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法的由来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黄蕙 《瞭望》2005,(47)
新提法的内涵形成显示中共中央解决“三农”问题的完整思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位列中共中央对未来五年科学发展的十大方略之首。对这个在毛泽东时代就多次出现在中央文件中的名词,许多人在似曾相识之感中确信, 尽管是同一提法,但其内涵已大大丰富了。“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胡锦涛用这短短20个字概括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内涵。国内外观察家对此评论说,这不仅勾勒出一幅令人向往的现代化的美丽图景, 也契合中国传统文化对于乡村社会的想象。参与中共中央“十一五”规划建议文件起草的一些人士在接受《瞭望新闻周刊》采访时则表示,这一提法的形成和最终提出,实际上表明了中共新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在解决“三农”问题上已形成了比较完整的思路。  相似文献   

2.
新农村建设:韩国经验与中国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了今后5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奋斗目标和行动纲领,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今年年初,党中央的“一号文件”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了进一步的部署和安排。纵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思路的形成,发轫于十六大。十六大上,中央提出解决“三农”问题必须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十六届三中全会将统筹城乡发展放在了“五个统筹”之首;一年后,胡锦涛总书记在十六届四中全会上提出了著名的“两个趋向”论断,指出中国已进入以工补农…  相似文献   

3.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法的由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新提法的内涵形成显示中共中央解决"三农"问题的完整思路。  相似文献   

4.
素有“北国粮仓”之称的吉林省,近几年来粮食生产连续登上3个台阶,最高年份产量达到22多亿公斤.今年,在遭受严重洪涝和干旱灾害的情况下,粮食又获丰收,总产量达195亿公斤以上.取得如此成绩,农业科技功不可没,据统计,全省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已接近50%,在全国名列前茅.“靠科技增粮致富”已成为吉林省广大干部和农民的共识.然而,农业科技成果质量较差,相关政策难以落实等问题,仍让广大农民眉头紧皱.  相似文献   

5.
继续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能否将中央的这一重大战略决策,转化为全党的共识,落实为具有可行性、针对性、实效性的工作体制和运行机制,事关党的执政地位能否巩固,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任务能否完成,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能否实现。因此,从战略上思考并理清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系列重大问题,重要而急迫。一、深刻认识和正确把握“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内涵十六届五中全会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新农村”…  相似文献   

6.
2006年,全国各地积极响应中央号召,从推进新农村建设入手,强化对“三农”领域的全方位支持,更是将“以人为本”融入到乡风村容、社会文化事业以及民主管理等方面的建设中去。怀化市位于湖南省西南边区,从地理位置上看,素有湖南“西大门”之美誉。在这样一个自然风光秀美、多民族聚居的城市推行新农村建设,需要从基础工作抓起,将工作的重心转  相似文献   

7.
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宏大背景下,迫切需要解决我国的“三农”问题。农业专业经济协会作为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一条重要途径已被提到议事日程上。为此,需要对农业专业经济协会的定位、作用及发展对策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相似文献   

8.
新农村建设:终结“三农”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柯炳生 《团结》2006,(4):29-32
2003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要把解决好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2005年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2006年中共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新农村“为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三农’工作指明了方向。”胡锦涛总书记在2006年中央党校省部级主要负责同志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专题研讨班的讲话中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20个字的要求,涵盖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三农”工作的主要方面。从这些重…  相似文献   

9.
胡长海  王卫刚 《求知》2008,(9):35-36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提出的新目标,是对经济社会发展新阶段提出的新要求。它体现的是党中央解决“三农”问题的新决策和新举措,凸显的是全面解决“三农”问题的新条件和新机遇.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新希望。近年来,蓟县县委、县政府围绕深入贯彻和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市九次党代会的精神,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农村建设要求.不拘泥于同一个模式、同一种方法和同一个标准,因地制宜、扬长避短。通过实践和探索,目前全县已初步形成了产业支撑带动。文明生态村带动、公司介入带动三种新农村建设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0.
找准新农村建设的着力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瞭望》2006,(8)
2月14日-20日,中共中央专门举办省部级干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专题研讨班,并在研讨班结束的当天公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这是2006年中共中央的“一号文件”,也是“十一五”起步后的第一个“一号文件”。这些足以证明中央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决心。用胡锦涛总书记的话说:“‘三农’问题始终是关系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全局性和根本性问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确定的一项重大历史任务”。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战略,今年中央1号文件对如何推进新农村建设做出了具体部署。2月14日,胡锦涛同志在中共中央举办的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的讲话中又强调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们党在深刻分析当前国际国内形势、全面把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阶段性特征的基础上,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出发确定的一项重大历史任务。如何认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意义?如何不断开创“三农”工作的新局面?为了探讨这些问题,本刊记者采访了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副主任郑新立同志…  相似文献   

12.
杨永生 《理论导刊》2007,1(1):58-60
高度重视并认真解决“三农”问题,是我们党一贯的战略思想。20世纪20年代,党领导人民在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最终取得了革命胜利;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改革率先从农村突破,推动了城市改革和社会全面进步;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时期,中央历史性地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历史经验启示我们,新农村建设要坚持党的思想路线,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为核心,不断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  相似文献   

13.
路云 《瞭望》1987,(37)
山东省潍坊市原来叫潍坊地区,以农业为主,休制改革后改为潍坊市。自1983年“地改市”以来,潍坊市对粮食生产这个基础事业不但没有放松,反而在不断增强,去年,粮食总产达42.5亿公斤,比改制前增加6.5亿公斤,今年夏粮又获丰收,全市农村人均占有粮食量已达600公斤,居山东之首。  相似文献   

14.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 :“继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 ,进一步扩大社会主义民主 ,健全社会主义法制 ,依法治国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是我国民主法制建设的一座里程碑 ,标志着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已成为执政党和国家治国的基本方略和目标 ,而且政治体制改革和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有机地结合起来 ,为我国的政治体制改革指明了方向。一、要实现“依法治国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宏伟目标 ,必须进行政治体制改革法治 ,作为一种治理国家、管理社会的原则和方法 ,是社会文明的标志。早在 1978年 12月 ,邓小平在中央工作会议上…  相似文献   

15.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需要“钱”,2006年的中央预算对此给予充分考虑,用于“三农”的支出达3397亿元,比上年增加422亿元,增长幅度达到14.2%,高出中央财政总收入、总支出的增长水平,占中央财政总支出增量的1/5还多。财政部部长金人庆表示,今年若有超收,还将主要用于对“三农”的投入。同时,中央财政还将大力支持农村金融等方面体制改革,并采取财政贴息、税收优惠等激励方式,积极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示范和带动作用,引导社会资金增加对“三农”的投入。财政的“三农”政策是国家财政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促进农村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  相似文献   

16.
党中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部署, 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民占人口的大多数,现代化建设的重点在“三农”,难点在“三农”,关键在“三农”,突破口也在“三农”,出路还在“三农”。做好“三农”工作,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需要广泛动员全党和全社会的力量,充分调动和发挥广大农民的积极性,尤其需要  相似文献   

17.
1990年乌盟农业获得丰收,粮食总产量达到11.745亿公斤,是乌盟历史上第二个高产年;油料总产量9550万公斤,超过历史最高水平;甜菜总产量9850万公斤,接近历史最高水平。农业的丰收为乌盟经济社会的进一步稳定奠定了基础,同时也鼓舞了广大干部群众的士气,增强了稳定发展农业特别是粮食生产的信心和决心。 1991年是“八五”计划的第一年,农业生产特别是粮食生产能否稳定发展,将对整个“八五”计划的实施产生重大影响。乌盟的农业生产受自然气候条件的制约程度还相当大,因此,我们要从乌盟的实际出发,立足于抗灾的思想准备,稳定发展粮食生产。1991年全盟农业生产的奋斗目标是:粮食产量在正常年景保证11亿公斤,力争12亿公斤,灾年要千方百计确保8亿公斤,力争9亿  相似文献   

18.
新农村建设 “喜忧互见”第一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敏 《瞭望》2006,(50)
如何避免数万亿新农村建设资金打水漂,以及如何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成为新农村建设的关键秋去冬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已实施一年。各地新农村建设有关试点工作如火如荼进行着。在一些省区,新农村样本已见雏形;在长三角,涌现了新农村建设“村企结盟”新模式,如何评价新农村的第一年,事关如何继续推进、完善“新农村建设”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19.
当前科技兴农中存在什么问题,是人们比较关心的问题。笔者利用十天时间,对国务院授予1990年度农业生产先进单位的汉中地区进行了调查。调查中发现虽然成绩很大,但问题也不少,而许多问题不是地县所能解决的。汉中地区从1982—1990年,农业连续九年丰收,全区净增粮食3.5亿公斤,油料总产增长2.3倍,农业总产值年均递增5.9%。他们计划在本世纪末粮食生产还要跨上两个新的台阶:“八五”期间,粮食总产要达到15亿公斤,到2000年,粮食总产达到16亿公斤,人均粮食400公斤。能不能达到预期目标,一些人表示忧虑,主要是认为当前在科技兴农中还存在相当的困难。  相似文献   

20.
王正宇  王智结 《各界》2007,(6):29-30
“三农”问题始终是关系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全局性和根本性问题。重视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我们党的一贯战略思想。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党中央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新阶段的要求,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方针,形成解决“三农”问题的新思想、新目标、新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