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浙江家鸭体内的前殖吸虫 1981~1984年本省进行了全省家畜家禽寄生蠕虫区系调查,在家禽体内发现了11种前殖吸虫:即楔形前殖吸虫(Prosthogonimus cuneatus Rudolphi,1809)、透明前殖吸虫(P.pellucidus linstow,1873)、中华前殖吸虫(P.sinensis Ku,1941)、日本前殖吸虫(P.japonicus Braun,1901)、李氏前殖吸虫(P. leei Hsu, 1935)、  相似文献   

2.
1985年8月21日,青海果洛州畜牧兽医研究所捕获2只大鵟(Buteo he milasius)经剖检从它们的小肠中,一只检得中型绦虫4条,另一只检得3条。感染率为100%。感染强度3~4条。 这次检得的绦虫经适当压平后,用10%福马林固定,酸卡红染色,酒精脱水,冬青油透明,中性树胶封存成整体标本,作为形态观察鉴定。 虫体形态 虫体全长140毫米,最大宽度3毫米;链体由124~143个体节组成;头节小,近似球形,大小为0.4毫米;头节上有两排钩和四个圆形吸盘,吸盘直径0.2毫米;未成熟体节的长度大于宽度,长约0.6480~1.2960毫米,宽约0.0972~0.3240毫米;成熟体节宽度大于长度,长0.4320~0.5400毫米;宽0.9180~  相似文献   

3.
我们读了贵刊1985年第九期张翠阁同志写的与“《浙江家鸭体内发现谢氏平体吸虫一文作者商榷》”以后,我们经过反复认真研究,现提出以下意见。 (一)本种卵黄腺在体后汇合,子宫袢十分发达,体后部4/5~3/5部位都越出肠管两侧到达虫体边缘;卵巢在两睾丸之间,后睾丸在肠拱中央部位等特点应该属于平体属。 (二)本种虫体大小15.5~24×4~7毫米,卵巢在两睾丸之间,靠近后睾丸的前方,睾丸与卵巢一般形成直线,卵巢都比睾丸小;前睾大小0.75~0.84×0.50~0.79毫米,后睾大小0.68~0.93×0.54~0.75毫米;卵巢大小0.64~0.79×0.49~0.61毫米;成熟虫卵长0.098~0.112、宽0.042~0.049毫米(原文中大小0.98~1.12×0.42~0.49毫米系笔误)。  相似文献   

4.
1982~1983年在进行家禽寄生蠕虫区系调查中,发现一种寄生于家禽鼻腔内的巨型吸虫,大多寄生于麻鸭和北京鸭,少数寄生于家鹅,在同一地区内家鸭的感染率显著高于家鹅。由于虫体巨大,几条吸虫就可使家禽鼻腔阻塞,造成呼吸困难,而且在省内流行较广、危害性大。据初步调查,感染情况见下表:  相似文献   

5.
国内左仰贤(1981)、殷佩云等(1982)和符敖齐等(1989)对家鸭球虫种类进行过调查和研究,1986年6~9月,我们调查了云南省12个地、州、市的17个县、市的505只家鸭,鉴定出3属7种球虫,其中泰泽属(Tyzzeria)1种;温扬属(Wenyonella)2种;艾美属(Eimeria)4种。云南省鸭球虫总的感染率为60.0%。有致病种寄生。材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在浙江地区进行家禽寄生虫调查对,在家鸭体内发现两种罕见的吸虫。 (一)白洋淀真叶吸虫(Eucotyle baiyangdienensis Li Zhu et Gu,1973) 虫体红色扁平,体长2.52~3.35毫米,宽0.53~0.84毫米。虫体前端具有一个三角形的头锥,整个虫体除头端和末端外几乎呈平行。口吸盘位于虫体前端,椭圆形,大小0.196~0.210×0.266~0.280毫米;咽发达,类球形,大小0.126~0.140×0.140~0.181毫米;食道宽大,长0.126~0.280毫米;从头锥稍后方的水平线开始分为两个肠支,肠管粗大,沿虫体两侧弯曲向后延伸到虫体亚末端。腹吸盘缺如。睾丸两枚,十分发达,左右对称  相似文献   

7.
1981年12月,我们在四川省阿坝藏族自治州红原县解剖5只藏狐,在其中1只藏狐小肠内发现极小的绦虫80条,感染率20%,经鉴定为多房棘球绦虫(Echino-coccus multilocularis)。此次发现的多房棘球绦虫成虫很小,长1.089~1.760毫米,头钩数少,14~28个,与文献报道略有差异,试比较如下表所列:  相似文献   

8.
1985~1986年,我们在阿拉善左旗宗别立、木仁高勒、布古图、巴润别立4个苏木、镇,剖检26只绵羊和6只山羊,在其中9只绵羊和1只山羊的肺组织中发现1种黑色线状虫体,感染率为31.25%,感染强度3~12条,经鉴定为黑色囊尾线虫(Cystocaulus nigrescen Jerk,1911)。国内仅见新疆在绵羊体内发现黑色囊尾线虫的报道。  相似文献   

9.
1991年5~11月在安徽六安县选择了八个区镇,用蠕虫学剖检法结合粪便检查调查了皖西白鹅寄生蠕虫的感染情况。剖检50只鹅,有49只感染,感染率为98%;检获蠕虫2303条,感染强度3~297条,平均44.9。共发现寄生蠕虫10科14属34种,其中23种为安徽省首次记录。  相似文献   

10.
在湖南省长沙市东郊剖检59只褐家鼠、12只黑家鼠,从其肠道中检获2种线虫,经鉴定为巴西日圆线虫(Nippostrongylus brasiliesis)和四翼无刺线虫(Aspiculuris tetrateres).前者在褐家鼠的感染率为89.83%(53/57),感染强度为1-14条,在黑家鼠的感染率为58.33%(7/12),感染强度为1-10条;后者在褐家鼠的感染率为35.59%(21/59),感染强度为1-8条,在黑家鼠的感染率为41.67%(5/12),感染强度为1-5条.  相似文献   

11.
1988年4月,我们在宁夏 中卫县1只家兔的肝门静脉中 找到1条丝状的雌性线虫,其 感染率为3.3%(1/30)。后来在宁夏中卫、盐池两县境内剖检21只野兔,从肝门静脉、肠系膜血管及胰静脉中收集到类似的27条虫体,其感染率38.1%(8/21),感染强度1~19条。经鉴定,这些标本属于双辨科(Dipe-talonematidae)小筛属(Micipsella)的努米小筛线虫(M·numidica)。据福建师范大学生物系寄生动物研究室(1976)记载,我国内蒙古曾发现该种线虫,但至今未见正式报道,而且它的寄生部位欠详。 (一)形态描述 虫体呈丝状,乳白色,两端  相似文献   

12.
根据我省绵羊调查47个县(市)剖检333只的结果,绵羊的矛形歧腔吸虫占调查县(市)的87.2%,绵羊感染率60.7%,感染强度1~13986条(平均942.5)条。山羊调查19个县(市)剖检82只,山羊的矛形歧腔吸虫占调查县的84.2%,山羊感染率63.4%,感染强度3~2768条(平均273.7条)。据观察,单独感染矛形歧腔吸虫比较严重的羊只,肝脏均出现明显的病理变化。可以看出,矛形歧腔吸虫在我省分布很普遍,对羊群的危害也是很严重的。  相似文献   

13.
鞭虫种类较多,寄生于多种动物,主要危害幼畜。我们于1984年,对河北省阜平县冷冻厂收购的野兔鞭虫寄生情况进行了初步的调查。尸检20只野兔,其中12只野兔盲、结肠中有鞭虫寄生。其感染率为60%,感染强度为5~230条。 (一)病理观察 主要病变在肠道,重感染的3例,盲、结肠粘膜呈现卡他性炎症,其中1例肠粘膜局部有出血性坏死、水肿和溃疡病变。其余9例为轻度感染,病理变化轻微。 (二)形态观察 雄虫体长25~28毫米,前部宽0.14~0.2毫米,后部宽0.58~0.6毫  相似文献   

14.
长鼻分咽线虫(Dispharynx nasuta Rudolphi,1819)又名长鼻咽饰带线虫,是家禽体内常见的寄生线虫,在我国分布极广。据有关资料报道,已先后在北京、河北、陕西、新疆、天津、辽宁、吉林、江苏、福建、山东、山西、四川、台湾等地的鸡、鸭体内发现。常寄生于家禽的腺胃,有时亦可寄生于食道下端和嗉囊。 在新疆石河子地区,长鼻分咽线虫在鸡体内的感染率较高,感染强度亦较大,尤其在较为潮湿和散养的鸡群中其感染率有的高达50~80%,最大感染强度在600~800条,有的高达千条以上,严重地威胁2~6月龄童鸡的健康,常造成腺胃水肿发炎,严重的腺胃溃疡穿孔,导致死亡。成年鸡感染强度虽然较低,但对产蛋量影响颇大,实为危害家禽健康的主要寄生虫病之一。  相似文献   

15.
经调查在家养的林麝群中首次发现乳突类圆线虫(Strongyloides、papillosus)寄生。。幼麝感染率93.3%,感染强度为136~35600条,死亡率较高。本文论述了病原鉴定、流行病学调查及时宿主的病理损害。经试验确定丙硫咪唑60mg/kg×3天有良好驱虫作用。  相似文献   

16.
家禽嗜眼吸虫病是由寄生在结膜囊内嗜眼科的某些吸虫机械性的刺激和分泌毒素的作用所引起的家禽以结膜-角膜炎为主要症状的疾病。我国福建、广东、台湾等省均有过鸡、鸭、鹅感染鸡嗜眼吸虫的报道,1938年徐锡藩、周同钦在江苏省清江浦的家鸭眼内发现过鸡嗜眼吸虫。1981年10月出诊时,发现了家鹅嗜眼吸虫病,随后进行了调查研究,虫体鉴定为鸡嗜眼吸虫,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嗜眼吸虫主要寄生于家禽眼结膜囊和瞬膜内,由于虫体的机械性刺激和分泌毒素的影响,使患禽发生结膜—角膜炎。该病对幼鸭危害严重。1984年11月我们对江苏省的吴江、昆山县爆发鸭嗜眼吸虫病作了调查,现将其结果总结如后。 (一)流行情况 吴江县个体养鸭户,1984年饲养雏鸭1900只,鸭群30日龄时,死亡824只,死亡率为43.36%。鸭群50日龄时,对1100只幼鸭作了检查,阳性1090只,感染率为99.09%,感染强度1~30条。同时对该县和昆山县的9个养鸭群进行了抽检,共检查77只鸭,阳性46只,每群均有感染。  相似文献   

18.
笔者在进行畜间布氏菌病流行病学调查中,通过临床观察、血清学检验。病原菌分离,发现3只1岁半的初产奶山羊,无任何布氏菌病临床症状,经多次血清学检验为阴性,但从胎盘中分离出3株布氏菌,为潜隐性感染布氏菌病。调查方法在宝鸡市进行畜间布氏菌病调查时发现宝鸡县金河乡奶山羊布氏菌病感染严重,在受检的415只奶山羊中阳性羊54只,感染率为13%,其中有2个村的羊感染率达22%。因此将该乡作为重点进行调查,对全乡的901只奶山羊逐头采血检  相似文献   

19.
1982年6月我们在浙江省宁海县进行畜禽寄生蠕虫调查时,从两只宁波白鹅的小肠查到一种背孔科的小型吸虫。感染率为2/80,感染强度为101~1211条,平均656条。经查阅资料及寄生虫专家帮助鉴定,初定为拟槽状同口吸虫Paramonostomumpseudalveatum price,1931。本种很可能系国内首次发现,为此特报告如下: 形态描述 虫体卵圆形,体长0.45~4.70,体宽0.30~0.38毫米。腹腺付缺。肠支,长而后部曲,沿睾丸内缘及卵巢外上缘之间延伸,并止于虫体近  相似文献   

20.
1981~1983年我们对浙江省的家禽进行了寄生蠕虫的区系调查,在宁波、舟山、台州等地家鹅的盲肠内发现一种毛圆线虫,经鉴定为微细毛圆线虫(Trichostrongylus tenuis Mehlis,1846)。感染率相当高,宁波地区为4/46,舟山地区为9/20,台州地区为3/15。其形态如下(见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