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12例他杀溺死案件的回顾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中尸体的检验是法医尸检的常见内容,主要解决死因及死亡性质问题。即是否溺死及溺死性质判断等问题。部分案例尚需鉴定尸体身源、入水地点、尸体损伤等问题,从而为查清案情提供科学依据。目前对水中尸体鉴定死因是否溺死并不难,即使是高度腐败甚至白骨化尸体,通过硅藻检验也可鉴定是否溺死。但溺死的性质判断常是一大难题,单纯通过尸体检查常常难以确证,尤其是高度腐败甚至白骨化尸体,必须结合案情调查、现场勘查等情况综合判断。本文通过对1 1 2例已查破的他杀溺死案一回顾性研究,探求他杀溺死案件的特点,以供参考。1 材料与方法1 1 …  相似文献   

2.
卜俊  沈敏  黄仲杰  沈保华 《法医学杂志》1995,11(2):52-54,78
乙醇和正丁醇大量存在于溺水尸体中。其浓度与尸体在水中的浸泡时间有一定的相关关系。温度能影响上述的相关关系。在自然平均温度15—18℃的条件下,运用气相色谱法测定其溺死后不同浸泡时间在血、肺、肝中存在的乙醇和正丁醇含量。其合并后回归方程式依次为y1=115.72+18.24x;y2=-419.71+64.70x;Y3=-303.07+54.87x。研究中发现,溺死后7—13天内,运用本方法来判断溺死时间的准确性较好。  相似文献   

3.
在法医检案中,他杀后抛尸水中伪装自溺或意外溺死的案例时有报道,但采用骗服灭鼠药,水中发生中毒后溺死的案例较少见。此种他杀由于现场、方法特殊,往往给人造成一种意外溺死的假象,现将检案中所见1例报告如下:1实例程某,男,3O岁,农民。1998年7月4日去村西水库洗澡未归,翌晨,从水库中打捞出尸体。尸检见:身长174cm,发育正常,营养良好。尸僵存在于全身,尸斑位于背侧、呈淡红色,指压褪色。全身皮肤呈轻度鸡皮样改变。颜面青紫,口唇紫组,两眼球结合膜充血,并伴有散在针尖出血点,以穹庭处为著,瞳孔左右等大等圆,各0.scm…  相似文献   

4.
他溺致死1例     
溺死是水或其它液体堵塞呼吸道,引起呼吸障碍而发生窒息死亡。全身浸入水中并非溺死的必要条件,其实只需头面部甚至仅口、鼻同时淹没水中就能溺死。溺水死者多见于他杀或意外、灾害事故等,他溺致死者少见。报道1例如下。曲某某,男,25岁,身体强壮。于1999年7月12日下午突然死于自家厨房内。现场尸体呈俯卧位,头部浸于水缸中,腰部搭于缸沿上,双手于后腰部被床单撕成的布条捆绑,双腿略屈曲,脚垂于地面。经测量,水缸高82cm,缸口直径40cm,缺内水深75cm,肉眼观其水呈暗红色,经物证检验检出人血。卧室地面发现大量…  相似文献   

5.
水中尸体是法医学实践中常见的类型之一。水中尸体的发现地往往不是其实际落水溺死的地点,而确定落水点对于寻找尸源至关重要。异物颗粒、硅藻、细菌等水中无机物颗粒和浮游生物等是应用于溺死诊断较有价值的标记物,通过比较组织器官与可疑溺液中的异物颗粒、浮游生物,根据其类型及分布情况的相似度可以推断溺死地点,且具有一定的实际应用价值。本文对有关溺死地点推断的方法进行分析和总结,旨在为同行进行溺死地点推断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非溺死尸体肺脏硅藻最大值在溺死鉴定中的应用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探讨非溺死尸体肺脏硅藻最大值(即空气吸入与检验污染之和的最大值)在溺死鉴定中的应用价值。用硝化-光镜法检测贵阳地区40例非溺死尸体肺脏硅藻含量的最大值,同时作了8例溺死尸体肺脏硅藻检验。非溺死组肺脏硅藻最大值2个/5g;溺死组有7例为56~463个/5g,1例是2个/5g。表明(1)水中尸体肺脏硅藻检验值大于最大值(2个/5g),可考虑为溺死;显著大于最大值(本文溺死组7例56~463个/5g)则可鉴定为溺死;(2)等于或小于最大值,提示干性溺死或抛尸入水,可结合尸检发现及案情鉴别。  相似文献   

7.
水中尸体的检验是法医工作中的常见情形,也是法医病理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实践中在颈项部有索沟的水中尸体往往多被考虑为他杀后抛尸入水。但也有例外,笔者现报告一例颈部有索沟的水中尸体死亡方式被确定为自杀的案例。  相似文献   

8.
经验证明,尸体上有些特征不明显的损伤,或似是而非的伤痕,一经露尸冷冻,能使原损伤显现清晰,尤其对落水溺死尸体的轻微损伤显现效果甚佳。这对正确判断特征,推断致伤工具,具有实际意义,现举数例。例1.1975年5月,扬州某村陈某母子被杀案,初检时轻微损伤特征不着。经冷冻尸体,复检尸体损伤,在众多损伤中,寻到损伤的个性特征.加上反复甄别损伤特征,改变原误认为复刀工具为斧类。侦破结果证实是劈柴斧所致。例2.1985年116.某村陈某被偷鱼网的徐氏兄弟加害于水中溺死。现场、案情均难以认定由他人加害,初检也未显现加害迹象、…  相似文献   

9.
<正>水中尸体的检验是法医工作中的常见情形,也是法医病理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实践中在颈项部有索沟的水中尸体往往多被考虑为他杀后抛尸入水。但也有例外,笔者现报告一例颈部有索沟的水中尸体死亡方式被确定为自杀的案例。1案例资料某日在汉水某段的浅水区域发现一具女尸,发  相似文献   

10.
正2012年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法医病理学》(4版)教科书中对溺死尸体颅脑、颜面部淤血这一尸体现象的解释为:溺死在水中的尸体,因头部较重而下沉,体内部分血液向头部坠积,引起颜面部肿胀发绀。脑膜及脑组织淤血明显,脑神经细胞缺氧变性。笔者从这种尸体现象的形成机制进行分析探讨,阐述自己的看法以供同行探讨。1关于溺死尸体颅脑及颜面淤血的理论阐述笔者认为,溺死尸体在溺死各期及溺死后,由于  相似文献   

11.
溺水是公安法医日常检案中最常见的死因之一,水中发现的尸体是否为生前入水,是公安法医日常鉴定的要点也是难点,而一旦溺亡的案件中掺杂了其他复杂的案情,其鉴定意见失真也极易引起不良的社会影响。法医鉴定过程中,溺死一般依据尸体征象、组织病理学检验和硅藻检验等综合考虑。PMCT为法医诊断溺死提供了新的思路并被许多国家和地区常规使用于诊断溺死。本文综述了国内外近年来使用PMCT对溺死尸体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和循环系统等方面的研究成果,讨论了PMCT诊断溺死的应用价值与潜力,并对国内PMCT发展的必要性和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对溺死组和非溺死组PMCT影像学测量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筛选出可用于诊断溺死的可靠性指标,以辅助诊断溺死。方法 以175例北京水域溺死的尸体为溺死组,91例非溺死尸体为非溺死组,经全身多层螺旋CT扫描后采集影像学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上颌窦积液CT值溺死组明显低于非溺死组(p <0.05);气管内积液CT值溺死组明显低于非溺死组(p <0.05);左心室液体CT值溺死组明显低于非溺死组(p <0.05);左心房液体CT值溺死组明显低于非溺死组(p <0.05);胃内容物CT值溺死组明显低于非溺死组(p <0.05)。结论 溺死组上颌窦、气管内常见积液,且溺死组上颌窦积液CT值、气管内积液CT值、左心室和左心房液体CT值和胃内容物CT值明显低于非溺死组,综合分析可作为诊断溺死的可靠指标,PMCT对诊断溺死具有辅助价值。  相似文献   

13.
SEM/EDAX检测内脏异物元素成分诊断溺死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为探讨溺死诊断的依据和推断入水地点,用扫描电镜/X-射线谱仪(SEM/EDAX)检测19例溺死尸体及28只溺死兔的肺、肾、心、肝等组织异物颗粒及其元素成分和含量,并以陆地上死亡尸体14具及8只陆地上勒死兔(2只勒死后入水浸泡6天)作实验对照。结果发现,19例溺死尸体及28只溺死兔的肺边缘区呼吸性细支气管、肺泡管、肺泡囊及肺泡内均可见高能谱值的异物颗粒,其大小自数微米至数十微米不等,多为无定形异物颗粒或细小异物颗粒集落。其中元素成分为硅、铝、钙、铁、铬、钛、钼、铅、锡、铜、溴等,与入水地点溺液中所含元素成分相同;肾、心、肝组织异物颗粒检出率分别为77%、53%及47%,数量较少,颗粒较小,大小自1微米以下至十数微米。非溺死尸体及实验兔的肺、肾、心、肝组织未检出或偶尔检出异物颗粒,其元素成分多为铁、钙或硅等,可能是病理及生理性异物颗粒,如含铁血黄素、钙化灶等。用SEM/EDAX检测水中尸体组织中异物颗粒及其元素成分和含量,可以诊断溺死,推断入水区域,为明确案件性质和确定侦察范围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水中尸体颈部多圈勒沟法医学鉴定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勒沟是以绳索状物环绕颈部,自己或他人用手或其他物体使绳索勒压颈项部造成的机械性损伤。在法医实践中,颈项部有勒沟的水中尸体往往多考虑为他杀勒死后抛尸入水,但实践中也有例外,笔者报告一例颈部有绳索和勒沟的水中尸体,疑为他杀后抛尸案,后确定为自杀的案例。报告如下。1  相似文献   

15.
溺死是由于液体通过呼吸道进入肺胞,液体代替肺胞气体,影响气体交换引起的窒息死.在他杀溺死中,罪犯单纯采用溺死的方式并不多见,一般采用其他方式致被害人意识丧失后再移入水中淹死,有的犯罪分子杀人后抛尸入水,沉尸灭迹以逃避打击.在实践中,查明溺死还是抛尸入水对案件侦破,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微波消解法检验硅藻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按常规,水中尸体的法医学检验鉴定必须要做硅藻检验,以确定生前入水溺死或抛尸入水伪装溺死,同时可根据检出硅藻种类判断溺死水域现场。目前,仍沿用传统的有机消化法(硫酸-硝酸破击法)[1-2]。我们自1999年起,应用光纤压力自控密闭微波消解系统(微波消解法)进行了5例溺死案例的硅藻检验,获得较好效果,并与传统的有机消化法进行了比较研究。目前,尚未查见应用微波消解法系统研究人体组织内硅藻检验的实验报道。1材料与方法1.1检材分组检材为2000年8月份吉林地区某较大型水库中发现的溺死尸体。实验组:新鲜的和冷冻的肺边缘组织检…  相似文献   

17.
水中尸体的调查在法医学检案中占了重要的一部分。水中尸体未必就意味着其死亡原因是溺死,也可以由其他原因引起,例如死后入水。实际上,尸体现象很难证明死亡的原因。所以,关于受害者是否为"真的"溺死的问题常常不容易解决。目前,硅藻检验被认为是溺死诊断的"金标准"。通过硅藻的定性定量分析,不仅可以对死亡原因有更直接的判断,也可以指向可能的溺死地点。本文介绍国内外硅藻检验的样本采集、检验方法、结果评价的研究进展,并对硅藻检验研究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8.
硅藻的检验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在水中尸体的检验中,硅藻的存在可成为判断是否生前溺死的重要证据之一。本文作者就国内外有关硅藻的生物学特性、检验方法、取材部位等研究状况作一综述,旨在为法医学溺死的诊断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9.
溺死家兔内脏花粉检验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用醋酸酥法破机,显微镜下观察内脏组织中花粉。12只溺死家兔的肺边缘组织检出率为100%(肺组织含花粉500粒/g左右),肝为50%,肾为33.3%;溺死后1天,1周、2周三组解剖,肺边缘组织花粉计数值无明显差异,证明花粉具有很强的抗腐败能力,可以作为水中高度腐败尸体死因鉴定依据之一。同时,水体沉积物花粉港能够反映入水地点的植被状况,为判断和认定溺死者的入水地点提供依据;此法尤其适用于冰水等硅藻和浮游生物很少的水体中的生前入水溺死的诊断。  相似文献   

20.
微波消解-扫描电镜联用法在溺死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微波消解-扫描电镜联用法在溺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已知死因的尸体标本105例,其中水中尸体85例(生前溺死70例,死后抛尸入水15例),陆地自然死亡尸体20例。水中死亡案例同时收集落水处水样。分别用微波消解-扫描电镜联用法(方法 A)和硝酸破机-光镜联用法(方法 B)对上述尸体的离体肺、肝、肾、骨髓组织及水样进行硅藻定性、定量检测。结果①溺死尸体的肺、肝、肾、骨髓中及落水处水样硅藻检出率:A法分别为100%、94.3%、92.9%、82.9%、100%,硅藻检验阳性率为100%;B法分别为90%、62.9%、51.4%、28.6%、92.9%,硅藻检验阳性率为65.7%。②两种方法检出的硅藻种类与落水处水样中硅藻的种类均一致。③两种方法在死后入水尸体离体的肺中也检出少量硅藻(<3个/2g肺组织),但在死后入水尸体的其它脏器及陆地自然死亡尸体脏器中均未检出硅藻。结论微波消解-扫描电镜联用法较硝酸破机-光镜联用法对尸体离体组织脏器中的硅藻检出率高,方法灵敏,定性准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