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在中国还是一门新兴的学科。虽然中国早期的马克思主义者在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同时,也曾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的科学领域,作过重要而且相当有成就的探索,但是,有较多的中国学者在这方面从事系统的研究工作,还是近二、三十年以来的事。时间虽然不长,我们的工作却是有成绩的。特别是近几年来,有一定质量的共运史专著陆续出版,在诸如布哈林、卢森堡、普列汉诺夫以及苏联新经济政策和三个国际等等问题上,不断出现有着若干突破的新成果,这是十分令人鼓舞的事。  相似文献   

2.
美国丹佛大学国际问题研究生院教授乔纳森·阿德尔曼:(Jonathan Adelman)于1989年10月2日至10月7日来我系作学术访问。阿德尔曼教授是美国的国际问题专家,他的研究课题,包括国际关系理论、苏联内政与外交、比较政治学,国际关系中的军事因素等。阿德尔曼教授著作甚丰,而且是国际学术交往中的活跃分子,曾先后访问过印度、日本、以色列和苏联等国家。  相似文献   

3.
1989年,用一种概括性的表达方式来讲,是一个短暂世纪末期的巨大冲击。我和其他的当事人亲身经历了这一不仅对罗马尼亚历史而言,更对整个国际社会而言的高峰期。1989年的革命最终以苏联在1991年的颠覆作为终结,影响了整个当代历史。短暂世纪这个概念,是由艾瑞克·霍布斯邦在他的《极端时代》一书中提出来并加以解释的,这本书令人深思。直  相似文献   

4.
我系副教授王福春的新著《毁誉参半——赫鲁晓夫》已于近日由学苑出版社出版。 该书系《世界政坛风云人物》系列丛书中的一种。赫鲁晓夫是一个有争议的前苏联政治家。一方面,他在执政期间,打破了斯大林的偶像,批判了个人崇拜;为千百万无辜的苏联公民平反昭雪;他提出实行干部更新制度,在废除干部职务终身制方面迈出了  相似文献   

5.
美国加州伯克利大学政治系教授华尔茨,应邀于八二年十月十二日来我系讲学。他是根据北京大学、伯克利大学两校交流协议来我系讲学的第三位学者。伯克利大学派来的第一位学者是斯卡皮诺教授,第二位是罗德明教授。  相似文献   

6.
俞邃 《当代世界》2012,(11):72-74
著名学者高放教授享誉国内外,著作等身,成果多达500万字。20世纪50年代初他执教中国人民大学的时候,我是那里的学生,所以本文概以高老师尊称。人民出版社于2011年12月苏联解体20年之际,出版了高老师题为《苏联兴亡通鉴:六十年跟踪研究评析》近60万字的文选,堪称集老师苏联问题研究之大成。  相似文献   

7.
大卫·科茨 (DavidKotz)是美国马萨诸塞州立大学经济学教授、国际知名左翼学者。他对国际政治经济特别是苏联问题、美国社会问题等的研究在国际学术界享有盛誉 ,其研究苏联问题的新作《来自上层的革命———苏联制度的消亡》 ,在国际学术界引起了强烈的反响。 2 0 0 4年 11月 2 3日 ,科茨教授应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列所、政治学所和欧洲所的邀请 ,与中国一些学者进行了座谈 ,这是科茨教授时隔 2 0年后第二次访问中国社科院。在会谈中 ,科茨教授就苏联解体谈了自己的最新看法 ,同时还就美国左翼及美国国内的政治现状谈了自己独到的见解。下面的两篇文章是大卫·科茨的谈话整理。  相似文献   

8.
姜卡洛·埃利亚·瓦洛里是意大利政治活动家,著名学者。1990年我校聘为客座教授。去年和今年2月先后两次来我国和我系进行学术访问和学术交流。本文是瓦洛里教授在海湾战争以前写的,对海湾问题提出了个人的见解,可供研究海湾战争的参考,特予发表。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政治体制改革任务的提出,研究政治体制理论的任务也提上了议事日程。对苏联东欧和西方政治体制理论的研究和探讨,是建构中国社会主义政治体制理论的必经阶段。本文试图就当代各种政治体制理论作一简单评介。一、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体制理论政治体制(political system)或称政治系统、政治体系,实际上是政治学的"政治"和系统科学的"体制"两个概念的合成物。这一概念最早是由美国资产阶级政治学家戴维·伊斯顿提出来的。在1953年,他出版了一本名为《政治体制》(p01iticalsystem)的专著,后来阿尔蒙德和亨廷顿等人使用过这一概念。由于伊斯顿、阿尔蒙德都是擅长系统分析的名家,因此政治体制概念的提出与系统论在政治学中的运用密不可分。他们主张用系统功能方法研究政治体制内部各个组成部分的相互关系以及政治体制与环境的关系。但是,西方学者对政治体制含义的理解是五花八门的。某些美国学者主张采用马克斯·  相似文献   

10.
南书房     
《南风窗》2013,(7):100-100
《帝国的消亡:当代俄罗斯应从中汲取的教训》【俄】叶·季·盖达尔著社科文献出版社2013年1月版经济学家叶·季·盖达尔从介绍世界历史上各个帝国衰落的情况开始,呈现1980年代苏联经济状况,抽丝剥茧似的分析了苏联由国内食品短缺、货币危机、金融失信、石油价格下跌、政策失当而引  相似文献   

11.
当前,研究国际共运低潮时期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的历史经验,特别是研究无产阶级夺取政权以后,如何在共运低潮的形势下,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坚持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经验,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在这方面,苏联共产党二十年代中后期的活动有着很重要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2.
苏联解体已经17年了,苏联模式社会主义的失败,至今仍在引起人们的关注和思考;胡锦涛总书记2007年10月,在中国共产党十七大上指出:中国已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根据上述两个方面,本文就当代社会主义的若干问题简要地谈谈个人的看法。  相似文献   

13.
南书房     
刘胜军 《南风窗》2010,(17):96-96
<正>《苏联的心灵:共产主义时代的俄国文化》【英】以赛亚·伯林著亨利·哈代编潘永强译译林出版社2010年7月版本书收录了以赛亚·伯林关于苏联的一些从未发表过的文章。既有对二战后他与帕斯捷尔纳克和阿赫玛托娃等苏联作家的几次著名会晤的记叙,也  相似文献   

14.
去年6月,我系两名博士研究生参加了国家教委组织的高校博士生调查团赴广东进行了为期1个月的社会调查;7月4日至8月2日,90级国政、共运专业硕士生30人分别到江苏张家港市乘航镇和扬州市郊区进行社会实践。通过这几次社会实践和调查研究活动,同学们感触很深,收获颇大。他们强烈地感到改革开放十多年来中国农村和城市发生的深刻变化,特别是乡镇企业的迅猛发展的生动局面。现将他们写出的综合专题调查报告和个人的心得体会选载于后。  相似文献   

15.
编者按:维克托·格奥尔基耶维奇·库利科夫,苏联元帅,曾任苏军总参谋长,苏联国防部第一副部长兼华沙条约国联合武装部队总司令.俄罗斯<星火>杂志近期刊登了他的日记片断,回忆他与苏联政、军界一些风云人物交往的轶事.现编译如下,标题为编者新加.  相似文献   

16.
随着1991年苏联的解体,影响人类社会长达半个世纪的苏联模式成为历史。然而,如何定性苏联模式却成为国外学者长期争论、探讨的问题。由于立场和关注点的差异,国外学者对苏联模式的界定形成了不同的认识。有的学者指责苏联模式为一种极权主义,有的学者将苏联模式界定为一种国家资本主义,有的学者则坚称苏联模式具有社会主义的属性和特征,还有的学者认为苏联模式是一种特殊的社会制度。研究分析国外学者的观点,有利于更加客观全面地评价苏联模式的性质。  相似文献   

17.
中国与南斯拉夫的关系在国际共运史上占有比较重要的地位。在中苏关系恶化前,中国在对南关系上与苏联保持一致;中苏关系恶化后,南斯拉夫与苏联一道成为被批判的修正主义对象。1968年,苏联出兵捷克斯洛伐克后,中南双方都担忧会遭到苏联的武装入侵,由此开始接触并且在一系列国际问题上开展合作。根据南斯拉夫外交解密档案,中南关系的正常化可以分为破冰期、试探性接触期、高级代表团互访、领导人互访四个时期,推进中南关系正常化的主要动力是中国对于社会主义认知的变化以及中南国家利益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8.
在关于十月革命的研究中存在许多有争议性的问题,现在的观点与传统观点相去甚远,有时甚至完全背离。研究发现,当代俄罗斯和西方学者的一些典型论断似乎忽略或者说偏离了历史的本原。苏联模式尽管受到十月革命方式的影响,但不是其注定的结果。对苏联发展道路的功过应该客观地予以评价。  相似文献   

19.
台湾学者谢宏仁和澳大利亚学者克拉格·D.米尔在《当代亚洲杂志》2010年2月第1期发表《这将是亚洲世纪吗?——智识资本主义时代的中国大陆、印度、韩国和台湾地区》一文,对20世纪80年代以来一些观察家因为亚洲经济发展表现显著而作出的亚洲崛起和太平洋世纪到来的预言提出质  相似文献   

20.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马克思主义研究陷入低谷,马克思主义图书出版出现严重困难。进入21世纪后,伴随俄罗斯社会发展新矛盾和新问题的出现,人们重新认识到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和意义,马克思主义图书出版在俄罗斯得到了一定的恢复和发展。本文是对21世纪以来俄罗斯马克思主义文献出版状况的一个数量统计和分析,有助于国内学者了解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俄罗斯的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