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减灾》2013,(11):1-1
近年来,全球频发的自然灾害给人类社会造成了巨大的生命和财产损失,自然灾害成为各国面临的共同挑战。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全球频发的自然灾害给人类社会造成了巨大的生命和财产损失,自然灾害成为各国面一临的共同挑战。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伴随着全球气候变化以及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特别是进入“十二五”以来,我国的资源、环境和生态压力加剧,自然灾害风险进一步加大,防灾减灾工作形势严峻。  相似文献   

3.
我国幅员辽阔,自然灾害频繁,每年都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巨大的损失。自然灾害已经成为制约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救灾和灾害管理工作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面对  相似文献   

4.
徐娜 《中国减灾》2011,(5):32-33
人类社会的发展,也带来了环境的急剧变化,地震、风暴、海啸、洪水、干旱、火山爆发、森林火灾等自然灾害每年都会给人类带来巨大危害,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相似文献   

5.
《中国减灾》2014,(7):1-1
这些年是我国历史上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时期之一,灾害多发并发,大灾突发连发,给人们造成了巨大的生命和财产损失。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我国组织开展了多次救援速度快、动员范围广、投入力量大的抗灾救灾斗争。  相似文献   

6.
亦炎 《今日上海》2009,(1):36-38
当今世界共同面临的恐怖活动、自然灾害、战争等天灾人祸,在给人类带来巨大灾难的同时,也带来巨大挑战。因此,依靠科技的力量和手段应对各种突发事件,是各个国家需要不断攻克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7.
阎应福 《中国减灾》1995,5(3):55-58
先秦救灾思想概略阎应福(山西财经学院)自古以来,自然灾害一直是危及人类生存的一大社会问题,人们同自然灾害的搏斗也从未停息。在中国古代社会里,我们祖先为了谋求生存,用巨大的生命代价在实践中积累了大量的防灾、抗灾和救灾经验;同时,历代统治者为了维护其统治...  相似文献   

8.
龙卫洋  周家文 《求索》2012,(12):179-181
近几年来,自然灾害噬孽全球,2008中国汶川地震、2011日本福岛地震等全球性自然灾害给人们生命、财产带来了巨大损害。巨灾保险体系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为此,通过巨灾保险产品来转嫁巨灾风险,发展并利用巨灾保险衍生产品来分散和转嫁保险公司因为承保巨灾而面临的巨大风险,已成为全球金融领域的重大课题。本文基于传统股票期权定价的B-S模型及其他相关研究成果,对巨灾保险衍生产品的均衡定价模型做出了深入研究,并试图创新出如巨灾债券、巨灾期权、巨灾期货等诸多巨灾保险衍生产品形式,以期对巨灾保险实务有益。  相似文献   

9.
全球自然灾害概述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郑远长 《中国减灾》2000,10(1):14-19
1 引言  当今世界前进的两大主流是和平与发展。从发展的角度来说,人类共同的家园——地球正变得日益脆弱。在经历了人口剧增、环境污染、资源匮乏和自然灾害等全球性问题的危害之后,人们终于认识到,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是人类世代发展的唯一选择。自然灾害作为危害人类...  相似文献   

10.
《中国减灾》2014,(12):32-33
广西是全国自然灾害多发频发的省区之一,自然灾害种类多、分布广,给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的损失。近年来,广西不断摸索、探寻创建具有民族特色的防灾减灾宣传模式,力求提升防灾能力,降低灾害损失,以防灾减灾促发展,逐步实现“减灾梦”。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受全球变暖等因素影响,地震、台风、洪水等自然灾害和极端天气愈发频繁,同时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人们的生产生活行为更加复杂,火灾、传染病疫情、大范围环境污染等突发性事故事件也更加常见。“明者防祸于未萌,智者图患于将来”,国内外经验一再证明,宣传防灾减灾的政策法规,普及灾害知识、防灾知识、抢险救灾和应急知识,提高全社会的防灾减灾和公民危机意识,对有效应对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按理说,随着人类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宗教存在和发展的条件已渐渐消失,为什么宗教还有一定的市场,并且某些地区人数还有增加的趋势?笔者认为:首先从人类自身的心理需要来看:1.消灾新福的需要。人从自然中分离出来后,既是自然的主人,又常常受自然灾害的压迫。即使是科学高度发展的今天,自然仍可以肆虐人们。如火山、地震、风雹、旱涝等自然灾害,经常给人们带来巨大的苦难。人们在苦难中感到恐惧、孤独、需要有所依赖。由于人与人的差异,对待苦难的态度也不尽相同。有人用科学的态度对待苦难,有人却采用依赖神灵…  相似文献   

13.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汶川地区发生了里氏8.0级大地震。这场突如其来的自然灾害,给灾区群众造成了巨大的生命和财产损失。面对特大的地震灾害,北京市东城区统一战线各界人士积极响应党和政府的号召,立即行动起来,通过多种形式、多种渠道支援灾区。  相似文献   

14.
如果说爱心是火种的话.那么.红十字会组织就是一盏由爱心点燃的明灯.它给罹临战争、自然灾害、伤病的人们以希望.它努力破除一切由人类愚昧、偏见、凶残本性和自然灾害之肆虐所设置的障碍,使生命得到应有的呵护和尊重。  相似文献   

15.
又是一场突如其来的自然灾害;又是一幅众志成城的壮阔画面;又是一次民族大义的激情进射;又是一曲荡气回肠的生命礼赞;又是一段刻骨铭心的深度记忆。青海玉树4·14地震,再次点燃了人们心中爱的火种,再度竖起了一座爱的丰碑。  相似文献   

16.
<正>近年来,全球频发的自然灾害给人类社会造成了巨大的生命和财产损失,自然灾害成为各国面临的共同挑战。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伴随着全球气候变化以及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特别是进入"十二五"以来,我国的资源、环境和生态压力加剧,自然灾害风险进一步加大,防灾减灾工作形势严峻。  相似文献   

17.
李娜  杜晓鹤 《中国减灾》2013,(12):16-17
台风是我国沿海区域最为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台风夹带大量水汽,往往产生狂风暴雨。强风可以掀翻海上船只,吹倒地面建筑物和高空设施,危及人们生命和财产安全;暴雨会造成洪水泛滥、山体滑坡、农田被淹、道路中断,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严重影响。  相似文献   

18.
自然灾害与人类社会的发展息息相关,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生命财产损失。如何更好地应对自然灾害,是困扰着人类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自“国际减灾十年”以来,国际社会日益重视减灾问题,防灾减灾逐步朝着联邦式、多系统综合集成、共建共享、互利多赢的方向发展。各国政府和公众对灾害管理的认识也逐渐从单灾种、专业分工和应急管理向灾害链、综合集成和风险管理转变。  相似文献   

19.
俗话说:“有备才能无患。”我国是一个自然灾害多发的国家,仅2008年就遭遇了雪灾、地震、洪水等多种自然灾害。江苏省南京市依据民政部减灾示范社区的创建标准,立足自身特点,以社区为基本点,普及防灾减灾知识、突出居民防灾减灾意识,由点到面,逐步铺开,把防灾减灾工作落实到每家每户和社区单位,在应对灾害中起到了较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正> 新年伊始,塔城地区遭遇持续灾害性暴雪天气,给农牧民生产生活造成了巨大影响,致使23万余名农牧民受灾。面对突发灾情,塔城地区各族干部群众齐心协力,共同抗击冰雪灾害。1月6日,灾情发生后,塔城地区。地、县市立即启动"自然灾害应急救助预案",地委、行署主要领导亲率救灾工作组深入灾区慰问受灾群众,指导农牧民做好防寒、防冻、保畜、救灾等各项工作,各县市、乡镇场也采取有力措施,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