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哭嫁”是一种流行范围很广的婚俗。许多民族的妇女,临嫁前都不约而同地发出凄悲的哭泣。然而,仅是哭还不能称之为“哭嫁”。哭嫁作为一种婚俗,除了“哭”这一首要特征外,还必须具备如下两个条件:一是“唱”,即唱“哭嫁歌”,抒发姑娘出嫁前的情怀,这是带着哭腔唱的,唱中有哭,边哭边唱;二是“悲”,即整个的情感基调是哀怨悲愤的,女性对出嫁的反感和反抗情绪贯穿着婚礼的全过程。只有同时具备了“哭”、“唱”、“悲”  相似文献   

2.
哭嫁是广泛流行于我国民间社会的一种婚俗,云南芒市三台山德昂族至今仍沿袭着特色浓郁的哭嫁习俗。在婚礼期间,新娘及其女性亲属用恸哭的方式来迎接婚姻这一重大的人生礼仪,而村寨中的歌手则用吟唱嫁歌的方式来呼应新娘的恸哭。三台山德昂族的哭嫁歌内涵丰富,特色鲜明,呈现出歌哭分离、文本即兴和曲调固定等特点,承载着族群迁徙的历史记忆,蕴含着尊老爱幼的伦理道德,体现了委婉内敛的民族性格,强化了村寨女性的互助同盟,是研究德昂族的族群历史、婚俗发展、妇女心理以及民族音乐的重要资料。  相似文献   

3.
论哭嫁习俗与《哭嫁歌》的风俗文化本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哭嫁习俗是妇女对平等经济生活的要求和对理想的婚姻家庭的追求在风俗文化上 的反映,《哭嫁歌》是土家族和仡佬族妇女独特情感生活的表现。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土家族“哭嫁歌”作为研究对象,探讨了这种民间音乐形成的文化渊源,重点剖析了“哭嫁歌”独特的音乐文化特征,并探讨了土家族“哭嫁歌”的情感传播功能,认为它是土家族姑娘出嫁时宣泄心中真情实感的一种音乐表达方式。  相似文献   

5.
我叫阿香     
我是在别人异样的目光中长大的,我能感觉到背后的指指点点和窃窃私语,懵懵懂懂中我觉得别人不喜欢我。一直到 8岁那年,我的母亲生了一场大病,她把我叫到床头告诉我她将不久于人世,她的心里放不下我。她还告诉我她其实不是我的亲生母亲,我的亲生母亲在我生下来的第二个星期将我送给了她然后远走他乡。那时我才明白,别人为何不喜欢我的原因,我的出世名不正,言不顺,我的人生先天不足。   我看到养母的眼里滚出浑浊的泪,于是我也哭了,我不是哭我的身世凄惨,而是害怕养母就此弃我而去,我像一茎藤蔓一样依赖养母,我不知道没有了…  相似文献   

6.
“地无水,人无银,一年做来半年吞;姑娘长大往外奔,有女不嫁镇隆村……”  相似文献   

7.
论土家族哭嫁歌的孝道内涵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土家族哭嫁歌中蕴涵着丰富的孝亲内涵,它是出嫁女子要求孝敬自己双亲的真实反映,也是新娘的家人对她孝敬公婆的婚前教育。在以哭为喜,以哭定才德的心理下,哭也是出嫁女子对父母尽孝的一种表现。  相似文献   

8.
编者按:当前,在县级区域经济发展中,如何搞活国有企业和如何发展民营经济是全社会普遍关心的问题。本刊最近邀请了几位县市(区)委书记进行笔谈,现发表如下,以期引起讨论。罗田县委书记易茂先:“嫁姑娘”以盘活国有小企业我们罗田县是个山区县,既无铁路,又无大路,交通落后,信息闭塞,工业起步晚,基础是,整体素质弱,缺资金、缺技术、缺人才、缺管理的问题十分突出。前几年,我们在企业改在方面虽林也做了不少工作,取得了一定成出,但深层次的问题几乎没有触动,企业机制F活,结构不优,资产存量不活,效益不理想内问题尚未得…  相似文献   

9.
壮族支系“侬人”,在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约有40多万人口,历史文化悠久。侬人实行一夫一妻制,禁止民族内婚,基本形式是自由恋爱和父母包办。侬人婚礼中有诸多禁忌。1:接送亲人数忌单(含新娘在内),且迎亲人不能少于4人,送亲人不能少于16人。2:“不清白”者忌参与接送亲活动。不清白者泛指鳏夫寡妇,怀孕的妇女、有孕者的丈夫、重婚的人(包括曾订婚或结婚,重新找了第2个婚配的人)3:陪新娘的女子必须是未婚姑娘,而且要选本村较诚实,秀巧的姑娘。4:婚礼当天,不管主人还是客人,忌穿白色服装。5:同年内忌又嫁又娶或双嫁双娶,即在同一年内,哪家娶儿媳妇,就不能把姑娘出嫁,同样不能双娶双嫁。6:婚丧忌混,即如果一个村子里在同一天内有一家办喜事,一家办丧事,主人或客人不能同天进两家门,只能到某一家,称为“红白相忌”。7:新娘与新娘之间忌走同一条路。即本村或邻村在同一天内有两家以上举行婚礼,况且又是甲村姑娘嫁  相似文献   

10.
热线4033383(下)田鹰贞操该不该守给热线来电话的,有近1/3是30岁以下的年轻姑娘,她们面临着从女孩子成为女人的过程,有许多人这样问:贞操该不该守。给我打来第一个咨询电话的是一位姓张的姑娘。她已经28岁了,出身于北京一个家风甚好的家庭,从小母亲...  相似文献   

11.
母亲 我不知道自己的路还有多长,也不知道未来将要带我奔向何方,我想起了已经过世的母亲,想起的却是她年轻时的模样。她的一生是这样度过的:20岁时就失去了所有的亲人,孤身一人来到北京;婚后又失去了一个年仅2岁的女儿;35岁时离婚;45岁时身患癌症;57岁患脑血栓,从此长达16年瘫痪在床上。她躺在床上,回忆自己的一生,不禁泪流满面。到后来,她每次见到我都哭,但已经是没有声音,也没有眼泪的无声干哭了。  相似文献   

12.
跳三桩(苗族)苗族跳三桩是根据云南省玉溪地区苗族《花山节》民间传统体育运动项目发掘整理而成,并以苗族芦笙为旋律,跳三桩为主体,与滚锅、站肩、滚刀尖、顶碗相配套,既具有民族特色和健身效果,又具有观赏性、趣味性、技巧性和难度性。弄笼(壮族)“弄笼”壮语意为耍簸箕、跳簸箕,簸箕是我国南方农村生产生活中常用的工具。在生产劳动中,壮家人用来晒各种农作物,家里姑娘要出嫁了,村里的姑娘小伴要来帮忙,围着大簸箕做“离娘粑”送给养育自己的母亲,家里来客人,则在大簸箕里铺上被子招待客人睡觉。逢年过节或农闲时节,姑娘…  相似文献   

13.
常平村委主任陈胖东讲过这样两件事情:一件是上世纪80年代初期,村里小学毕业的孩子只有二十几个能上初中,剩下的十二三岁,什么也干不了,家长也管不了,大队又不去管,这些孩子就抱成团,偷人家的猪食锅等铁器当废铁卖。另一件是常平村富起来后,本村的女孩子不想往外村嫁,外村的姑娘又想方设法嫁进来,一来二去,男孩子就值钱了,上着初中就开始谈恋爱。加上初中毕业就能进企业上班挣钱,小小年纪就少了一份求学上进心。  相似文献   

14.
幽默六则     
《劳动保障世界》2009,(7):63-63
哭了 我7岁的儿子汤姆正要和我一起去看电影,这是他第一次去看电影。这部电影真的催人泪下,因此,我告诉他这部电影非常悲伤。但他并没有被吓倒。当我们回来的时候,我问他有没有哭。“哭了。”他说道。“在哪一部分?”我问。“你不愿意给我买爆米花的那一部分!”  相似文献   

15.
两种贫穷     
据说有位贫妇在野地里生下孩子,婴儿初睁眼时是微笑的,因为他发现麦苗是绿的天是蓝的水是清的,但接着就哇哇地哭了起来,因为他看见母亲那张为贫穷而愁苦的脸,害怕自己长大后同样贫穷……  相似文献   

16.
凡怡 《传承》2008,(21):51-51
20年前,母亲和邻居为琐事争吵,邻居仗着她儿女都是吃商品粮的,出言不逊:"你命不好,活该在农村受罪。我丈夫是商品粮户口,我的儿女也是。看看你,丈夫是个种田的,儿女皆是农民。我怀疑你的女儿都嫁不出去,要嫁也只能嫁个土包子,若能嫁商品粮的那就算有本领……"这句话深深刺痛了我。19岁的我虽然不能出面和她争吵,但在心里定下了目标:你等着,我一定要嫁个吃商品粮的男人为母亲出口气。这成了我后来择偶的主要标准。  相似文献   

17.
狼踪     
一   楼道里,那个姑娘在绝望地哭着,这哭声让刘立春渐渐回过味儿来。她打开门,让姑娘进来,帮她撕开嘴上、手上的胶带,姑娘搂住刘立春,像刀子一样尖锐的哭声让刘立春的大脑一片空白。   7月 20日下午,发生在西安市碑林区东县门住宅小区的这起抢劫、强奸案,引起了警方的高度重视。面对柏树林派出所的民警,惊魂未定的妮子姑娘极力回忆那个年轻人的体貌特征:   “大眼睛,瘦长脸,留偏分头,身高 1 70米左右,看上去有二十四五岁。对了,这人好像背有点驼。”妮子说,这个人起初给她的印象还挺朴实,绝对不像坏人。下午 4时,…  相似文献   

18.
我的老家在桂西北大化瑶族自治县的福禄山中。不知哪朝哪代,我的祖辈和其他山里人一样,傍山造屋,倚岩而居,据说是图捡柴方便。姑娘们也总是择山而嫁,山近从优,图的也是砍柴运草不走远路。但随着我年龄的增大,我对柴火越来越失去好感,是因为它使多少农家因山界林权发生口角、官司,多少农家男女葬身崖底,也因为它曾给我带来麻烦,更给我带来厄运。  相似文献   

19.
父亲的诺言     
西流 《人民公安》2010,(14):64-64
<正>父亲对母亲说,晚饭后你到电影院门口等我,我请你看电影。父亲是偷偷对母亲说的,母亲闪了父亲一眼,脸一下子就红了。她装作没有听到跑开了。这是十几年后母亲告诉我的,母亲当时还是个姑娘。那天晚上母亲早早地就吃过了饭,她一反常态地在镜子前多停留了几分钟,然后就趁着夜色出了门。  相似文献   

20.
台湾聋哑青年陈崇渊先生一直有个梦想,就是希望寻找一个有共同“语言”、志同道合的聋哑姑娘为终身伴侣。但是,多年来,在台湾他始终难以完成这个愿望。最近,陈先生终于美梦成真。   今年 10月13日,陈先生与广东省兴宁市聋哑姑娘刘清芳来到梅州市民政局涉外婚姻登记处,办理了结婚登记手续。熟悉他俩的人说,他们的结合完全靠缘分。   陈先生今年 35岁,出生在台湾省新竹县北埔乡。 4岁时因发高烧导致聋哑。去年,他母亲去世了,母亲是带着遗憾走的,她多么希望能看到自己的儿子成家立业,看一看自己的儿媳妇啊!   母亲走后,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