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今年的九届四次人大会上,朱基总理宣布国有企业改革“三年脱困”的目标已基本实现,但国有企业“三年脱困”的目标是一个阶段性的胜利,国有企业改革今后仍将有一段漫长的路要走。一、“三年脱困”的主要成效国企整体经营情况趋势良好、效益好转。截止到2000年8月底,全国31个省区中,有28个地区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经济效益好转,其中17个地区利润同比增加,6个地区扭亏为盈,5个地区净亏损减少。到2000年8月底止,1997年底的6599户国有及国有控股大中型亏损企业,已有3853户正在实现脱困,占亏损企业总户数的58.4%。二、“三年脱困”存…  相似文献   

2.
国有企业三年“脱困”目标基本实现 ,被公认为是我国经济的“利好”消息之一。围绕国企“脱困” ,有三个热门话题 :话题一 :国企“脱困”成绩有无水分。按照国家经贸委公布的四组数据 ,国企“脱困”成绩斐然。一是国企利润大幅增长 ;2 0 0 0年全年实现利润预计达 2 30 0亿元 ,比 1997年增长 1.85倍 ;二是大多数行业整体扭亏增盈 ,在国家重点监测的 14个行业中 ,已有包括轻工、机械等 12个行业实现了利润增加或整体扭亏为盈 ;三是 31个省、自治区、市都实现了整体扭亏或盈利增加 ;四是大多数国有亏损企业摆脱了困境 ,到 2 0 0 0年年底 ,国有…  相似文献   

3.
国有中小企业虽小. 其改革却是个大工程 有人说,在二十多年的中国改革历程中,国有企业的改革是所有改革中“最难啃的骨头”之一。自改革开放以来,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对搞活国有企业几乎用尽了各种办法:简政让权、承包经营、转换经营机制……但国有企业依然效益低下、困难重重。于是乎,“抓大放小”、“结构调整”、“股份制改造”、“退出国有序列”,甚至“断腕求生”等等一系列改革口号和方案纷纷出台。党中央、国务院深谋远虑、高瞻远瞩、果断决策:打一场国企脱困攻坚战,用三年时间使国有企业基本实现脱困!号令一下,…  相似文献   

4.
于世纪之交的中国,如今正在世界性反腐败潮流中展现出一道亮丽的风景,这就是中国国有企业特有的民主监督形式———厂务公开,它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国企掀起了一轮令企业腐败无处藏身的中国国企的“阳光行动”!拒绝“阳光”,必然导致国企腐败西方社会学家亨廷顿曾说过,“拒绝监督的权力必然导致腐败”,同样道理,对中国国有企业而言,“企业拒绝‘阳光’必然会导致企业的腐败”,以致使一些本来好端端的企业一夜之间宣告破产,使一些本来很有前途光环耀眼的企业家一夜之间成为囚徒。请看以下实例:追求专权,知名企业终破产。原河北省石…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以来,国有企业为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其中国有企业的“老板”可以说立下了汗马功劳。然而,进入90年代以来,国有企业“老板”们经济犯罪却不时被揭露出来,有的还成了震惊中外的大案要案。值得重视的是,近年来这类案件不但没有得到有效的遏制,反而呈蔓延之势,很值得人们深思。国企“老板”经济犯罪扫描近几年来,国企“老板”经济犯罪率之高,犯罪金额之巨,几乎达到了令人震惊的程度,只要人们信手翻阅近几年来的有关报纸杂志,一个个被曝光的大贪、中贪、小贪们的犯罪事实便会映入眼帘。——褚时健,原…  相似文献   

6.
国企领导干部应过好“五关”□省贸易厅纪检组组长刘二仁国有企业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主体,是国民经济的支柱,国有企业的兴衰直接关系到整个国民经济的繁荣与否。但是在现实中,有相当一部分国有大中型企业效益不佳,生产经营陷入困境,举步维艰。企业亏损,个中原因是...  相似文献   

7.
<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是国有企业的‘根’和‘魂’,是我国国有企业的独特优势。”“国有企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是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支柱和依靠力量。”2023年,省委组织部、省国资委党委紧紧围绕辽宁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目标任务,全面聚焦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主题主线,坚持高位推动、科学谋划,在全省国有企业实施国企党建提升工程,开展“强党建、兴国企、促振兴”专项行动,激活党建“红色引擎”,着力将党的领导优势不断转化为企业创新优势和发展优势,推动全省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再上“新台阶”、深化提升跑出“加速度”,为加快推动新时代辽宁全面振兴、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辽宁新篇章提供坚实保障。  相似文献   

8.
《国企“放小”工作中的问题及对策》写于1997年12月至1998年1月。李淳经过大量的实地调查研究,较早地发现和提出国企“放小”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对策。他的观点和材料,曾作为调查汇报给省委提供决策依据;文章的观点符合1998年中央的多次有关指示精神。李淳提出:“抓大放小”是搞好国有企业的战略举措;“放小”,放是手段,活是目的。针对“放小”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文章提出:要把继续解放思想与深化改革很好地结合起来,完整准确地把握和贯彻党的十五大精神,解决好“放小”工作中存在的思想认识问题;要把企业改制与实事求是、稳中求进结合起来,不刮风,不搞“一刀切”;要防止国有资产的不应有的巨大流失,防止国企所欠银行债务被悬空或进废;政府对“放小”工作要加强领导,注意解决好十一个方面的问题;加强法制教育,妥善解决好“放小”过程中出现的法律问题;尽快完善改制企业的法人治理结构,强化制衡机制;改制后企业的党政工团组织要及时转变活动方式,更好地开展工作。“抓大放小”是搞好搞活国有企业的一个战略性举措。放是手段,活是目的。“放小”的实质是真正实行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采取多种形式对国有小企业中的国有资产特别是不良资产进行优化重  相似文献   

9.
<正>一、国有企业是干什么的国企肩负着经济责任、政治责任、社会责任,在实践中,三大责任深入国企干部职工的思想中,又融化到具体行动中,也在事实上拓展了国企的履责义务和范畴,强化了国企的政治意识、担当意识,提升了国企的竞争力、战斗力。(一)国企是国民经济的支柱,是中国高质量发展的主力军通过深化国资国企改革、优化资源配置模式、提升科技创新水平,稳步提升发展质量,不断做优做强做大国有资本。2021年,国内生产总值达114.37万亿元,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营业总收入75.55万亿元,国有经济占全国经济总量的比例高达66%。  相似文献   

10.
邬凤祥 《求实》2000,(6):22-23
国企管理到底是搞“加强”式复制,还是搞“转化”式创新?这是关系到国企能否真正“脱困”,关系到“脱困”之后是否会重新“返困”,关系到能否可持续发展和腾飞的问题。  一、国企管理为什么要搞“转化”式革命?国企管理是否要搞“转化”式的革命性创新,主要取决于它能否满足“三个要求”和如何回答“一个问题”。1“三个要求”是什么呢?其一是,实现国有企业三年两“到位”中的“脱困”目标,关键要靠抓好管理,这是一种迫切性的要求。其二是,贯彻四中全会《决定》精神中对管理的“双六”(即10条指导方针的第6条,12大问题的第6大问题)要求,明…  相似文献   

11.
“大面积亏损”,这是直辖之初重庆国有企业之“痛”。“7个一批”横空出世,挽狂澜于既倒。让国有企业成功突围;国资委长袖善舞,“渝富模式”和“重庆模式”使重庆国企轻装上阵、集团作战,重庆国企再创辉煌:2006年重庆工业利润跃升为155亿元,10家企业产值超百亿元。  相似文献   

12.
国有大中型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搞好国有企业特别是大中型企业,既是关系到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重大经济问题,也是关系到社会主义制度前途命运的重大政治问题。建国以来,国有企业为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而“非国有化”论者却无视国有经济的巨大成就与贡献,言称“国有企业盛名之下其实难副”,“国企的亏损原因在于所有制问题”,国企的出路在于“非国有化”。全面认识国有企业的现状与问题,辨析“非国有化”论者所散布的种种不实之词,无疑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国有企业为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做出…  相似文献   

13.
三改一加强:医治“国企病”的良方卫兴华,黄桂田针对国有企业的现状,经济学界有人形象地提出,存在着一种"国企病",是一种集体制、技术、管理。历史包袱于一体的综合症,而且近于不治。我们认为,"国企病"并非不治之症,只要辩证施治,对症下药,是完全可以医治的...  相似文献   

14.
改革开放以来,国有企业为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其中国有企业的“老板”可以说立下了汗马功劳。然而,进入90年代以来,一些国有企业的“老板”却因为经济犯罪不时被揭露出来,有的还成了震惊中外的大案要案。值得重视的是,近年来这类案件不但没有得到有效的遏制,反而呈蔓延之势,这应当引起人们深思。国企“老板”经济犯罪扫描近几年来,国企“老板”经济犯罪率之高、犯罪金额之巨,几乎达到了令人震惊的程度。人们只要信手翻阅近几年来的报纸杂志,有关国企“老板”的犯罪事实便会频频映入眼帘。下面不妨列举一些案例,让我们看…  相似文献   

15.
国有企业是我国国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整个国民经济的支柱。从改革开放初期到十四届三中全会,用了十五年时间,通过扩权让利、实行承包经营责任制等措施,把国有企业引入市场,形成了政企分开、政资分开、国有资产管理权责统一的新型国有企业(简称"新国企")。新型国有企业的诞生使国有企业的改革步入到新的阶段。与此同时,"新国企"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又存在许多问题,只有通过结合历史背景与生产力水平来研究我国新型国有企业改革中出现的问题及制约因素,才能总结出经验教训,对以后国有企业的发展产生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易爽 《学习月刊》2014,(6):111-113
国有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兼具着营利法人与公益法人的两种特点,将国企建设成学习型组织,是加强党对国有企业领导、更好发挥政治核心作用的必然要求:是盘活国有资产,实现企业活化和再造的有效捷径:也是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确保国企可持续发展、实现国有经济保值增值的现实需要。  相似文献   

17.
《党建》2001,(4)
为了深入贯彻江泽民同志关于“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进一步推动国有企业的改革与发展,中央决定,今年在国有大中型企业领导班子及成员中,分批开展“三讲”学习教育活动。为此,中央办公厅发出了《关于在国有大中型企业领导班子及成员中开展以“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为主要内容的学习教育活动的意见》,其主要精神如下:开展“三讲”学习教育活动的重要性:国有大中型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是我国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主力,是实行和扩大对外开放的中坚,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目前,国有…  相似文献   

18.
<正>国有企业是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发挥着中流砥柱的作用。在推进乡村振兴过程中,武汉市创新开展了“国企联村”行动,大批市属国企深度助力武汉市下辖的黄陂、新洲、江夏等新城区开展乡村振兴实践。这一行动与以往的扶贫不同之处在于:与国企结对的不再是单一的行政村、三五户人家,而是由相邻数村组成农村片区党委,这样做便于整合相邻数村的资源,提供更大的施展空间;目标也不再是单向输血,而是实现多方共赢,通过确立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个一批”任务推进乡村振兴,重点是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  相似文献   

19.
《共产党员(沈阳)》2004,(2):8-8,16,17
走在沈阳的大街小巷。走进工厂车间,人们的视线不时会被带有“共产党员”字样的事物所吸引:共产党员包车组,共产党员柜台,共产党员机台、共产党员路段,共产党员项目……就是这一个个局部构成了全市“共产党员工程”活动的整体。十几年栉风沐雨。“共产党员工程”活动始终生机勃勃,为推动经济发展。特别是为国有企业的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实践不断地证明着一个结论:“共产党员工程”活动是将基层党组织建设与经济工作有机结合的有效形式。这里刊登的专家与实践者的感受。从不同视角诠释了这样的结论。  相似文献   

20.
1994年6月,在十里长街的东端,北京万东医疗装备公司挂牌成立。她是由北京医用射线机厂、北京医用电子仪器厂、北京医用空调设备厂共同创建的高新技术企业。对这家国有企业,在北京这块公司林立的地方,初时人们并未给予多少注意。然而,仅仅三年时间,万东公司翻天覆地的变化唤来了人们由衷的赞叹!三年来,万东公司的总资产较之1990年翻了一番,达到2.7亿元,累计实现销售收入3.95亿元,实现利润3342.3万元,实现利税5879.8万元,公司进入全国500家最大工业企业行列,经济效益名列医疗器械行业50强之首。三年来,1700多名“万东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