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37 毫秒
1.
在社会生态系统中公民道德建设和社会公正之间是互利共生的关系,公民道德建设是社会公正的重要工具和实践支撑,社会公正为公民道德建设提供价值目标及外部支持。在精神文明建设中,应从改善民生、加强社会治理、凝聚文化共识等方面优化社会生态,推动社会公正和公民道德建设良性互动,构建和谐健康、积极向上的社会生态体系。  相似文献   

2.
析生态社会的基本要求及建设思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潘赞平  康定华 《前沿》2010,(14):138-141
生态社会是在物质文明高度发展的基础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人类社会与自然生态协调发展、互利共生的高度文明的社会形态。构建生态社会是当今社会和未来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和强烈要求。文章主要分析了生态社会的基本要求,提出了生态社会的建设思路,试图为生态社会的构建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3.
网络社会个体道德自律建设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网络在给人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产生了众多的网络道德问题,由于监督的弱化.需要加强网络社会道德自律建设。确立网络道德规范、加强网络道德教育、加强网络社会个体的道德修养,是促进网络社会个体道德自律的主要手段。在网络社会个体道德自律的建设中,儒家伦理思想的某些方面尤其是道德修养方法可以提供借鉴,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4.
高波 《学习与实践》2013,(1):130-134
作为城市文化重要象征和标志的公共图书馆是城市文化的名片,其发展可以促进城市文化建设。同时,城市文化建设能够有力推动公共图书馆的发展,公共图书馆与城市文化之间是一种互利共生的关系。本文主要分析公共图书馆在城市文化中的重要地位,探讨目前城市文化建设中公共图书馆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以及在城市文化建设中如何凸显公共图书馆的价值和作用。  相似文献   

5.
可持续发展思想包括三个方面的含义:在人与资源方面,保持资源永续利用;在人与环境方面,建立生态文明;在经济与社会方面,提高生活质量。可持续发展现提出了人类未来发展的新模式,它倡导人与自然之间和谐相处互利共生的新型关系,倡导人与人之间保持代内平等和代际平等的新型关系,它所要建构的是整个社会发展系统持续而协调发展的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6.
李玉勇 《长白学刊》2012,(6):107-110
和谐劳动关系是社会和谐的基础。公正合理、规范有序、互利共赢、和谐稳定的新型企业劳动关系是和谐劳动关系的基本特征和客观要求。和谐劳动关系的建立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坚持科学的发展理念,从制度落实、法律规范、政策完善、体制变革和观念变化入手,形成全力。  相似文献   

7.
《协商论坛》2012,(2):27-27
通过调查多家用人单位和部分劳动争议案件发现,不和谐的劳动关系表现依然突出,已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因此,各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采取有力措施引导劳动关系朝着规范有序、公正合理、互利共赢、和谐稳定的方向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上级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我们站在建设平安富裕和谐新平鲁的战略高度,紧紧围绕构建规范有序、公正合理、互利双赢、稳定和谐的劳动关系的工作目标,扎实推进了基层工作体系建设,初步探索出一条顺应发展形势,适应平鲁实际的劳动就业和用工管理服务城  相似文献   

9.
政府与社会组织关系:从非对称性共生到对称性互惠共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生物学共生概念的提出到经济学共生理论的诞生,共生的应用领域不断延展。共生在公共管理领域中也具有适用性,现阶段我国政府与社会组织属于非对称性共生关系,表现为政府与社会组织的非对称性依赖和社会组织自主性不足,这种关系在实践中带来了社会组织行政化、社会组织公共责任缺失和社会组织治理主体地位"缺失"的问题。政府与社会组织共生关系发展的基本路径应是从非对称性共生到对称性互惠共生,对称性互惠共生是两者关系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0.
考试"加分"必须符合教育公平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一般的意义上,公正就是得其应得.教育公正就是根据学生个体的发展状态,获取与其相对应的教育资源.评判教育公正的标准是个体的发展状态,而非家长的身份.当前以家长的身份作为衡量考生加分的政策标准,有违教育公正.作为教育公正的一种调剂原则,加分必须体现对社会弱势群体的教育补偿,并随着教育资源的均衡发展,应逐步取消.当前,我们最需要的是加强考试制度的公正性建设.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步伐不断加快,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但同时,经济的飞速发展带来了诸如环境污染、资源严重透支等一系列环境问题。社会法在推动环境保护和促进经济发展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社会法视阈下的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是相互制约、互利共生的关系。坚持社会本位原则,保护公民的环境权,构建政府主导、公众参与的环境保护机制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2.
孙霄汉 《岭南学刊》2011,(3):118-123
改革开放以来,东莞劳动者与投资者形成了一种互利共生、共同发展的关系,这是成就"东莞模式"的重要条件。在金融危机中东莞采取各种措施,维护了劳资关系总体稳定,但在东莞经济社会转型的大背景下,劳资关系出现一些新的特点和趋势,劳资纠纷的隐患给经济持续发展和社会稳定带来压力,必须从战略上重视劳资关系构建,把握劳资双方特点,适应新时期形势发展要求,推进五大工程建设,促进劳资关系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3.
社会实践是人的本质特征,人在实践活动中得以确证和发展,并不断地实现其本质力量的对象化,从而使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潜能得以实现,使人的内在价值转化为外在的价值。人的内在价值是指人潜在的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和创造力,人的人格系统和道德修养等也是人的内在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高尚和健全的人格系统、良好的道德修养不仅使人根本区别于动物,而且使人与人之间保持良好和谐关系,不断演化出有利于不同个体发展、社  相似文献   

14.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既是解决当前社会问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也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客观要求。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必须处理好价值多元与价值一元、全球性与民族性、群体价值与个体价值的关系,要从坚持马克思主义主导地位、建设更加公正公平的社会制度和大力弘扬和培养社会正气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5.
李玉林 《山西政报》2006,(15):62-63
劳动关系是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形成的经济利益关系,是目前我国最基本的社会关系,是现代社会和谐与否的晴雨表、风向标。建立规范有序、公正合理、互利互赢、和谐稳定的新型劳动关系,既能使广大职工的劳动权益得到有效保障,积极性和创造性得到充分发挥,又能使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和竞争力不断提高,促进企业效益持续稳定增长,对保持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谐劳动关系的建立,需要政府、用人单位、职工、工会组织以及社会中介组织等相关部门的共同努力来实现。  相似文献   

16.
主体性道德素质与公民道德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安明 《理论月刊》2003,(7):115-116
主体性道德素质的形成是通过道德的内化来实现的,道德内化的过程是社会和个体互相转化的过程。因此,在公民道德建设中,我们应当把外部道德控制和内部道德修养、道德灌输机制和接受机制、先进性要求和广泛性要求有机地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7.
肖祥 《桂海论丛》2012,(4):65-68
发展伦理是区域生态文明建设的价值指导和内在动力,区域生态文明共享是区域发展过程中生态文明建设的新模式。发展伦理视域下区域生态文明共享作为一个伦理价值追求与利益博弈的过程,必须遵循人本原则、包容性原则、公平合理原则、适度原则、互利共生原则、可持续发展原则等伦理原则。  相似文献   

18.
诚信与和谐     
诚信是正常人际关系建立的前提,是传统文化所强调的个人道德修养的重要内容,也是传统价值观的核心内容之一.当前,我们提出了建设和谐社会的社会发展目标,除了经济利益分配的合理、制度的公正等因素外,人际的和谐、个人与社会的和谐也应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它们依赖于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社会单位、个人与政府的相互诚信以及相关制度的建立.诚信规范的建立能为和谐社会建设提供有力道德支持和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19.
阳天明 《前沿》2005,3(11):197-199
在我们倡导“以人为本”科学的发展观,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努力建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必须加强社会公正的建设。社会公正是一个社会和谐发展的基本要求和目标,也是一个文明社会进步的标志。提高经济公正的建设水平,是实现社会的和谐发展和小康社会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20.
中国海外利益管理的新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外利益是新时期中国国家利益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改革开放的成果,是中国与其他国家互利合作的成果,也是中国参与全球化带来的成果。海外利益的保护对政府的管理机制和管理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保护和发展海外利益,中国需要与国际社会合作,走互利共生、共同发展的道路。维护海外利益的成长性和持续性要着眼长远,包括增强利益的包容性,将共生的利益制度化,培育与各国的社会联系强度,以及扩大与各国和国际社会的观念共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