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舒萍  李月 《台湾研究》2008,(6):40-45,51
纵观战后50余年台湾经济发展的历史,台日贸易以及日本对台湾的投资对台湾的经济增长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在台湾外向型经济发展的起步期,日本曾经是台湾第一大出口市场;随着日本及台湾经济的发展,基于台日在经济发展阶梯中所处的不同位置,日本逐渐成为台湾主要产业技术和关键零配件的最重要来源地和外商投资的主要来源地之一。向量自回归模型(VAR模型)分析显示,日本对台湾的贸易和投资对台湾的经济增长均具有显著且持久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2.
台日经济关系在战后台湾对外经济关系中的地位仅次于对美经贸关系及后起的两岸经贸关系,日本不仅是台湾主要产业的关键技术与原材料的主要来源,更是持续对台湾经济发展产生重要影响的国家。台日借经贸交往建立了密切的产业分工关系,台湾诸多产业借日本技术的扶持而发展壮大,日本则借此延续了其产业竞争力。时至今日,日本在台的经济利益甚至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并对台湾的经济走向产生着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李非 《台湾研究》2003,(3):66-71
日据时期台湾经济的发展,带有明显的殖民地经济的烙印。日本殖民当局出于经济掠夺的需要强加给台湾的经济发展模式和资本经营方式,虽然在客观上推动了战前台湾经济从传统形态向现代形态过渡,但是却进一步加深了台湾经济对日本的依赖,加强了日本统治者对台湾经济的控制。  相似文献   

4.
海峡两岸中小企业发展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台湾是中小企业较为发达的地区,也是中小企业发展的典型范例。在台湾战后半个多世纪的经济发展中,中小企业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是台湾经济的支撑力量。虽然受到2008年金融危机的冲击,台湾经济持续恶化,成本大幅增加,中小企业面临严重危机。但2009年末,台湾中小企业约有123.2万家,仍占全体企业家数的97.91%,解决了78.47%的就业,创造了30.65%的销售值和16.88%的出口值。因此,台湾中小企业经验研究具有典型意义。本文在回顾台湾中小企业发展的基础上,通过对两岸中小企业发展的比较研究,探讨台湾中小企业发展的成功经验及对大陆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台湾经济恶化状况及成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去年下半年以来,台湾经济由盛转衰,经济形势急转直下,岛内各项重要经济指标均创下战后以来的最低点。“9.11事件”后,台湾经济在年底复苏的期望再度落空,今年出现战后以来的首次经济衰退已无可避免。那么,当前台湾经济空前恶化的主要特征有那些?导致恶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能否短期内走出低谷?本文试就此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6.
日本殖民统治台湾的50年内,台湾经济发生了重大变化。日本占据台湾后,先是实行“工业日本,农业台湾”的政策,从台湾输入蔗糖与稻米,向台湾输出工业品与消费品。1930年代中期以后,尤其日本军国主义发动侵华战争与太平洋战争后,台湾作为日本军国主义的“南进基地”,战略地位上升,殖民当局乃极力在台湾发展与战争相关的重化工业,台湾的经济结构发生很大变化,至1940年代,重化工业的产值已超过农业与轻工业的产值。  相似文献   

7.
潘健 《台湾研究》2011,(2):49-52,64
统制经济又称“控制经济”,是由政府统一控制生产计划、产品分配、物价确定、通货管理。1945年10月台湾收复后,国民政府继续在台实行统制经济,主要内容包括大力发展公营企业,实行专卖与贸易垄断。本文试从经济角度入手,分析战后初期国民政府在台湾实行经济统制政策的历史背景、具体表现,并从制度经济学角度剖析国民政府当局在台湾收复初期实行经济统制政策失败的原因。  相似文献   

8.
资源委员会与光复初期的台湾经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纯 《台湾研究》2002,(3):76-82
1937年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爆发后,台湾不但成为日本陆海空三军南进补给线的中继站,而且是重要的军需生产基地。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盟国空军曾对台湾实施战略轰炸,许多工矿企业损失惨重。加之战后绝大多数在台的日籍员工随日俘日侨一并遣返回国,到光复初期,台湾很多企业已大量减产或被迫停工。国民政府资源委员会接办台湾工矿事业以后,在较短的时间内,台湾即成为全国“复工情形最良好者”。笔者在查阅  相似文献   

9.
台日关系特点与日本角色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台湾问题之所以久拖不决,与存在着一股国际阻力分不开,其中美国固然是解决台湾问题中最主要的外部阻力,但日本也扮演着不可忽视的角色。历史上日本曾占据台湾长达半个世纪,统治期间推行“皇民化运动”。战后日本又以美国在东亚的核心同盟者的角色继续起着作用,1997年9月日本与美国签署了防卫新指针,更赋予日本通过后勤支援等方式直接参与军事行动的职能。日美防卫体制的这种变化,从而为日本以军事手段卷入台湾问题提供了可能的选择。可以预见,未来日本角色将较现在更活跃,更值得关注。台日关系和日本在台湾问题中所扮演的角色…  相似文献   

10.
试论战后台湾社会阶级结构的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论战后台湾社会阶级结构的演变王建民战后,台湾经济的迅速发展与社会的重大变迁,不断地改变着社会各阶级、阶层之间的相互关系与地位,从而形成不同的利益集团与社会力量。这种阶级关系又同省籍区隔形成台湾社会的特殊构造,深刻影响着战后台湾社会、经济及政治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日据时期台湾与大陆的文化联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据时期台湾与大陆的文化联系陈小冲*在台湾历史上,伴随着大陆移民的陆续涌入,中华文化逐渐在全岛各地拓展、承传并扎根下来。甲午战后,台湾沦为日本帝国主义的殖民地,日本殖民者在台强力推行同化政策,台海两岸一体性的文化联系被暂时切断。然而,相对的隔离状态和...  相似文献   

12.
战后台湾“均富型增长模式”(即经济发展同时伴随社会平等化)曾是世界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楷模。然而2000年政党轮替以来,伴随经济形势的逆转,台湾中产阶级日益萎缩,整个社会陷入“富者愈富,贫者愈贫”的恶性循环中,社会经济结构逐渐由“中间高,两边低”的倒“U”型,向“中间低,两边高”的“M”型发展,社会两极分化趋势越来越明显。  相似文献   

13.
近30余年来,台湾的政治、文化出现明显的本土化、台湾化趋势,如何理解这种趋势及其变化的底流成为两岸学术界共同面临的课题。台湾中央研究院社会学研究所萧阿勤教授的新著《回归现实——台湾1970年代的战后世代与文化政治变迁》一书,是近年以来台湾出版的探讨这一时期台湾政治、文化变迁的重要著作之一。  相似文献   

14.
李细珠 《台湾研究》2023,(3):98-110
清朝政府在台湾实行积极的经济开发政策,如推行发展农业生产、减免田园赋税、促进商品贸易,以及兴办洋务事业等措施,不仅大大推动了台湾社会经济的发展,而且促使闽台经贸圈形成,从经济上加速了台湾与内地的一体化进程,使台湾成为中国社会经济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晚清时期,在严重的边疆危机中,清朝政府加强海防建设,在台湾大力推行洋务运动,使台湾建省之后迅速崛起,一跃而成为全国最先进的省份之一,台湾的近代化进程也得以顺利启动。“台独”论者所谓台湾的近代化起源于日本殖民统治时期,是罔顾历史事实的无稽之谈。  相似文献   

15.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各国(地区)产业联系加强主要是通过垂直一体化和产业内分工实现的。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亚洲内部之间已经形成一体化的生产网络,亚洲经济体内部贸易很大程度上是中间品贸易,而亚洲与北美、欧洲的贸易则主要是最终品贸易。但以往研究往往集中在中国、日本、韩国等之间产业经济联系,而对越来越重要的中国大陆与台湾的产业联系未引起足够的关注。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大陆与台湾产业与经济互动频繁,那么中国大陆产业发展将对台湾经济增长产生何种程度的影响,以及台湾产业发展对中国大陆经济增长产生何种程度的影响,理应越来越受到关注。本文试图对中国大陆与台湾产业关联程度进行分析,所选取的指标主要是垂直专门化率和溢出效应。  相似文献   

16.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对台湾经济掠夺重点的转变郭学旺台湾是中国神圣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自从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以后,台湾沦为日本帝国主义的殖民地。从此,日本侵略者对台湾丰富的经济资源开始了残暴的殖民掠夺,并根据其不同时期内的利益需要,对台湾经济实...  相似文献   

17.
1945年,随着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台湾人民摆脱了日本50年的殖民统治,重返祖国的怀抱。战后几十年来,随着台湾问题的出现与复杂化,台湾历史解释权的纷争渐趋复杂化。如对光复时期台湾人民对回归祖国的态度问题,台湾岛内就有着不同的看法和争议;而关于台湾的战争损失,则一直未有全面的评估。本文试回顾1945年台湾光复时期的这段历史,澄清若干事实,还历史以本来面目。  相似文献   

18.
"台湾表面上光复了,但实际上是美国的殖民地;这是战后台湾人最大的悲情,就像战前台湾人最大的悲情,是被日本人统治一样。我这一辈子在台湾,还没有当过真正的中国人,这是我最大的悲哀。"  相似文献   

19.
一、台湾当局的作用 从1949年到1989年的年头里,台湾显著的经济成就虽非完美无缺但却确实受到国际上的经济学家和经济决策者的认可。像台湾、香港、新加坡、韩国和日本这样的儒家资本主义地区,其在战后的经济发展已被事实和著述所证明。儒家资本主义的经济具有同样的经济基础:它们中的多数短缺自然资源,其中有几个曾是前殖民地或具有殖民地特征,另一个共性是人口密集程度高。台湾和韩国背负着沉重的军事包袱,实施着巨额军费  相似文献   

20.
邱兆锋 《南风窗》2011,(7):28-29
泡沫经济以来,日本列岛已经沉沦了20年。虽说地震灾难蕴含着崛起的可能,但日本能否重演明治维新、战后复苏的经济奇迹,还要看对目前的改革机遇把握得如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