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敏 《前沿》2014,(21):74-75
大学精神是一所大学的灵魂,是大学之所以成为大学的内在根据。大学精神最为鲜活也最为本真地体现在大学学人的身上,即大学师生之间的精神交流以及内在生命的成长。大学学人是大学精神的营造者和守望者,应持守“为学术而学术”的独立精神、“兼容并包”的自由精神、“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以及“以真理为友”的批判精神。  相似文献   

2.
大学,是引领社会进步的圣地,关系国家和民族之未来。大学精神是大学的灵魂,累世代之精髓,为万人所景仰。大学精神是创新与求索的精神,宽容与博大的精神,独立与批判的精神,荣誉与自尊的精神。大学精神流淌在课堂上、校园里,流淌在校长、教授、学生间,深刻地影响和改变社会。  相似文献   

3.
大学文化是大学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是大学精神的主要载体.准确把握大学文化的内涵,深入分析当前大学文化缺失的根源,对于重振大学精神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试析大学精神在当代大学建设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精神是在大学的发展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具有丰富内涵的文化精髓,并对大学自身的发展具有巨大的反作用。概而言之,大学精神在大学师生员工的价值引导、精神激励、凝聚人心以及抵制不良之风等方面具有重要是作用。因而,加强大学精神建设应是我国当前建设一流大学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5.
提升大学精神 推进现代大学制度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精神与大学制度互为表里,大学精神产生于现代大学制度之中,大学制度蕴涵滋养着大学精神。本文探析了大学精神的丰富内涵与本质,剖析了当前大学功利异化、大学精神衰微的现象,提出需要从树立学术自由、学术自治的观念,加强民主管理;发展办学特色,践行办学理念;构建大学文化等三个方面来提升大学精神,推进现代大学制度的创新。  相似文献   

6.
弘扬和培育大学精神的时代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精神是一所大学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是大学的核心和灵魂.弘扬和培育大学精神是弘扬与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途径,是促进大学自身建设的必然要求,也是深化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在需要.  相似文献   

7.
吴新颖  于斌 《求索》2012,(4):254-255
大学精神文化型塑从思想政治教育角度阐述,就是教育主体通过发挥大学精神文化所具有的育人功能,以更好地帮助受教育者实现思想自我构建的一种教育方式。当下,在社会因素和大学自身因素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下,大学精神文化具有的育人功能减弱甚至缺失。大学精神文化的型塑,是加强和改善大学德育工作的重要环节,是大学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本文以校训、校徽、学风、校史为例重点探析大学精神文化型塑的具体途径。  相似文献   

8.
论大学精神失落的理念根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大学精神与大学理念是极易混淆的两个概念,或者将两者简单等同,互换引用,或者认为大学精神内含着大学理念,或者认为大学理念内含着大学精神,这势必影响着大学精神建设的思路。事实上,大学理念对于大学精神的形成起着决定性作用,大学理念的偏失是大学精神失落的根源。探讨大学精神必先讨论大学理念,要通过牢固树立"全人教育"理念、"学术至上"理念、"民主管理"理念,培育大学人文精神、科学精神、独立与民主精神,提升大学精神建设的水平。  相似文献   

9.
培育、建设大学精神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国锋 《理论月刊》2005,(3):147-149
大学精神是指大学的一种办学理念和价值追求,是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培育、建设大学精神,是加快高教事业发展的需要,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是体现高校办学特色的需要。应在高校德育中开展大学精神的教育,应在思想政治教育“三进”工作中渗透大学精神的精华,应在校训、校徽、校歌中放射出大学精神的光芒,应在学校章程和规章制度中体现大学精神的要求,应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营造大学精神的氛围。  相似文献   

10.
卢少珍 《传承》2012,(12):36-37,69
大学精神的失落与危机已成为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最为突出的问题之一。大学必须适应社会变革需要,在发展中创新培育自己的大学精神,避免大学精神出现退化危机,是大学自身改革发展的需要和社会进步所赋予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11.
文化视阈中的大学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文化的视野看,大学精神属于大学文化。作为大学的软实力,大学文化近年来倍受学界关注。处于大变革、大调整、大发展时代的中国大学,要想在未来文化传承创新及科教兴国中有所作为,必须十分重视文化建设,大力培育和创新大学精神,这是大学生存的精神支柱,是大学可持续发展的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12.
江新国  马春凤 《人民论坛》2011,(11):212-213
从文化的视野看,大学精神属于大学文化。作为大学的"软实力",大学文化近年来倍受学界关注。处于大变革、大调整、大发展时代的中国大学,要想在未来文化传承创新及科教兴国中有所作为,必须十分重视文化建设,大力培育和创新"大学精神",这是大学生存的精神支柱,是大学可持续发展的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13.
张煜 《时事报告》2009,(2):59-59
大学精神该怎样定义,是个颇具争议的问题。有人将大学精神的本质特征概括为创造精神、批判精神和社会关怀精神,算是比较贴切的。  相似文献   

14.
大学精神的培养和现实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齐志凯 《前沿》2010,(12):166-168
大学精神是当前高等教育发展关注的热点问题。大学精神代表着人文主义精神和科学精神的统一,对今天的高校人才培养有着重要指导意义。目前我国社会处在巨大的转型时期,对大学精神的再认识,有利于推进课程改革,使高校能更好地培养学生全面发展,为人类社会最终的协调发展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炫耀文化问题的最终解决,需要釜底抽薪之策,即必须从精神层面和价值观上进行根治。大学精神与炫耀文化天然敌对,大学精神应为其中的一剂良药  相似文献   

16.
一直以来,在人们的观念中,大学精神包括创造精神、批判精神和人文关怀精神,它的核心是以育人为第一要旨,以人才的全面教育为使命。  相似文献   

17.
中西方大学的发展存在着文化基因与历史基因的差异。在理解中国当代的大学精神及构建现代大学治理体系时不能生搬硬套西方大学模式。中国大学精神与中国大学治理必须牢牢扎根中国的历史与现实,在继承发扬"内圣外王"与"家国之治"历史传承的合理内核之上,紧紧抓住经济振兴与社会转型的当代际遇,以大学的学术追求与社会责任辩证发展为逻辑起点,逐步推动学术权利回归应然地位。  相似文献   

18.
“大学是什么”是个古老而崭新的命题。现代社会,大学与社会经济的合作不断深化,大学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助推器。然而,人们在肯定大学与社会经济联系加强的同时,也担心这可能导致弱化大学的文化功能。正是在此背景下,关于大学精神与社会公共文化建设的讨论也就具有了新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大学精神是在某种理念的支配下,经过长期积淀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约束大学行为的价值和规范体系,以及体现这种价值和规范体系的独特气质。它介乎理性与情感之间,诠释着大学发展的内在逻辑,滋养着人的理想与人格,孕育着人的精神与智慧,使大学具有一种理性的高度、理想的高度和人性高度,成为思想和智慧交锋的重镇与理性思考的中心。  相似文献   

20.
现代大学精神内涵及培育的途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的发展和大学精神的发展是一个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过程,大学能够保持长盛不衰的活力源于永恒的大学精神。本文通过全面诠释和深刻挖掘现代大学精神的内涵,探索和分析了提升现代大学精神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