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可圈可点     
《时代潮》2004,(24)
南京市人大摒弃鼓掌表决    据中国经济时报报道:南京市人大从十三届二次会议开始取消鼓掌表决方式,采用举手或投票的方式进行表决。一些地方长期以来一直以鼓掌表决方式决定事关国计民生的重大事项,实际上这是不正常的。因为所谓表决,就意味着有赞成有反对还有弃权。但哗啦啦一阵掌声,鼓了掌的是同意与赞成,没有鼓掌的人,自然是反对或弃权人,但在掌声里,主持人怎么知道有人弃权也有人反对?掌声剥夺了弃权人和反对人表达意志的权利了。这样的表决,其实是一种有名无实的表决,是不利于我国政治文明建设的。 南京市人大摒弃鼓掌表决将…  相似文献   

2.
神掌王     
王军,乡政府看门人,善鼓掌.每逢乡里开会,乡长报告毕,王军必带头鼓掌.其掌声,似雷暴,极富感召力,每每引得全场掌声高潮迭起.乡长很是爱他,将他提拔为办事员.……  相似文献   

3.
从今天开始,上海是最美丽的城市 我是在部队大院长大的,当时在大院里面我父亲是最大的官。部队是一个团,我父亲是团政委,经常有开大会的场合,他要在上面讲话,底下不断有掌声,我就特别羡慕。我的理想就是长大要做一个像我爸爸这样的人,你到台上讲话台下就鼓掌,多幸福。  相似文献   

4.
掌声与心声     
如今,不知是人们越来越懒,还是缺少激情,鼓掌之事甚为稀少,掌声之价昂贵如金。有时,在一场报告、一台演出抑或一项庆典中,尽管主持人(台上人)带头鼓掌,动员“大家欢迎”,可台下的鼓掌人依然寥若晨星。 然而,并非全然如此,亦有迥然不同的。近日,看罢反腐巨片《生死抉择》,令我感受最深的,莫过于观众那一阵又一阵的热烈掌声。 当海州市李高成市长在调查、暗访中,发现以郭中姚为首的中纺厂一窝蛀虫正在豪华酒店寻欢作乐时,当即摔碎了盘碟,掀翻了桌凳。此刻,电影院里爆发一片掌声。 在省委副书记严阵授意下召开的处理李市长…  相似文献   

5.
在一些会议上,经常听到主持人宣布:“如果大家没有什么意见,请鼓掌通过。”于是乎,一些决议、决定在“一片掌声”中获得通过,尽管不少“掌声”是被动的,甚至是极不情愿的。如果说只是一般性的决议、决定,“集体鼓掌通过”一下,倒也无关宏旨,可问题是一些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在表决决议、决定、审议意见以及人事任免等重大事项时,也常常采取“鼓掌通过”的方式,就未免有点不严肃了。众所周知,地方人大是地方国家权力机关,代表人民行使职权,表决则是人大代表行使民主权利的重要方式,是体现人  相似文献   

6.
全国各级人代会召开之际,笔者发现,人大代表在听取政府工作报告时鼓掌几次,某一时间段内鼓掌几次,掌声有多热烈似乎正在成为媒体津津乐道的会议花絮。然而,笔者以为,人大代表在听取政府工作报告时应慎用鼓掌。原因有三:  相似文献   

7.
现代人最容易犯的错误有三条:必须讲话的时候沉默,必须沉默的时候讲话,必须鼓掌的时候打呼噜  相似文献   

8.
掌声·信任·厚望马国征蒲海清当选为重庆市市长后,即席发表演讲,仅十分钟时间,竟引起25次热烈鼓掌,其中有一段话8次被自发爆出的掌声打断!此情此景,耐人寻味,发人深思。发言引起鼓掌,可谓司空见惯。其中有发自内心的拥护和支持,也有不少是礼节性、应付性、习...  相似文献   

9.
闲话掌声     
各种各样的掌声,有的是可贵,有的是可敬,有的是可怜,有的是可怕。同是掌声,却能拍出不同的心声。掌声,意味着一种呼应,一种认可,一种感动。但凡登台演戏、上台讲话的,总想有人拍手,希望掌声响起。于是,  相似文献   

10.
前不久,多家报刊对重庆市市长蒲海清的就职讲话做过报道。《报刊文摘》的显要版面有对现场的描述:“一句话没讲完就是经久不息的掌声”,“掌声密集如潮涌”,“十分钟讲演响起了二十五次掌声”。  相似文献   

11.
闲言碎语     
掌声已经久违了,发自内心的掌声更是难得一听。记得小时候从广播里听侯宝林、郭全儒大师的相声,听众不是鸦雀无声。就是爆发出阵阵掌声或让人们哄堂大笑,那时的领导讲话也很少有讲稿。可句句说的都是老百姓愿意听的话,所以常常讲话被听众掌声打断。来自内心的掌声和祝贺,拍红了手,拍肿了手,老百姓还在情不自禁的拍。现在与那个年代就不同了,咱们先从会议说起。从中央到地方无论多么重要的会议精神,  相似文献   

12.
据报道,参加河南省十一届人大三次会议信阳代表团讨论时,省委书记卢展工主动拿起自己面前的话筒,起身送给相隔数步的发言代表,让代表畅所欲言提建议。顿时,会场掌声四起。笔者也为此鼓掌喝彩。  相似文献   

13.
前不久,笔者有幸聆听了全国劳模报告团所作的报告。当最后一位报告人、江苏省苏州市国税局四分局局长钟建华作完报告后,全场掌声不但热烈,而且在行将停息之时再度同样热烈地响起,这较之其他三位报告人只获得一次热烈掌声有了不同。这个"不同点"的发现,不是出于我的"刻意"观察,而是因为我自己参与了这样做。我为什么再度鼓掌?其他听众为什么再度鼓掌?肯定因为钟局长比其他三位有更突出之处无疑。但是更突出在哪?我却一时没理清楚。我的思绪继续在发展:他突出在为事业牺牲了不少的个人和家庭利益吗?不,这方面其他三位也一样。他突出在好  相似文献   

14.
参加了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感受很深,习总书记的讲话振奋人心,许多提法很新,又实事求是、接地气,整个讲话得到了很多次热烈的掌声,与大家的想法说到了一起,产生了共鸣,大家听得很过瘾,掌声越是热烈越是说到了我们的心里.  相似文献   

15.
感受掌声     
常常主持会议,最担忧的是掌声不响。有一次,我干脆先发安民告示,“请大家鼓掌的时候投入一点,劲用大一点,巴掌拍得响一点”,此举真还收到一点效果,但这种小把戏是不能经常玩的。  相似文献   

16.
3月5日,朱镕基作政府工作报告前,宣布不照本宣科念全文而是择其精要部分阐述,台下响起了热烈的掌声。这掌声既是对朱镕基的敬意,也是对开短会的期盼。 据有关专家分析,一个人在大会讲话超过20分钟,小组讨论首次发言超过10分钟,同一次会第二、三次发言超过5分钟时,效果就很差,听众就不爱听了。讲话的含金量应  相似文献   

17.
方修仁 《今日上海》2009,(11):48-49
著名作家陈祖芬十多年前是这样描述宋世鹏在北京大学的那一次演讲的:“掌声响起,一再一再响起,噼噼啪啪响起。好像鞭炮,又叫人感觉着焰火礼炮。”博得在座的教授、专家们热烈地鼓掌,宋世鹏凭的是手中许多世界一流的成果。  相似文献   

18.
2012年6月10日上午,《情系喀斯特》在全国政协礼堂举行首映,雷鸣般经久不息的热烈掌声印证了影片的成功,几乎所有观众都被感动得流下热泪,赞扬这是一部不可多得的人文关怀的真情影片。  相似文献   

19.
《中国残疾人》2006,(12):44-45
唐无欢最近一些海外聋文化方式开始传入中国,比如晃手代替鼓掌,碰手背代替碰杯,拥抱代替握手,等等。好奇之下也学着玩玩,并介绍给身边的聋人朋友。试多了,慢慢生出一些疑惑。比如双手高举,胳膊不动,以手腕发力转动手掌来晃手,这样做其实并不舒服,也不自然,不知为什么要这样做?如果要突出视觉,让对方能看到,则完全可以在鼓掌时把手上抬到下巴的高度,一样能让人看到你在鼓掌。是否因为刻意强调“无声”,不想发出掌声,而设计这种不会发出声音的晃手方式?当初他们解释碰手背代替碰杯时说,就是为了刻意不发出碰杯声。还有拥抱,跟一些交情并不是很…  相似文献   

20.
10月28日,新近落成的国家人事部事业大楼里掌声不断,人事部推行国家公务员制度动员培训大会正在这里举行。人事部副部长张汉夫做了动员讲话。 张汉夫指出,公务员制度在我国是新事,虽然我们人事部是制定、推行公务员制度的主管部门,但并不是所有的同志都了解其内容和精神,即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