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创新是一个民族不断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动力。中华民族要想在21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达到全面振兴的理想目标,关键就在于能不能创新。说起创新,人们常把它理解为自然科学及其相联系的工程技术方面的创造发明,似...  相似文献   

2.
民族产业是实现民族复兴的物质基础,我们不能想象中华民族能够在没有民族产业振兴的基础上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大量事实已经说明,我们不能将民族复兴的希望寄托在引进跨国公司上,而必须立足于振兴民族产业上。我们对外开放的目的不是让跨国公司来占领我们的市场、控制我们的经  相似文献   

3.
伴随新时代日趋激烈的经济、技术竞争,能否真正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进而提高民族素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我国科教兴国战略的成败。民族振兴的希望在于教育,教育振兴的希望在于农村。中国有九亿多农民,只有农村真正实行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才有可能在全国普及。而要在农村真正开展素质教育,进而推动农村教育事业的发展,关键要靠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4.
《思想工作》2009,(6):9-10
第一,认清形势,把握机遇,为推进全区文化事业改革与发展奠定思想基础当前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意义不同以往,它是党的十七大提出的战略任务,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战略决策,是自治区党委、政府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战略举措。民族精神和人的素质构成了一个地区的文化软实力,是一个地区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标志。一个民族能否振兴,一个地区能否发展,最根本的在于民族精神和人的素质。  相似文献   

5.
蒋璟萍 《湖湘论坛》2003,16(5):88-89
创业即创立一番事业。“创业”一词在现代汉语中其实早已有之 ,但创业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在我国倍受社会关注还是最近几年的事情。任何一种社会现象的出现并成为社会的热点 ,一定会有其深刻的社会背景。创业之所以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的亮点 ,就在于它是时代发展的一种必然要求 ,对社会进步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一、创业是民族振兴的不竭动力创业是人们自强自立的实践活动 ,其中蕴含着开拓进取、奋发向上的积极人生态度 ,这种态度作为—种民族精神 ,将成为民族振兴的不竭动力 ,驱动着一个民族团结一致、勇往直前 ,崛起于世界民族之林。毛泽东曾经…  相似文献   

6.
王曙光  杞迪 《长白学刊》2022,(6):98-108
民族聚居特困区乡村振兴与减贫的有效衔接对于实现扶贫效果可持续具有重要意义。凉山州作为典型的民族聚居特困区,长期存在区域发展障碍、贫困人群文化意识落后和社会公共品供给不足等严重问题。而其脱贫和乡村振兴模式的主要特征,体现在发展特色产业突破区域发展瓶颈、补齐教育短板实现扶贫扶智、实行易地搬迁走出贫困陷阱、保护和活化文化遗产以发展民族文化产业四个方面。未来民族特困地区应构建一个“产业—教育—生态—文化—社会”五位一体的发展框架,以实现乡村全面振兴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中国的民族振兴和发展,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才能实现,这是一个被历史反复证明了的真理。任何一个国家的民族问题,从来就不是一个孤立存在的问题,而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社会问题。它的性质和发展方向,是由社会的主要矛盾决定的,它的存在和解决,是与社会总问题的解...  相似文献   

8.
民族地区基础教育的本土化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民族教育既包括对主体民族的教育,也包括对少数民族的教育,但长期以来我国的民族教育却处于区域失衡状态。为了实现国家的教育振兴,实现民族地区教育的跨越式发展,实现少数民族地区丰富的多元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我们必须紧随时代,立足民族实际,探讨本土化的民族地区基础教育。  相似文献   

9.
《就业与保障》2013,(7):1-1
梦想,是一种意识里的追求,是人们尚未实现而又迫切渴望的未来,并由此催生趋向这个目标的强大奋斗动力。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每个国家和民族也有自己的梦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我们的中国梦、民族梦。它既包含着"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宏大愿景,也包含着"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  相似文献   

10.
当今时代,是否重视文化教育建设,已成为一个民族现代意识觉醒的标志。在我国,充分认识教育建设的社会价值,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现实问题。 教育建设的社会价值主要在于它是人的发展和生产力的发展的奠基工程,是国家振兴、历史进步的关键因素和根本手段。 第一,教育建设是精神生产力的重要内  相似文献   

11.
鲁全信 《人民论坛》2014,(5):178-180
人民幸福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价值取向,是中国人民矢志不渝的追求。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最终目的都是要为人民幸福创造条件、奠定基础。一部中国近代以来的发展史,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最终实现人民幸福的历史,也是中国梦的催生、构筑和实现的发展史。  相似文献   

12.
“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这是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的完整表述。它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辩证运动的关系上,从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与实现目的的基本手段的辩证统一关系上,深刻揭示了社会主义本质的实现是一个历史过程。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本质观,对于我们科学地、客观地、全面地认识云南民族地区如何实现共同富裕,准确地把握云南民族地区实现共同富裕的历史过程性,从实际出发发展和振兴民族地区经济,椎动民族地区经济与社会的全面进步和发展,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一、云南民族地区解放生产…  相似文献   

13.
民族复兴是马克思、恩格斯关注和思考的重要内容。在他们看来,只有通过社会主义运动,才能消除民族压迫的根源,才能实现民族解放,进而实现民族复兴;同时,民族复兴运动也会推动社会主义运动的振兴。从本质上讲,当前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一场社会主义运动,其兴衰也必然和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发生密切联系。因此,我们必须坚持以马克思恩格斯的民族复兴思想为指导,使中华民族成为推动社会主义运动振兴的重要力量,不断增强人们的社会主义信念。  相似文献   

14.
陈跃  张莉 《人民论坛》2014,(14):178-180
人民幸福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价值取向,是中国人民矢志不渝的追求。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最终目的都是要为人民幸福创造条件、奠定基础。一部中国近代以来的发展史,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最终实现人民幸福的历史,也是中国梦的催生、构筑和实现的发展史。  相似文献   

15.
对民族地区城镇化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民族地区的城镇化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振兴及全面小康社会的实现。城镇化是推动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 ,但民族地区城镇化进程复杂而艰难。发展民族地区城镇化 ,仅靠民族地区自身的作用远远不够 ,还必须有外部力量的有效拉动。  相似文献   

16.
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群众路线源于唯物史观,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传家宝,是"以人为本"执政理念的重要体现。党的群众路线工作体现着党性和人民性的统一。这样的统一性表现为:党性与群众路线在本质上是同一的;人民性的核心是人民至上,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主题突出人民性;党性和人民性有机统一。统一性的客观基础在于党和人民利益的一致性,统一性的现实要求在于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这个伟大的中国梦。  相似文献   

17.
论民族文化的发展特性与动力--兼及区域经济与民族振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民族性与时代性、涵延性与主导性、兼容性与选择性等民族文化发展特性问题是学术理论界讨论的热点;从理论与历史的交叉视角来看,有必要深刻系统地认识中华民族传统与文化发展的动力之间的关系;应关注民族文化发展与区域经济振兴,各民族自身的经济文化发展和区域民族经济的共同振兴,这是当今我国实现现代化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18.
最近中央电视台播出的文献纪录片《大国崛起》广受瞩目。虽然在我看来这部片子的标题并不十分恰切,因为问题不在于一个国家是否能够“崛起”为称雄一时的“大国”——人民的福祉、国家的繁荣昌盛才是最重要的。但这部片子能够用生动的视觉形象普及世界历史知识,促使国人睁眼看世界,进而认真思考如何把自己的民族振兴之路走得更好,它仍然值得大力肯定。  相似文献   

19.
笔者从多年实际工作的感受中,粗浅地认为:如果说中国的出路在于改革的话,那么,我国经济振兴的出路,就在于全民所有制实现形式的改革。传统全民所有制实现形式是经济上一切困难和问题的总病根  相似文献   

20.
王伟 《贵州民族研究》2021,42(3):104-115
"民族自决"特指被外国奴役和殖民统治下的被压迫民族自己决定自己的命运,摆脱殖民统治,建立民族国家的权利.它于18世纪末19世纪初西欧资产阶级革命时期形成,后逐渐发展演变为一项重要的国际法原则,并于20世纪70年代非殖民化运动结束后迅速蜕变."民族自决"最主要的历史功绩在于瓦解了世界殖民体系,使亚非拉广大被压迫民族获得解放、实现独立并建立民族国家.但"民族自决"也是殖民列强对外扩张的主要借口,帝国主义进行利益分赃的重要幌子以及民族分离运动的"合法性"武器.原因在于,它具有浓厚的工具特性、主体含混不清、适用范围边界模糊、理论固有的内在局限以及民族主义与自由主义的理论冲突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