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谭建 《理论探讨》2002,26(5):64-67
加强对“一把手”的监督 ,主要是指加强对“一把手”正确行使权力的监督 ,从而促使他们正确地运用手中的权力。首先 ,对政治体制进行分析是探讨“一把手”权力监督的首要途径。而加强监督的必要性在于实现权力委托者意志和利益、进一步识察权力代理者、完善和调整权力体制及其运行机制的需要。其次 ,主要从权力运行主体、权力授予主体、权力体制内部制度、运行机制及体制外部环境方面提出了加强”一把手”监督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如何保证权力不被滥用,防止权力由公共权力异化为私有权力而导致权力腐败,已成为无产阶级执政党加强党内监督的根本要求。党的十四届四中全会《决定》指出:党内监督“主要是监督党的组织和党员是否正确地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是否正确地运用人民赋予的权力,是否严格地遵守民主集中制的各项制度。”而加强党代表大会的监督职能,充分发挥其监督作用,是实现权力监督的重要途径。一、党代表大会的监督,最能体现权力监督的本质要求党代表大会制度是党的根本制度。按照党章规定,党的代表大会在党内具有崇高的地位,享有最高的决策、…  相似文献   

3.
众所周知,社会上存在的腐败现象是影响思想政治工作效果的重要因素,“权力失去监督,必然导致腐败”,也已经成为人们的共识,因此,如何对权力进行有效的监督就成为思想政治工作研究的一项重要课题。 目前,对权力进行监督存在四种倾向:一是上级监督“雾里看花”,时隐时现。有的领导借口“没有功劳有苦劳”,对部下一味袒护,有的领导怕得罪下级丢选票或者怕“拔出萝卜带出泥”,而对下级的问题不闻不问,还有的领导以“用人不疑”为由放弃监督的责任。二是同级监督“望而却步”,缩手缩脚。同级干部有的由于不了解真情、实情,无法监…  相似文献   

4.
在一个单位或一个地方具有决策权、用人权、指挥权和财物权的领导,一般说来,这四权的有机结合就构成了“一把手”的权力。“一把手”权力使用的好坏,除了靠自身的素质外,还要靠对权力的监督、约束来控制。实践证明,不受监督、不受约束的权力,必然导致滥用权力,导致...  相似文献   

5.
一、巡视制度的完善是党的建设取得的新成果第一,巡视制度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巡视制度是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和十六大精神,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原则,完善党内监督机制,加强党内监督,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必然要求和重大举措。十六大报告指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必须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建立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的权力运行机制,从决策和执行等环节加强对权力的监督,保证把人民赋予的权力真正用来为人民…  相似文献   

6.
喻中 《理论导刊》2006,(6):17-19
权力监督实践中的“双规”,是当代中国权力监督机制的一个重要纽结,是中国特色的权力监督区别于西方各国权力监督的一个关节点。在实践中,它还是联系党内监督与国家监督的桥梁。认真地看待“双规”,有助于我们跨学科、全方位地理解当代中国的权力监督制度。  相似文献   

7.
作为检察机关在刑事诉讼中得以正常运作的权力,公诉权既是控诉性权力,又是监督性权力。其中,监督性权力以控诉性权力为依托,控诉性权力以监督性权力为后盾。就公诉权的法律监督性质而言,我们不仅可以从其整体和分解的内容中找到理论根源,也可以在两大法系的国家中发现法律实证,公诉权同时还是检察机关的核心权力,这些都可以为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地位及属性找到“元制度”依据。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七大强调,“要完善制约和监督机制,保证人民赋予的权力始终用来为人民谋利益”。干部选拔任用、重大经济决策、机构编制管理,是领导干部权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民群众普遍关注的热点。近年来,南通市把有效防止和纠正用人、用财、用编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作为干部监督工作的重点,创新监督手段,整合监督力量,联动实施用人责任审查、经济责任审计、编制责任审核,探索建立了党政主要领导干部“三联审”监督新机制,打出了干部监督的“组合拳”,明显地增强了干部监督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长期以来 ,由于制度缺陷造成对党政“一把手”的监督是上级监督不到 ,同级不能监督 ,下级不敢监督 ;由于权力过于集中 ,权力行使缺乏必要的监督和有效制约 ,导致一些党政“一把手”恃权傲法 ,最终走上犯罪道路。对“一把手”监督难的治理措施 ,关键是要积极开展制度创新 ,对集中的权力进行分解和制约 ,加强对权力运行的监督。  相似文献   

10.
健全依法行使权力的制约机制,加强对权力运行的监督,尤其是监督好“一把手”,使其不再“死”于权,显得十分重要。虽然我们制订了许多法律法规,已基本形成监督体系,但权力的河水却依然到处泛滥,甚至冲毁堤坝,肆虐和危害人民,危害社会。其根本原因就在于我们没有完全筑牢坚实的监督堤坝,未能很好地对“一把手”实施有效监督。何以出现对“一把手”监督乏力现象,分析起来主要有以下三种情况:  相似文献   

11.
贺兴洲 《求知》2004,(12):6-8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指出:要切实“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保证把人民赋予的权力用来为人民谋利益。”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对于国家权力机关的监督,是代表国家和人民进行的具有法律效力的监督。要确保宪法和法律得到正确实施,促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健康发展,必须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人民代表大会的监督工作,不断增强监督实效。  相似文献   

12.
权力配置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是权力顺畅运行的先决条件,也是充分发挥权力效能的前提和基础。监察权并不是一个“单一”或“单项”权力,而是由监察监督权等三个子权力构成的“合成体”。相较其他二者而言,监察监督权相对弱化,应然和实然之间存在明显差距。因此,必须充分认识强化监察监督权的必要性,并加强监察监督权行使的制度供给,充分“激活”监察监督权,避免监察监督职能陷入“沉寂”状态,以保证国家监察发挥效能。  相似文献   

13.
“一把手”在领导班子和全局工作中处于核心地位,起着关键作用,负有全面责任。其权力和责任的对等性,决定了对“一把手”的监督不应是简单的“削权”,而应在保证其充分行使权力的前提下,切实做好“制权”。为此,近年来,乳山市通过有效制约“一把手”  相似文献   

14.
我国行政法制监督制度及其完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吴伟 《行政论坛》2005,(1):61-64
实现依法治国的重要环节是依法行政,依法行政的关键在于行政法治,而实现行政法治的基本途径是通过行之有效的法律监督机制对行政权进行监督和制约。因此,必须确立行政权是有限权力之理念。对于行政权的法律监督应从“以权力制约权力”和“以权利制约权力”两方面入手,确保监督权力的独立性和有效性以及监督权利的合法性和可行性,并设定相应的法律监督程序保障行政法制监督切实有效地进行下去。  相似文献   

15.
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形势下,领导干部时刻经受着如何对待权力的考验,是正确运用人民赋予的权力,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还是以权谋私,为所欲为,这不仅仅取决于个人的素质,而且取决于能否对其权力实行有效的监督。江泽民总书记曾经指出,要“努力做到领导干部的权力行使到哪里,领导活动延伸到哪里,党组织的监督就实行到哪里。”不久前通过的党的十五届六中全会决议,也把“坚持清正廉洁,反对以权谋私”,作为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因此,切实加强对领导干部权力运行的监督。不仅是一个重大的现实问题,而且是时代提出的新要求。本文就此问题作了一些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6.
本文探讨了我国权力监督的体系、权力监督的机制及特点 ,提出了改革和完善我国权力监督体系、监督机制的相应设想 ,比如建立权力对权力的监督体制、赋予最高人民法院以“违宪审查权”等措施。  相似文献   

17.
习近平总书记近期强调,要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形成不敢腐的惩戒机制、不能腐的防范机制、不易腐的保障机制。“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是一个形象表述,并不是说要把权力禁闭起来,不需要在阳光下运行了,更不是关死,而是要把权力运行制度化,纳入到制度的轨道上来,在民主、科学的制度下运行。“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树立正确的权力观至关重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视野中的权力观,其基本内涵应是“权由民所授、权为民所用、权为民所控”。  相似文献   

18.
推动党内监督与其他各类监督贯通协调是完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重要方面。党内监督与其他各类监督贯通协调对于捍卫“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夺取反腐败斗争新胜利、保持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具有重大意义。党内监督与其他各类监督贯通协调蕴含着深刻的生成逻辑,它是马克思主义关于权力监督贯通思想的本质规定,是中国共产党权力监督实践的历史经验总结,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新时代新征程,要从坚持党对贯通协调的领导、明确贯通协调的内容清单、探索贯通协调的多元载体、建立健全贯通协调的制度等方面推动党内监督与其他各类监督贯通协调。  相似文献   

19.
对权力进行监督,是保证国家机器正常运转的重要机制。社会主义国家如果忽视对权力的监督,必然导致权力变质,甚至政权垮台。我们党历来重视对权力的监督工作。早在延安时期,毛泽东在和党外人士黄炎培谈话时就指出,我们找到了避免国家“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这一“周期律”的新路子,那就是“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才不会人亡政  相似文献   

20.
权力失去监督必然腐败,古今中外概莫能外。江泽民总书记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在谈到反腐败问题时提出,“坚持标本兼治,教育是基础,法制是保证,监督是关键”。十五大报告有10余处提到监督的问题,并强调对领导干部要严格监督。从近几年的情况来看,反腐败的规模和声势虽大,但腐败之风还很盛行,腐败因素还很活跃,腐败问题已成为现阶段社会三大热点问题之一。1997年的一项调查显示,近SO%的老百姓最不满意的问题是“干部腐败”,反腐败可称中国百姓第一忧。反腐败的关键是监督,要建立有效的权力监督机制。一、党的领导是政治领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