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艳苹 《新长征》2015,(1):12-13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指出:“建设完备的法律服务体系,推进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加强民生领域法律服务”。在全面深化改革、推进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大背景下,构建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是促进法律服务健康发展的客观需要,是满足人民群众法律需求的有效举措,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内在要求,是推进城乡统筹、维护社会稳定、推动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基础。当前,在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进程中,还存在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法律服务意识不强、法律服务资源配置保障不足、法律服务整体质量不高  相似文献   

2.
<正>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之战,省司法厅立足工作职能,以全方位的法律服务,助力脱贫攻坚,成效显著。一、加强贫困地区公共法律服务基础建设。认真贯彻落实司法部《关于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以及省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3.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作为国家层面上的一种总体文化战略,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安徽省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实现了城乡全覆盖,但也存在着诸如公共文化产品供给不足、制度不健全、群众参与严重不足、发展不平衡等问题,为此,基于治理视域,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必须放眼全国,发挥政府及文化行政部门的主导性作用,引导公共文化服务走向社会化,创新公共文化服务体制机制,以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4.
《实践》2021,(10)
正在2021年8月召开的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推动民族地区现代化建设步伐,提升民族事务治理法治化水平,防范化解民族领域风险隐患;必须坚持依法治理民族事务,推进民族事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内蒙古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的决策部署,全面落实依法治国方略,从民族地区自身的发展需求出发,探索构建具有内蒙古特色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开创了法治内蒙古新局面。  相似文献   

5.
政府公共服务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就是公共法律服务,党和政府历来非常重视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本文通过对公共法律服务体系的梳理,阐明了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在构建推进中的重要性,针对目前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的现状和问题,进行了有关思考,继而就有关问题谈了自己的一些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6.
<正>我国社会治理体系是由众多子系统构成的庞大复杂系统。司法行政机关既是政治机关,又是政法机关;既是政府组成部门,又是党委议事机构。在基层社会治理中,内蒙古司法厅积极发挥职能作用,深化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深入推进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切实加强人民调解工作,不断推动社会治理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  相似文献   

7.
宋贵伦 《前线》2023,(1):18-21
党的二十大对社会建设作出一系列部署。加强社会服务体系和能力建设,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公共服务的需求;努力实现社会服务现代化建设的目标任务,着力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我国社会服务现代化的关键。完善“七位一体”的社会治理运行体系,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通道,完善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信息化支撑的基层治理平台,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提升社会治理效能,是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加快构建完备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事关推进社会治理能力现代化,事关建立服务型政府,事关完善民生福利体系。近年来,我省大力推进公共法律服务实体、热线、网络平台建设,基本实现“五大转变”:即实体平台从碎片式到一站式的转变;热线平台从单一到复合式的转变;网络平台从概念化到具体化的转变;日常管理从粗放式到标准化的转变;宣传工作从传统单一到全方位多角度的转变。  相似文献   

9.
卢义桦  任克强 《唯实》2022,(12):74-77
作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市域社会治理是落实顶层设计、推进基层治理的重要力量,起到承上启下的枢纽作用。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加快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进一步强调要加快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提高市域社会治理能力。江苏积极部署落实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建设工作,13个设区市全部入选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城市。江苏以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为抓手,实现社会治理效能显著提升。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浙江省台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以此作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作为推进城乡一体跨越发展、推动和谐社会建设和文化民生工程的重要环节,立足自身特色,积极创新实践,按照政府主导、社会共建、基层主体、城乡共享的思路,科学规划,统筹推进,形成了日趋完整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动文化发展成果更好地惠及大众、服务人民。  相似文献   

11.
正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加强和创新市域社会治理,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城市基层治理能不能取得良好成效,关键在于共治共建共享,难点在于资源力量整合。为此,烟台市牟平区深入推进"红·牟"物业党建135工程,坚持全域化建强、集成化推进、规范化提升,推动城市治理各领域各类组织各方力量同频共振、一体服务,凝聚城市治理合力,不断增强居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相似文献   

12.
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是坚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的新战略部署,是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的创新路径。针对长春市域社会治理布局、市域社会治理体系及基层社会治理中存在的问题,应当坚持高位统筹,完善机制,打出市域社会治理创新的“组合拳”;构建体现长春特点的社会治理体系,打造新时代长春社会治理品牌;发挥治理比较优势,进一步提升市域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补齐短板,深入推进平安长春建设。  相似文献   

13.
《求实》2021,(6)
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要议题,主要指中国地级行政区推进社会治理体系由传统向现代转型且不断迈向科学、系统的过程。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应当遵循价值、目标、路径的三维建构逻辑:价值维树立人民至上理念,秉承"人是尺度""人是主体""人是目的"标准,将尊重人、依靠人、为了人深深地嵌入市域社会治理实践中,统摄市域社会治理活动;目标维形成社会力量在法律制度、政策法规及乡规民约等规则约束下充分依靠科学技术为解决社会问题提供专业化、简约化、缘情化服务的善治秩序,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简约化、缘情化;路径维坚持能动性、整体性、差异性和协调性原则,调动城乡社会主体热情,统筹城乡社会治理事务,科学认识城乡社会底色,合理配置城乡资源要素。  相似文献   

14.
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是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战略抓手,抓好市域社会治理是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是激发城市建设内生动力的有效途径,是实现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现实举措。只有市域把社会治理的重心落实到城乡社区,才能更好地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为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15.
余娅  王兰  谢体坤 《当代贵州》2014,(21):44-45
正在发展中如何保证人民群众共享法治建设成果、基本实现公共法律服务均等化?2013年4月,遵义市率先在全省乃至整个西部地区启动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从体制、人才、产品、阵地等多方面进行探索创新,着力构建政府主导、覆盖城乡、可持续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用政府购买的形式,最大范围地给群众提供更多更有效的免费法律服务。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开展一年来,遵义市作为西部地区率先开展试点的城市,为在经济欠发达地区推行公  相似文献   

16.
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需要鼓励、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形成政府主导、多元参与格局。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有助于形成公共文化治理主体多元化,提高公共文化服务的效率和质量,激发全社会文化活力、促进文化创新。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路径建设,应从以下三方面着手:完善"政府主导与市场化运作相结合"的公私合作型文化供给模式;强化政府与社会组织及个人的合作,形成多元治理机制;建立健全引导和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的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17.
正党的十九大报告用一个主题词概括就是"以人民为中心"。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必须把"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贯彻到各项司法行政工作中去,大力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是指由政府主导、司法行政机关统筹,整合律师、公证、司法鉴定等各种法律服务资源和社会力  相似文献   

18.
社会心理服务体系不仅是创新社会治理方式的重要手段,而且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保障。在社会治理背景下,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应从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健全社会心理服务网络、建立健全社会心理服务运行机制、处理好社会心理服务体系与社会治理体系之间的关系四个方面入手,促进社会心理服务体系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9.
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既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又是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战略抓手。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建设还存在治理体制不健全、治理能力待提高、治理体系不完善和智能应用挖掘不够等问题。要以问题为导向,突出党的领导,完善治理体制;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提高治理能力;"五治"融合助力,创新治理体系;强化智能支撑,打造智慧城市。从而实现推进市域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现代化的战略目标,确保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任务。  相似文献   

20.
《机构与行政》2023,(1):33-35
<正>淄博市淄川区以争创“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合格市”为目标,全力推进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网格化服务管理、矛盾纠纷多元化解等工作,努力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淄川、法治淄川。一、抓龙头牵引,构建市域社会治理体系。一是完善党委领导机制。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作用,建立信息互通、资源共享、工作联动机制,打造统筹有力、运转高效的治理体系,实现社会治理资源整合、力量融合、手段综合。二是厘清责任边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