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我国湿地资源丰富,湿地类型多样。然而,由于湿地缺乏法律有效地保护,随着经济发展对湿地的不合理利用,致使我国湿地日益减少、湿地生态破坏严重。近年来,国内一些省区已经制定了关于湿地的地方法规,但是,有关湿地保护的中央立法仍没有出台。鉴于此,本文对于我国湿地保护专门立法的可行性进行法理分析,意图为我国出台专门的湿地保护立法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
浅论我国湿地保护立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以来,由于对湿地的生态价值不够重视,导致湿地资源被大量破坏,通过立法对湿地资源进行保护已刻不容缓.本文对我国湿地保护立法现状进行了阐述,对现有湿地保护法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对湿地立法的完善提出了相关见解.  相似文献   

3.
新《环境保护法》在定义"环境"时增加了"湿地"这一"自然因素",具有不容忽视的意义,意味着该法在我国环境保护领域基础法的层面向湿地保护提供法律支持。《环境保护法》的新增规定不仅适用于湿地保护,对未来的湿地保护专门立法也具有指导作用。在我国湿地保护国家立法尚未提上议程的情况下,新《环境保护法》施行时应当考虑湿地保护的立法诉求,结合湿地保护的需要完善制度的运行。  相似文献   

4.
张蕙  仇心和 《行政与法》2005,(11):75-77
湿地是一种特殊而复杂的生态系统,对人类具有重要的生态价值。由于人口和经济的增长,其生态功能的脆弱性在现行法律框架下更为突出。我国现行立法对于湿地资源的开发、利用、保护和管理显得严重滞后,本文通过分析湿地对人类具有的生态、经济价值,反思现行法律、法规对湿地资源保护之缺陷和不足,旨在为我国建立和完善湿地保护专门法律提供有益的探索和建议。  相似文献   

5.
湿地保护主流化是指将湿地保护纳入国家核心的制度设计和决策的整体性考虑之中,是实现湿地保护法律制度生态化的社会基础。生态化的湿地保护法律制度是湿地保护主流化实践的成果和体现。我国湿地保护法律制度应结合我国经济、社会和湿地生态系统的特点进行生态化的制度创新,将主流化、综合管理和湿地规划作为湿地保护法律制度的支柱。  相似文献   

6.
我国湿地保护立法现状、意义及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静 《行政与法》2009,(6):111-114
随着我国湿地的日益减少和湿地的重要价值日益被人们所认识,以什么态度对待我们赖以生存的湿地将是而且一直会是当代及后代人应当考虑的一个重要问题.目前,因我国还没有一部统一的湿地保护法,对湿地保护有重大影响和实质性内容的规定较少,所以使我国在湿地开发、保护过程中仍然有不少法律上的空白.本文从论证对湿地统一立法的必要性入手,提出了构建我国湿地保护法的基本框架.  相似文献   

7.
在经济发展突飞猛进的今天,生态环境的保护越来越重要,尤其是城市中罕见湿地公园的生态环境,对其的保护更是迫在眉睫。本文通过对贵阳市湿地公园的生态保护进行简单的分析,以现下的经济法理论、环境法原理、可持续发展理论及已实施的法律法为支撑,从相关立法、执法、司法等几方面对贵阳市湿地公园建设中的生态补偿制度在法律构建方面提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8.
近些年由于受到过度的开发和严重的污染,湿地面积大幅缩小,湿地物种遭到严重破坏。文章以湿地保护面临的问题为切入点,在分析地方湿地保护立法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地方湿地保护立法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并对地方湿地保护立法的理念和制度的构建提出了相关看法。  相似文献   

9.
邓琳君 《法制与社会》2011,(16):159-160
针对贵州省湿地保护立法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了制定湿地专门立法,建立公众参与制度,完善湿地生态补偿制度、法律责任制度等若干构想,旨在不断完善贵州省湿地保护立法体系,使湿地得到更为有效的保护,更好地发挥其价值。  相似文献   

10.
《浙江省湿地保护条例》出台后,确保该法规执行效果的基础性条件即在于名录制度的建构。没有湿地保护名录制度的支撑,湿地保护条例也多半是形同虚设。因此,我们认为,建立湿地保护名录制度,不仅能有效地实现湿地保护的地方立法目的,而且也是湿地资源获得有效保护的基础。但在实践中,湿地名录制度的建构,尚存在一系问题。如"湿地"自身的法律含义不清晰、湿地名录申报程序设计混乱、规范设置单一且缺乏统一的体系化的规范系统。因此,有必要重新反思湿地保护的相关制度,并有效解决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11.
论环境保护的公众参与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黄桂琴 《河北法学》2004,22(1):55-58
公众参与是我国环境法的一项重要原则。但是由于公众参与环保的法律机制没有较好地形成,使环境保护法的社会性大打折扣。从我国环境保护现状出发,借鉴外国环境法的有效制度,实现公众全方位参与环境保护,是立法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2.
以权利要求书作为依据来确定发明或者实用新型专利权的保护范围,是当今世界各国专利法普遍采用的作法。权利要求书是用简洁的文字表达的,以它为依据来确定专利权的保护范围时,就需要对权利要求进行解释。根据世界各国专利法的规定和实践,对权利要求书的解释大致可分为周边限定、中心限定和折衷三种原则。我国专利法在确定发明或者实用新型专利权的保护范围时,采用了折衷原则来解释权利要求书。  相似文献   

13.
刘斌  徐珍 《行政与法》2010,(11):93-95
目前,我国还没有建立起专门的商号法律保护制度。在现行商标法、反不正当竞争法等现有法律体系的框架下切实保护商号,不仅要正确认识商号知识产权的性质和保护现状,更重要还是要进一步完善我国商号的知识产权法律保护体系。  相似文献   

14.
电子商务与消费者权益保护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首先分析了我国电子商务发展与消费者权益保护中存在的问题,然后介绍了美国、日本、韩国等在电子商务中保护消费者权益的有关法律法规和主要做法,最后对我国在电子商务发展过程中保护消费者权益方面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5.
网络时代我国隐私权立法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结合欧美一些国家相关立法的对比研究,立足我国隐私权立法的现状,从制定个人数据保护法方面对我国隐私权立法提出一些初步设想。同时,还就电脑网络环境中个人数据的技术保护与法律保护的协调问题进行了探讨和研究。  相似文献   

16.
刘箭 《河北法学》2008,26(6):137-140
我国现行刑法规定的强奸罪和强制猥亵、侮辱妇女罪及猥亵儿童罪,对女性和儿童的性权利给予了充分的保护。但是对14周岁以上的男性性权利保护问题,刑法却存在盲点。通过具体案例,对男性性权利问题进行详细的分析,并针对现行刑法的缺失,提出两种模式的完善方法。  相似文献   

17.
保生活、促就业、防失业是世界各国失业保险制度发展的普遍趋势。我国的失业保险制度存在保生活的功能不足、促就业的功能不强、防失业的功能缺失等缺陷。为了更好地实现社会的充分就业,我国的失业保险制度应该逐步增强其保障失业者基本生活的功能、完善其促进再就业的功能、充分发挥其预防失业的功能。  相似文献   

18.
社会法作为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其范畴包括社会保障关系、社会公益关系及慈善事业关系。目前社会法的理论研究落后于社会法实践,且研究重点局限于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社会法保护弱者的功能和追求实质公平与正义的主旨,有利于切实保护社会困难群体、弱势群体和特殊群体等的基本生活权益和生存权益,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发展。我们应当抓住和谐社会建设带来的机遇,深入研究社会法的有关理论,加快社会法立法步伐,提高社会法立法质量。  相似文献   

19.
王铁雄 《法学杂志》2012,33(3):43-50
通过借鉴国外征收补偿与财产权保护法制的先进经验,结合我国征收补偿与财产权保护法制历史与现状,在学术界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针对我国征地补偿实践中存在的“有法不依”和“无法可依”现象与我国现行征地补偿与农民财产权益保护法律制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为改革我国征地补偿与农民财产权益保护法律制度提供对策建议:坚持农民财产权益保护、征地和补偿三位一体、从保护农民财产权益角度改革征地补偿法律制度;从实体法与程序法上建构对农民财产权益的制度性保护与个别性保护,以改变征地实践中“有法不依”与“无法可依”现象、确保农民财产权益的存续保护与价值保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