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  相似文献   

2.
乡村振兴战略丰富了习近平"三农"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是新时代我党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大创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需要深入推进农村各项改革。要建立有利于农业发展的制度性安排,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要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要大力促进城乡融合,完善城乡融合发展政策体系;要提高农村公共服务供给水平,使全体社会成员平等共享改革开放和社会发展成果;要转变农业农村经济增长方式,坚持绿色生态可持续的发展;要构建促进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的长效机制,让农民真正富裕起来;要重视农业农村人才资本的挖掘,为农业农村的长期健康发展提供人才基础。  相似文献   

3.
一、深化农村改革,转变经济体制 农村改革的目标,是要建立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农村经济体制,这是实现农村增长方式转变的前提。 当前,根据农村存在的主要问题,进一步深化改革的重点是: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培育和完善农村市场体系,健全农业宏观调控体系等。 1、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发展多种形式的联合与合作。 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和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形成了我国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奠定了我国农业和农村经营发展的微观基础。这一制度的核心之点是通过联产承包极大地提高广大农民对农业生产的关切度,“联产如联心”,可以说是农村改革成功之决窍,因此对这一经营制度必须长期保持稳定。 稳定不等于不要完善。当前,要继续贯彻执行中央决定的  相似文献   

4.
我国现行农户分散经营的耕地制度存在人地矛盾突出、农村生产力发展和农业机械化水平提高受到制约、农民生产投入积极性不高、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得不到有效保障等弊端。要在稳定联产承包责任制基础上,着力实行农村集体经营和个人租赁承包经营的耕地耕种制度,同时在土地承包经营权、土地流转、耕地征用以及耕地侵权责任制等方面完善相关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5.
<正>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把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作为农村改革发展的基本方向。在最近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也强调,要推动农村改革创新,加快健全有利于农业农村发展的制度体系,完善农业经营体制,引导家庭经营向生产集约化方向发展,鼓励农户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发展农民专业合作和股份合作,发展多种形式规模经营,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农业经营体制改革要因地制宜,有利于保护和调动农民的积极性,把保护农民利益、保护耕地、保护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的生产能力  相似文献   

7.
一、生产经营体制方面的分与统的矛盾农村的发展相当程度取决于农业生产经营体制的合理性和有效性。50年代初实行土地改革以后,我国农村发展的基本走向是集体化。但由于没有考虑到农业生产力落后和小农经济仍有生命力的现实状况,在生产经营体制方面过分强调集体和集中,以致统得过多,统的过死。20多年的历史证明,这种以“统”为主的体制严重抑制着农业生产力的发展。80年代初,以家庭承包为主要内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生产出现了前所未有的高速增长,而完全扭转了我国农业尤其粮食生产长期短缺的局面。这主要归功于农业经营体制的改革,即由集体经营转变到家庭经营。但是,随着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家庭小规模经营与社会大市场之间的矛盾逐渐突出出来。农业生产要抵御越来越突出的自然风险和市场  相似文献   

9.
浅析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发展与农业基本经营制度的创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稳定与完善农业基本经营制度是全面深化农村改革的基本前提,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制度保障.但是,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农户家庭经营的内涵发生了变化,其对应的双层经营体制亦要不断改进和完善.而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正是双层经营体制改进和完善的表现,代表了中国农业基本经营制度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0.
稳定与完善农业基本经营制度是全面深化农村改革的基本前提,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制度保障。但是,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农户家庭经营的内涵发生了变化,其对应的双层经营体制亦要不断改进和完善。而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正是双层经营体制改进和完善的表现,代表了中国农业基本经营制度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1.
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明确要求,必须稳定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不断深化农村改革,激发亿万农民的创造活力,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大动力。我们一定要按照中央部署,在稳定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和深化农村改革中突出工作重点、狠抓措施落实。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指山,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深化农村改革是强化农业基础、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动力源泉,这些年我国农业和农村发展呈现出难得的好局而,正是不断推进  相似文献   

12.
李永辉 《前进》2023,(3):62-64
<正>党的二十大擘画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强调:“要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指出,“要探索多样化途径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近年来,万荣县积极探索党建引领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路径,实现年收入10万元以上村全覆盖。  相似文献   

13.
《群众》2021,(6)
正培育农户家庭农场,提升小农户经营能力和适度规模水平,是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举措。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培育发展家庭农场,强调要突出抓好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两类农业经营主体发展。近年来,江苏积极贯彻中央决策部署,充分发挥市场配置和政策引导两个优势,以顶层设计和试点试验探索创新培育机制,着力提升农户家庭农场发展活力。  相似文献   

14.
农村土地规模经营问题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推行的联产承包责任制,使我国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得到了较快的发展,随着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农村土地经营体制的局限性逐渐表现出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形式不断得到发展。这是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必然,也是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加入WTO的形势所要求的。推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应当做到:以发展与完善“双层经营”为突破口,稳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建立土地流转机制;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完善农村政策,以制度创新营造土地规模化经营的环境;大力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  相似文献   

15.
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是农村改革最重要的制度性成果。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强调,要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这是实现农业现代化和农村全面小康目标的根本要求,也是深化农村改革、强化农业基础、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动力源泉。  相似文献   

16.
谭鑫 《创造》2013,(6):48-49
农村专业经济协会,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这一体系的构建显然离不开政府在农村专业经济合作组织中的调控作用。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也明确指出,政府要大力支持发展多种形式的新型农民合作组织,鼓励农民兴办专业合作和股份合作等多元化、多类型合作社等专业协会组织;支持农民合作社、  相似文献   

17.
<正>近年来,大化瑶族自治县充分利用资源、区位优势,加快以种养殖为主的特色农业产业发展步伐,发挥品牌效应,做强做大现代优势特色农业,拓宽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富民强县的渠道。稳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抓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试点工作,完善农村宅基地管理制度,加快推进农村地籍调查(包括农村宅基地)和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确权登记发证工作,充分实现了广大农民群众的土地财产权,加快推  相似文献   

18.
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合理转移有利于实现农业的规模化经营,有利于大工业的发展;有利于促进农民收入的增加,提高其自身素质;有利于推动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发展,促进城市经济和社会的繁荣.通过大力推进中国农业规模化和产业化经营,加快农村的信息化建设步伐,完善农村劳动力市场,提高农村劳动力的素质,建立健全社会劳动保障制度,快速提高城市化水平,是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9.
李润霞 《传承》2009,(14):32-33
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合理转移有利于实现农业的规模化经营,有利于大工业的发展;有利于促进农民收入的增加,提高其自身素质;有利于推动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发展,促进城市经济和社会的繁荣。通过大力推进中国农业规模化和产业化经营,加快农村的信息化建设步伐,完善农村劳动力市场,提高农村劳动力的素质,建立健全社会劳动保障制度,快速提高城市化水平,是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20.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农村发展的新生力量,亦是精准扶贫实践中的核心力量。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凭借其自身优势,可以成为扶贫项目和扶贫工作开展的核心,但同时也要看到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参与精准扶贫还存在现实困境,需要进一步完善激励机制,加强对扶贫项目监督,加大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养力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