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32 毫秒
1.
“哭嫁”是一种流行范围很广的婚俗。许多民族的妇女,临嫁前都不约而同地发出凄悲的哭泣。然而,仅是哭还不能称之为“哭嫁”。哭嫁作为一种婚俗,除了“哭”这一首要特征外,还必须具备如下两个条件:一是“唱”,即唱“哭嫁歌”,抒发姑娘出嫁前的情怀,这是带着哭腔唱的,唱中有哭,边哭边唱;二是“悲”,即整个的情感基调是哀怨悲愤的,女性对出嫁的反感和反抗情绪贯穿着婚礼的全过程。只有同时具备了“哭”、“唱”、“悲”  相似文献   

2.
传统中国的女子继承权非常薄弱,直到清末民初也未得到实质性的改善。国民革命开始后,女子继承权作为男女平等的一项重要内容受到重视。妇女运动决议案承认女子有继承权,但最高法院在解释中只将继承权赋予未出嫁女子。后来中央政治会议对此进行纠正,特别制定了《已嫁女子追溯继承财产施行细则》,保护已嫁女子继承权。近代中国继承领域男女平权的实现是革命与法律相互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3.
岑玲 《贵州民族研究》2006,26(4):214-216
哭嫁是十分古老的习俗.古人认为婚姻为人伦之始,承载着重要的社会责任.女人的最后归宿是夫家,其性别的社会责任是通过婚姻来实现的,出嫁是女人凤凰涅般生命的突变,她将彻底脱离原生家庭而把生命意义彻底归属于丈夫.挥泪告别难留之昨天,走向企盼而又充满危机的明天,构成了俗语"出嫁女儿哭是笑"的全部情感内涵.  相似文献   

4.
在贵州省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农村,姑娘出嫁要掩面哭诉三天三夜,当地叫做“哭姊妹”。 仡佬族姑娘,大多在二十岁后结婚。为把一生中难忘的“姊妹”哭好,她们从懂事起就经常邀几个女伴背着人一边做针线活,一边练习哭腔和哭诉词。或喜或悲,或褒或贬,音调和谐,憎爱分明。  相似文献   

5.
陇县妇女布制工艺品安德福在陕西省的陇县,自制的绣花枕是年轻女子出嫁时必备的嫁妆品。枕的两端制成正方形或圆形,用单色彩缎作底料,分别绣上“喜鹊闹梅”、“凤戏牡丹”、“石榴多子”等吉祥图案。这一方面蕴含了她们对婚姻的美好愿望,另一方面也展示了她们的心灵手...  相似文献   

6.
哭嫁的风俗,不知道起源于什么时候。战国时期,赵国的公主嫁到燕国去作王后,她的母亲赵太后在临别时“持其踵,为之泣,祝日,必勿使返。”大约就是后来长盛不衰的哭嫁风俗的滥临了。这种风俗,直至清末还盛行于四)【l农村中,随地区变化而大同小异。解放前,听老人们说,早些时候,没有嫁而不哭的人家。如果出现嫁而不哭的姑娘,也会被邻里看作没有教养的人,传为笑柄;相传有出嫁姑娘不哭而遭母亲责打的事,这位母亲当然算得上是入流导演了。旧时宣讲故事中,有花轿临门,父亲强令哭(迎风骂媒歌)的情节,可知哭嫁是有歌词的,带有表…  相似文献   

7.
四川的喜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四川人和所有中国人,都把结婚叫作喜事,办婚事过程中的歌词便叫“喜歌”,实际上也包括喜词,喜词是说而不唱的。四川的喜歌喜词很有特色。旧时代是“男以女为室,女以男为家。”女子出嫁叫“于归,,意思是“归,到家里去;出嫁后的女孩子是不愿回到娘家过日子的,所以便有这样描写临别心情的歌词:妹,妹,你好久回?要等叫鸡生蛋我才回I妹,妹,你好久回?要等石板开花我才回2当然,也不过唱唱而已;按婚俗三天便回娘家了;但应由娘家派人去接叫“接回门”。还是说女)[高家吧。高家的大节目是哭嫁骂媒,以前有专文谈过不再赘述。轿…  相似文献   

8.
唐代前期到中后期的女性教育在对象、内容和价值取向等方面均发生了明显变化。教育对象的变化主要表现为受教育者由社会上层逐渐向中下层普及;教育内容前期涉及传统教育各个方面,显现出对女子文化素质的重视,中后期则窄化为以纲常礼教为主要特征的妇德教育;教育价值取向则体现为侧重点从"孝敬父家"到"贞顺夫家"的变化。  相似文献   

9.
日前,笔者随旅游团到广州、深圳、珠海旅游观光。下车伊始,当地接站的女导游就郑重其事地告诫我们:对本地的青年女子不能称呼“小姐”,一律要叫“靓女”,否则就会自讨没趣。我不解其意,刨根寻底问其缘故,原来,这里的“小姐”是专指那些“三陪女”、“发廊按摩女”的。 按《现代汉语词典》解释:“小姐”是“对未出嫁的女子的尊称”,只有大家闺秀富家女子才能荣享其名。新中国建立后,为体现男女平等之精神,不论伟岸壮男,还是窈窕淑女,皆呼以“同志”、“师傅”。  相似文献   

10.
《中国妇运》2012,(Z1):23-24
广东经济发展较快,农村出嫁女问题也较早出现,经济发达的珠江三角洲地区情况尤为突出。近年,广东省妇联联合省委农办、省信访局,认真开展农村出嫁女权益情况的调研,省委省政府把出嫁女保障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相关部门、有关地区迅速行动,合力推进,有效促进了出  相似文献   

11.
中国农村留守女童状况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已经引起了政府和社会的高度关注,但农村留守女童作为一个更加需要关注的群体,却始终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与农村留守女童有关的各项基础信息也十分缺乏。本文利用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估算了全国农村留守女童的规模、结构、地域分布等基本情况,重点阐述了农村留守女童的受教育状况、照料状况和大龄留守女童的就业状况等热点问题。本文还从性别视角出发,分别比较了留守男童和女童的各项指标。  相似文献   

12.
本文分析了农村留守女童父母照顾权中的居所指定权被滥用、教育权缺失、交往权阙如的情况,提出未来的《婚姻法》修订中应当规定父母照顾权,并细化父母照顾权的内容,继而在《民法典.亲属编》中分别规定父母照顾权和监护制度,使其各司其职,从而为农村留守女童权益保障提供制度支持。  相似文献   

13.
SUMMARY

Students may be predisposed to benefit from mandatory service-learning programs based on their gender and upon whether their parents serve as models of helping. The role of each of these variables was examined in a survey of seventh grade students (n = 86) who were required to complete service during the school year. Results demonstrated that girls felt more positively about the specific program and were more likely to intend to help in the future than boys. Students with parental helping models were also more likely to intend to help in the future. Girls with parental models were more likely to have altruistic self-images than girls without parental models whereas the presence of parental helping models had no effect on boys' altruistic self-image. These results are discussed with regard to socialization of prosocial behavior in both boys and girls.  相似文献   

14.
民初北京官方的婢女救济活动主要包括,通过法律、政策给予婢女自由平等的地位和对被虐待婢女实施救济两个方面。虽然这些措施没有从根本上消除蓄婢制度,但却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整个社会对婢女问题的认识,使部分婢女的命运发生了根本转变。  相似文献   

15.
被誉为"时代骄子"的大学生们,他们在大学校园里学习、生活得如何,一直是家庭和社会所关注的热点问题.因为上大学是莘莘学子第一次走出家门,开始的独立生活.对于这些"初出茅庐"的大孩子们,无论是在生理上还是在心理上,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特别是面对众多的"诱惑",能否把握自己、坚定人生的方向、顺利地度过大学阶段的生活,对每个大学生而言,都是一种考验.文章着重对大学生心理现状进行分析探讨,希望能对他们的健康成长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6.
Individual interviews and focus groups with 35 experienced foster parents explored strategies that facilitate the functional adaptation of children transitioning into their care. Findings from this qualitative study suggest functional adaptation is enhanced by unconditional commitment by foster parents, “claiming” behaviors of foster children and parents, establishment of routines, support of birth family relationships, and advocacy for the youth across systems. Implications of this study support the vital role that foster parents have in helping children adapt to placement, and indicate that agencies can provide increased support for foster parents to better meet the needs of foster youth.  相似文献   

17.
女性吸毒人员的心理调查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对武汉市劳教局戒毒所29例女性吸毒人员的心理健康状况和家庭教养方式进行测查和深入访谈。结果发现:(1)女性吸毒人员在躯体化、强迫、抑郁等方面的健康状况要比全国常模差穴P<0.01雪;(2)女性吸毒人员的早期家庭教养方式与对照组相比,其父母更多的表现出偏爱和拒绝否认被试;(3)深入访谈的结果表明,生活经历、不良家庭、学校和社会背景是女性吸毒人员早期挫折重要的影响因素。由此研究者提出了整合的吸毒防范与戒毒工作建议。  相似文献   

18.
公安院校女生作为共和国的预备警官,承载着祖国公安事业发展的重任,而女性特殊的生理心理因素,使她们较男性更容易受到心理压力的侵扰,所以能否有效帮助公安院校女生疏导心理压力,保持身心健康将直接影响到未来警察群体的素质。本文主要从警务化管理产生的压力、学业压力和就业压力三方面对公安院校女生所面临的压力进行了剖析,并提出通过加强沟通交流、营造学习氛围、加强心理辅导等措施来帮助公安院校女生进行心理疏导,排解心理压力,保持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19.
面对当今中国数以千万计的女性仍然无法完成基础教育的现状,许多女大学生们是自豪地满怀对未来的美好憧憬跨入大学校门的。然而,近年来,在大学女生中间,“学得好不如嫁得好”的说法却不胫而走。本文通过整理、比较、解读以女大学生为主体进行调查的系列数据,希望透过经济发展的繁荣表象,去认知与时俱进的健康的社会性别观建构对于当代中国社会全面发展的迫切必要性。  相似文献   

20.
文章展示的是云南"中英大龄女童技能培训和能力建设合作伙伴项目"的论坛活动之一.论坛以15-18岁来自农村贫困和民族地区的大龄女童为主体,让她们有机会向高层决策者表达自己及其生存社区女孩的心声和需求,进而推动政府、媒体及全社会对这部分特殊女童的积极关注.文章写实性地描述了论坛的设计与思考,赋权女童的过程以及倡导的过程和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