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人权》2017,(2)
The International Covenant on Civil and Political Rights reflects the world's perception of human rights, and is of vital importance in the field of international human rights. The Covenant has been signed by Chinese government. Although not ratified yet, it will definitely have an impact on the reform of China's Criminal Law. Therefore, it is necessary to further change our notion of the criminal law system by defining the boundary between public power and civil rights and developing the view of human rights protection. In terms of the specific system, it is necessary to further reduce the number of crimes punishable by the death penalty and limit the application of the death sentence, improve China's Criminal Procedural Law to protect the fundamental rights of suspects and defendants in terms of compulsory measures, investigation means and judicial form, and add some charges like enslavement and illegal human experimentation, which are criminalized around the world, so as to be in line with the requirements of international human rights protection.  相似文献   

2.
作为互联网行业的飞速发展所带来的新生事物,“人肉搜索”自诞生以来,就长期游离在法律边缘.本文从“人肉搜索”的概念和性质等出发,阐述“人肉搜索”行为对于社会发展的意义,探讨“人肉搜索”的法律规制现状,以析“人肉搜索”行为存在的弊端.在此基础上,从完善隐私权立法等角度提出对“人肉搜索”行为的民法规制:明确界定“人肉搜索”行为的合法事由与非法事由;完善民法领域对隐私权的法律保护;对“人肉搜索”行为中侵权主体的法律责任进行明确界定.  相似文献   

3.
江泽民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完善保护私人财产的法律制度”,引起了公众的极大关注。本文作者从私人财产法律制度的发展历史,我国私人财产的法律制度完善面临的问题以及如何完善保护私人财产的法律制度提出了自己的构想。  相似文献   

4.
《民法通则》关于诉讼时效的规定,因其时代的局限性和制度自身的不合理性而遭致理论界和实务界诟病已久。《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事案件适用诉讼时效制度若干问题的规定》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民法通则》对此规定的不足,但囿于司法解释的效力阶位,依然无法修正这一制度本身的不合理性。基于我国的立法传统和客观现实的需求,司法解释在我国法律体系中的地位,则是徘徊于传统和突破之间的尴尬。  相似文献   

5.
隐私权的概念已诞生一百多年了,但目前我国对隐私权的保护还未形成一个完整体系。本文拟就隐私权的产生发展、含义内容、与相关权利关系、侵害隐私权的责任构成及保护方式等方面对隐私权以阐述,并简要分析了我国对隐私权民法保护的发展历程,以期待隐私最终能成为我国民法上的一种独立的人格权。  相似文献   

6.
1991年4月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颁布实施,现已不能满足司法实践的需要。今年4月24日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次审议了《民事诉讼法修正案草案》(以下简称《民诉法二审草案》),新的《民事诉讼法》明年将会颁布实施。《民诉法二审草案》增加了公益诉讼制度、小额诉讼制度,细化了调解程序与审判监督程序,明确赋予了检察机关对执行活动、调解案件进行法律监督的新职权。检察机关如何执行修改后的《民事诉讼法》,是摆在民行检察部门面前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7.
侦查作为一种证据的查取和保全活动,无论在英美法系还是大陆法系,现代侦查都已严格区别于中世纪时期的纠问样式,实现了一定程度的诉讼化、构造化。在这样的制度背景下侦查目的显然无法适应新的制度变迁,只有从宪法性刑事诉讼的高度研究侦查程序的目的才能统筹、整合侦查程序中控、辩、裁三种职能和三方主体间的交错关系,实现侦查程序的良性运作。  相似文献   

8.
民事检察监督作为法律监督的重要内容之一,在修改后民事诉讼法和民事诉讼法监督规则中得到了加强,监督范围扩大、监督方式增加、监督手段强化等,尤其表现在司法实践中正在运行的同级监督制度中。受多种因素影响,法律对同级监督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同级监督面临更大挑战。面对新要求新挑战,除完善法律规定,检察机关必须多措并举,主动探索和积极拓展民事检察同级监督发展的新空间,维护司法公正和权威,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9.
在美国的法律制度框架下,职场性骚扰属于1964年《民权法案》第七章所禁止的性别歧视行为。从规范法学的角度看,法院一开始并不接受性别歧视学说,后来因为逐步认定了性骚扰必然会涉及对受害人性别的选择这一事实,所以认为性骚扰属于性别歧视范畴。从法理学的角度,以麦金农等为代表的女性主义法学家建构了性与性别霸权的关系。同时,学者们认为司法上性骚扰的认定出现了"性欲主导模式",既存在规制过窄的问题,对无关乎"性"的性别骚扰过于忽视;又有规制过度的问题,反性骚扰话语与科层制反"性"管理话语相结合,对职场进行了过度管制。因此,有一种学说希望把性骚扰建构为维持性别刻板的工具。对于性骚扰到底错在哪里的追问,可以让我们反思侵权法模式与反歧视模式法的利弊得失。  相似文献   

10.
2013年1月1日,新民事诉讼法实施,进一步完善了民事检察监督制度。2013年11月18日,最高人民检察院颁布实施《人民检察院民事诉讼监督规则(试行)》,进一步规范民事检察监督程序。这些法律、司法解释的相继实施有效推动了民事检察工作的发展,然而,对于基层民事检察工作来说,案源匮乏的问题更加严峻,而权力、队伍等问题依旧存在。本文从案源、权力、队伍三个方面全面探讨了基层民事检察司法实践中存在的困境,并提出了解决困境的出路。  相似文献   

11.
电子证据采信规则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子证据采信规则包括电子证据的查证规则、采证规则、认定规则。在司法审判中建立电子证据采信规则 ,给司法人员提供可操作的统一标准 ,为保证司法人员和当事人正确进行诉讼活动 ,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我国即将制定的《民事证据法》、《刑事证据法》以及《电子商务法 (示范法 )》对此应明确加以规定。  相似文献   

12.
《人权》2017,(3)
The symposium on "Comprehensively Advancing Rule of Law and China's Human Rights New Development" was successfully held on April 11,2017 at Southwest University of Political Science and Law The symposium was organized by the China Society for Human Rights Studies and hosted by the Institute of Human Rights at Southwest University of Political Science and Law Representatives from the Commission of Legislative Affairs of the NPC Standing Committee,the Legislative Affairs Office of the State Council,the Ministry of Public Security,the Ministry of Justice,the Supreme People's Court,the Supreme People's Procuratorate and other relevant departments,and experts and scholars from human rights research institutes and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conducted in-depth discussions and exchanged views on topics such as the "general theory of rule of law and human rights","scientific legislation and the progress of China's human rights cause","administration by law and the progress of China's human rights cause","judicial justice and the progress of China's human rights cause","concept of rule of law and the progress of China's human rights cause" among other issues  相似文献   

13.
在我国民商法域内,标的物本身的损毁、灭失风险分担日渐凸现。客观地说,《民法通则》和《合同法》就此问题虽有立法,但已有的立法例在司法实践的适用中暴露出一些弊端。这弊端抑制我国内部、和国际民商贸易交往。如何克服这些缺失,在概括了解外国发达国家的先进理念和立法后,呼吁我国正在进行酝酿的《民法典》能够有所作为,并且提出在《民法典》颁布前的可行性良性操作建议。同时呼吁重视标的物以外的标的和其他原因而引起的损毁、灭失风险分担。  相似文献   

14.
善意取得制度适用范围的扩大,是我国《物权法》的一大特点,将善意取得制度扩大适用于不动产,体现了对交易安全的着重保护,然而考察传统民法的体系可以发现,对不动产的交易安全,往往是由公示公信原则来保护的,这样的体系在大多数大陆法系国家的民法典中也得到了一致的遵循。那么,将善意取得适用于不动产后,如何与公示公信原则衔接便成了一个重要的问题。考察《物权法》草案,可以发现,原本的善意取得有四个要件,而最后出台的《物权法》删去了其中的“转让合同有效”这一要件,这一修改很难找出其学理上的依据,且与民法体系不合。  相似文献   

15.
行政侵权与一般民事侵权是两种不同的侵权,行政侵权责任是在公法领域中发生的私法责任。法院在审判实践中处理行政侵权案件时,应当优先适用国家赔偿法的有关规定;国家赔偿法无规定时则适用一般法,也就是适用侵权责任法的规定。民事法律规范在行政赔偿问题上的继续适用有内在的合理性;侵权责任法草案对行政侵权责任做出原则性的规定,符合我国的立法传统。因此,将来的侵权责任法规定行政侵权责任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6.
《人民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条例》规定了警察违法或合法使用武器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时应该承担的法律责任。由于相关规范抽象模糊,以致在司法实践中滋生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有必要重新探讨警察用枪行为的性质,构建警察枪械致害赔偿案件统一的救济模式。同时,警察用枪合法与否的判断有赖于一套科学、公正的枪案调查制度。经客观、专业的枪案调查,如若警察用枪行为合法则,警察机关应承担国家补偿责任,相应的补偿渠道和补偿标准值得探讨。  相似文献   

17.
《产品质量法》中的民事责任包括侵权责任,违约责任及二责任的竞合三种情形。产品致害引起的财产损害依侵权或违约进行诉讼皆可,对于人身伤害依侵权进行,对于产品本身的损害依违约进行。若三项损害在一个损害行为中都存在时,应作为一个诉处理,只是运用的法律依据不同。  相似文献   

18.
反思我国公务员录用规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公务员法》制定的《公务员录用规定(试行)》引起了人们对公务员录用工作的诸多思考。与《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及《国家公务员录用暂行规定》相比,《公务员法》及《公务员录用规定(试行)》对于公务员录用之规定,整体内容更全面,部分要求更明确,相关规定更科学。同时,在录用原则、考试制度等方面存在不足之处,需进一步予以完善。  相似文献   

19.
平等原则是民法的基本原则之一。文章阐释了合同平等原则的含义,归纳了平等原则在我国合同法上的丰富内容,指出了合同平等原则在我国的现实意义以及在司法实践中的重要作用,从而全方位论述了我国合同法中的平等原则。  相似文献   

20.
习惯法概念的界定历来存在争议,正确界定习惯法的概念及认识习惯法与习惯之间的意义对于我们认识现存法律中的关于习惯入法及习惯在司法中的适用提供重要的意义和理论基础。本文以为习惯法应该是独立于国家强制力之外的一种法律,即区别于制定法。是一定社会中,人们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和社会实践中所惯性的为一定的群体人们在心理上所接受的,能够像发一样规制人们行为的,不违背公序良俗的习惯。而我国民法中的交易习惯也应当是习惯法。至于交易习惯的适用,应当由司法机关汇编适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