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地处福建省南安市西北部的诗山镇,既是交通要塞,省道305线、212线贯穿境内,是闽北、闽中通往闽南的重要通道;又是历史文化名镇,“开八闽文风之先”的唐代诗人欧阳詹就是诗山人。由于他少年在这里求学,且遗留了大量墨迹,后人为了纪念他以诗文著称于世的声望,以“诗山”作为其乡里的名称;该镇还是闽南著名侨乡,全镇8.6万人,旅居国外和港澳台侨胞却达16万人。然而过去由于受传统思想的影响,特别是受“小富则满”的小农经济思想和“靠侨乐逍遥”的享乐主义思想束缚,诗山的经济发展缓慢。到1991年,全镇企业总产值才…  相似文献   

2.
崔涂诗浅论     
崔涂诗浅论张静秋在唐代诗坛上,诸多名家流光溢彩,但仅《全唐诗》所载二千二百多个诗人中,有许多二、三流的诗家,他们以自己的诗作妙造自然,却一再寂寞冷落于文学史.然而犹如涓涓细流汇成浩瀚大海,在一个朝代的文学发展史上,若忽视了他们便斩断了文学史的洪流。本...  相似文献   

3.
古往今来,酿业盛衰;汾酒文化,沧桑千载。中华民族的文明发展过程中,可以清楚地看到中国酒的酿造史,在5000年的人类文明发展过程中,酒与文化同步前进,处处表现着辅相成的活动轨迹,酒以诗传,诗颂酒名,对酒当歌,神思奕奕……汾酒是中国白酒的开山鼻祖,自从南北朝时期被列为宫廷贡品,经历了1500多年的风雨历程。“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自唐代诗人杜牧这首《清明》诗向世以后,杏花村汾酒便名声大振。无论是唐代的李白、杜甫、杜牧、宋之向,还是明清的傅山、顾炎武、曹树谷,以及当…  相似文献   

4.
三、说《鹿鸣》为《小雅》之始《小雅》七十四篇,大部分是西周晚期的作品,少数出于东周初年,作者绝大部分为贵族。全部诗作有近一半(三十一首)是赞颂诗和写燕饮生活的诗,其余为反映征戍之苦和士大夫的怨刺诗。苏辙《诗集传》曾认为《小雅》有美恶,是“周德之衰”。《小雅》内容虽兼美恶,但却是一个相对完整的整体;周德虽衰,诗中反映周人的一贯思想观念却是愈益执着强烈。浓重渲染燕乐亲和的《鹿鸣》为《小雅》之始,它集中体现了周初以来“尊尊而亲亲”的亲和意识,强调的是统治集团内部的自我调节。统治集团内部的亲和是政权保持…  相似文献   

5.
吴海航 《法治研究》2015,(3):142-149
唐代法律体系以规范的“律令格式”结构闻名于世。其中,律为国家主要的刑事法典;令为政府管理国家行政事务而颁行的规范;格是为补充律典内容的不足而设定的特别规则,包括政府机构管理各类事项的重要规则;式则是规定政府权力运行的程式及细则性规范。学界历来重视唐代律令相关问题的研究,而对唐代格式的渊源尚缺乏详细考察。唐代格式渊源的考察须旁及律令的渊源及关系,与秦汉以来的同类法律形式也有渊源联系,是古老的法律形式发展到唐代的演变结果,其功能也源自前代的同类法律形式。  相似文献   

6.
丁启阵 《政府法制》2011,(23):29-29
笔者认为.汉朝的贾谊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令人惋惜的早逝者。历史上有不少人持这样的观点,例如司马迁,例如李商隐。其中唐代著名诗人李商隐的《贾生》一诗,读之可令人泣下:“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相似文献   

7.
从《聊斋志异》看蒲松龄的内心世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聊斋志异》并不彻底批判科举制度,只批判科举中的弊端,尤其是乡试一层,这与蒲松龄屡败于乡试的经历有关;书中又多记悍妇驯化及兄弟情义故事.这也正与作者内室不淑及兄弟失和的经历相应合.  相似文献   

8.
亦明 《政府法制》2011,(26):4-4
唐代京都长安的夏季异常炎热,写实诗人杜甫在诗中写道:“飞鸟苦热死,池鱼涸其泥。”又说:“七月六日苦炎蒸,对食暂餐还不能。”即便到了初秋,依然热得连饭都吃不下。在热浪的煎熬中,那些权贵人家便去想法子避暑,主要有以下几种措施。  相似文献   

9.
唐代是我国封建社会各项制度趋干成熟的历史时期,其法制的发达、法律制度的完备,对后世制度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文章以大量唐代史料为叙述基础,探讨唐代狱政思想产生之大体渊源,综述唐代监狱维礼护法,礼刑结合;慎枉刑狱,缓刑议狱;宽严相济,德主刑辅的狱政思想,以及其在监狱管理中的宏观地位与价值,从一个侧面研究了唐代监狱制度的历史面貌。  相似文献   

10.
夏婷婷 《法制与社会》2011,(14):276-277
中国古代礼制的核心可以概括为“亲亲”、“尊尊”两大原则。传统礼制的发展轨迹,亦为从西周建立.战国的瓦解,又到汉被重新扶正,隋唐时期的成熟,再到明清时期的腐朽没落。在这其中,唐代礼制上承周、汉,下启宋、明,是中国古代经济形态、社会结构、政治体制以及文化传统演变的产物。但是,笔者在阅读《资治通鉴》过程中发现,唐代的多住帝王在某些事件的做法上是违背传统礼制的,甚至是对礼制的破坏。  相似文献   

11.
杜甫的声明     
我是唐代工部郎杜甫。本人于一千多年前曾发表过一篇题为《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诗作。后来广为流传,特别是诗中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和“风雨不动安如山”三句,备受推崇。我估计,后人之所以评价我是现实主义诗人,恐怕也与这几句经典诗句有关。但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就因为这几句诗,最近给我带来了巨大的麻烦和沉重的压力。现在,我不得不发表致歉声明,敬请千百年来的读者见谅,发表声明的原因如下。  相似文献   

12.
欧、苏“禁体物语”及近古咏雪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咏物诗一大门类的咏雪诗,至唐代已精致之极。欧阳修、苏轼以“禁体物语”写雪诗,乃是针对陈陈相因滥用比喻的一种矫枉,用意在求变。然不能将欧、苏“禁体”推向极端。元明以后,咏雪诗崇尚汉魏六朝,不取法唐宋。特别是清人,力倡返璞归真,乃是对欧、苏矫枉之再矫枉。从咏雪诗的角度透视中国古代诗歌史,庶几可循到不同时代审美趋势的递嬗与流变。  相似文献   

13.
两会在即,依法治国、法治建设又将成为热门话题,而律师制度是法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此,本刊记者采访了司法部律师公证工作指导司负责人。该负责人对中国律师业的发展和律师制度建设等问题作了介绍。据了解。截止2014年12月.全国共有律师事务所2.21万多家.其中,国资所1400多家;个人所5300多家;合夥所1.53万多家...  相似文献   

14.
绪论部分 △“兴、观、群、怨”,见《论语·阳货》篇。全句是“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写作通论》第2页) 兴:启发、教育、感染人的意思。观:考察、认识社会。群:互相感化、互相影响。怨:批评不良影响,有讽喻的意思。 教材中引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每写一篇文章都有  相似文献   

15.
范仲淹和欧阳修及苏轼等人忧“商旅(商贾)不行”,不仅反映了当时商贾经济发展的社会现实,也说明北宋政治改革和诗革新将“忧以天下”上升到新的层次:着眼于士、农、工、商的整体利益与长远利益进行变革。另外,苏辙指责王安石《兼并》有“诗病”乃至“诗祸”,既是学批评,又大大超出了学批评的范围,反映北宋政治改革及学革新家之间两种不同的思路:一是以范仲淹、欧阳修、苏轼、苏辙等为代表,主张农商皆利;一是以王安石为代表,强调重农抑商。显然,儒商精神与学的交叉影响,是北宋诗革新的又一动因。  相似文献   

16.
胡恒 《政府法制》2011,(33):22-23
“山河千里国,城阙九重门。不睹皇居壮,安知天子尊?”唐代骆宾王寥寥几句诗,就把世人对帝王宫殿的尊崇与好奇表现出来了。今年10月10日,是故宫博物院建立85周年的纪念日;同时,今年也是故宫建成590周年。作为明、清两代的皇宫,故宫几百年来一直无比威严和神秘,直到被辟为博物院后,其真实面貌才逐渐向世人公开。  相似文献   

17.
三湘 《政府法制》2012,(14):39-39
唐代诗人白居易,是中国文学史上负有盛名且影响深远的著名诗人和文学家,有“诗魔”和“诗王”之称,他的诗在当时流传广泛,上白宫廷,下至民间,处处皆是,其声名还远播朝鲜、日本。此外,自居易还是一个为政清廉的官员。他在初任杭州刺史期间,政平讼简。  相似文献   

18.
一鸣 《政府法制》2013,(5):23-23
皇帝对功臣,心思总归是矛盾的。一般说来,皇帝希望有人立大功建奇功,但又疑神疑鬼,担心人家功高自傲,因功生乱。功高震主是个规律,功劳越大越不安全,唐代名将郭子仪却例外。,他屡立战功,有再造大唐之勋;他又颇具才智,有办法安享大功,不让领导心惊肉跳。  相似文献   

19.
唐代诗人白居易,曾任左拾遗、司门员外郎等职。新婚后不久,他便写下《赠内》一诗,与妻杨氏共勉。诗中写道:“蔬菜足充饥,何必膏梁珍。缯絮足御寒,何必锦绣文。君家有贻训,清白遗子孙。”在吃穿方面。不要追求山珍海味,不要追求竣罗绸缎。布衣蔬食,温饱足矣。  相似文献   

20.
从人生经历和朋辈交往中,可见李昌祺刚正性格之有自;而其小说《剪灯余话》则反映了其管房山时的特殊情怀。与前此佑的《剪新话》相比,在个人的情绪宣泄方面,《余话》体现的是李昌祺对仕途前程暂时的灰心和跻身功名淡淡的悔意,《新话》体现的是瞿佑的“感离抚遇”和“哀穷悼屈”;在同以战乱为背景的篇目中,李昌祺旨在重建理学的道德规范,.瞿佑则多“只怨干戈不怨天”的反战呼号,出现皮上差异的原因,是由于两个所上之时代环境,人生遭际和个人性情有较大的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