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陈独秀是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他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建作出了伟大的历史性贡献,他和李大钊“南陈北李,相约建党”,世所称誉。关于陈独秀建党的史实,无数著作都有所论述,但陈独秀创建党的整个过程以及他的政治思想轨迹,却鲜为人知。陈独秀曾经先尝试筹建社会主义者同盟,作为酝酿政党的先声,然后组织社会共产党,可以说是中国共产党的前身。不久,又很快地将社会共产党正式定名为中国共产党。这可称之为陈独秀建党的“三部曲”。  相似文献   

2.
自1921年至1927年,陈独秀一直是党中央的主要负责人。1927年,国民党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陈独秀面对危机领导无方,在党内群起反对之下被迫辞职,1930年被开除出他一手创建的中国共产党。此后,陈独秀便以中国的托派自居,成为“中国共产党左派的反对派”。  相似文献   

3.
八一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创建了人民军队.这是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历史事件。这个重大历史事件的发生.与陈独秀有着重要关系,这是鲜为人知的。  相似文献   

4.
众所周知,第一次国共合作掀起的轰轰烈烈的大革命,最后遭到惨痛的失败,固然有主客观的复杂原因,但主要是由于当时作为中国共产党主要领导人的陈独秀犯了右倾投降主义路线错误,自愿放弃无产阶级的领导权,其教训是极其深刻的。但是,陈独秀作为当时中国共产党的总书记,他对第一次国共合作的认识和态度的转变及其对国共合作实现所起的重要作用还是不能抹煞的。极力反对与国民党合作1920年7月,在莫斯科召开的共产国际第H次代表大会,讨论和通过的列宁关于《民族和殖民地问题的提纲》,为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列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制定民…  相似文献   

5.
在大故迭起、风云激荡的中国现代革命史和中共党史上,张申府可谓是一位重要的非同寻常的先驱人物。他与陈独秀、李大钊共同筹建了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共产党早期党员之一,并先后介绍了周恩来、朱德入党;他参与了黄埔军校的筹建,是中国共产党从事早期军事工作的党员之一;他参加了著名的“一二九”运动并担任游行总指挥;他参与创建了八个民主党派之一的中国民主同盟。可奇怪的是,这样一位曾经风云一时的政治人物,却在新中国成立之后,不但没有成为政治领袖,反而长期被政治所冷落。个中原由,我们可以从他的政治生涯中得出结论。与陈独秀、李大钊共…  相似文献   

6.
李达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和早期领导人之一,著名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1923年秋因不满陈独秀的家长制领导作风等缘故而自行脱党.但他不但没有放弃共产主义信仰和革命主张,而且继续坚守革命气节,同反动派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解放战争后期,李达应毛泽东等人的邀请,冒着生命危险,冲破国民党反动派的重重阻碍,终于到达北京,参与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创建工作,并重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他政治生命里程中的第二个辉煌起点.  相似文献   

7.
陈独秀是新文化运动的领袖,被毛泽东称为五四运动的总司令;他又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在沉沉黑夜中点燃了革命火种。他一生跌宕起伏,人们对他毁誉不一。著名的陈独秀研究专家任建树说:“陈独秀一生的思想演变,不啻是一部近百年中国政治思想史的缩写。他的革命经历大体上同中国民主革命的历程同步前进,并相互影响。纵观他的一生,两件大事应该大书特书:一是提倡科学与民主;二是创建中国共产党。这两件事已经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而且必将继续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在大故迭起、风云激荡的中国现代革命史和中共党史上,张申府可谓是一位重要的非同寻常的先驱人物.他与陈独秀、李大钊共同筹建了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共产党早期党员之一,并先后介绍了周恩来、朱德入党;他参与了黄埔军校的筹建,是中国共产党从事早期军事工作的党员之一;他参加了著名的"一二九"运动并担任游行总指挥;他参与创建了八个民主党派之一的中国民主同盟.可奇怪的是,这样一位曾经风云一时的政治人物,却在新中国成立之后,不但没有成为政治领袖,反而长期被政治所冷落.个中原由,我们可以从他的政治生涯中得出结论.  相似文献   

9.
刘岳 《前线》2022,(6):89-90
<正>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发表关于时局的主张广州会议后,中国共产党接受了列宁关于民族和殖民地问题的理论,转变了与国民党不合作的态度,提出了“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军阀”的政治口号。1922年6月15日,中共中央发表了由陈独秀起草的《中国共产党对于时局的主张》,第一次就中国民主革命的重大问题,向社会各界公开自己的政治主张。  相似文献   

10.
杨飞  李盈 《党史文汇》2012,(4):58-61
作为中共党史上两个举足轻重的人物,陈独秀与尹宽在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中演绎了一段传奇交往:在中国共产党的初创期,尹宽与陈独秀亲密合作,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中更是堪称生死与共,两人结下深厚情谊;待陈独秀离开中共中央领导岗位后,尹宽也因“左”倾盲动主义被调离安徽省临委书记职位,历史再一次见证了这对“难兄难弟”的“同病相怜”;稍后尹宽接受托洛茨基主义,陈独秀亦在其劝说下投向托氏怀抱,两人又因进行托派活动被双双开除出党,在中共党史上写下了引人注目的一幕.  相似文献   

11.
姚金果 《世纪桥》2011,(4):9-12
2011年是中国共产党创建90周年。回顾90年前那段历史,总有一个人的名字无法回避,这就是"陈独秀"。作为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陈独秀在建党时期的历史,特别是在这段时期内他同共产国际代表交往的历史,在一定程度上来说,是中国共产党创建史的主要篇章。现根据新公布的共产国际有关档案资料,对建党时期陈独秀与共产国际代表的交往过程予以叙述。  相似文献   

12.
胡适是中国现代史上一位文化巨人。他一生一次次试图与政治保持距离,却一次次身不由己地被卷入政治漩涡。他不赞成共产主义,也批评国民党,最终却走上了拥护国民党,反对共产党的路途。  相似文献   

13.
“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这一政治概念,是在我党总结大革命的经验教训过程中,由“机会主义”、“取消主义”至“陈独秀主义”、“极右的机会主义”再至“右倾机会主义”等几个不同表达形式的概念,最终被毛泽东综合概括后提出来的。陈独秀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最早传播者之一,是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在本世纪民主革命的潮流中,陈独秀以领袖的雄姿登上历史舞台,他披荆斩棘,勇猛无畏。然而,在20世纪20年代中国革命中,他给世人留下了一个优柔寡断、软弱无能的机会主义者的形象。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了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的呢?一、中…  相似文献   

14.
陈独秀与张国焘,一个是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一个是中共一大的主持人,他们都曾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和发展做过不少工作。但是,他们后来都走到党的对立面去了。陈独秀进行“左派反对派”的活动,最终为党所不容和抛弃。张国焘则卖身投靠,堕落成反共反革命的国民党特务,丧失了做人的良知和自尊,成为历史唾弃的叛徒。建党初期1916年秋,张国焘考入北京大学理工预科。1919年,他预科毕业后又转入本科。当时,陈独秀、李大钊、胡适等思想激进的知识分子,都在北京大学执教,北京大学出现了崭新的气象。陈独秀编辑的《新青年》,鼓吹科学与民主的思想,…  相似文献   

15.
陈独秀是一位永远的有民族气节的爱国志士。他58岁那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国民党当局在他坚持抗争和多方压力之下,被迫把他从南京老虎桥监狱释放出来。陈独秀走出监狱后,记者第一次采访他时,问道:“陈先生今后要专做文化运动,不做政治运动了,是不是呢?”陈独秀回答说:“不对!不  相似文献   

16.
一代名流陈独秀,这个政治上的失败者跌宕起伏的一生,给人们留下了很多难解的迷。然而,他洁身自好的晚年生活却是清晰的……冷对国民党法庭1932年10月19日,陈独秀被国民党政府连夜押往南京。京沪列车上,他酣睡达旦,以至车到南京还没醒来。陈独秀面临被处决的危险,却如此泰然与安祥,一时被传为佳话。  相似文献   

17.
苏杭 《党的文献》2013,(1):79-83,118
中共二大是陈独秀等中国共产党人探索中国革命道路的必然结果,是党的历史链条上的重要一环.中共二大前,陈独秀坚决反对马林关于国共两党进行“党内合作”的提议.但在列宁和共产国际的启发和推动下,以及考虑到国内形势的变化,陈独秀对国民党的态度发生转变,向国民党表现出了合作诚意,并在中共二大上规定了中国共产党与其他党派建立“民主的联合战线”的原则和实施计划.虽然中共还没有接受马林“党内合作”的主张,但毕竟在联合国民党的道路上迈出了一大步.中共二大确定同国民党实行合作的原则,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一大进步.  相似文献   

18.
八一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创建了人民军队,这是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历史事件。这个重大历史事件的发生,与陈独秀有着重要关系,这是鲜为人知的。  相似文献   

19.
1927年的4月,对年幼的中国共产党来说,简直是一段灾难性的日子。4月5日,陈独秀在上海公开发表了错误的《汪精卫、陈独秀联合宣言》。这个《宣言》是一副麻醉剂,把共产党引向了歧途。一方面让汪精卫捞取了政治资本,给这个变色龙涂上了一层厚厚的保护色,使共产党人对汗这个所谓的“国民党左派领袖”更加深信不疑;  相似文献   

20.
李大钊与孙中山,分别为共产党和国民党的领袖。他们为国共第一次合作走到一起。他们相见及至分离的时间并不长,但感情却非常真挚。孙中山称李大钊是真正的革命同志,亲自主盟介绍李大钊加入国民党;李大钊对孙中山十分仰慕和敬重,他盛赞新三民主义,积极参与改组国民党,由衷地高呼“中山主义万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