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普世价值”把西方资产阶级宣扬的民主、自由、平等、博爱、人权等扮装成一种适用于一切人的普世价值,具有很强的虚伪性和欺骗性。它根本就不是普世价值,只不过是西方资产阶级赋予自己的思想以普遍性的形式和意义而已。将“普世价值”称之为普世价值,其背后有着不可告人的用心,其目的在于混淆西方价值观与社会主义价值观的本质区别,最终用西方价值观念取代社会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对中国进行西化改造。我们要进一步增强政治敏锐性,提高政治鉴别力,加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宣传,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2.
在全球治理体系深刻变革的时代语境下,全人类共同价值是着眼于两个大局和世界人民共同利益提出的价值理念和公共产品。全人类共同价值厚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吸收世界文明优秀成果,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经验萃取。其中,和平与发展是人类的共同事业,公平与正义是人类的共同理想,民主与自由是人类的共同追求。全人类共同价值是对西方“普世价值”的根本性超越,也是中国智慧和大国责任的生动体现,为国际话语注入了中国智慧。在新时代背景下,重新审视全人类共同价值的内容体系与当代价值,对打破西方“普世价值”造成的价值困扰,凝聚人类思想共识,促进人类社会全面健康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3.
揆诸当下,全球一体化进程不断推进,人类社会面临巨大挑战。全人类共同价值是着眼于解决差异性难题和实现各国人民共同价值诉求而提出的普遍性价值,顺应了时代发展潮流。西方“普世价值”在生成逻辑、价值逻辑以及实践逻辑三重维度上与全人类共同价值呈现根本差异。全人类共同价值以其科学的理论特质、正义的伦理内核、共建共享的实践导向实现了对“普世价值”的自觉扬弃与多维超越。深刻明辨全人类共同价值与“普世价值”的迥异,准确把握全人类共同价值对“普世价值”的扬弃超越,积极探索新时代中国推进全人类共同价值的建构进路,对于维护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4.
"普世价值论"是西方资本主义意识形态领域的范畴,属于资本主义价值体系阵营。具体来说,"普世价值论"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存在本质区别:一是"普世价值"和"核心价值"是两个不同性质的概念;二是"普世价值论"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哲学基础、理论实质及价值旨向上是相悖的。因此,运用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和阶级分析法去剖析、比较"普世价值论"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思想内涵、哲学基础、理论实质及价值旨向等方面的差异性,这对于有效抵制"普世价值论"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滋生、蔓延,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有着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建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离不开对于普世价值的认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有关论述给我们认识普世价值提供了重要的指导方法,即普世价值是具体存在的,是人们在一定阶段关于一些基本价值诉求达成的共识;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有不同的共同价值观,并非永恒的;它是基于共同的利益而产生和存在的,一旦共同利益消失,普世价值也就没有必要了。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普世价值是在人类社会进步和交往中逐渐形成的具有一定社会历史性、一定具体差异性、共同的基本价值准则和理念。那么,我们要建构的作为普世价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以协作、以人为本、共富、和谐作为其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6.
全人类共同价值站在世界发展与人类进步的道义制高点上,旨在打破不同国家和地域间的文化隔阂,赋能世界人民的美好生活追求,体现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全球视野和大国担当。全人类共同价值的国际传播对解构西方的“普世价值”话语霸权、夯实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的价值根基、提升中国的对外话语权和软实力等方面具有深层价值意蕴。当下全人类共同价值的国际传播仍面临传播环境阻滞、传播主体协同性不够、传播受众针对性不足、传播媒介影响力不强等多元困境。为此,应通过优化国际传播环境、整合国际传播主体、对国际传播受众进行细分和策略选择、打造国际传播媒介矩阵等多维路径协同推进,全面提升全人类共同价值国际传播效能。  相似文献   

7.
全球化是一个历史过程,现在学术界对全球化的看法众说纷纭,但无论是西方还是我国学者,大都认为全球化的潮流已经是不可逆转的。作为全球化的产儿普世价值,自然成为近来学术界争论的一个热点话题。在普世价值的崇拜者看来,普世价值就是西方所宣扬的自由、平等和人权。本文将从西方所主导的普世价值维度来分析马克思主义人学所面临的发展机遇。  相似文献   

8.
回溯西方法律思想史可以发现,兴起于近代的古典自然法学派和历史法学派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对"普世价值"的建构与解构提供了一定的法理支撑,而这根本渊源于两大学派自身所处的对立关系。受政治等因素的影响,现代社会中"普世价值"的适用主体被过于泛化,其对普适性、一般性的强化已经超越了对民族性、历史性的尊重,使得"普世价值"逐渐沦落为西方的意识形态侵略工具,政治色彩愈发浓烈。也正是由于现代社会这种越来越频繁的文化意识形态输出,对"普世价值"进行解构的重要意义得以彰显。世界需要的是鼓励各民族和国家,特别是有着不同意识形态的民族和国家,敢于突破包裹着"普世价值"外衣的西方文化霸权,清醒地认识到超越历史、民族、阶级的"普世价值"是根本不存在的,共同的价值追求背后的民族性、历史性同样不容忽略。各民族、国家应当在正义、自由、平等等价值追求的指引下,尊重自己的特性,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9.
"普世价值论"是资产阶级学者"发明"的一种理论,它一方面体现出唯心主义的世界观,另一方面体现出形而上学的方法论.资产阶级学者无法用阶级社会的眼光去发现超越阶级和历史发展阶段的价值观念,这是西方"普世价值论"的根本局限.马克思主义者要科学应对"普世价值论",即在深入分析其理论的错误本质的同时,进一步将"普世价值论"与"普世价值"予以明确区分.  相似文献   

10.
全人类共同价值是习近平为人类社会共同应对各种全球性挑战而提出的重要理念,充分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为人民谋幸福、为人类谋进步的使命担当和崇高理想。从其理论依据而言,全人类共同价值是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理论和人类解放思想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产物。深刻理解全人类共同价值的丰富内涵,除了对其核心关键词的阐析之外,还应认识到全人类共同价值是全球化时代解决人类所面临共同问题的必然要求,是中国回应时代之问的理论创新,是对西方“普世价值”的超越和升华。在实践层面,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的现代化道路、推动国际社会中公平正义的实现、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和推动国际关系民主化,以实际行动践行和展现了全人类共同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