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为习近平对外开放系列论述的重要内容,文明交流互鉴是马克思主义交往理论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世界视阈的现时创造。围绕文明交流互鉴,习近平阐释了人类文明多元并行的认知图景,传递了亲、诚、惠、容的价值取向,明确了对本国本民族文明自觉自信的底线思维,指明了"世界大同,和合共生"的美好愿景,规制了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践方案。这些具有历史厚度、理论深度和时代温度的新观点、新思想、新理念,在破除普遍与特殊及其衍生的自我文明与世界文明、普世主义与多元主义等二元对立思维的同时,也明确划定了与"文明优越论"、"文明冲突论"、"文明同质论"的话语边界。  相似文献   

2.
《群众》2017,(9)
<正>中国梦是中华民族文明的发展与传播的理想,也是新时期中国的"文明之梦"。实现中国梦,需要不断提升共同构成中国梦价值实现的重要标志的个体文明素养和社会文明程度。中国梦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即将展开的绚烂的新篇章,也是当前"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下人民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个体文明是新文明时代下实现中国梦的价值主体。社会文明是新文明时代下实现中国梦的价值愿景。实现中国梦需要个体  相似文献   

3.
张孝德 《人民论坛》2012,(30):68-70
处在拐点转型期的中国向何处去,面临的已不仅仅是目前学术界关注的"中等收入陷阱"或"高收入高墙"的问题,而是遭遇到了中国走什么文明道路的"文明高墙"的障碍在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倒逼机制下,以新能源革命和绿色经济为内容的新经济革命的兴起,正在从方向上改变着世界文明与经济发展走势。在此大背景下,首当其冲地对正行走在工业化之路上的中国提出了新挑战。新能源革命是人类文明时代转型的革命在当今世界,研究中国的转型必须关注世界发展的大趋势。2008年金融危  相似文献   

4.
文明是一个与野蛮、愚昧和无知相对应的概念,标志着人类社会进步的程度和开化的状态.文明的多样性是指各地区、各民族和各国社会进步所达到的程度和水平,体现了各地区、各民族和各国社会进步的特点和方式,也反映了人类社会生活的丰富性和多样性,这是一种客观现实.正是基于对这一事实的认识和尊重,中央提出了"和谐世界"这一具有全球视野的新理念.文明多样性是构建"和谐世界"的基石,"和谐世界"也是对多样性文明的内在诉求和应然结果,在本质上,二者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5.
拉美"文明之窗"——智利,文明程度高,法制观念强。在智利的7年期间,只看到过一次不文明的事情,但是,那次不文明事件却给我留下了智利人事事讲法制的文明印象。至今回忆起此事还颇为感慨:智利人吵架都那么文明!事情是这样的:智利首都圣地亚哥郊区有一个山清水秀的奥希金斯公园,那里有  相似文献   

6.
向继贵 《时事报告》2013,(11):32-34
有人说,如果将中国古代5000年的灿烂文明比喻为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那么西安就是它强壮的树根。这里是中国六大文明古都之一,世界四大古都之一。享有"华夏古都、山水之城"的美誉,它不仅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而且是整个亚洲重要的人类起源地和史前文化中心之一。3000多年的城市发展史、13个王朝1100余年的建都史,让这座城市见证了中国历史上最辉煌的时代,也为它积累了  相似文献   

7.
<正>统计至9月,重庆市璧山区各级人大先后组织开展有关生态文明建设的专题调研等监督活动100余次,走访接待群众6800人次,提出意见建议830条,督促政府和有关部门解决各类生态问题200余个。这是该区人大常委会启动"依法保护环境,推动生态文明"代表主题活动取得的部分实效。区人大常委会主任薛方梅表示,确定助推生态文明主题,旨在紧密结合全区创建国家级生态文明示范区重点工作,与政府工作实现"协同作战",避免"孤军深入"。同时也是坚持关注群众的切身利益,积极回应群众对改善生活环境的热切愿望。  相似文献   

8.
陈哲 《理论月刊》2004,(1):65-66
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书中,恩格斯借用了摩尔根“文明时代”这一研究成果,对“文明时代”特别是资本主义社会种种“不文明”的现象进行了深刻地揭露和批判。通过采取“先破后立”的论证手段,恩格斯在此开辟了一个揭示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即“两个必然”的新视角,从而进一步丰富了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9.
从党的十九大提出的新矛盾、新时代、新思维来看,当前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在理论与实践、决策与落地、中央与地方、时代与创新等方面,存在"四个不均衡"问题,值得我们关注。  相似文献   

10.
随着经济持续发展和社会不断进步,"生态文明"已不是那种人们在小农经济时代所怀想的简单回归自然,而是现代社会条件下,人们在温饱有余基础上对人与自然高层次和谐相处的生产、生活环境之美好追求,更是人们实现全面"小康"目标后对蕴涵"天人合一"理想境界的返璞归真之永恒向往。实现恩施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美丽恩施"的发展目标,就必须深化对"生态文明"历史必然性和现实可能性的认识,并从产业结构调整、业态发展转型、民族文化传承、自治法规保障,以及争取上级政策支持等方面付诸实施。  相似文献   

11.
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需要新的科学革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明的转型需要科学技术由工业文明时代的"获得科学认识,促进技术创新,推动经济增长",转变为生态文明时代的"获得科学认识,促进技术创新,推动自然、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一、问题的提出改革开放后,中国大力发展科学技术,推动经济增长,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成就,但是,资源短  相似文献   

12.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生态文明建设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我们要牢固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新格局,为保护生态环境作出我们这代人的努力。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把其作为统筹"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主要内容,提出了一系列关于如何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形成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生态文明建设规律的把握,体现了生态文明建设在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体现了  相似文献   

13.
《世纪行》2012,(10):29-31
省第十次党代会作出了建设"文明湖北"的重大战略部署,要求"坚持先进文化引领,努力建设文明湖北"。湖北要在构建战略支点、实现富民强省的征程上夺取新的更大成就,就必须在加强物质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的同时,着力抓好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建设,为富强湖北、创新湖北、法治湖北、幸福湖北提供精神动力、文化支持和生态保障。  相似文献   

14.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人本意义在于:人不是精神文明建设的工具,而是精神文明建设的目的。从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决定的高度,审视精神文明建设,深入研究文化建设如何体现人本文明的时代要求,必须在实践中克服和避免"精神文明野蛮建"的"非人"现象,把握精神文明建设的特点和规律,努力实现精神文明建设的人本文明。  相似文献   

15.
生态文明就是人与自然和谐,是一种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文明境界和社会形态。推行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不是单纯节能减排、保护环境的问题,而是要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16.
实施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促进全球治理体系变革,通过"文明互鉴"消除各国之间的隔膜,维护世界文明多样化,使文明成为各国交流互动的纽带,这将带动我国国际影响力、感召力、塑造力进一步提高,并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新的重大贡献。中国"和"文化是中国敞开怀抱迎接世界、让世界消除犹疑接纳中国的文化基础,对世界文明共生与繁荣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17.
人的需要不限于经济,人类文明的分类也不应仅限于以经济为中心的旧分类。人类的文明进步在于人的需要的逐步满足。人的终极需要永远是幸福。由此看来,从古至今,人类文明有三种基本形态,这就是普遍辛苦的原始文明,少数人幸福主义的古代文明和近代文明,以及普遍幸福主义的现代文明。  相似文献   

18.
人的需要不限于经济,人类文明的分类也不应仅限于以经济为中心的旧分类。人类的文明进步在于人的需要的逐步满足。人的终极需要永远是幸福。由此看来,从古至今,人类文明有三种基本形态,这就是普遍辛苦的原始文明,少数人幸福主义的古代文明和近代文明,以及普遍幸福主义的现代文明。  相似文献   

19.
现实呼唤“生态文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最近几年,中国环境恶化、生态破坏越来越严重。过去那种片面强调GDP增长,消耗大量资源、大量排污的"恶"的发展模式,使经济与环境、生态处于不可调和的矛盾状态。在这种背景下,人们呼唤新的文明。中国的执政党回应了这种呼声。在中共十七大上,"生态文明"写进了工作报告。那么什么是"生态文明"?相关领域的专家对十七大报告里的这个新名词进行了解读。  相似文献   

20.
叶慧 《今日浙江》2013,(11):46-47
"在这温暖的房间,我于是慢慢发现,相聚其实就是一种缘,多值得纪念……"这是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学生刘瑞琦为学校公寓文化节创作的寝室歌,歌名叫《房间》。这首清新的歌曲在网上引来同学们大量转发,他们说,这首歌曲契合了当下浙江高校正积极开展的学生文明寝室建设。寝室不仅是学生休息的地方,也是学习的课堂、沟通交友的空间,更是学生人格完善与气质修炼的重要场所。去年以来,我省高校把加强寝室文明管理作为加强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工作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