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传统民法契约自由之适用以主体间的平等性、互换性为基础,契约正义常相伴而生。但我国商品房交易行为中,开发商与普通买房人经济地位、缔约能力之巨大差异已经消弭传统民法平等性假设适用之基础,从而阻隔契约自由自动达致契约正义之路径。商品房交易行为主体间弱式意义上的平等要求我们重新界定该交易行为契约自由之边界,进而以法律之力匡扶商品房交易行为过于倾斜之天平。  相似文献   

2.
论缔约过失责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缔约过失责任制度由德国法学家耶林提出的 ,是一种违反依据诚实信用原则产生的契约义务而应承担的损害赔偿责任。关于缔约过失责任的法律基础 ,我国民法理论的法律特征是 :缔约过失责任是在缔约过程中产生的、以民法的诚实信用原则为基础的、以补偿缔约相对人损害后果为特征的民事责任 ,所保护的是权利人的信赖利益。缔约过失责任由以下四个要件构成 :缔约当事人违反先合同义务、缔约相对人有损失、违反先合同义务的一方有过错、过错与损失之间有因果关系。缔约过失责任大致可分为五种类型 ,我国《合同法》规定了缔约过失责任的三种情形。  相似文献   

3.
除自始至终受强制保护的民事债外,民法上的债还包括自然债.自然债包含的给付不受强制执行,但义务人自愿给付后即可保有给付效果.自然债是一种特殊的法律义务,它折射出社会关系"入法"具有不同状态,反映道德与法律交织的特殊融合关系,具有独特的制度功能和民法意义.自然债在我国民法体系中仅存在零散规定,迫切需要进行科学合理的制度建构.  相似文献   

4.
罗马法中契约制度的发展经历过四个不同的阶段,最终以诺成合同为载体形成了契约自由精神,后世不同国家的契约立法在不同程度上都体现了对罗马契约立法的借鉴。罗马法契约自由精神对民法法系和普通法系的契约法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在实体法上得到了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5.
总的来看,我国历史上对田宅买卖契约在缔约主体、选择相对人、缔约程序和契约履行等方面均作出了限制。这些限制产生的效应是:导致田宅买卖契约具有浓厚的人格化色彩,深受形式主义的制约,民间出现对国家法律抵制的情况。我国历史上对田宅买卖契约的限制以及由此产生的深层次效应,对当前的农地流转具有一定的警示意义:确权赋能是农地流转市场化的前提,法律应适当放开对农地流转的限制,政府在农地流转中应提供更有效的公共服务。  相似文献   

6.
李响 《理论与改革》2014,(2):174-176
我国在多数人之债的制度设计上,继受了苏联民法的模式,进而作"按份之债"与"连带之债"的划分。但在学理解释上,我学者却通常将"按份之债"等同为于德日等国民法中的"可分之债"。这种错位的认识本身就凸显出了我国多数人之债制度的"先天"不足。通过对多数人之债的制度解析,本文认为,在我国未来的民法典中,应摒弃现行法上的二元划分体系,并采"可分之债"、"不可分之债"及"连带之债"的制度构造。  相似文献   

7.
契约自由是近代民法的基本原则之一,也是商品交换领域中的基本规则.马克思在<资本论>中以商品的分析作为出发点,阐明了劳动力作为商品既是剩余价值的来源,又是契约自由形式化的社会经济基础,同时,它也是现代劳动法产生的起点.从一定意义上讲,劳动法的兴起既是对契约自由形式化的修正,又是对于商品社会中劳动者权利的维护和保障,是对社会正义的法理念的追求.  相似文献   

8.
法律制度的构建和运行时时刻刻都伴随着"人"的自我理解和想象。以近代西方民法上的"人"之形象变迁为参照,我国民法中的"人"之形象典型地体现在由"公民"到"公民(自然人)"再到"自然人"的名称转换过程之中。我们不仅要借鉴西方法治文明的先进成果,塑造民法中的"人"之理性、自立、自强,而且更要不断继承发扬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资源,准确把握现阶段我国的人之本质,塑造民法中的"人"之热情、宽厚、高尚。  相似文献   

9.
《学理论》2014,(36)
我国现阶段所制定和实施的民法制度,是为了能够建立高质量的中国特色市场经济。同时也是实现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科技的进步以及文化繁荣的有效保证。而环境法则是根据中国的市场经济而制定的,它的实际意义是将民法中关于环境法规的"力"与"利"进行重构。在环境法律制度的保障、政府与市场共同作用下才能使"环境保护"不再成为一纸空谈,而民法与环境法在沟通和协调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存在一些问题,这就需要我们要能够对民法和环境法的各种制度进行充分了解,从而能够寻求两者之间的平衡点。  相似文献   

10.
徐志强 《理论导刊》2014,(3):99-103,112
《劳动合同法》试图将用工全过程书面化、证据化的强制性立法违反了制度的数理逻辑,带来了诸多理论困惑。通过挖掘劳动关系确立之"用工论"的内涵和法律意义,可对劳动合同与劳动关系之间的法律功能、合同书面形式的效力、事实劳动关系的内涵、劳动合同变更的原则以及目前书面强制规定中的诸多细节问题进行理论解蔽和补正,并可由此优化劳动合同书面强制立法的制度体系。  相似文献   

11.
民法是调整国家建设和人民生活的基本法律,是治国安邦的基本法律规范。民法是调整具有平等地位的民事主体之间所发生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一、民法是调整市场经济关系的基本法 1.从民法的产生和发展来看,民法为调整市场经济关系的基本法。人类社会自有了法律,就有了民事法律规范。从诸法合体到民刑分离,民法和刑法一道,是最早产生的法律部门。商品经济导致了民法的发展。民法体现了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一般条件:社会分工、身份独立、交换自由。商品经济是“天生的平等派”,在商品经济条件下,交换必然要求主体是平等的、独立的、自由的人格。各个商品生产者相互独立、互不隶属,才能依法自由自主地参与各种民事法律关系,才能维护自己的合法民事权利。  相似文献   

12.
我国《物权法》已于2007年10月1日起实施。由此,我国民事立法踏上一个新台阶,民事法律体系更加完善。该法亦未对被称作"民法上之精灵"的无权处分制度做出更多的创新。虽然本次立法对无权处分制度未做太多关注,但无权处分制度仍然是民事活动中不可忽视的"精灵",因此,笔者希望通过本文对我国民法无权处分制度做进一步的探析,为民事法律制度的进一步完善提供立法意见。  相似文献   

13.
社会信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题中之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市场经济是以社会信任为基础的新型契约经济。它是一切建立在主体之间合意基础上的契约关系。契约的背后是法律。有了法律制度为保障,契约的合法性和有效性就得到了保护,,它形成了一个强大的社会信任体系和制度保障,尽量达到市场经济参与者信息对称的目的,使市场参与者的主体地位更加平等、交易更加公正、竞争结果更加公平。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指出,要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形成以道德为支撑、产权为基础、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是建设现代市场体系的必要条件,也是规范市…  相似文献   

14.
在既有民法理论的基础上,对我国民法中的"重大误解"制度进行概念的辨析及法理基础、构成要件的分析,指出现行规定概念模糊、体系混乱、权利义务不清、可操作性较差等不足,进而提出完善我国民法"重大误解"制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学理论》2015,(1)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总目标。社会保障法是我国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依法治国战略为社会保障法的建设与完善提供了重大战略机遇,一些立法上的难点问题有助于在法律体系协调推进中解决。当前,我国社会保障法建设存在法律体系不完善、法律制度层次较低、立法滞后于制度建设、法律执行力度较薄弱等问题。推进社会保障法建设必须与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及顶层设计相衔接,统筹协调推进。  相似文献   

16.
目前我国法律中明文规定了合同效力的相对性,我国立法只有在极个别的情形下才给予第三人打破合同相对性原则获得救济.并且第三人是否能获得救济却受到合同种类、构成要件与诉讼时效等实体法上以及管辖.当事人适格与否等程序法上的种种不利束缚.附保护第三人作用的契约这一合同法律制度是我国合同法律制度的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17.
我国行政即时强制制度的设想与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目前没有统一的即时强制立法,分散模式虽然对及时地、有针对性地规制某些行政即时强制行为具有积极意义,但它的缺点仍然是显而易见的,有必要制定统一的法典。在完善我国行政即时强制立法体系的过程中,除了要丰富和发展实体制度以外,更要注重完善和规范即时强制的程序设计。即时强制行为作为一种侵害性很强的具体行政行为,在实施过程中,难免会造成对行政相对人合法权益的损害或损失,对于侵权损害或者特别损失,法律应当明确其救济途径,保证相对人能够通过行政救济和司法手段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8.
破产制度源于罗马法的财产委付程序制度,个人破产制度是破产法的发端,也贯穿了整个破产法的发展过程,只是在法人制度出现以后,破产法的内容才延及组织团体这种形式。目前,已有许多西方国家承认这种破产,在我国个人商行为日益普遍化、个人消费信贷急剧攀升的情况下,将个人破产纳入法律体系已成为现实需要。与企业破产不同,在自然人破产中,还存在自由财产制度,自由财产制度是自然人破产制度所独有的制度。本文旨在对我国构建个人破产法律制度中关于设立自由财产制度的重要意义以及理清自由财产的概念、范围等进行分析和论证。  相似文献   

19.
在传统民法理论中,无合同即无义务.在司法实践中,因一方当事人在订约过程中的过错而使合同不成立、无效或被撤销并由此对对方当事人造成损害的情形大量存在,但此时当事人之间不存在有效合同关系,难以凭借传统违约责任追究致害人的责任.着重从几个关键方面初探可以填补此缺陷的缔约过失责任制度,说明建立该制度不仅完善了中国的债法体系,而且也完善了交易规则,利于保护缔约当事人的利益、维护社会正义、制约商业欺诈.  相似文献   

20.
邱柳 《学理论》2009,(18):120-121
破产制度源于罗马法的财产委付程序制度,个人破产制度是破产法的发端,也贯穿了整个破产法的发展过程,只是在法人制度出现以后,破产法的内容才延及组织团体这种形式。目前,已有许多西方国家承认这种破产,在我国个人商行为日益普遍化、个人消费信贷急剧攀升的情况下,将个人破产纳入法律体系已成为现实需要。与企业破产不同,在自然人破产中,还存在自由财产制度,自由财产制度是自然人破产制度所独有的制度。本文旨在对我国构建个人破产法律制度中关于设立自由财产制度的重要意义以及理清自由财产的概念、范围等进行分析和论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