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当代党员》2010,(7):13-13
一些群众反映,有的地方,现在干群关系越来越疏远:“办公条件越来越好,但群众办事却越来越难了;高速公路越修越多,干部和群众的距离却越来越远了;通讯水平越来越高,干部和群众的联系却越来越少了……”  相似文献   

2.
“不给好处不办事,给了好处乱办事”,这句话在整顿机关工作作风中用得不少,批评得也对。但进一步思考,现实中固然存在“不给好处不办事”,但也不乏“给了好处就办事”的现象。 “不给好处不办事”该批,而“给了好处就办事”且办得巴巴实实,该不该批?答案恐怕就不那么一致了。 在我看来,“给了好处就办事”与“不给好处不办事”在本质上并无二致——都属腐败行为,都属该批该查之列。不同在于,一个是“不拿钱财不办事,拿了乱办事”,一个是“既收钱财又办事”;前者易使人愤愤然,而  相似文献   

3.
近几年来,玉树州基层组织出现断层乏人的问题比较突出,与广大农牧民群众迫切要求“有能人办事”的愿望形成了矛盾。造成村级基层组织断层乏人的主要原因是:有些村“两委”班子后继无人,年龄偏大的村干部调整不下来,有的村虽然建立了后备干部队伍,但大都缺乏工作能力,扶上去群众不满意;有的村培养后备干部的“源头”出现“断流”,找不出培养人选;有一些村干部不愿意让位,  相似文献   

4.
选拔任用干部上的腐败,其具体表现是:有的不顾党的原则,搞权钱交易,受贿卖官;有的不坚持用人标准,不搞五湖四海,“以人划线”或“以地域划线”,凭个人好恶、恩怨、亲疏、关系取人;有的为了小团体的利益,置干部政策规定于不顾,因人设事,因人设职;有的不按干部选拔任用程序办事,推荐干部不走群众路线,仓促委任或搞“临时动议”。  相似文献   

5.
《先锋队》1994,(7)
这样的干部让老百姓失望笔者最近在湖北省监利县农村进行调查,发现有如下不良作风的党政干部令老百姓失望。搞权钱交易的干部──他们见利忘义,不给好处不办事,给了好处乱办事,滥用权力批条子。损公肥私的干部──只要自己能得利,不惜损害国家、集体财产。见异思迁的...  相似文献   

6.
在农村的一些地方,干部与群众之间存在着一些矛盾,干群关系冲突的事时有发生。农民对干部简单粗暴的工作作风有看法,气愤地说干部“不像话”;而干部则对农民不服从管理有想法,委屈地说农民“不听话”。一个说对方“不像话”,另一个说对方“不听话”。“不像话”与“不听话”反映了当前农村一些地区干部与群众之间的矛盾状况。 农村干群关系紧张的表现:部分干部太凶,农民负担太重.少数群众义务意识不强 一是部分干部太凶。一些农村基层干部群众意识淡漠,官僚主义思想严重,工作方法简单粗暴。不能和风细雨地做群众工作,而是斥责他…  相似文献   

7.
这里所谓“侠客式”干部,不是武侠小说中的飞檐走壁、义肝侠胆、行侠仗义、拯世济民之辈,而是特指社会上广泛称道的红道黑道、上窜下跳、神出鬼没而又左右逢缘的角色。前两年,一些企业主管部门在特困企业领导干部的选拔任用过程中破格起用了一些“侠客式”干部,但由于管理监督乏力,“侠客式”干部在特困企业的作为不如人意。他们有的淡化、轻视、削弱企业党的领导,拒绝接受组织监督,我行我素,作风霸道,独断专行;有的工作原则性差,与干部群众之间没有思想沟通,只讲哥们义气,排除异己;有的变相变卖国有资产,讲排场、摆阔气、奢侈浪费,不讲勤俭创业,大搞短期行为;也有的偷税漏税,投机取巧,营私舞弊;还有的遇到困难、挫折和群众不理解,便抽资金走人,给企业釜底抽薪;有的甚至私设帐户,  相似文献   

8.
所谓“群众工作恐惧症”.就是干部怕与群众打交道.怕做群众工作。有的领导干部认为群众文化差、水平低.自己直接与普通老百姓接触,有失身份;有的领导干部长期脱离群众,不知道群众所思所想所需所盼;有的领导干部想问题、办事情、作决策,不是设身处地地为群众着想,而是千方百计地维护自己的既得利益,甚至损害群众利益;有的领导干部在遭致群众反对时,认为是群众“胡搅蛮缠”、“不讲理”;有的领导干部遇到群众上访,不是主动接访.了解情况.化解矛盾,而是用有事、外出、开会等借口搪塞群众。  相似文献   

9.
《党课》2013,(16):57-57
据报道,记者近期在部分地方调查发现,一些干部存在脱离群众的现象,突出表现为“对上面的领导很负责,而对下面的群众不那么负责”。“对上”与“对下”成为一对矛盾,既令人唏嘘,也反映出一些干部在作风问题上尚存软肋。落实领导指示不过夜,碰到群众问题躲着走,成为一些干部的办事准则。对群众冷暖熟视无睹、不闻不问,喜好“面子工程”、习惯报喜不报忧,看领导脸色办事成为做事的潜规则。这种不良风气,在党  相似文献   

10.
面对换届,大多数干部能够讲党性、顾大局、守纪律,保持了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但是。也有少数干部产生了了一些不正常的心态和行为:有的四处活动,跑上级领导,跑有推荐权、选举权的同志;有的挖空心思把自己装扮成“团结群众的干部”、“联系人民的公仆”,今天征求意见,明天开会座谈,后天组织“送温暖”;有的感到提拔尤望,精神不振,该抓的工作不抓了;有的对职务安排不满意,向组织讲条件,对群众发牢骚;极个别的甚至无视党的组织原则和干部工作纪律,拉票贿选,行贿买官,违规提拔,突击花钱。这些问题如不引起重视,势必影响换届工作的顺利进行和正常工作的开展,也会损害党员干部的形象。  相似文献   

11.
论“好处”     
论“好处”“好处”可意会不可言传,玄之又玄。你想办事吗?对不起,先得看有没有“好处”。没有“好处”不办事。你磨破嘴,跑断腿也无济于事。你说你条件够了,够条件的人不止你一个,僧多米少,对不起,轮不到你;你说你告,那就告去,告还得有“好处”,没有“好处”...  相似文献   

12.
领导班子换届,干部调整不可避免。有的要提拔重用,有的要交流使用,有的因种种原因要离开领导岗位。由于干部在换届中流动,就有可能造成“人走庙空”的现象。少数领导干部受不健康的心理驱使,在换届前或大吃大喝,宴请各方朋友,为日后工作生活拉关系;或大发钱物,不给继任者留下“好处”;或以欢送领导离任赠送礼品为由,买七送八,耗费钱财。其结果必然造成换届后“走了方丈,穷了庙堂,苦了和尚”,给下一任的工作造成很大困难,群众对此意见也很大。  相似文献   

13.
张旭东 《党课》2007,(4):74-77
什么是腐败?简言之,腐败就是用公权谋取个人、家庭或小集团的私利。近年来,随着党和政府反腐败力度的不断加大,一些机关干部迫于反腐败的高压态势,不敢公开再搞贪污受贿等腐败,却涌起一股暗流,流行起新的潜规则,即不给好处不办事,给了好处乱办事。从表面看是人情往来,其实是权钱交易、彼此心照不宣。这种现象被称之为“非典型性腐败”。值得警惕的是,这种“非典型性腐败”正在演化成为公开的腐败,而且越来越肆无忌惮,如果我们不加大力度予以惩治,那么其后果将是十分严重的,这绝非耸人听闻。  相似文献   

14.
农村基层干部作为巩固农村政权的骨干,是承上启下的“桥梁”和“纽带”,直接担负着团结群众、教育群众、组织群众,带领群众齐心协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任。值得注意的是,一个时期以来,特别是在农业税取消以后,农村一些地方出现了“干部不找群众”、“群众也不找干部”的“两不找”现象。不少农村基层干部上班无事可干,有的整天坐在办公室里闲得发慌,有的甚至长时间外出,平时找不到人影,到发工资时才能见上一面。目前,农村干部真的不需要找群众、群众也不需要找干部吗?  相似文献   

15.
随着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不断推进,村务公开已经成为群众了解本村情况、参与民主管理与决策的重要渠道。但目前,绝大多数村的“村务公开”存在着“只报喜不报忧”的现象,对由于决策失误造成的经济损失和负面影响并不公开。产生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就是有的村干部怕公开后给群众留下不好的印象,降低自己的威信,影响自己在“仕途”上的发展;有的怕公开后群众有意挑刺,跟自己过不去,以后工作不好开展;也有的怕公开后群众不答应,让自己包赔经济损失,等等。我们认为,实行“村务公开”的目的就是为了让群众参与管理和监督村里的公共事务…  相似文献   

16.
《党建》1999,(8)
对第一批“三讲”教育的成效,不能估计过高,各单位工作发展不平衡,有些单位、有些工作离中央要求还存在一定差距。有的对“三讲”教育的意义认识不足;有的自我剖析不深刻,特别是对理想信念。政治立场等一些深层次的问题触及不深;有的单位发动群众不够充分;有些地方和单位的领导干部对廉洁方面的问题查摆不够、不具体;有些地方和部门对地厅和司处级干部的“三讲”教育工作重视不够等等。这些问题,必须予以高度重视,切实加以解决。这些问题必须予以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7.
玉树藏族自治州囊谦县是全州寺院、僧侣和信教群众比较集中的地区,也是达赖集团渗透分裂的重点区域。由于种种原因,长期以来全县干部群众中普遍存在对达赖集团渗透分裂活动问题“不愿谈、不敢淡、不想谈”的现象,有些干部特别是基层干部立场不够坚定,态度不够明朗,旗帜不够鲜明,对宗教事务管理“忽冷忽热”,乡管寺院有许多也是流于形式,不同程度地存在不敢管、不会管等问题。  相似文献   

18.
报载:湖北省潜江市委要求组织人事部门干部,在认真履行《组织人事干部行为若干规范》中做到“六个不让”:即不让机遇在我手里延误;不让批件在我手中中断;不让问题在我这里积压;不让差错在我身上发生;不让办事的同志在我身边受到冷落;不让党的形象在我身上受到影响。据悉,该市还定期组织干部群众对“六个不让”进行“品头论足”,切实把组织人事干部置于社会监督之下。“六个不让”不仅从不同的角度,对组织人事干部在提高办事效率、强化责任意识、优化服务水平、增强宗旨观念等方面,提出了严格的纪律要求,其根本点和落脚点就在于…  相似文献   

19.
要刹住办事“找官风”当前,社会生活中除“送礼风”外,又兴起一股办事“找官风”。本来有些公事,自有一整套现成的法规或制度,无需找上一级领导,而现实工作中,一些急需要办事的群众,在一次次不见行动之后,不得不想方设法请出对其升迁有影响的大干部来说话。这样一...  相似文献   

20.
《党课》2007,(5):7-7
目前,“办事难”已成为影响一些地方发展环境的一大“顽症”。成为投资者和人民群众深恶痛绝的一大“毒瘤”,严重制约了这些地方发展的步伐,各种各样的“办事难”问题已经到了痛下决心非抓不可、非抓出成效不可的时候了。一些机关工作人员一方面习惯于称自己是人民的“公仆”,另一方面却总是自觉不自觉地把自己当成了企业和群众的“主人”;一方面把用纳税人的钱视作理所当然,另一方面却不把为纳税人办事看成分内之事;一些管理部门一方面只强调自己管理的重要性。另一方面却不善于站在服务对象的角度换位思考,服务也就常常缺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