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秦莉莉 《前沿》2014,(9):234-235
清人郑板桥画竹积淀了三种境界,“眼中之竹”“胸中之竹”“手中之竹”,三种境界各有玄妙。作品的构成要件作为著作权法的基本理论问题之一,自有抽象、艰涩之处,而借助郑板桥画竹的境界进行解读则显得明晰透彻、易于把握。“眼中之竹”代指客观实在物,“胸中之竹”代指思想或情感,“手中之竹”代指“能以某种有形形式复制”的“创造性智力劳动成果”。在此解读之中,以作品为客体的著作权私权属性得以彰显,著作权的人身权利、财产权利内容也尽得融注。  相似文献   

2.
郑板桥为什么特别喜欢画竹?据分析,二是自然环境的影响,扬州及其附近多竹;一是同道们的互相影响,"扬州八怪"中有几"怪"是擅画竹石的;三是"竹之体,瘦劲孤高,枝枝傲雪,节节于霄,有似士君子  相似文献   

3.
文人与竹     
文人好竹,始于何时,未详考。不过唐王维以双钩法画竹倒是事实。其后董源雪竹寒林,苏轼墨竹寄情,皆极有生趣、高雅可人。水墨梅竹大为流行始于元。元之文人多以墨竹遣兴,自此画竹名家辈出代不乏人。值得一提者乃清代扬州八怪,其中七怪皆与竹结缘。郑板桥乃画兰竹大家,“五十余年,不画他物”,可见对竹之癖好。然而,金冬  相似文献   

4.
卢仁江 《今日浙江》2007,(19):62-62
修竹翠篁,系有很高实用价值和观赏价值的植物.自古至今,文人咏竹、墨客画竹、园林家植竹,这除了竹拥有灵秀、婆娑、典雅的审美意象外,还因为竹的自然物性中有一些特征与我们传统的道德人格美中的某些范畴相吻合.  相似文献   

5.
《竹子》(T)     
我国有300多个竹子品种,分布在长江流域以南地区,约占世界竹类的三分之一。为介绍竹类知识,传播竹文化和陶冶人的情操,邮电部于1993年6月15日发行《竹子》特种邮票一套,共4枚。  相似文献   

6.
看孙杰的墨竹,能使人产生很多联想和遐思。这是因为,孙杰是一个真正的艺术家,他把自己的全部感情都投入到了艺术创作之中,竹子,是他情感的积蕴,是他情感的发泄,是他情感的升华。他自述说:"我爱竹,爱他朴实无华,不畏严寒,爱他坚贞高洁,直竿凌云。我画竹,追求的是脱俗清新的格调,是人与自然、人与竹的情感互通。在艺术上,博众家之长,情出于心,讲神妙、重笔趣、求气韵,画骨气,表贞心、写精神,我融于竹,竹融于我。" 爱是神圣的,有深沉的爱,才有执著的追求,有执著的追  相似文献   

7.
他从小沉迷于中国书画艺术的海洋里,五十几年争分夺秒的刻苦练习、创新。功底深厚的他,走过了不知道多少艰辛的历程。他宗古法而不泥,集百家长而不克守,把历代画竹的“喜气写兰,怒气写竹”的定论创新为“喜气可写一切事物”,他笔下的竹从此变成了“笑”竹,大家爱戴地称他为“笑竹人”。艾庆芸喜竹,爱竹——质朴、刚柔、高风亮节,他希望借鉴传统文人画追求新时代的新主题,把符合现代人审美情趣的主观精神注入画中,得其情而写其性,赋予竹子人格化、社会化的特征。他用了近20年的努力,改变了旧法,创造了《五叶手势法》、《先叶后枝法》、《立体…  相似文献   

8.
《黄埔》2010,(6):63-63
建立兄是个活的真实的人,有情意有担当,也有意思。"直心即道场",人如此,画亦必有可观处。 生命过程并心路历程无非情理,心迹发乎情,合于理,显发其人志神思,尝观建立兄作画,落笔阔爽磊落,有壮士挥刀冲阵之概,又多有襟袖淋漓之态,痛快!及至格局分定,便随势生发,信手叠加,直至深邈浑沦,览之无尽。偶有减笔逸情之作,亦疏秀超拔,松灵可喜,正见其人活泼天机,风雅况味。  相似文献   

9.
地处川南的宜宾地区,历史悠久,山川毓秀,从自然景观到人文景观都颇多奇绝之处,竹海、悬棺、溶洞石林,加上两个独特博物馆,人称“川南五绝”。 “中国旅游胜地四十佳”之一的国家级风景区蜀南竹海7万多亩楠竹林连成一片,素有“竹的王国”之称。其竹林密集度之高、竹类品种之多、气势之壮观、景观之奇特、风光之秀美迷人,实属罕见。天然的绿竹  相似文献   

10.
<正>三月的钦州,月夜舒朗,晚上9时,钦州市凤岭三巷的一幢小楼里依然灯火通明,位于四层的工作室里,陈梅正聚精会神地为一只坭兴陶罐的泥胎雕花,手中的刻刀有如游龙走凤,不多时,一朵线条古拙的莲花便在半米高的泥胎上嫣然绽放。正如苏轼在《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中对画家文与可的评价:“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制陶如绘画,优秀的制陶师  相似文献   

11.
目前,香草盆景是一项前景诱人的产业,在花卉市场上还是奇缺的抢手货。随着人们保健意识的不断增强,香草盆景的市场将会越来越大,这一天然绿色无公害香味品,满足了人们返璞归真的心理。香草盆景可分为三类。第一类闻香类:中华香草、香水草、香兰草等;第二类闻香理气类:七里香、薰衣草、西洋甘菊等;第三类杀菌驱虫类:蚊净香草、香蜂花、藿香等。  相似文献   

12.
夏玉兰  缪永涛 《群众》2009,(4):77-78
闻名遐迩的花木之乡顾庄.位于我省如皋市的南郊。千百年来,顾庄人以“玩花弄草”为生为乐为趣。以“云头”、“雨足”、“美人腰”为特点的如派盆景便是出自顾庄人之手。千年历史的沉淀和人文荟萃使得如派盆景独树一帜,被誉为“东方艺术的奇葩”。宋代词人王观对如派盆景写下了“盗大地之妙”的赞誉之句。  相似文献   

13.
有一位名叫郑板桥(1693-1765)的人,在清朝中叶,他做过两任县官,世人记住他,更多的是他的诗与画。他在今山东做县官时,写过一首《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诗中写道"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诗中用竹子枝叶比喻老百姓的每一件小事,切望为官者体察民情于细微之情跃然纸上。  相似文献   

14.
<正>画竹求意蕴,泼墨现竹情。千百年来,咏竹、画竹、赏竹已对中华民族的审美趣味、伦理道德及传统文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被画坛誉为"长安一竿竹"的杨顺来先生,自然对竹有着一种特殊的情愫。虽有历代文人墨客多以竹子的坚韧、风骨、节操,抒情寄志;但以笔者看来,杨顺来先生却将竹子的品格凝聚在了民族的气节之中,也更蕴含着民族的奋争和时代进步与变迁的烙印;而竹的朴素,也更透露出他那一枝一叶的人文情  相似文献   

15.
纳西族是一个开放进取、富有艺术才华的民族。她与汉、藏、白、彝等民族为邻,文化上长于吸收、融合其他民族文化之精华,创造出自己的灿烂文明。东巴象形图画文字及东巴巫师在祭祀活动中绘制的各种画牌画卷,构成了东巴文化中最富特色的部分。其中,木牌画是一种最为古老的东巴绘画形式。木牌以松木制成,画时不作草稿,内容庞杂,有神灵鬼怪,云雾山水,动植物等,有的用象形文字以解释画的涵义。有尖顶和平顶两类,尖顶画牌一般绘有神灵,平顶画牌通常画鬼怪。所画图案极富想象,形象生动,线条流畅,色彩鲜明。木牌历史悠久,可追溯到古羌人插木牌行地祭…  相似文献   

16.
卢坤峰简介     
马锋辉 《今日浙江》2012,(11):60-60
(1934年生)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中国美术学院教授 卢坤峰是一位坚持民族传统的文入画家,主张“中和”为美,作品呈现出纯正端和、法度谨严而又不乏潇洒蕴藉之致。他早年多作工笔,取法两宋又规模物态,后转为水墨写意,工写兼备,引八大山人清冷之气。多以兰、竹、禽鸟诸文人题材入画,且用心诗文,画上题款多出于他的吟咏之章。  相似文献   

17.
闻世震 《中国人大》2010,(17):54-54
高人必爱竹,寄兴良有以。峻节可临戎,虚心宜待士。这是唐代文学大家刘禹锡的一首著名咏竹诗。竹乃自然之物。自古以来,人依竹爱竹,竹化为人,人化为竹,  相似文献   

18.
《今日中国论坛》2009,(2):175-177
赵世君,世界杰出华商书画家协会副会长,中国名家书画研究院副院长,中华慈善爱心大使,北京涉外经济学院客座教授,中国华夏画院常务副院长。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出生的赵世君,在京城闯荡数年,精研书法,同时画艺斐然,善画梅、兰、竹、菊,尤喜画墨梅、秀菊。三十几度春秋的砥砺,现年四十六岁的他已是颇具大家风范、名动京城的书画大家了。“书中有画,画中有书”,是欣赏赵世君先生书画的一大鲜明特点。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及部分西方国家禁止进口采用木板包装的中国产品,以竹伐木已势在必行。同时,在当前云南省农民增收、财政增收困难的情况下,竹产业更是呼之欲出。因此,探索云南发展竹产业的思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云南发展竹产业的有利条件(一)云南发展竹产业的自然条件优越。首先,云南是世界竹类植物的起源地和现代分布中心之一,竹类资源非常丰富。分布于云南的竹子共28属220种,属种总数分别占世界总数的40%和25%,占中国总数的75%和55%,远远多于国内其他产竹各省,也为其他各产竹国和地区所…  相似文献   

20.
在经济大潮涌动的21世纪,精神文化正处于一个坚守与变革的十字路口,作为“四大国粹”之一的国画,成为其中一个讨论的热点。画家张春生长期寄情丹青,酷爱画竹,将人品、学养熔铸为清新的画品,将人生的得意、失落晕染在隽永的墨竹艺术之中,成为当代艺坛的后起之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