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2001年在制定“十五”规划的时候,中央正式提出了“走出去”战略,在继续“引进来”的同时,强调“走出去”的必要性。随着全球化深入发展,中国深度融入全球体系,政府对“走出去”战略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政策也日趋积极。“十五”规划对这一战略的官方表述为“积极稳妥地走出去”,“十一五”提出“进一步走出去”,“十二五”则明确指出要“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  相似文献   

2.
前人“一字师”的轶事很多,不胜枚举。我最欣赏毛泽东“别梦依稀咒逝川”一字之改的美谈。“咒”原作“哭”,一经改动,不仅更符合格律,感情色彩也更强烈。毛泽东欣喜之余,呼为“半字师”,因为“哭”与“咒”上边都是两个“口”。  相似文献   

3.
东汉许慎《说文解字》中说:“坊,邑里之名,从土方声。”《玉篇》中说:“牌,牌榜。”“榜”同“膀”,就是匾额。合在一起称“牌坊”,俗称牌楼,是中国特有的一种建筑形式,似乎区别就在于外观上是否建有重檐的顶子,有顶的叫“楼”,无顶的叫“坊”。本文则都称为“牌坊”。  相似文献   

4.
老北京有个土语叫“份儿”。过去老北京旗人、商业圈中使用频率很高,李凤翔先生曾猜测:“‘份儿’大约是从‘身份’演化而来,是一种省略的称呼。”现在北京年轻人几乎都懂“丢份儿”、“跌份儿”两种含意。这种意思的土语,北京仍很流行,除“丢份儿”、“跌份儿”外,尚有“拨份儿”、“提份儿”之语,与“丢”、“跌”正好相反。  相似文献   

5.
从“关系性”这一中华文化共同体的背景知识角度看,中国外交文化中存在一种“礼尚往来范式”,基本含义源于“礼尚往来”的经典智慧和“礼和天下”的悠久经验,但在近代东西方国际秩序碰撞中遭遇挫折。新中国建立初期,“礼尚往来范式”被赋予崭新的时代含义,包括外交观念和实践中的“对等斗争”“平等互利”“同等尊重”,又在改革开放后增添了“礼法互鉴”的附加含义。党的十八大以来,新时代“礼尚往来范式”彰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逐步实现了思维方式、表达形式、行为模式的有机结合,运用方式是“过程式对弈”“领域间互惠”“文明型共生”,主要特征是“重联通”“保增量”“促大同”。应加强对“礼尚往来”等中华经典国际关系概念研究,有助于更好理解和推动建设新型国际关系。  相似文献   

6.
以2001年“新思考”的提出为标志,金正日在经过了一个时期“遗训思想”的过渡后,对“主体思想”进行了一些与时俱进的“破旧立新”。金正日所倡导的“新思考”的部分内容可以概括为固守“社会主义”、尊重“下级单位的首创性”、维护“企业的相对独立性”、贯彻“社会主义分配原则”等“十论”。“新思考”的提出对朝鲜社会的变迁具有重要的政策意义,标志着朝鲜对“主体思想”的一次创新,意味着朝鲜社会进入转轨过程,表明了“我们式社会主义”探索的再启动。  相似文献   

7.
程毅 《亚太论坛》2000,(4):22-26
近年来,日本右翼势力抬头,政治右倾化加剧,“和平主义”主流思潮趋弱,右翼思潮泛起。日本国内经常有一些政要学者散布为军国主义招魂的奇谈怪论,如“大东亚战争肯定”论、“侵略有理”论、“东京审判非法”论、“南京大屠杀虚构”论等等,美化侵略历史,把侵略战争说成是“日本为求生存、解放殖民地”、“拯救亚洲人民的圣地”,  相似文献   

8.
东北人确乎很喜欢研磨事情的真相,证据是他们很爱“掰扯”。“掰扯”是东北独有的语汇,通常的解释是“讲道理”,如“咱俩掰扯掰扯,看看到底是谁的不是”。显而易见,“掰扯”的意蕴要比“讲道理”有味道得多,其内里含有浓烈的情绪因素。  相似文献   

9.
“负责任主权”是当前国际关系主权理论面对的新议题,这是主权理论在时间与空间维度上嬗变的必然结果。它一方面源于主权概念之历史逻辑与内在的“正当性”要求,另一方面也是国家应对当前全球问题的一种理论选择。“负责任主权”理论并不是对传统主权理论的单纯挑战或背离。在从“权利”、“控制”与“能力”视角走向“责任”视角的过程中,“负责任主权”实际上与主权的特定历史传统(如“大国责任”)一脉相承;同时,它在概念建构过程中也逐渐丰富其内涵,从最初的“保护”、“预防”与“反应”功能扩充到“构建/重建”乃至于“关怀”功能。当前“负责任主权”研究逐渐体现出“自由论”与“社群论”两种不同的责任观。作为一种新框架,“负责任主权”已经在结构、逻辑、标准、内容与层次方面展现出若干理论特征。尽管面临许多理论争议与实践挑战,“负责任主权”中的某些因素有助于推动中国主动地融入国际社会,缓解崛起过程中的困境,展现负责任的国际形象。  相似文献   

10.
踏上阿拉斯加广袤的土地,时不时可以看到形形色色形象生动的“鱼”的模型,“鱼”的雕塑,伫立在公园里,娉婷于大街旁。一看那外形与神态,我猜那可是阿拉斯加珍贵的特产——salmon?一问,果真。“salmon”我们又叫它“三文鱼”。中文叫“鲑鱼”,在黑龙江俗称“大马哈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