财产等方面的极大威胁。在这种情势下,法治国家强调强制侦查法定原则,从而使惩罚犯罪与保障权利两项基本价值目标在侦查中得到兼顾。我国刑事诉讼法在对待强制侦查行为的程序规范方面显得极为欠缺。因此,引进侦查比例原则并通过专门立法明确强制侦查行为的程序规范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2.
法官地位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在一切法律体系中,人们都把象征公平正义的皇冠赠予法官。严格说来,“法官公正”只是一种理想的期望。因为一方面,不同法律体系的法观念持有不同的公正尺度,另一方面,不同法系法律结构所能容纳的法官地位亦有差别。法官地位的差别致使法官的形象和权威不同,再求一体公正势必功尽徒劳。但法官在特定的法律体系中始终占有自己的地位,却是无可置疑的。从某种意义上说,“没有法官就没有法律”的说法并无错处。从理论上讲,立法与司法无法完满地平衡致使法律很难达到齐一的公平。如果重视立法过度,采取严格规则主义,结果势必压制法官的自由裁量权,法律虽然确定统一却失之僵化,因而很难期望  相似文献   
3.
<正> “攀供”能否据以定案,是长期困惑着刑诉理论研究和司法实践的一大难题。诉讼法学界和司法实际部门对此仍众说纷纭,各执一词。个中许多问题甚至随着探讨的深入而愈显混乱。笔者认为,该问题虽属老生常谈,若能避免蹈常袭故,便仍有“新探”之必要。“攀供”现象出现在共同犯罪案件之中,存在于共同被告人的口供之中,这是学界同仁的基本共识。然而,据以认识“攀供”的两个概念——“共同犯罪案件”和“共同被告人”——的基本内涵和外延究竟如何界定呢?目前为止尚未完全一致,甚至略显混乱,所以,首先有必要予以澄清。考诸刑法学理论,在一般情况下,共同犯罪被认为是围绕一个目标而展开、指向同一的特定犯罪,因此,共同犯罪不仅犯罪是同一的,而且犯罪构成亦是同一。并且“各个共犯对同一个罪行所负责具有一致性。”故刑法学者主张  相似文献   
4.
对刑事诉讼法修改的冷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的五年立法规划,全国人大法律工作委员会已将完善和修改刑事诉讼法提上议事日程。经过几年的酝酿准备,以1993年10日拟请专家组负责起草刑事诉讼法草案为开端,至1994年7月草稿的初步完成为标志,我国新的刑事诉讼法的颁布施行可以说已经基本结束其前期工程,正式实施将  相似文献   
5.
一、关于适用刑事回避的理由我国刑事诉讼法第23条规定的四种回避理由,存在明显不足,还应当明确规定:(一)系本案被害人或者被害人的近亲属的。(二)与本案被害人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公正处理案件的。因为,被害人与案件处理结果有利害关系,如果司法人员是本案被害人,就不能保证公正断案。或者,司法人员是被害人的近亲属的,也有可能失去公正立场,影响对案件的公正处理。即使他能够公正地处理案件,也不能消除被告人一方和群众心中的疑虑,于诉讼进展不利,并可能影响诉讼结果的权威性,如果司法人员与本案被害人有其他关系就可能影响公正处理  相似文献   
6.
根据<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司法鉴定管理问题的决定>,鉴定机构将越来越走向社会化和经营化,鉴定人员的"官方身份"将逐渐消失,这就使得通过制度实现鉴定人出庭作证成为司法的当务之急.本文通过分析我国鉴定人出庭作证的现状,并借鉴两大法系有关此制度的成功经验,提出我国应当建立和完善鉴定人出庭作证的具体制度和一系列配套制度的设想.  相似文献   
7.
简议刑事被害人补偿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刑事被害人权利的保护救济成为完善刑事诉讼制度领域的一个重要问题。但是,在司法实践中,刑事被害人获得的刑事附带民事赔偿经常得不到兑现。本文从建立国家补偿制度的理论基础、域外立法状况以及我国司法实践中的探索等方面,探讨建立我国的刑事被害人补偿制度的初步设想。  相似文献   
8.
隐私权所关注与保护的个人隐私指向公共领域的私人生活。现代社会的发展促使隐私权上升为一种宪法权利,从而保障私人生活免受国家权力的无端介入而保持适度的自由。如果说隐私在现代意义上属于自由主义价值观的产物的话,隐私权则完全脱离了自由主义和个人主义的桎梏,已经成为现代法治中带有普遍性的独立的公民基本权利。  相似文献   
9.
杨开湘  余蓝 《时代法学》2010,8(1):34-39
人身检查是我国现行《刑事诉讼法》规定的强制性侦查行为,在刑事侦查实践中使用频率很高。学术界基于现行法规定的内容对人身检查的概念进行了许多界定,但是基本停留在对法规字面涵义的解说,因此值得检讨。基于对人身检查的目的、主体、对象、范围和法律地位的理论分析,可以看出,人身检查是指侦查机关为了收集、保全犯罪行为遗留的痕迹和其他证据,对犯罪嫌疑人、被害人、证人之身体的物理性质、状态及特征进行观察、采样、检验的一种强制措施。  相似文献   
10.
刑事再审程序的价值判断与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探求实体真实,实行公平裁判”,这是诉讼制度的共同理念。刑事诉讼的终极目的亦复如是。综观各国刑事诉讼制度,不难发现人们为了达此目的所付出的巨大努力。人们总期望刑事审判能最终带来正义的判决,但结果,“不正义”(误判)又一再违背人们的预期而出现。个中原因,诚如约翰·罗尔斯所说,“并非来自人的过错,而是因为某些情况的偶然巧合挫败了法律规范的目的。”在误判不可避免的情势之下,刑事纠错机制便应运而生。刑事再审程序即是一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