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据最近(1970年)国外几个刊物报导有关苏修的绵羊育种情况,主要内容约有以下几点。一、苏修绵羊头数及羊毛产量苏修现有羊1.4亿头,出产羊毛41万吨,其中细毛和半细毛25万吨,占总产毛量的61%。苏修最近绵羊头数下降。苏修头目勃列日涅夫在不久前也不得不承认养羊业衰退,许多  相似文献   

2.
本文叙述苏修和马来西亚、新加坡关系的发展过程,反映了苏修社会帝国主义不择手段地在东南亚加紧新殖民主义扩张活动。  相似文献   

3.
本文着重介绍苏修对东南亚“区域性合作”组织的态度,暴露了两个超级大国在东南亚争霸的丑恶嘴脸。苏修为了掩盖它在东南亚的罪恶活动,竟然恶毒地攻击我国对东南亚的政策。  相似文献   

4.
《苏修对东南亚扩张渗透大事记》是根据我所现有资料编写的,包括马来西亚、新加坡、菲律宾、泰国、印尼、缅甸六个国家,时间是从苏共“二十大”召开的一九五六年起,按时间顺序排列。为便于查阅起见,我们在每一项事件前均註明国家或地区。由于我们的水平所限,编写中难免有错误和遗漏之处,又因沿用外国报刊资料,因此某些外国人名、职务、地名和组织机构的译法还不尽统一,希有关方面和各兄弟单位的同志给予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5.
这篇文章叙述苏菲关系发展的过程,反映了苏修不择手段地在东南亚到处扩张势力的动向。文章同时介绍了苏修学者对菲律宾政权及其社会和经济问题的一些评论。  相似文献   

6.
1月1日(缅甸)新华社讯,一九七六年苏修以各种手段拉拢缅甸,缅方对苏修代表团仅以礼相待,接待规格不高。本文有如下四个章节:一、缅苏人员往来;二、苏联利用缅甸节日进行活动;三、缅苏关系其他方面的活动(展览与赠送等);四、缅甸和东欧国家及蒙古关系。2.4上  相似文献   

7.
本文论述了印尼哈达内阁执政期间印尼与中国建交的国内政治背景、国际政治背景和印尼国内的华人因素。正处于从联邦共和国向印尼共和国过渡的这一政治敏感期,使右翼的哈达内阁基于印尼的根本利益选择了与中国建交。但哈达的政治立场又使印尼对华关系摇摆不定。美国反对印尼发展对华关系使印尼当局受到巨大压力,但印尼并未完全按照美国的意愿行事。印尼国内两派华人的对立,对中印(尼)关系产生了两种相反的作用力,使印尼对华关系的背景更加复杂。本文借鉴了对外政策分析的某些理论,并依据历史事实,力图对印尼领导人在中印(尼)两国关系发展中的作用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  相似文献   

8.
中国与印尼贸易现状及其比较优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中国与印尼贸易的现状对外贸易在中国、印尼的国民经济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中国、印尼的经济增长主要是由出口、投资和个人消费推动的 ,其中出口起着重要推动作用。印尼以及中国的出口依存度见表1 -1。表1 -1印尼、中国的出口依存度中国与印尼的双边贸易有着悠久的历史 ,中国是与印尼双边贸易发展最快、贸易额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伙伴。2000年 ,印尼是中国的第14大贸易伙伴 ,2001年是中国的第17大贸易伙伴。印尼是中国在东盟的第二大贸易伙伴国 ,而1999年 ,中国是印尼的第5大贸易伙伴 ,2000年 ,是印尼的第4大贸易伙伴。近年来中国与印尼…  相似文献   

9.
1927年成立的印尼国民党(又译民族党)是印尼近代民族解放运动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它不仅在印尼共产党领导的民族大起义失败后,填补了印尼民族运动的领导真空,推动和领导印尼民族运动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其纲领还基本上代表了日后印尼资产阶级民族独立运动的方向和主流,而且为印尼造就了不少民族运动领导人和政治活动家。因此,研究印尼国民党问题,有助于了解战后印尼民族解放运动史和政治发展史。本文拟对国民党成立的历史条件、发展历史及其性质与历史作用试作探讨。  相似文献   

10.
1945年8月日本投降,印尼爆发八月革命,苏加诺宣布印尼独立,建立统一的印尼共和国。荷兰殖民者尾随盟军侵入印尼,妄图恢复殖民统治。它发动了两次殖民战争,先后迫使印尼签订三个协定,瓦解印尼共和国,制造傀儡邦,策划成立荷制印尼联邦共和国。根据最后的海牙圆桌会议协定,1949年12月27日,荷兰移交政权,正式成立印尼联邦共和国。印尼人民立即掀起统一运动,仅仅七个半月的时间,就摧毁了联邦共和国,重建统一共和国。本文拟就统一运动问题进行一些综合考察。  相似文献   

11.
印度尼西亚是东南亚地区华人数量最多的国家,由于历史原因,华人在印尼大多从商。本文以印尼官方公布的数据和部分权威统计资料为主要依据,对印尼华人和华商资本数量进行推估,指出印尼华人约达1000万,华商资本达1638亿美元。自1980年印尼政府放宽华侨入籍条件后,绝大部分印尼华侨通过入籍成为印尼公民,而华侨经济也自然演变为华人经济,成为印尼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目前印尼华商资本仍面临诸多困境,发展前景不容乐观。  相似文献   

12.
定居印尼的华侨及其后裔,在长期与印尼人民同劳动、同生活、同斗争的过程中,已自然地融合在印尼人民中,构成了印尼民族不可分割的一个组成部分,并且成为印尼民族民主革命斗争和经济建设的一支有生力量.正因如此,帝国主义、首先是美帝国主义及其在印尼的代理人——官僚买办阶级和封建地主,为了阻挠印尼民族民主革命运动的发展,经常利用华裔少数民族同当地印尼各个民族之间的某些差别,挑起沙文主义和狭隘民族主义的情绪,煽动排华活动,兴风作浪,破坏印尼人民的团结和中印友谊,以实现其扼杀印尼民族民主革命和把印尼贬为美国新殖民  相似文献   

13.
一、印尼华人的基本情况目前印尼华人(包括已参加印尼国籍的华裔和尚未参加印尼国籍的华侨)到底有多少呢?由于缺乏印尼的官方统计数字,因此众说纷云,按1983年的印尼人口推算约有632万人左右。因种族、宗教等隔阂和种种政治原因,印尼排华事件经常发生,华人生活艰难。为了求生存、求发展,大多数华侨在印尼政府于1980年颁布简化入籍法令之后,都加入了印尼籍。印尼华侨的历史可以追朔到五代,甚至更远。据史料记载,公元924年(五代后唐同  相似文献   

14.
一、五十年代印尼华人社会的“再华化”五十年代印尼步入民族建设阶段。需要调动全国各族的积极因素共同建设国家。作为印尼统一民族构成部分的华人,其经济是印尼民族经济的构成部分,其文化是印尼民族文化的构成部分,因此华人社会理应顺着印尼社会的变化、印尼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华人社会理应顺着“当地化”的方向发展。但是,当时印尼的外部条件和内部条件却促使着华人社会往“中国化”的方向发展,这种“再华化”的社会现象是五十年代印尼国内外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  相似文献   

15.
肯尼迪政府上台后调整了对印尼政策,在促成西伊利安争端和平解决之后,在印尼发起了新的一轮外交攻势,试图抓住当前美印(尼)关系的转机,通过经济手段加强印尼与西方联系的纽带,把印尼注意力由国际事务转向解决国内问题,以促进改造印尼民族主义,影响印尼政治构成和国内外政策的长远目标。这一时期,美国改造印尼民族主义的政策,英国维持在东南亚的势力与影响的目标,以及苏加诺在地区内部消除一切殖民主义残余的努力之间产生了错综复杂、难以调和的矛盾。印尼苏加诺政权对于来自美国的压力也不会轻易就范。肯尼迪政府的对印尼政策不免于以失望告终。  相似文献   

16.
印尼首位直选总统苏西洛·班邦·尤多约诺已正式宣誓就职,新政府如何兑现竞选时的承诺,加快经济发展,努力振兴经济和改善民生,领导印尼全面复兴,已成为印尼举国上下共同关注的问题。为使印尼尽快降低失业率,减少贫困,使外资逐渐回头,重振制造业和旅游业等,苏西洛推出六方面的举措来全面振兴印尼经济。尽管印尼2004年底遭遇海啸、地震大灾,但经济前景依然可以谨慎看好,2005年有望成为印尼经济的转折年。  相似文献   

17.
印尼是世界第四人口大国 ,又是亚洲的重要国家 ,在东南亚地区的地位举足轻重。在印尼与大国关系中 ,中、美、印尼三角战略关系占据重要位置。冷战时期 ,美国视印尼为遏制中国的重要一环。苏哈托下台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结束 ,印尼新政府实行大国平衡外交政策 ,中、美、印尼三角战略关系发生了变化 ,它将对亚太地区政治格局发生重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林梅 《东南亚》2001,(1):14-17
从 8 0年代中期起 ,印尼就是台湾对外投资的主要国家之一 ,台湾对印尼的投资呈逐渐增长势头 ,两者之间的贸易往来也随之增加。但是金融危机后 ,随着印尼投资环境的变化 ,台湾对印尼的投资也发生波动。本文试图探讨台湾对印尼投资的特点、动向及其成困。台湾对印度尼西亚的投资状况、特点及其成因台湾和印尼的投资关系 ,主要以台湾对印尼的单向投资为主 ,印尼对台湾的投资极少 ,对台湾经济几乎不构成影响。 1 993年印尼对台湾的直接投资为 1 2 7万美元 ,1 994年为 2 4 2万美元 ,1 995年为 1 5 4万美元 ,1 996年为 98 2万美元 ,1 997年为 45 8…  相似文献   

19.
前言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是印尼经济异常迅速发展的十年。虽然要取得持续的、稳步的经济发展,从而改变印尼的经济和社会结构,还得有几十年的时间,但是印尼的资本主义发展过程显然已经加快了。要文拟大体描述对印尼将要走的资本主义道路起影响作用的一些主要因素。印尼的政治领袖和经济计划制订者们十分懂得他们所不喜欢的是什么。印尼不会变  相似文献   

20.
当前,学界对打造印尼成为"海上战略支点"的研究视角还不全面,只局限于单位和区域层面而缺乏对国际结构大背景的分析。本文则致力于从历史和理论角度综合探究印尼的外交战略演进。文章研究认为,冷战期间,印尼外交战略演进过程也是印尼外交逐步走向成熟的过程。其中,两极结构既给予又限制了印尼外交活动的空间。因而,印尼获取地区大国和中等强国身份主要源于向西方秩序靠拢而非自身的积极努力。冷战后,两极结构解体解放了区域层次,多极格局远未建立起来。在此背景下,印尼才有机会积极利用东盟多边舞台争夺地区主导权。近期,印尼在南海政策的变化也应置于该历史背景中,它更多地反映印尼对中国崛起的疑虑与不确定性而绝非单纯地抗衡中国。总之,中国应客观理解印尼在南海的利益诉求,准确认识结构作用下印尼的外交方式和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