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2000年初陈水扁当选“总统”后,首次提出了民进党的官方大陆政策。在台湾的政治民主化进程中,坚持“台湾独立”或“台湾主权独立”,始终是民进党大陆政策的基本主张,但是经历了不同阶段的调整和变化。执政以后,民进党出于巩固政权的需要,在政治、经济、军事和外交等方面采取了各种软硬不同的策略,极力与大陆方面周旋,拒绝在一中原则的基础上缓和两岸关系。但是亚太局势、两岸关系和岛内形势都在发展和变化,面对来自各方的批评和重重障碍,民进党的大陆政策应当作顺乎客观形势要求的理性选择。  相似文献   

2.
两岸农业贸易和投资协作之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过去较长时期台湾岛内民心或政治取向与经贸走向“相悖”。“相悖”是现象,“相符”是实质:由于不能依据市场规律、农业产品和要素比较优势差异建立实现双赢的合作机制,台湾中南部农民从与大陆经贸往来中受益不多。鉴于此,大陆应加强两岸农业贸易和投资协作,让利于台湾小农,扭转岛内关于“大陆农产品是造成台湾农业困境根本因素”的错误认识,彻底打破政经相悖的格局。本文提出:在尊重市场规律和借鉴现代发达经济扶持农业惯例的前提下,放开台湾优势农产品进入大陆市场;创造条件帮助台湾小农西进大陆创业,用其农业要素上的比较优势来抵消产品上的比较劣势。  相似文献   

3.
服务视点     
·信息·人民币将在台湾合法兑换为鼓励资金回流,台湾“央行”内部研究开放人民币在岛内银行挂牌。该行官员承认,随着两岸贸易量日增,台湾将开放大陆人民赴台观光,岛内已有兑换人民币的实际需求。以往,人民币挂牌与否,在台湾一直被视为政治问题,但台“央行”官员强调,该行现在没有从政治角度看这个问题。该行法务室主任许明夫表示,现时基本策略已定,如果该行能和大陆人民银行签订清算协定,让人民币和新台币有清算的机制,应可让岛内银行挂出人民币买卖汇率,让人民币可以在岛内合法兑换。许明夫认为,该行和内地人民银行签订清算协定,不需有政…  相似文献   

4.
王建民 《台声》2011,(12):62-63
两岸关系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受岛内政治发展的制约与影响。尤其是岛内蓝绿两大阵营对台湾政治定位、两岸关系政治定位、两岸关系发展与两岸经济合作的政策主张存在很大分歧,以及国民党、民进党与大陆的政治基础或政治互信的巨大差异(核心即是否承认“九二共识”),  相似文献   

5.
台湾南部地区作为岛内最早得以开发的地区,—度是台湾社会经济文化的重心所在,也是与大陆渊源关系最为密切的地区。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随着两岸经贸交流解禁,台湾南部中小企业纷纷赴大陆投资,为推进了两岸经贸交流做出了贡献。但近年来,受制于岛内“北蓝南绿”的政治格局,台湾南部地区受民进党影响很深。  相似文献   

6.
民进党的大陆政策及其前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7年11月,民进党在岛内23个县市长选举中,出乎人们意料地获得了12席,在岛内这两项选举中首次以43.32%的得票率超过国民党。有人认为这是该党“地方包围中央”战略和“政治转型”的成功,也有人认为这对岛内政治生态的发展和民进党大陆政策的调整将产生重要影响,进而为两岸关系的发展及中国的未来统一增加了不确定性。民进党大陆政策的演进1.“住民自决”阶段。在民进党成立初期并没有正式成文的大陆政策主张,只是在其于同年11月6日公布的该党纲领中提出“台湾前途应由台湾全体住民决定”1987年10月13日,民进党第一届41次中常会正…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对台湾各主要政党的大陆政策理念和岛内民众对国家统一认知的分析 ,认为台湾的政党政治生态给两岸关系发展和国家统一进程带来重大变数。由于政党政治以民意为依归 ,民意基础将在很大程度上左右岛内执政党推行何种路线 ,因此 ,大陆在对台政策取向上需要因应岛内情势的变化作出调整。从台湾政党政治下朝野政党与选民的互动关系可知 ,我们的重点应当明确为“寄希望于台湾人民”或争取台湾民众。  相似文献   

8.
李昕 《台声》2022,(22):55-56
<正>据相关资料显示,2022年仍然有高达30%的台湾年轻人,表示愿意来大陆工作和生活。但是由于部分岛内政治势力的有意阻隔和操弄,很多岛内同胞缺少正面渠道了解大陆的讯息。那么如何让更多台湾青年对大陆加深认知?这也成了很多在陆台青的胸中所想、心中所急。为了让更多年轻人了解大陆大江南北的的特色与文化,近日一档两岸旅游综艺节目横空出世。这个节目的策划者和执行人,是一群来自宝岛台湾的年轻人——由在大陆工作、生活的台湾自媒体达人和“网红”组成的一只台湾全媒体团队。  相似文献   

9.
两岸交流     
《台声》2004,(5)
台湾开放岛内保险业者参股大陆保险市场 台声讯在岛内保险业者希望开拓大陆市场的强烈要求下,台湾财政部门日前修正了“台湾地区与大陆地区保险业务往来许可办法”的部分条文,让台湾业者以渐进方式开拓大陆市场。修正后的许可办法重点包括:台湾业者可以持股比例不高于25%的参股方式投资大陆的保险公司;台湾业者每年投资大陆保险公司的总金额不得超过新台币20亿元;台湾业者要定期公开披露投资大陆的信息。  相似文献   

10.
“全国台联2004年台胞青年夏令营”7月在北京举办,共有1200多名台胞青年参加了此次夏令营,其中来自台湾岛内的大学生558人,在祖国大陆高校求学的台湾学生343人,来自港澳、海外的台湾学生50多人,生活在大陆各地的台湾籍大学生202人。 全国台联会长杨国庆在开营  相似文献   

11.
近年以来,陈水扁不断向世人炫耀,台湾创造了“政治奇迹”,企图欺骗舆论,为“台独”寻找新的依据和借口。 记得在八十年代,台湾当局曾大肆鼓吹岛内的“经济奇迹”,嘲笑大陆的贫穷与落后,并断言这是两岸制度差异,大陆的改革开放、现代  相似文献   

12.
日据时期,大批大陆劳工赴台。与清代以前不同,他们是在台湾割让、两岸关系发生剧变的历史背景下渡台的。对这些被称作在台“华侨”的大陆劳工,日本殖民者依据台湾岛内政治、经济局势,陆续出台一系列政策予以约束、管理。赴台大陆劳工大多来自闽、粤、浙等省,从事底层劳力之役,饱受日本殖民当局及资本家的压迫和榨取。为维护自身权益,他们也组织劳工团体以互助自救,并为台湾工人运动的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相似文献   

13.
张燕娟 《两岸关系》2010,(10):63-65
随着两岸交流的深入发展,从民间到官方,从文化到经济,两岸交流愈发常态化,甚至政治相关方面的交流也逐步浮上台面。借助这股东风,台湾“名嘴”尤其政论“名嘴”“登陆”.早已不是个案。和过去在台湾岛内评议时政为主不同,台湾政论“名嘴”们在大陆媒体上。  相似文献   

14.
国家认同是构建现代国家合法性的前提,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与国家统一的重要挑战之一是台湾民众中国认同的弱化。从文化和政治属性两个面向来对既有的民调数据进行梳理与诠释,发现两岸长期分隔的历史导致多数台湾民众虽然认同中华文化和中华民族,但又以所谓的“台湾人”自居。两岸制度差异影响了台湾民众统“独”立场。台湾社会有关国家认同的民意充满内部分歧和变数。鉴于中华文化对岛内的持续影响力,台湾经济发展对大陆的依赖性以及岛内多数民众偏好维持现状,大陆方面在台湾地区重构国家认同上存在积极作为的空间。  相似文献   

15.
吴薇 《两岸关系》2013,(10):20-21
今年以来,两岸举行了多场研讨会,参加学者不仅有来自大陆和台湾蓝营的,也有一些具有台湾绿色政治势力背景。前不久,记者采访了“北京会谈”发起人、台湾大学哲学系教授、两岸统合学会理事长张亚中先生,他对岛内统“独”势力现状进行了评析。  相似文献   

16.
<正>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大陆坚持贯彻新时代党解决台湾问题的总体方略,牢牢把握两岸关系主导权与主动权,祖国统一事业进入了历史上最接近达成的节点。在民进党当局垂死挣扎勾结外部势力意图“倚美谋独”的政治操作下,岛内一部分舆论一度担心大陆会失去对和平统一的耐心,选择用武力的手段来解决台湾问题。尤其是在2022年8月美国众议院议长佩洛西不顾中方严正警告执意窜访台湾掀起台海紧张局势后,解放军连续数天的环岛演习也让一部分岛内舆论担忧这是“攻台预演”。因此,岛内对于中共二十大的最大关注点在于大陆方面的对台方针是否有所变动。  相似文献   

17.
最近,台湾岛内有一种观点认为,台湾新竹科学园区高科技产业迅速向大陆转移,加上没有其他新的高科技产业诞生,台湾硅谷将出现“空洞化”现象。可以说这是岛内前些年认为台商赴大陆投资会造成台湾产业“空洞化”观点的一种延续。每当台商对大陆投资出现高潮时,岛内就会有少数人忧心对台湾经济的不利影响,提出台湾产业可能“空洞化”的警告。这与日前台湾当局高层称台商投资大陆拖累台湾经济的论调是一致的。实际上高科技产业对大陆投资不会也没有带来台湾产业或科学园区的“空洞化”,而且有利于台湾科技产业生命的延伸与经济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台湾“采认”祖国大陆学历政策之出台与叫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7年10月22日,台湾“教育部”宣布将“采认”祖国大陆北京大学等73所高等院校的学历,并“开放”岛内青年赴大陆“念大学和研究所”.这一历经郝柏村、连战、萧万长三任“内阁”研究、争议达五年之久的政策,终于在“教育部长”吴京的大力推动下得以出台.然而,这一深受岛内民众和广大教育界人士欢迎的政策,却引起李登辉等台湾当局头面人物的不满,遭到台独势力的反对与攻讦.1998年2月l白,距采认政策出台仅仅70天,它的主要“催生者“吴京即被“当掉”了“部长”之职.6月11日,台湾“教育部”公布“暂缓承认大陆73所大学学历”的决定,在岛内引起新的争论和抗议.台湾采认祖国大陆高校学历和学位的背景是什么?动力与阻力分别来自何方?这一政策措施的艰难出台和遽然“叫停”又说明了什么?本文试加以分析和评论.  相似文献   

19.
据台湾媒体报道,台湾“国家安全局前人事处处长”潘希贤于6月1日退职后第三天,未经台湾当局许可前来祖国大陆就职于深圳台资企业“帝闻公司”。潘希贤因违反台湾“政府政务官退职后3年不准前往大陆”的现行规定,遭到台湾当局的追究,其后岛内又传出他遭大陆方面“留置”,潘太太等人专程来大陆“救夫”引起各界关注,岛内众多媒体更是肆意炒作。为了解真相,本刊记者特走访了海协。  相似文献   

20.
近来,岛内绿营媒体与绿营势力不断攻击台湾在经济上过度依赖中国大陆及ECFA让台湾经济向大陆倾斜。这一观点看似有一定道理,好像是站在台湾利益的角度看待两岸经贸关系发展问题,其实十分荒谬。这一论调是反对经济区域整合潮流的,是建立在“台独”政治思维基础之上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