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0 毫秒
1.
《福建党史月刊》2009,(10):64-64
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简称农村低保,是指政府对家庭年人均收入低于当地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农村贫困人口进行差额补助或实行全额救助,以满足其最低生活需求的新型社会救助制度。  相似文献   

2.
经过20多年的努力,我国农村有2.2亿贫困人口解决了温饱,贫困人口占农村总人口的比重从1978年的30.78%降为2000年的3%左右。特别是“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的实施,农村扶贫工作收效巨大。但是也要看到农村贫困状况仍然严峻,全国农村尚有3000万贫困人口,特别是在西部地区农村人口中贫困的比重还比较高,且呈现出新的特征:一是贫困程度较深,多种贫困并存,现存在贫困人口大都是极贫人口,多数是少数民族;  相似文献   

3.
目前我国农村贫困问题依然十分突出。按1196元的贫困标准测算,截至2009年底,我国尚有农村贫困人133597万人,占农村总人口的5.1%。如果按照世界银行确定的每日生活费不足1.25美元的贫困线,我国的贫困人口将成倍增加。  相似文献   

4.
3月30日,山东省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在济南召开。山东省宣布将2500元作为"十二五"期间扶贫标准,按此新标准,山东省对应贫困人口有820万人,人数较之旧标准增加了近一倍。自2016年起,山东省扶贫标准要提高到4600元。对照目前世界银行制定的每人每天1.25美元的绝对贫困标准和小康社会每人每天收入2美元的贫困标准,山东省制定的标准,按  相似文献   

5.
政策顾问     
我省农村特困户救助制度出台我省日前制定了《关于建立和完善农村特困群众生活救助制度的意见》。《意见》规定,农村特困群众实行分类救助,县级人民政府要制定定期救助和临时救助两种标准,救助标准原则上每人每年分别不能低于120元和60元(含实物折价)。五保户按照闻务院《农村五保户供养工作条例》规定的标准执行.救助对象是指农村五保户、贫困人口中的鳏寡孤独者和因残疾或缺乏劳动力而致贫的家庭,其中,定期救助对象主要是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无法  相似文献   

6.
贫困与反贫困仍然是21世纪青海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面临的最大挑战。新阶段扶贫开发以来,全省农牧区贫困人口比例由2000年的197万人减少到2006年底的104.9万人,下降到53.24%。按现行温饱标准,没有解决温饱的贫困人口还有104.9万人。绝对贫困人口54万人,他们的收入上限(农区625元)仅是全国农民人均收入(3587元)的17.4%;低收入贫困人口还有51万人,他们的收入上限(800元),仅是全国农牧民人均收入的22.3%。  相似文献   

7.
湖南农村贫困问题的特点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湖南农村贫困问题的特点   要搞好 21世纪初的扶贫开发工作,必须对农村贫困问题深入分析研究。根据对我省国民经济发展和扶贫开发进程的分析, 21世纪初湖南农村贫困问题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1绝对贫困人口还将存在。据统计测算, 2000年以后,湖南还将有 130万左右的绝对贫困人口存在,主要是一些因病、残、缺乏劳动力,在生存环境恶劣而缺乏最基本的生产生活条件等原因形成的贫困人口。这部分贫困人群中有相当一部分属社会救济对象,在国际贫困问题研究中被称为“贫困核”,即使是当今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也存在这样的贫困人口。…  相似文献   

8.
《实践》2016,(12)
正按照自治区党委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提出的"确保到2017年基本消除绝对贫困现象、自治区重点贫困旗县全部摘帽,到2020年实现农村牧区贫困人口稳定脱贫、国家重点贫困旗县全部脱贫摘帽"的奋斗目标,科学谋划"十三五"时期扶贫开发工作,统筹做好社会救助与扶贫开发的有效衔接,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各级党委政府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社会救助与扶贫开发的内在联系所谓社会救助,是指国家和其他社会主体  相似文献   

9.
贫困是一种状态,指人在相应的社会历史条件下,由于无法获得足够的物质基础和社会资源,以至于不能在生理和心理方面维持个人或社会文化可以接受的生活水准.按国际贫困标准,即按购买力平价计算每人每天收入或消费不低于1美元(1个购买力平价美元目前约折合2.5元人民币),大体相当于我国农民年人均纯收入不低于900元人民币的水平,我国乡村目前还有1亿多贫困人口,因此,做好农村低保工作,保障农村特困户家庭的基本生活,实现城乡统筹发展,事关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大局.  相似文献   

10.
北京市城市居民贫困问题调查报告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贫困,是在特定的社会背景下,部分社会成员由于缺乏必要的资源而在一定程度上被剥夺了正常获得生活资料和参与经济和社会活动的权利,并使他们的生活持续地低于社会常规生活水准。城市贫困是近年来凸现的重大社会问题。本课题的研究目的,首先是对北京市贫困人口现状进行全面和真实描述。通过调查,掌握城市贫困人群的构成、家庭情况、特点和趋势,了解贫困人群对致贫原因的认识、心理承受力和对社会救助现状的满意度等,同时了解非贫困人群对贫困现象和贫困人群的态度;其次,对北京市贫困人口状况进行合理解释,找出致贫或障碍解困的主要…  相似文献   

11.
随着经济转轨和社会转型的深化,辽宁的城乡贫困问题表现突出,社会救助制度逐渐成为保障全省贫困人口基本生活的一项不可或缺的政策内容。然而,在辽宁社会救助全面推进的过程中,城乡二元化制度模式引发的一系列问题制约了制度的进一步发展,如救助体系的城乡分立、救助标准的城乡有别、救助资金的城乡不均等。其中,如何完善辽宁社会救助财政投入机制的重要议题亟待破解,对此,给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杨烨 《新湘评论》2005,(8):45-45
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为保障收入难以维持基本生活的农村贫困人口而建立的一种新型社会救助制度。它承担了保障农村困难群众生存所需基本条件的责任,是维护农村困难群体基本生存权力的迫切需要,是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基础性保障措施。是逐步缩小城乡差别的有效途径,是维护农村社会稳定的重要保障.对整个农村社会保障制度起到了“兜底”的作用。当前建立健全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应把握下述几个重点。  相似文献   

13.
“民生连着民心,民心凝聚民力。”胡锦涛同志在2012年全国“两会”上深刻阐释了民生问题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在一个地处黔西北高原偏远山区拥有140.32万人口的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2010年前发展不快、开发不力、开放不够是最大的县情,全县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贫困人口多,贫困人口达24.37万人(原扶贫标准1196元),贫困发生率达到22%;  相似文献   

14.
《探索》2017,(2)
当前精准扶贫要顺利度过啃硬骨头的冲刺期,就必须走出"因病滞贫"的现实困境。而推进农村医疗保障制度改革,是走出"因病滞贫"困境的关键环节。这是因为,"因病滞贫"本质上是一种"支出性贫困"状态,而农村医疗保障制度是"支出性贫困"的有效化解机制。从功能上来看,农村医疗保障制度可以增加疾病型农村贫困人口的政策转移性收入,可以转移疾病型农村贫困人口的疾病支出性风险,可以拓展疾病型农村贫困人口的脱贫禀赋性能力。要走出"因病滞贫"的现实困境,就必须推进农村医疗保障制度改革。一要着力增强农村医疗保障制度的契合度;二要努力践行大病治疗付费与结算机制;三要积极完善医疗救助制度;四要尽快健全社会力量参与机制。  相似文献   

15.
《前线》1999,(11)
《经济评论》1999年第四期发表武汉大学贫困问题研究课题组撰写的文章,提出了治理城市贫困人口问题的四方面对策:1、增加就业。将增加就业作为解决城镇新贫困人口问题的治本之计,应通过个人、单位、社会相关部门多方努力,共同营造“再就业”工程。为此,必须做下列工作:(l)采取多种手段,引导就业、择业观念的更新。(2)鼓励企业内部消化下岗人员,减轻社会就业压力。(3)运用优惠政策安置下岗职工。(4)大力开展职业培训,实行持证上岗。2、进一步完善政府的济贫政策。它主要包括:(l)进一步完善最低生活保障线制度。(2)社会…  相似文献   

16.
实证分析表明,现行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每人每月55元的基础养老金约合相当于农村人均纯收入的10%,农村居民生活消费支出的15%,农村贫困线(按农民人均纯收入2300元贫困标准)的28%,农村低保人均补助的50%。未来随着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向适度水平提高,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的养老保障效应还会进一步增强。  相似文献   

17.
于孝安 《理论学刊》2003,(4):125-126
关注民生 ,救助弱势群体已成为我国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做好农村贫困人口的救助工作 ,是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 ,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一、现阶段农村贫困人口的特点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政府广泛动员社会力量 ,投入巨额资金 ,开展了有计划、有组织和大规模的扶贫开发 ,为解决农村贫困问题进行了艰苦的工作 ,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在2 0多年里 ,全国农村 2 .2亿贫困人口解决了温饱问题 ,贫困人口占农村人口的比重从 1978年的 30 %降为 2 0 0 0年的3%左右 ,基本解决农村贫困人口温饱问题的战略目标已基本实…  相似文献   

18.
杨生新  高洋  张翘楚 《奋斗》2007,(3):35-36
2005年4月20日,绥化市在全省率先开始农村低保试点工作。绥化市委、市政府为进一步完善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体系(以下简称“农村低保”)建设,使农村社会救助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切实保障农村低收入居民的基本生活.建立和实施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这是改革和完善社会救济制度、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措施,是从制度上保障农村地区贫困人口基本生活的必要途径,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对于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绥化市农村地区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来仪 《实践》2008,(2):18-19
民族地区的消除贫困与“两个共同”的关系 贫困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逐渐消除贫困是我们党和政府的现实目标并且为之进行了长期不懈的努力。在过去的20多年中,我国在这方面取得了世界瞩目的成就。按我国确定的国家贫困线统计,农村贫困人口从1978年的2.5亿下降至2002年的2820万人;农村贫困人口比例从31.6%下降为3.5%。即使加上低收入农民人口5825万.也仅占农村总人口的11.0%。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的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1978年-1995年,国民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国民生产总值按可比价格计算增加了3.91倍,年均增长9.28%,大大高于世界平均3.6%的水平。与此同步,居民收人、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都有了大幅度提高。特别是我国贫困人口占世界贫困人口的比例已经由70年代末的四分之一减少到现在的二十分之一;从1978年到1995年,全国农村贫困人口从2.5亿人减少了四分之三,约1.85亿贫困人口摆脱了贫困,解决了温饱,开始向小康生活迈进。但不容忽视的是,在经济继续快速增长、社会总体收入水平不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