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网络监督:成因、局限及政府应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互联网的普及,民众民主意识的觉醒,腐败屡禁不止和反腐机制不健全以及民意表达渠道的不畅,极大促成了网络监督的勃兴。但是,可操纵性和欺骗性、非理性和情绪性、极端自由性,以及网络监督的民意背离性、新闻性和时效性都是值得警惕的问题。反腐机关应当:依法规范网络监督;建立网络信息快速反应机制,抢占舆论主动权;主动求变,建立政府引导的网络监督模式,实现政府与网民的良性互动;适应新技术的发展,在计算机与网络技术上占得先机。  相似文献   

2.
随着网络基础设施逐步完善、群众参与程度越来越高,互联网为公民的言论自由这一宪法性权利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广阔发展空间.网络民意因为内涵丰富,对社会现实和人们生活息息相关,涉及多个学科领域.网络民意作为普通民意表达最直接最“原汁原味”的方式,受到了网民极大的欢迎,也受到了政府部门的高度肯定.但是,不同于立法、行政等活动,司法...  相似文献   

3.
互联网的天生草根性打破了国家对话语权的垄断,民众依托于网络这一平台将对某一事件的评价汇聚成强大的网络民意以彰显个体力量。在人民利益至上的宗旨下,法院和法官深受网络民意的影响已是不争的事实。法院和法官对网络民意的尊重和敬畏在很多时候其实是对刑事审判公正的主动追求,而并非是对网民的曲意逢迎。基于网络民意影响审判的客观现实,法院和法官必须打破封闭审判的传统思维,以"坦然面对、谨慎回应、合理采用"的心态与网络民意进行良性互动,并适时全面公开网络关注的热点案件,确保刑事判决经得起网民的检验和时间的考验。  相似文献   

4.
网络反腐的伦理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姚晓娜 《理论前沿》2009,(15):23-24
网络反腐表达网民惩治腐败、追求社会正义等伦理诉求。网络反腐需要制度伦理和社会道德力量支持.也需要通过制度规制和道德自律的伦理制约。网络反腐的伦理发展有利于公职人员的权力伦理和公民的权利伦理建设。  相似文献   

5.
公民网络反腐的不恰当性必然会导致反腐成本高,案件处理公正性不足,甚至导致犯罪。探究公民网络参与不当的原因,寻求通过加强网络反腐法律法规建设、培育理性网民参与,完善网络反腐监管机制,才能发挥网络舆情对反腐倡廉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6.
随着网络科技的发展和网民数量的迅速扩大以及网民权利意识的觉醒,网络逐渐成为新的重要揭露腐败的平台。检察机关应适应这种变化,完善网络举报平台、监控网络挖掘线索、严密关注舆情。利用好网络反腐的力量,更好的开展反腐败工作。  相似文献   

7.
网络舆论的特征及引导机制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今时代,网络舆论的影响越来越大,已经成为社会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传统媒体相比较,网络舆论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民意和社会心理.由于网络传播具有开放性强、交互性好、传播速度快、影响面广等一系列优势,其舆论形成具有自发性、快捷性、多元性、长留性等特征.也因为网络的开放性、网民身份的隐匿性以及受部分网民社会经验、自身素养等因素的影响,网络舆论往往又呈现出一定的盲目性和不确定性,甚至会以偏激和非理性的谩骂与攻击来表达观点.因此,正确分析和引导网上舆论,显得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8.
网络反腐是当前反腐方式方法的重要创新,网络反腐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但因同时出现的“网络暴力”、“人肉搜索”等侵害公民合法权益等行为遭致广泛的质疑。网络反腐如何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快速健康地发展,如何通过制度建设最大程度地发挥其积极作用,如何通过技术创新突破网络反腐的技术瓶颈,如何培养合格网民等问题,值得学界和相关部门深思和研究。网络反腐要获得“道路自信”,也取决于这四个方面所形成的反腐合力。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普及运用和广大民众对公共事务的知情权、参与度等的持续提升,网络反腐作为一种新型的反腐形式不断发挥威力。其方便、快捷、低成本、大影响等优势有效加大了纪检机关的反腐力度。但是国家对网络反腐运行的法律体系和配套机制尚不健全,网民在进行网络反腐时违反道德规范甚至违法的行为时有发生。将网络反腐纳入法治化轨道,作为体制内反腐的稳定组成部分,最大限度地发挥网络反腐的积极效应,避免其副作用和消极社会影响,是网络反腐进一步发展的方向所在。  相似文献   

10.
新形势下加强网络反腐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与发展,网络已经成为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重要阵地。目前制约网络反腐功能发挥涉及网络、网民、治理腐败部门、党政部门、立法等多方面因素。必须积极肯定和引导加强网络反腐,完善网络舆论监控系统,加大政府网站的透明度,建立完善的信息公开机制,加强网络反腐立法,加强对网络从业人员和网民的责任意识、自律意识和道德观教育。  相似文献   

11.
自媒体时代公众参与反腐,揭露与监督的局面日益形成并成效初显。本文将在自媒体时代背景下,从网民自身、网络发展及政府层面等方面分析自媒体时代公众反腐在操作层面和制度设计上存在的问题。随着公众参与反腐的积极性日益高涨,着力从不断提升网民的综合素质、加强网络媒体自身的建设、形成良好的法律制度规范、完善政府的应对处置机制等方面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制度规范与具体措施,更好地发挥好网络反腐作用。  相似文献   

12.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反腐日益兴盛,在推进我国反腐倡廉建设中发挥着巨大作用。同时网络反腐也面临诸多困境,如网络反腐非理性化、缺乏法律规范、查处具有偶然性、容易泄露反腐机密和受理解决的机制尚未形成等,严重制约了网络反腐的规范化和制度化进程。因此,引导网民理性反腐、加快网络反腐立法、加强网络舆情监测、建立网络反腐信息处理与反馈机制、实现网络反腐与制度反腐的有效对接和建设反腐倡廉网络监督员队伍等成为规范网络反腐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3.
我国网络民意的成长、政治意蕴及政府回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的网络民意已经从萌芽阶段走向快速成长阶段,此时更赋予了多方面的政治意蕴。政府对网络民意的回应在现实中基本上形成了无回应、被动回应和主动回应三种类型。回应背后的政府与网民博弈是参与了政府意志、政府力量、网民意愿、网民力量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从整体上看,网络民意尚未得到政府充分或适度的回应,未来公民社会的壮大是改善回应状况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反腐正成为信息化时代反腐败的一种新形式。由于互联网本身的技术优势、不断增长的公民参与意识以及传统利益表达渠道的不健全,网络反腐这种技术治理的手段得到了广大网民的大力支持和积极参与,并且在反腐败工作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网络也是一把双刃剑,网络反腐存在着一些问题,必须让这种技术治理的手段走向制度建设,才能让网络在新时期的反腐倡廉工作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互联网作为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标志,其自身特点和相关功能受到越来越多的聚焦与研究,而关于互联网在阶层分化与群体交往中所起到的社会安全阀功能却并未受到研究者的足够重视。互联网作为当下中国社会最大的群体利益与民意表达空间,如何合理有序的促使网民正确理解和使用网络平台是值得重视的问题。事实上,人们在网络中的话语与行动既是对现实世界中核心事件的群体表达,也是个体身心遭遇与生活情绪的反映,是现实社会身份的象征与异化。因此,关注与促进网络平台的社会安全阀功能、正确的引导与吸收网络民意有助于更好地理解与应用网络平台,并为解决社会问题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6.
网络反腐作为我国反腐事业的新形式,是网络社会监督权力的新模式,在反腐实践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网络反腐的兴起有其内部发展动力,并存在理论及实践上的合理性,深受广大网民及政府的青睐。但由于网络反腐本身的偶然性、娱乐性等不足严重制约了网络反腐的发展,给国家、社会、个人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害。完善网络反腐,充分发挥其优势迫在眉睫。网络反腐制度化、规范化,即通过确定网络反腐主体、搭建网络反腐平台、明确网络反腐相关法律责任等是将网络反腐效能最大化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7.
网络已经成为人们关注公共事件、表达民意诉求的重要渠道。但是,网络是一把双刃剑,承载了人们厚重期望的网络民意表达既给社会带来了积极效应,也造成了消极的影响,这是我们必须面对和解决的现实而紧迫的课题。由于网络民意表达的效应终究要通过现实社会来呈现或落实,这就必须从网络角色的真实主体和参与者入手,反思其在网络空间的民意表达边界与限度。  相似文献   

18.
新时期网络反腐是否能得以健康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仍然受到我国网民素质高低的制约。在新时期要推进网络反腐健康发展,必然需要注重对广大网民素质的培养。尽管需要培养的网民素质在内容构成是多样性的,但是就目前情况来看,法律道德素质、公民素质和媒介素质等三大素质的积极培养最为紧迫和关键。  相似文献   

19.
新时期网络反腐是否能得以健康发展,虽然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但是其工作机制不佳是一个重要原因。针对日益"井喷"的网络反腐态势,必须建立健全官民互动机制。建立健全官民互动机制首先应明晰专门反腐机关、网络运营商、新闻媒体和普通网民等各类网络反腐行为主体的内在责任。在明晰各类网络反腐行为主体内在责任的基础上,加强有利于网络反腐互动机制运转的保障性制度建设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20.
网络反腐是当代的党务新词。在互联网时代,网络反腐蕴含着积极的宪法意义。网络反腐彰显了公民的言论自由权和监督权,落实了宪法规定的公民参与国家管理的权利。应当通过宪法引领网络反腐的制度建设,推进政府信息公开,加强对网民及网站的管理引导,实现网络反腐与传统反腐方式的有效互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