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环境道德培育机制与路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境道德既是个人自我完善的内在要求,同时也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环境道德的培育机制主要在于内化,体现为一个由"他律"到"自律"的过程。因此,一方面要加强外部道德调控,另一方面要培养个体道德的接受机制和加强主体自身的道德修养。  相似文献   

2.
易玉梅 《湖湘论坛》2007,20(4):43-44
道德内化是将社会道德内化为个体道德,使之成为个体内在的道德品质的过程.道德内化过程是主体自觉的能动过程,离不开主体的自主选择与认同.发挥人的主体性、培养独立自主的道德人格是实现道德内化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唐际昂 《湖湘论坛》2003,16(1):73-74
道德接受是指发生在道德教育领域中的特殊的接受活动 ,它是受教育者出于自身的内在道德需要 ,对教育者利用各种媒介所传递的思想、道德和文化信息加以反映、选择、整合、内化、外化等多个环节构成的一个连续、完整的道德认识过程。道德需要是它的心理起点 ,道德选择是它的价值基础 ,道德内化是它的基本方式 ,道德人格化则标志着它的最终完成  相似文献   

4.
在编辑工作中,选择社会道德中相对独立的内容和地位,正确地认识社会和自我,并自觉地按照编辑道德要求办事,是编辑伦理学研究的核心部分。分析编辑社会道德内化的制约因素和固有矛盾,并揭示编辑自我控制的道德心理机制,对提高编辑的自我控制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青少年道德内化是整个人类道德建设的关键所在,也是个体道德养成的关键所在。已有研究成果在对道德内化和道德内化动力进行有益探索的同时,显现出有关青少年道德内化动力问题研究文献的缺乏,在分析道德内化动力的构成,增强青少年道德内化动力的有效对策,发挥整个动力系统的作用及具体操作上仍或多或少存在着偏颇和不足。  相似文献   

6.
义务·良心·自由:道德需要三层次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道德需要作为人的特殊的、高级的社会需要是通过道德内化而形成的 ,道德内化过程具有发展性的特点 ,从而决定了道德需要的形成和发展也是一个从低级到高级的过程 ,并由此呈现出三个高低不同的层次 :他律道德需要、自律道德需要和自由道德需要。  相似文献   

7.
刘鹏 《学习与实践》2012,(5):117-123
社会道德向个体道德转化具有必然性。这种转化过程就是个体道德的生成过程,它通过道德内化来实现。但由于社会道德与个体道德之间存在着差异,社会道德转化为个体道德是需要一定条件的。在社会道德向个体道德转化过程中道德主体的自我意识起着关键作用,它决定着社会道德向个体道德转化的程度。因此,为实现社会道德向个体道德的转化,促进个体道德的生成,必须发挥个体的主体性作用,张扬个体的道德主体精神。  相似文献   

8.
论德育的内化过程与教化策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道德认知内化是品德形成的必要条件 ,这是一个受教主体对道德知识的接收、选择、接受和内化的发展过程 ,其本质是德育内外因有效作用的结果。道德教化的一切有效策略都要基于对这一关系的充分把握。  相似文献   

9.
刘衍永 《湖湘论坛》2002,15(1):30-31,67
所谓个体道德,是指在一定社会生活中起一定社会作用的个体,为自我实现、自我完善而具备的且指导自身行为的道德准则的总和。道德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从其表现形式而言,可以从社会和个体的层面、角度相对地区分为社会道德和个体道德。社会道德表现为道德的宏观层面,个体道德体现为道德的微观层面。个体道德建构也就是个人道德上的实现过程,它是通过社会道德在个人身上的道德内化来完成的。通过这种内化,个体确证自我作为道德主体的存在,显示自我的道德个性。个体在社会实践过程中,通过对社会道德的学习和认同,将其转化为自身内在…  相似文献   

10.
冯丰收 《人民论坛》2010,(6):208-209
在社会道德与个体道德的循环转化中,无论社会道德"内化"为个体道德,还是个体道德"外化"为社会道德,都离不开个体道德自律这个必要环节。个体道德是个体对社会道德内化的结果,表现出主体的自觉性、自主性、自律性。  相似文献   

11.
论伦理相对主义与伦理绝对主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海明 《思想战线》2004,30(2):25-29
道德既具有适用于一定社会的特殊性、相对性,因而存在特殊的、相对的道德,又具有适用于一切社会的普遍性、绝对性,因而存在共同的、绝对的道德。伦理相对主义只看到道德的特殊性和相对性,而抹煞道德的普遍性和绝对性,因而错误地认为不存在适用于一切社会的共同的和绝对的道德,不存在对于一切社会都是正确的普遍正确和绝对正确的道德。反之,伦理绝对主义或道德绝对主义则夸大道德适用于一切社会的普遍性和绝对性,进而否认相对的、特殊的道德之为真正的道德,以至片面地认为真正的、优良的道德必定是普遍的和绝对的。  相似文献   

12.
生态旅游的伦理意蕴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冯庆旭 《思想战线》2003,29(4):73-75
生态旅游是一种全新的旅游方式,生态道德是发展生态旅游的道德保障。对开发者来说,开发要有一个限度,即道德界限。对经营者来说,要始终将真善美三者兼顾起来,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对旅游者来说,要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开展生态道德教育。  相似文献   

13.
刑罚的伦理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刑罚是刑法的核心。作为法律概念,刑罚充分体现了法律和道德之间密不可分的联系。体现这种联系的一个重要方面就在于刑罚必须具有正义、功利和公平这三种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的伦理属性。正义是刑罚存在的基础,功利是刑罚追求的目的,公平是贯穿刑罚始终的原则和方法。  相似文献   

14.
孙中山道德思想是一个内容丰富、结构完备的思想体系 ,以爱国家、爱人民为主旋律 ,以“替众人服务”的人生观为核心 ,以塑造国民高尚人格为重要内容。孙中山道德思想在很多方面表现出鲜明的理论特色。孙中山思想道德建设以自由、平等为前提 ,以民主为基础 ,以法治为保障 ,以教育为关键 ,以宗教道德之良好方面为补充。孙中山的道德思想为我们今天的道德建设提供了丰富的思想素材和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5.
16.
制度安排的伦理考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纬 《思想战线》2002,28(3):5-9
任何制度都是一种规则或规范的安排 ,一种人类的理性选择。这种安排和选择决定于生产力的性质和发展水平 ,同时 ,也是制度的进化和变革的过程。一部社会制度的变迁史 ,就是不断引入新的规则与规范、新的合作与竞争、新的利益关系和利益选择的创新发展史。这其中伴随着人们对正义、平等等价值的追求 ,以及制度安排的伦理考量  相似文献   

17.
刑事和解是一种借助私人、民间和社会力量解决刑事纠纷的方式,其赖以存在的伦理基础是复合正义;它具有保护加害人、被害人、国家和社会的利益,提高诉讼效率和节约司法资源的多重伦理价值。但是,刑事和解从其产生之日起就伴随着可能阻碍刑罚目的的实现、挑战法律平等原则、滋生司法腐败的道德风险。为了避免刑事和解道德风险的发生,必须建立一套有针对性的防范制度。  相似文献   

18.
论侦查行为的伦理效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侦查行为长期被视为一种纯粹的捕人工具,以及国家政治权力的手脚延伸和统治者的个人武器。其善的一面被长期冷落,其感召和教化的效果长期被忽视。因此,破除制约侦查行为伦理效益的因素,发掘其潜在的优秀本质,既是溯本求源、还其本来面目的需求,也与建设法治与道德协调的和谐国家的时代特征相吻合。  相似文献   

19.
网络社会的道德自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网络社会作为一种全新的虚拟化和符号化的社会系统,在其初始阶段,道德问题尤为突出.只有通过建立一种内在的控制机制,才能从根本上减弱人们的行为失范.建立这种内在控制机制的关键一环便是强化网民的道德自律.  相似文献   

20.
可持续发展的伦理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可持续发展的视角 ,分析了道德与伦理作为一种非强制性制度安排对人类经济活动的影响 ,认为传统的发展伦理观是导致人口、资源、环境、社会不可持续发展的直接原因 ,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构建新型的可持续的发展伦理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