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商誉涉及商誉权主体的特殊经济利益,对商誉进行淡化的间接性侵权行为在实践中易被忽视。本文探讨防止商誉淡化的方略,认为除了立法对商誉保护问题进行规定外,还需应对实践中层出不穷的新问题,设立有关商誉认定、监管的有关机构。  相似文献   

2.
商誉与商标是两个独立的范畴。区分商品来源是商标第一位的功能,传导商誉的功能则居于第二位。商标的本质是以其显著性防止混淆和淡化,其客体是商标而不是商誉。商誉是否存在不能决定商标权的有无,它对商标权的变动只起辅助作用。商标法以商标为媒介间接保护商誉,不应无限扩张商标权保护商誉的范围。对其保护应限于可能产生混淆、误导公众和导致淡化的领域内,阻止出于恶意、不正当竞争的目的,搭乘他人商誉的便车的侵权行为。  相似文献   

3.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商誉已成为商主体的核心竞争力之一。商誉自身的特点使商誉保护颇具难度,司法实践中侵害他人商誉的行为时有发生,给商主体造成巨大损失。商誉利益的有效保护应通过行使商誉权来实现,立法应明确规定商誉的民事权利地位。商誉权属于知识产权范畴,法学界对如何保护商誉权还存在争议。反不正当竞争法在商誉保护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能为它提供天然的、兜底的、反向的和动态的保护。在基本民事法律修订前,应考虑完善与商誉权相关的反不正当竞争法制度。  相似文献   

4.
商家通常认为消费者关于商誉的评价偏差侵害了其合法权益,往往诉诸法律,与消费者对簿公堂。司法实践中常以商誉评价是否失实作为判断侵权与否的绳矩,而忽略消费者的主观心理状态。在无确凿证据证明消费者存有恶意的情况下,应倾向于保护表达自由,以降低交易成本,促进交易。而商家则可通过更有效的模式实现商誉救济。  相似文献   

5.
商誉的地位在市场经济中愈显重要,本文试着探讨界定商誉及商誉权的含义以及法律属性、认定商誉侵权的现象、确定如何对其:予以保护等问题。  相似文献   

6.
商誉价值受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同时商誉价值依附于企业,具有不可确指性。在充分考虑商誉特性、影响商誉的各类因素及企业经营风险的基础上,论文将不确定性区间决策矩阵及求解应用于商誉区间价值动态评估模型的构建并进行实证检验,从而使商誉评估价值更加客观、合理。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企业间的合并活动日益频繁,与此同时商誉的会计处理也显的越来越重要。2006年财政部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中,将商誉从无形资产中分离出来,对商誉的会计处理由原来的摊销改为减值测试,本文在对新准则有关该变动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公允价值市场尚不完善和企业会计操作不够规范等现实状况提出了一些可操作性建议。  相似文献   

8.
针对目前我国商誉会计中只确认外购商誉而不确认自创商誉的情况,笔者提出自创商誉需要确认与计量的理由,并就如何确认与计量自创商誉以及自创商誉的摊销和账务处理方法等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9.
商誉是企业的一项资产,能够给企业带来潜在的经济效益,它体现为整个企业的一种综合优势。所有形式企业商誉的各类构成因素都与企业整体密不可分。商誉的价值应由预期利润来确定。  相似文献   

10.
商誉是社会对经营者(包括经营组织和个人)的商业道德、服务质量、厂商资信以及商品质量、价格等情况的综合评价。商誉作为联系经营者和顾客的桥梁,作为促销创益的催发剂,其作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与之相应,近年来,侵害商誉的案件也急骤增多。一些不法分子出于各种动机,往往采取捏造事实、散布流言的方法,侵害他人商誉,表现出严重的社会危害性。这种侵害商誉的行为应该予以犯罪化。为此,本文就侵害商誉罪的有关立法问题略抒管见,以作引玉之砖。  相似文献   

11.
我国重刑轻民,公法优位的观念导致追赃活动中司法自治功能缺失。赃物有限制地适用善意取得制度是世界多数国家的做法,并不违背价值冲突规则,是物权公示公信原则的客观要求,能实现较好的社会效果和交易成本的可控与节约。其中,善意标准应从价格和交易环境两个方面客观考量,善意证明责任应公平分配,并应设立特定物有偿赎回和特殊物品不得回复的限制性规定,以便真正衡平原所有权人与善意第三人的利益冲突。宜设立善意第三人的补偿制度和国家对被害人的救助机制。在立法完善之前,可以通过法律解释方法和漏洞补充方式进行法律适用。  相似文献   

12.
商誉权探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商誉权概念的厘清、性质的辨析是建构商誉权制度之理论起点。从词源学上考察 ,商誉一词为会计学上的概念 ,指一个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所形成的超额盈利能力。商誉权应该成为一种独立的权利类型 ,但其不是知识产权 ,而是一种重要的无形财产权。由于大陆法系财产权二分法的局限性 ,商誉权只能游离于我国现有的民事权利体系之外。  相似文献   

13.
在两大法系,立法对商誉权的保护都比较充分。而我国对商誉权的法律保护散见于多部法律法规之中且不完善,因此有必要在立法上重新建构商誉权法律保护体系,建立适合我国的商誉权立法保护模式。  相似文献   

14.
商标只是一种具有区别商品或服务来源功能的识别性标记。通过企业对商标(trademark)的实际使用,企业可以在特定商标与商品或服务之间建立一种联系,使商标具有超出标记本身的商誉(Goodwillofatradeorbusiness)。透过“王老吉”和“加多宝”商标系列案,我们可以看出商标与商誉不仅可以分离存,甚至可以同时分属于不同的权利人。因此,不同于通过商标注册途径来保护商誉的研究,对商誉的后商标管理与保护也非常具有研究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5.
损害赔偿是对商誉侵权活动进行民事救济的基本方式之一。然而 ,由于相关制度的不足 ,严重地制约着这一救济方式作用的发挥。基于此 ,本文运用民法学基本理论对我国现行商誉侵权损害赔偿制度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作了简要评析 ,并进而提出对其完善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16.
发表权在著作人身权中处于首位,由于我国著作权法对发表权的规定不够明确,学术界对发表权的性质认识不一,导致实践中对发表权侵权行为的认定存在模糊性。本文从一个案例出发,探讨对发表权侵权行为的认定和除外行为。  相似文献   

17.
视频网站是否对相关视频负有监督审查义务,以及如何才能在版权纠纷中得到安全港的保护是认定其是否构成间接侵权的关键。《集结号》案表明只有尽到合理注意义务,善意、谨慎的视频网站才能获得安全港的保护,免除间接侵权责任。  相似文献   

18.
瑕疵股权在我国目前公司实践中十分常见,交易时相对人并不易发现交易标的的权利瑕疵,由此引起的司法纠纷纷繁且复杂。其一,善意受让股权的第三人如需承担资本充实义务不甚公平,但如免除充实义务,又会伤及公司存续的资本基础。其二,瑕疵股权转让合同可能存在欺诈和重大误解等影响合同效力的因素,但是任意的予以撤销又会损害交易安全。在维持公司稳定的基础上,如何平衡善意受让瑕疵股权的第三人与公司相关利害关系人的利益,本文试图从合同法的角度作出梳理与解释,并对相关司法解释及其征求意见稿进行评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