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公共行政是当代中国政治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部按照特定的职能、机构、体系和过程,形成一个复杂而严密的系统;同时,公共行政又不断地同外部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环境进行着物质、能量与信息的交换,使公共行政的变迁与环境的发展保持着“不和谐——调适——和谐——不和谐”的动态博弈,维持着公共行政的生态平衡。在对公共行政进行系统分析时,经济发展模式的演进与公共行政的变革之间有着密切的相关性,如何寻求二者之间的动态平衡、良性互动、协调发展是当代中国公共行政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2.
和谐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家层面的重要价值观,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渊源深远的一个重要概念,而为当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赋予传统的文化内涵则是提升价值观培育和践行效果的有效途径。可以从三个传统精神文化来源进一步深化和阐释社会主义和谐价值观,分别是和谐之境界——"天人合一"思想、和谐之方法——"中庸不倚"思想、和谐之原则——"和而不同"思想。  相似文献   

3.
建立在不同哲学范式基础上的现代性与后现代性,是我们看待公共行政的两个不同视角.现代性所追求的是理性、精确、直观和清晰,而后现代性所倡导的却是想象、模糊、抽象和混沌.在变革的多元化发展的中国社会中,公共行政呈现出现代性与后现代性共时共生的特征.伴随着中国新型工业化建设的进程,现代化仍然是当代中国公共行政的奋斗目标;而面对全球化、市场化、信息化的时代潮流,中国公共行政又必须应对后工业时代的挑战,这样才能适应内外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4.
和谐社会原理,是中国古代重要的政治哲学思想之一。在当代学者的视域中,和谐社会思想最少包括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以及法治政府与公民社会的和谐。在当代中国,不和谐因素在三方面都有所凸显。要构建当代中国的和谐社会,也有赖于上述三因子的联动,且主要在于政府的作为。  相似文献   

5.
当代中国的公共行政话语建构面临着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公共行政理论话语的冲击,使得中国政府的公共行政职能实践不断变革,从而走出前现代性的政治统治职能,走向现代主义的公共管理和后现代主义的治理服务职能。此种变革,揭示出公共行政的内在逻辑指向—“—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6.
近20年来,西方公共行政经历着一场以“新公共行政”命名的重要的变革。由于其影响的范围非常广泛,意义也颇为深远,故被人称之为“一场变革运动”。对当代西方公共行政的这一新趋势,有必要进行深入的观察和研究。一、背景·范围 从本世纪70年代开始,曾经主导西方公共行政领域近一个世纪之久,并被公  相似文献   

7.
论经典马克思主义在当代的指导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晏智杰先生以今日中国经济学指导思想只能是当代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由,认为经典马克思主义是不可能作为指导思想的.但从经典马克思主义的关于社会和谐、关于市场经济、关于社会公平、关于消费品分配原则等思想中,可以看到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与经典马克思主义是一脉相承的,无论从理论上说,还是从实践上说,要推进当今中国的社会发展,经典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是排斥不了、否定不了的.经典马克思主义永远具有当代性.  相似文献   

8.
齐明山  陈虎  刘孋毅 《新视野》2007,1(4):42-44
在公共行政领域中,长期缺乏一种激发活力的冲突管理机制,这种遏制冲突、压抑不满的传统"安全阀",虽然可以保持一段时期的稳定,却抹杀了公共组织的活力。在公共行政发展的历史坐标中,我们看到与服务精神相适应的协同合作型冲突管理机制逐渐介入与管理主义相适应的权威规避型和市场竞争型的冲突管理机制,并取得主导话语权。和谐社会中的服务行政必然要求和生成以协同合作为主导——权威规避与市场竞争相结合的三元公共组织冲突管理,从而促使公共组织进行通体的合作型变革以构建公共行政的和谐。  相似文献   

9.
中国领导人近年来提出的建设"和谐世界"的重要思想,是对当代中国的世界理想和国际关系理念的高度理论概括.和谐与法治的理念是融会在一起的,实现和谐世界的一个重要途径是法治途径.法治的体现是法制的形成与有效运作.广义的法治包括政治与法治,国际法治在法律层面是国际法制建设,具体体现于当代国际法体系的健全和完善;在政治层面主要是国际政治中的"全球治理";在体制层面则体现于联合国改革,国际政治与国际法治的制度建设均落实在联合国改革上.因而建设和谐世界的国际法治途径包括完善当代国际法体系、加强全球治理和推进联合国改革.这也是中国参与和谐世界建设,并力争在其中发挥主导作用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0.
新公共服务是20世纪80年代在西方兴起的关于公共行政在以公民为中心的治理系统中所扮演的角色的理念,它是当代公共行政改革的新模式。新公共服务理论对我国当前的公共行政改革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1.
郭建宁 《学习论坛》2006,22(10):24-27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当代中国的新主题,而中国传统"和"文化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资源.以文化哲学的视野,从和谐的文化精神、和谐的价值理念、和谐的哲学思维三个方面,传统的"和"文化对于确立现代新思维,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意义.要立足时代,立足实践,培育与之相适应的社会主义和谐文化,使建设和谐文化与构建和谐社会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2.
中国特色政党制度视野中的党际和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和谐的党际关系,是新时期加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现阶段中国所经历的深刻变革推动着中国政治的发展.从当代中国政治发展的宏观需求角度观察党际和谐在中国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探索和谐党际关系的建设途径,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3.
行政生态学作为一门生态学与行政学的边缘学科,它借用生态学研究生命主体与其环境的相互关系和作用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来研究公共行政,对世界各国尤其是转型中国的公共行政产生了深远而重大的影响。转型中国公共行政环境相对动态性和复杂性的背景呈现出异质性、重叠性和形式主义困境。深层挖掘内外环境的制约因素是解决公共行政困境,构建国家良好治理生态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4.
"科学发展"与"社会和谐"内在结合,构成新的"社会主义发展观".其主要内容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指导思想,即科学发展观;二是目标要求,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三是战略任务,即加快社会建设,促进社会和谐."科学发展、社会和谐"的社会主义发展观对于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贡献主要在于:它提出并强调了"以人为本"这一科学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并力求使这一原则在当代中国的社会主义实践中得以彰显;它提出了"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的重要论断,从而深化了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它强调"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才是科学的发展,这是在当代中国条件下对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坚持和发展.  相似文献   

15.
公共行政的伦理危机与忠诚伦理的价值凸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好  李建华 《学习论坛》2007,23(9):38-41
当代公共行政呈现出价值观的"一"与"多"的矛盾、官僚制的"理性"与"非理性"的冲突、责任的"他治"与"自治"的争议等伦理危机。而忠诚德性具有的稳定、普遍,以人为中心、自我负责等特质,恰恰能为公共行政的伦理危机提供一种化解的途径。  相似文献   

16.
胡象明  刘浩然 《求实》2017,(3):66-75
官僚制理论是西方公共行政学说的基本理论。官僚制寄希望于通过专业分工来保证组织效率。对官僚制的阐释、批判与修正几乎贯穿着公共行政学百年发展史。从新公共行政到公共选择理论,再到新公共管理,学者们围绕着官僚制展开了旷日持久的批判,认为官僚制禁锢效率、忽视公正、背离民主等。在对官僚制的批判中,我们也不能忽视其历史和现实贡献。对官僚制理论批判与启示的梳理,对于中国公共行政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共产主义、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点是没有剥削。当代中国国情的首要问题是“怎样建设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现实任务是把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国情相结合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以人为本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要让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突出社会和谐内涵,弱化阶级冲突内涵,“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  相似文献   

18.
中国当代和谐精神,是以建设和谐社会为目的,以"和而不同"为核心,以崇尚和谐、追求和谐为价值取向,以推进人的和谐发展、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国与国之间的和谐为基本着眼点的价值理念、社会理想、人生追求和精神境界。中国当代和谐精神具有价值引领、经济发展、社会整合、人才培养等功能,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提供价值共识、物质基础、社会氛围和人才支撑,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灵魂。  相似文献   

19.
"自觉"以正心:构建强大精神动力正心是情怀家国。"中国人民的特质、禀赋不仅铸就了绵延几千年发展至今的中华文明,而且深刻影响着当代中国发展进步,深刻影响着当代中国人的精神世界。"——风雨兼程,久经磨难,青年咏叹始终与国运同调。新时代团干要在历史积淀中吸收精神养料,自觉肩负起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情怀家国方能立身成才。  相似文献   

20.
与任何其他领域的现代化一样,公共行政现代化也是一个受到广泛关注的问题。但在已有的研究成果中,关于公共行政现代化没有一套普遍认同的标准,一些现代化后发国家则将达到所谓"世界先进水平"作为自己的公共行政现代化的标准。其实,对公共行政现代化的研究离不开对人的考察,从行政人格面相的历史变换过程来看,在服务行政模式下形成的独立型行政人格代表着公共行政发展的新阶段,以它为标准来标榜、解释的公共行政现代化才是彻底、真正的公共行政现代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