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泽民 《学习导报》2013,(16):26-27
孟子曰:“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无论古今中外、社会更替,诚信都被人们视为“立人之本…齐家之道”和“为政之法”,诚信是亘古不变的大道。  相似文献   

2.
名句遐思     
诚者,天之道;思诚者,人之道“诚者,天之道;思诚者,人之道”,此语出自《孟子·离娄上》。诚,真实无妄的意思。天指自然,天之道就是自然之道,或自然的规律。自然界的一切,宇宙万物都是实实在在的,真实的,没有虚假;真实是宇宙万物存在的基础,虚假就没有一切,所以说诚是天之道。人之道,是指做人的道理或法则。中国传统文化认为人道与天道一致,人道本于天道。《中庸》说:“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教”;《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周易》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都反映了这种思维方式。讲到诚也是…  相似文献   

3.
也说诚信     
封春晴 《唯实》2002,(11):81-81
诚信问题已经成为时下人们关注的热门话题。人们之所以关注它 ,是因为诚信作为市场经济领域基础性的行为规范 ,作为个人与社会、个人与个人之间相互关系的基础性道德规范 ,在当下中国面临失却的危险。因此 ,重建社会信用体系 ,显得尤为必要 ,但这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需要各级政府的率先垂范 ,尤其需要各级领导干部的身先士卒。诚信是领导干部的立身之本。何谓“诚” ?《说文解字》解释道 :“诚 ,信也。”又说 :“信 ,诚也。”以信与诚互补。诚信联用 ,意思就是诚恳老实 ,有信无欺。中国文化素有推崇诚信的传统。“仁、义、礼、智、信” ,…  相似文献   

4.
《易经》中的诚信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傅礼白 《理论学刊》2003,(5):134-137
诚信思想在《易经》中表述为“孚”。《易经》有 4 0多处提到“孚” ,还有专门谈孚的《中孚卦》 ,“信及豚鱼”是《易经》对孚信的经典性解释。既然《易经》中贯穿着孚信的思想主线 ,孚信也就理所当然地成为治理国家、推行政务的指导原则。孚信的治世功能可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诚信是人君之德 ;上有孚信方可化民成俗 ;孚信可以使人逢凶化吉 ;孚信是改革成功的保证 ;契约诚信与诉讼诚信。  相似文献   

5.
《礼记》中的"诚信"思想及其特征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礼记》不仅高度赞扬了“大同社会”下人们讲诚信的美德,而且充分肯定了“小康”社会中讲诚信的必要性。《礼记》也对信与礼、孝、义等道德诸范畴的关系作了界定,还对诚信道德中的“诚”作了伦理意义上的阐述。但是《札记》中的诚信思想具有宗教色彩和等级性特征。  相似文献   

6.
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诚信、求实”历来是中华民族所备加推崇的传统美德。千百年来,薪火相传。首先从字面本身来看。“诚信”,当是“忠诚与信用”。“求实”,即求真务实。因此,“诚信”与“求实”应该可以互训,连为一体就是大家常说的“诚实”。《说文》解释:“诚者,信也”;又云:“信者,诚也”。可见诚信也本为一体,可以互训,互为表里。而且不论是“诚”字还是“信”字,二者又都从“言”字,因此,出语以诚,信守诺言,实践诺言,是关于诚信的本质内涵。“实”字,最早见于金文,字形为“⌒田具”,是会意字,其上部为“房屋之形”,屋内是“…  相似文献   

7.
建设诚信政府,是经济问题,也是政治问题,是促进三个文明协调发展的需要, 也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需要。人无信不立,事无信不成,政府无信必颓必垮。政府诚 信是社会诚信的榜样和基础,也是关键,在诚信建设中,政府要始终走在前列,当好表率,以确 立政府良好的形象,提高政府的信用和权威。  相似文献   

8.
诚 实 守 信 是 中 华 先 哲 们 推 崇 的美德 。孔 子 曰 :“人 而 无 信,不 知其 可也。”墨 子云 :“政 者,口 言之 ,身必 行之。”这 些 名 言 警 句,口 传民 颂 ,流 传至 今 ,足 以 表 明 ,诚 信 ,是 自 古 以 来人 们 所 共 同 认 可 的 立 身 处 世 之 本 ,治国 为 政 之 道 。 在 历 史 上 , 我 国 虽 有 “君 子 爱财 ,取 之 有 道 ”的 说 法 ,但 诚 信 与 社会 经 济 活 动 的 联 系 并 不 紧 密 , 主 要表 现 为 人 们 立 身 处 世 的 原 则 。 而 在发 展 社 会 主 义 市 场 经 济 的 今 天 ,诚信 已 经 渗 透 到 社 会 经 济 …  相似文献   

9.
诚信者,天下之结马赫尚诚信,鄙巧伪:重实话,轻浮言,这是我国历代圣贤哲人共为天下倡而不烦的要道之一。《札记·乐记》中说:“著诚去伪,礼之经也”;北宋文人契嵩说:“仁义智信举,则人伦有其纪也”;唐代名相魏征则说:“德札诚信,国之大纲”;从施行札教,到维...  相似文献   

10.
“ 狼 来 了” 的 故 事 妇 孺 皆 知 。但 正 如 一 句 广 告 词 所 说,狼 来 了 并 不 可 怕, 失 去 诚 信 最可 怕 。 两 千 多 年 前 孔 老 夫 子 就 说 过:“ 人 而 无 信, 不 知 其 可 也。” 管 子 也 有 言 曰:“ 诚 信 者 ,天 下 之 结 也。” 这 二 位 先 哲, 分别 把 讲 诚 信 当 作 做 人 的 根 本和 治 理 天 下 的 关 键。 看 来 从 古到 今诚 信 都 是 不 可 或 缺 的。否 则, 由 此 带 来 的 损 失 是 难 以弥 补 的。 经 商 自 然 也 是 如 此。 据 传 媒 报 道,在 过 去 的 2003年 由 于 一 些 厂 家 和 商 家 不 …  相似文献   

11.
诚信,是最基本的职业道德,是道德建设之根本,同时也是一种非常宝贵的社会资源。诚信对一个人、一个企业、一个地区乃至一个国家都至关重要。不讲诚信,会使一个人丢失朋友,一个企业失去客户,一个地区失去发展,一个国家丢失民心。我们中华民族素有“言必信,行必果”“一诺千金”的传统美德,许多人从少年时代就熟悉“训者天之道也,诚者人之道也”这样的名言警句,记下了许多关于诚信的感人故事。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信用问题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是一种无形的资源,能产生现实生产力,转化成有形的财富。诚信对国家、企业和个人都非常重要。朱钅容基同…  相似文献   

12.
中国的传统文化元素博大精深,仅诚信而论,我们的先辈不知给我们留下了多少谆谆教导。思想家孟子说:"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韩非子曰":小信成则大信立,故明主积于信。"一代圣人孔夫子说":民无信不立。"如此  相似文献   

13.
对于《中庸》“诚者,天之道也”,朱熹《中庸章句》讲“诚”是天所固有的“理”之本然,讲得是天,《礼记正义·中庸》讲“诚”是天所赋予的人的先天本性,讲的是人,二者存在着明显的差异。重要的是,朱熹从他的诠释中引申出对于天道的论述,认为天道之“诚”在于“不二”,即纯而不杂,而且由于“诚”,天能够生生不息,化生万物。同时,朱熹还引申出对于伦理道德的论述,认为“诚”既是天所固有的“理”之本然,又是人的先天本性、圣人之德,并且比“五达道”、“三达德”更为根本。  相似文献   

14.
诚信为官     
中共中央印发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有一条重要内容:明礼诚信。诚信,作为我国公民的一条道德规范,是每个公民都应该做到的,概莫能外。作为领导干部同样必须做好,而且必须做得更好。因为,在领导干部那里,诚信不仅与个人的行为联系在一起,而且与手中的权力联系在一起,成为一种“官德”。诚,就是真实不欺,既不自欺,也不欺人;信,就是讲究信用,遵守诺言。诚与信是统一的。信以诚为基础,诚自然能信,离开诚则无所谓信。“诚,王常之本,百行之源也。”古人历来推崇诚信,把它视为当时伦理道德的本源性的一种规范。在普通人…  相似文献   

15.
诚信道德的本质要求与当代价值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中国古代,诚与信往往具有同等的意义,因而人们常常把诚与信连在一起使用,“诚信”连用主要包含以下三个层面的要求:诚实信仰、忠诚信奉;诚实信用、诚实守诺;忠诚信义、真诚负责。具有上述要求的诚信道德,在现代社会仍具有不可忽视的当代价值。一方面,诚信是现代社会伦理的主要德性,具有普适价值;另一方面,诚信道德在我国社会主义道德体系中居于重要地位,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中发挥着特殊的功能。  相似文献   

16.
中共中央颁发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明确指出:要在全社会形成诚实守信的道德风尚,共产党员必须带头讲诚信。作为军队的一名共产党员在诚信建设上更要走在全社会的前列,当好表率。一、深刻理解加强诚信建设的重大意义所谓"诚信",诚就是真诚、诚实;信就是守承诺、讲信用。诚和信加在一起就是守诺、践约、无欺。通俗地表述就是忠诚老实、重信守诺、表里如一、言行一致。今天,强调加强诚信建设,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诚信是我国传统道德的两个重要德目:诚,即真诚不伪、真实不妄、精诚不懈;信,即诚实无欺、严守信用、兑现诺言。并且,诚与信还可互训:“诚,信也,从言成声”;“信,诚也,从人从言”。古老的诚信文化像一面历史的明镜,不仅对于当代人有借鉴警示价值,而且对于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同样具有独特作用。  相似文献   

18.
君子慎独     
“慎独”是我国古代儒家创造出来的具有民族特色的自我修身方法,最先见于《礼记·中庸》:“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对此, 东汉经学家郑玄注解说:“慎独者,慎其闲君之所为。”即在  相似文献   

19.
何淑玲 《共产党人》2004,(21):18-18
“诚信”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始终崇尚的基本美德。“诚”,就是真实不欺,既不欺人,也不自欺。对自己,要真心实意地为善去恶,以诚讲德;对他人,要开诚布公,无所隐瞒。“信”,是指在与他人交往中应遵守诺言、实践成约。讲诚信是现代文明的重要标志,在现代市场经济中,只有坚持诚信,才能使现代市场经济健康发展。同时,以诚待人,取信于民,是从政、执政的基本要求,更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本色和党员自我修养的重要内容。中国共产党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发展成为一个执政  相似文献   

20.
诚信与三个文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1年中共中央公布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把“明礼诚信”概括为公民基本道德规范之一,突出了“诚信”的重要地位《党的十六大报告又对道德建设作了“要以诚实守信为重点”的新概括;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也提出要“增强全社会的信用意识,政府、企事业单位和个人都要把诚实守信作为基本行为准则”。这是在新形势下对道德建设提出的一个新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