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为了促进欧共体内竞争规则的有效实施,欧共体竞争法现代化中确立了成员国拥有和委员会实施欧共体竞争法的平行权利体系,并为了适应该体系的运行,建立了平等、互相尊重的成员国竞争执法机构之间及与委员会之间的内部合作机制,其中欧洲竞争网络是内部合作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欧洲竞争网络的建立对欧共体竞争政策的一体化来说是独一无二的,具有开创性的意义。在其运行的5年时间里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为欧共体竞争政策的统一和竞争文化的传播作出了重要贡献,并且对竞争法的国际协调也产生了有效的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2.
在资本的助推下,国内网络视频业正进入强强联合时代。2012年3月12日,中国网络视频业上演"整合大戏":占据市场份额第一、第二位的优酷网和土豆网意外宣布合并。该次合并也成为迄今为止中国互联网行业第一大并购案。  相似文献   

3.
井凯 《青年论坛》2014,(4):118-121
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和移动通讯业务的飞快进步,互联网金融模式在中国兴起并迅速发展。互联网金融是由电子商务企业提供的网络支付结算、网络融资、网络保险、网络理财等金融服务。与传统金融服务相比,互联网金融在产品设计、服务模式和参与主体三方面实现了创新。互联网金融将改变传统金融机构经营方式、竞争理念,进而重塑传统金融生态模式。本文探讨了互联网金融模式给传统金融模式带来的种种机遇及挑战,并提出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趋势及其建议。  相似文献   

4.
论市场经营主体的竞争法规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刚 《前沿》2011,(6):68-71
市场经济的竞争属性决定了竞争法对经营主体竞争行为调控的必要性;竞争法制度体系本身就在于规范竞争秩序从而实现市场运行的有序化;竞争法主要规制不正当竞争行为和垄断行为;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化,亟待需要完善有关法律规范,以期更好地发挥竞争法在引导市场经营主体公平竞争方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电子政务、电子商务、互联网金融、网络社交等互联网应用层出不穷,对网络信任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为应对我国互联网发展和管理面临的新情况,2014年,公安部第一研究所受中央网信办委托,开展我国网络可信体系建设的相关研究,创新性地提出了"基于居民身份证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网络可信身份管理体系"的思路和理念,  相似文献   

6.
从3Q大战中双方利用“十万水军”攻击对方以引导网络舆情乃至公共舆论的行为可以看出,互联网企业对公共舆论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网络舆情的重要性从国外一系列网络战之前各国对网络公共舆论的控制也可见端倪。而中国主要的互联网企业几乎都被外资控制,这对公共舆论的导向有着潜在的威胁,若不对互联网加以治理,不仅会威胁到国内互联网行业的...  相似文献   

7.
移动互联网瓦解了传统媒体的传播格局,广播和电视不再是媒介领域里的主导者,电脑和手机结合移动互联网能够为用户提供更加多样化和个性化的内容,同时,网络的自由性与开放性也使得用户能够自由表达言论,较少受到社会的约束与控制,这就使得中国广电行业的发展面临极大的挑战。用户忠诚度下降和行政管理体制的约束,使得中国广电行业发展受到极大的限制。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中国广电行业必须把握"三网融合"的发展机遇,不断丰富服务内容,改进服务方式,推进市场化改革,凸显其权威性,不断进行资源整合,以获取发展的主动权,赢得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8.
耿邦 《人民论坛》2012,(35):248-249
一国竞争政策的定位,有赖于该国竞争政策基本概念的确定。在将竞争政策作广义和狭义区分的基础上,确立与竞争法并列的中国竞争政策概念,并以有效市场竞争模式、公共利益、效率优先兼顾公平为目标,系统构建和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竞争政策体系。  相似文献   

9.
伴随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竞争法的重要性日益受到人们关注,特别是面对中国加入W T0、走向世界,而国外竞争法制已相当发达的客观情况,建立健全一整套适合中国市场经济发展、并与国际接轨的竞争法律制度已成为摆在国人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针对这一问题进行较为具体、深入的研究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2004年9月,由郑州大学法学院吕明瑜副教授所著、郑州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竞争法制度研究》一书,从制度分析这一特定视角,深入研究了世界各国竞争法律制度的共性与特点,并结合中国国情就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国竞争法律制度的构建与完善进行了有益…  相似文献   

10.
彭耀春 《公安研究》2009,(11):51-57
互联网已经成为当代中国的公共话语空间和重要舆论策源地,成为包容"体制舆论场"和"民间舆论场"的巨大场域。一些在"体制舆论场"中不能传播的信息有可能在互联网中传播,并迅速形成舆论。互联网时代的公安舆论引导要树立现代传播理念,用更加开放的理念理解新闻、对待媒体,以诚信的姿态应对负面报道,以更加平民化的视点和时尚化的感觉关注网络与引导舆论。  相似文献   

11.
王丰 《台声》2005,(8):38-39
1987年9月20日,中国网络鼻祖钱天白教授,通过拨号上网,从北京向德国发出了我国第一封电子邮件,中国互联网事业由此起步。而互联网行业发展以日新月异的速度赶超着时代的前进,草根创业掀起了中国互联网经济的再度高潮。  相似文献   

12.
借鉴美国竞争法的成功经验及作法,建立起符合我国实际的以反垄断法为核心的竞争法体系,推进我国竞争法制建设的进一步完善与发展.  相似文献   

13.
目前,互联网行业市场垄断局面已经形成,垄断企业以其在市场中的支配地位实施垄断协议、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等垄断行为,严重破坏了我国互联网市场的竞争秩序。通过研究我国反垄断法律的实施情况,指出反垄断执法工作中法律实施的不足,从而制定相应的对策,可全面促进我国反垄断法律的实施,有效开展互联网行业市场的反垄断监管。  相似文献   

14.
2011年2月,阿里巴巴(中国)网络技术有限公司宣布,因2010年有上千名客户存在欺诈行为,两位高管引咎辞职。与阿里巴巴类似的还有百度,其核心支撑业务“百度竞价”在过去几年间曾经面临虚假广告等众多问题。腾讯也在去年成为“30大战”的主角之一。中国互联网行业,作为与国际接轨最彻底的一个行业,经过迅猛发展,已从幼年期进入了问题多发的青春期,相应地,互联网企业也需要新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5.
陶迎 《理论月刊》2001,5(7):64-66
竞争法是市场经济基本法,本文从历史发展、现实状况和未来发展趋势三种视野分析比较了美、德、日三国竞争法的异同,并指出其对我国"入世"后竞争立法之重构的启示.  相似文献   

16.
互联网的飞跃发展,既孕育着机遇,同时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公共危机事件网络舆情正是诸多挑战带来"副产品"。为此,本文根据网络舆情传播特性,通过建立Lotka-Volterra模型,对网络舆情的演进过程做出了合理预测。本文考虑了政府和网民在网络舆情中的相互影响,建立两者间的竞争模型,预测竞争中可能产生的结果,寻找竞争中政府与网民间平衡点的位置,为政府在公共危机事件网络舆情发展过程中的干预行为提供依据,同时为衍生舆情的产生提供一定的解释。  相似文献   

17.
《乡音》2014,(10):18-19
我省具有良好成长性的企业主要集中在行业领军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之中,显现出成长速度快,扩张势头好;科技创新能力强、成果多;产品市场潜力大、前景好;行业优势明显,竞争势头强劲;企业治理结构优化,整体素质高的基本特征和明显优势,是实现创新驱动的重要力量,当前推动转型升级、支撑即期增长的顶梁柱、"绩优股",是未来实现绿色崛起、科学发展的主力军、"潜力股"。  相似文献   

18.
在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前后,当时最为流行的一句话就是"狼来了"。表现了人们对"入世"后即将到来的全球竞争充满了不安与恐惧。 为了能很快适应即将到来的竞争格局,中国从政府到企业,都开始对WTO规则进行学习,当时的党和国家领导人给省部级的干部办班,介绍相关知识。同时,国家有关部委还举办了加入WTO的知识抢答,短短两个月内有500万人参与了WTO知识的学习。  相似文献   

19.
“网络暴力”行为主体特质的法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瑞孺 《求索》2010,(12):140-142
互联网作为一种交流方式已渗透到国家和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在网络社会里,政治参与方式、传统的权力结构与分配机制都发生了转变,这拓宽了公民参与公共生活的渠道,公共生活的议事模式也由此从相对"精英主义"的架构转为了一种相对"大众主义"的结构,整个议事过程中的草根性与"年轻化"得以凸显。然而,网络在给社会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使得一些有悖于德性的甚至违法的言论或行为显现并迅速传播,"网络暴力"由此形成。"网络暴力"侵犯了当事人隐私权等合法权益,给当事人造成心理伤害或精神伤害,必须引起全社会,尤其是网络监管部门的重视。我们无意解决网络暴力的监管问题,本文的要旨在于分析"网络暴力"行为的主体特征,为监管部门的相应决策提供可资参考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0.
鲍锋 《今日海南》2014,(5):14-14
<正>1994年4月20日中国首次接入国际互联网,迄今整整20周年。20年,历史长河中的弹指一挥间,中国的互联网业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网民规模已突破了6亿,手机用户超过了12亿,网站近400万家,全球十大互联网企业中中国就有3家。中国已成为名副其实的"网络大国"。10年前,海南也满怀信心地跨入了网络大省的行列。据2004年4月1日CNNIC(中国互联网网络信息中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