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侨园》2012,(1):59
熟悉欧洲历史的人会知道,地处亚平宁半岛的意大利,自罗马城兴建以来,吸取了吉希腊文明精华的古罗马文明开始盛行.在此背景下,以佛罗伦萨城为首的王公贵族们开始以厨艺较劲——谁开发了新的烹调技艺,谁拥有最多厨艺高手,谁就是有实力的代表,普通百姓若是烹调高手,更可置身贵族阶层,这便让当时的意大利餐饮业有了百家争鸣的意思,其"美食家的民族"的称号,由这时开始有了雏形.  相似文献   

2.
《各界》2014,(11):40-40
老舍是文学家,他的文学功绩世人都已经十分了解了,但很少有人知道他还是一个武学高手,他的第一本书竟然是武术专著。老舍习武可以说是“因病成医”。他家境贫寒,自幼身体不壮,22岁那年,一场大病几乎要了他的命。  相似文献   

3.
“衍圣公”,是孔子嫡派后裔的世袭封号,开始于西汉元始元年。汉平帝为了张扬礼教,封孔子后裔为褒侯。之后的千年时间里,封号屡经变化,到宋仁宗至和二年(1055年)改封为衍圣公,后代一直沿袭这个封号。公元1935年,民国政府取消“衍圣公”,改为民国唯一由总统特任,且可以世袭罔替的“大成至圣先师奉祀官”。而有意思的是,民国以前,孔子后人的“衍圣”史全是“谁红捧谁”,民国以后,却是“捧谁谁倒”。奇哉!怪哉!  相似文献   

4.
徐朗西(1885—1961),名应庚,字朗西,号峪云,陕西三原县人,辛亥元老、青洪帮大佬、美术教育家、美学家、京剧名家、武术高手、书画家,如此等等,矛盾而又统一的集于一身,民国奇人也。  相似文献   

5.
李开元 《各界》2011,(7):52-56
秦始皇的一生,迷雾重重。重重迷雾当中,隐藏得最深的疑案之一,就是他的后宫是谁?中国历代王朝的皇帝,后宫都有记载,特别是皇后,那是母仪天下的第一夫人,按制度,是必须树碑立传的。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皇帝,他的皇后,也就是始皇后是谁,史书上却完全没有记载,两千年来没有人知道,  相似文献   

6.
现在许多人只记得袁世凯是民国第一任大总统,却忘记了袁还是清政府的第一个责任内阁总理,这可能是因为人们习惯于以为议会政治是民国才出现的新事物。而实际上,清廷在宣统二年已经成立了一个接近于议会的资政院。  相似文献   

7.
毕星星 《各界》2010,(9):78-81
回老家去,问人,很少有人知道李希文是谁了。 上世纪50年代到60年代初,临猗县哪个不知道李希文?山西农民哪个不知道李希文?就是在全国文艺界,李希文的名字也是响当当的。  相似文献   

8.
《党政论坛》2011,(10):57-57
清朝后期,梁启超到江夏拜访张之洞,张出联求对:“四水江第一,四时夏第二,先生居江夏,谁是第一,谁是第二?”  相似文献   

9.
民国第一外交官——顾维钧,一生仕途坦荡,以自己独特的人格魅力和政治才能在风雨飘摇的乱世之中运筹帷幄。而他和中华民国第一任内阁总理唐绍仪的千金一唐宝王月的半世情缘,亦是一段传世佳话.  相似文献   

10.
蒋骁飞 《党政论坛》2013,(10):11-11
何谓吃亏?不用翻阅词典,谁都知道,它的本义是受损失,它的反义词是占便宜。人们一般都喜欢占便宜,而害怕吃亏。它符合入的本性.无可厚非。  相似文献   

11.
刘继兴 《各界》2014,(3):1-1
钱钟书早年就读清华大学时,因其超人的才华,有“人中之龙”之美誉,后更有“民国第一才子”之称。殊不知,当时还有一位很牛的清华学子,名叫张荫麟,此公是位与钱钟书比肩的人物,也是位与夏鼐、  相似文献   

12.
钟伟 《党政论坛》2013,(10):60-61
十八岁之前,我是个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的入,那时我每天就在浙江艺术学校里跟着同学唱唱歌,跳跳舞。偶尔有导演来找我拍戏,我就会很兴奋地去拍,无论多小的角色。如果没有老师跟我的那次谈话,也许直到今天,仍然没有人知道周迅是谁。  相似文献   

13.
华静 《民主》2013,(6):53-55
我们总会在一个陌生的地方驻足,然后不断地产生问题:谁曾在此居住过?我去美国走了一趟,知道了美国;去了韩国,知道了韩国;去了欧洲几个国家,知道了法国、比利时、荷兰、德国、摩纳哥……去了香港,知道了香港。“知道”,仅界定了我在这些地方走过,和一种从书本中获取感知不一样。  相似文献   

14.
《党政论坛》2009,(12):24-24
训言1 此刻打盹。你将做梦;而此刻学习,你将圆梦 谁都拥有“此刻”的时光,也拥有美好的理想。但是,很多人不知道自己的此刻是如何利用的,也不想知道此时的自己在做些什么。也许有人会说,我有的是时间,大把大把的时间,我想怎么用就怎么用。  相似文献   

15.
《党政论坛》2013,(24):4-4
钱钟书年轻时就饱读诗书,而且聪慧过人,被时人誉为“民国第一才子”。也正因为如此,钱钟书颇有些自负,甚至恃才放旷,他在清华大学读书时,就曾多次让自己的老师吴宓难堪。  相似文献   

16.
周国强 《民主》2006,(11):47-47
你知道我们这个社区谁是人大代表?笔者带着这个问题在几个社区问了很多居民,结果很令人失望,大多数人不知道谁是这个社区的人大代表。笔者很不甘心,又问他们:人大代表不是你们选的吗?他们还是摇头,说当时是参加选举了的,已经记不清了。不知道谁是人大代表的现象不只城市社区有,农村恐怕更普遍。这不知道是选民的悲哀,还是人大代表的悲哀,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就是人大代表的选举和人大代表的履行职责还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当前全国各地正在开展新一届县乡人大换届选举工作,如何按照选举法要求选出老百姓满意的人大代表,人大代表又如何在今后的…  相似文献   

17.
《学理论》2013,(33)
顾维钧被誉为"民国第一外交家",学术界目前已有不少研究顾维钧的论述,着重对已发表的研究成果、学术界较关注的问题进行综合分析。大体上则是从两个方面:顾维钧的外交实践和顾维钧的外交思想来具体分析,让民国第一外交家的历史更加丰富而客观。  相似文献   

18.
立华 《学理论》2008,(15):65-65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这句话中国人都知道。所以,谁都希望自己有个好身体,没病没灾,结结实实、硬硬朗朗的。可人吃五谷杂粮,天有雨雪风霜,谁能保证自己啥病也不得?得了病,特别是得了大病、重病咋整?没别的招儿,上医院呗!该吃药吃药,该打针打针,该住院住院,该手术手术。及时把病治好了,还愁没有好身体吗?  相似文献   

19.
我是谁?     
清晨 《学理论》2009,(1):84-84
看了这个题目,您可能觉得奇怪:我是谁?我就是我呗,还能是别人不成!您别怪我这是剑走偏锋,因为这世上还真有不知道自己是谁的人。先来说一个笑话吧。古时有个差役,押送一个和尚犯人,途中惟恐有失,所以十分小心谨慎。每晚睡觉之前总要清点一遍:这是行李,这是和尚,这是我。确定一样不落后才放下睡去。有一天,和尚趁差役熟睡,  相似文献   

20.
跳跳 《各界》2011,(4):24-24
说起民国元年的军政巨头段祺瑞,也确是一个传奇人物,作为民国年间的大人物,段祺一生不蓄私财,不徇私情,不拥兵自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