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民党败退台湾至今,台湾当局的“外交”政策,几经嬗变。近几年台湾当局把现阶段台湾的“外交”政策美其名曰“务实外交”。“务实外交”就是台湾当局为了强化台湾的“政治实体”地位,以最终达到“两个中国”或“一中一台”的目的,在发展对外经贸文化关系中,同各国建...  相似文献   

2.
李登辉“务实外交”综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登辉在主政台湾十二年期间所推行的“务实外交”,竭力利用了国际大环境的变化及岛内政治经济情势的急剧变迁,把确立“主权国家”地位视作台湾“生存发展的重要目标”,竭力通过扩大与国际社会的联系,图谋使台湾问题“国际化”,两岸在国际上的斗争因此进入了统一与分裂的尖锐复杂的斗争阶段。本文拟从“务实外交”的阶段划分、特点、政策矛盾等方面进行分析评述。  相似文献   

3.
2000年民进党上台执政以来,更加肆无忌惮地推行“台独”路线.不仅在岛内进行一系列“去中国化”活动,而且在国际上为谋求所谓“台湾独立”的政治地位,大搞“烽火外交”、“冲撞外交”。一时间,台湾当局对外活动势头汹汹,不断冲撞一个中国国际框架,两岸和平稳定受到严重冲击。对此,大陆坚决捍卫一个中国原则,有力地遏制了“台独”分裂势力在国际上的冒险活动。总的来看.近年来台湾当局点火式“务实外交”势头受到重挫,声势大为下降。但是为求败部复活,台湾当局再度调整其活动策略,谋求稳住对外关系阵脚。  相似文献   

4.
2005年是台湾当局陷入内外交困的一年。年内,祖国大陆通过《反分裂国家法》,并积极务实、灵活主动地推动两岸关系改善与发展;对外,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以“和谐世界”的外交新思维开展全方位对外关系,不仅极大地缓和了两岸关系的紧张,而且有效地营造了遏制“台独”分裂活动的国际大环境。在这一大背景下,台湾当局在国际上寻求拓展“国际生存空间”、推动“台湾问题国际化”的各种“台独”分裂活动不仅在国际社会全面受挫,也受到岛内在野力量和广大民众越来越强烈的质疑与牵制,“台独外交”陷入更大的困境。  相似文献   

5.
刘佳雁  张华 《台湾研究》2009,(2):27-31,41
“侨务”政策是台湾当局拓展对外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国民党败退台湾以来的数十年间.台湾当局的“侨务”政策经历了一个从最初的巩固与海外侨社的传统关系,争取侨心认同。积极服务于国民党对台湾的统治,逐步转向以“侨务”推动“外交”、以文化维系侨心的过程。2000年3月台湾实现首次政党轮替,民进党上台,台湾当局推展“侨务”政策的政治环境发生重大变化。  相似文献   

6.
普京掌权以后,先后批准了《国家安全构想》、《军事学说》和《外交政策构想》等一系列纲领性文件,在保持叶利钦后期外交框架的基础上,突出本国利益,强调其对外政策的核心是“国内目标高于国外目标”,对外打出的旗帜是:反对霸权主义和“新干涉主义”,主张“建立多极世界”。在外交行动上,普京频繁出访,东西两顾,使俄罗斯恰如雄视欧亚大陆两方的双头鹰,在东西方之间纵横捭阖,营造有利于自己的国际战略空间,表现出实用务实等新的特点。  相似文献   

7.
关于台湾“参与联合国”问题的重点剖析李义虎一、背景和问题1992年,台湾当局把重返关贸总协定放在对外关系的重要位置,1993年则以“参与联合国”作为其“外交”的首要目标。这两大举措标志着台当局的“弹性外交”已超越“金钱外交”的运作阶段,而进入了一个新...  相似文献   

8.
从国际法论台湾“参与”联合国的非法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国际法论台湾“参与”联合国的非法性刘文宗台湾当局为了实现其制造“两个中国”或“一中一台”的图谋,挖空心思,竭力推行所谓“弹性务实外交”,把“参与联合国”作为其重要战略目标,企图通过这一活动,向全世界表明台湾已实际上成为“独立的主权国家”,从而将中国...  相似文献   

9.
马英九上台后根据台湾岛内政局和两岸关系局势的变化,一改陈水扁时期以分裂国家为目的的攻击性“烽火外交”、“金援外交”政策,提出两岸“外交休兵”,实施“活路外交”新策略,重建了台美互信,稳定了与“邦交国”的关系,前“副总统”连战参加了APEC会议以及台湾60年来首次成为WHA观察员等等利好因素均显示出马“活路外交”策略实施以来的“成果”,但“活路外交”本身的问题和隐忧仍然存在。本文主要通过分析马英九当局“活路外交”的理念与内容、目标与实质.直面“活路外交”未来发展中的障碍,预测“活路外交”策略的今后走向。  相似文献   

10.
台湾当局“全民外交”策略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鹏 《台湾研究》2001,(2):45-50
自从1990年6月台湾当局提出“务实外交”和“全方位外交”的主张以来,在“外交”手法上花样不断翻新,“金钱外交”、”经贸外交”、“元首外交”、“度假外交”等都曾是其推动的重点。2000年5月陈水肩上台以后,在继续推行“务实外交”的基础上,对“外交”策略和手法又作了一些改变,提出要“以全民外交作为全面参与国  相似文献   

11.
冷战后,亚太地区国际关系进入了重新组合与调整的新时期,中日关系以及这一大框架之下的日台关系也发生了引人注目的变化。日本国内右翼亲台势力,基于联合美国、牵制中国的战略构想,积极发展与台湾的“实质性”关系。台湾当局则竭力拓展“外交空间”,开展“务实外交”,试图借助外力,抗拒统一。  相似文献   

12.
再谈中国对外政策的“内向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概是四五年前,在一次有关上个世纪40—50年代中国外交的国际学术会议上,本人在提交的论文中提出了中国外交的“内向性”问题。当时提出中国外交的“内向性”,是由两个因素促成的。首先是受到美国对外政策研究的影响。对外政策的“内向性”,借用的是冷战结束后一个时期里美国学术界描述冷战后美国对外政策的一个简单概念。其含义是指在苏联这个主要的外部威胁消失以后,美国的对外政策主要是根据美国国内政治的各种需要而非应对外部世界变化而制定的。中国对外政策的形成过程固然与美国非常不同,国内政治在其中的作用至今也不清楚。由于缺乏…  相似文献   

13.
"活路外交"是马英九当局的重要施政理念之一。在两岸关系持续改善、并建立起一定政治互信的大前提下,经过马英九当局数年来的戮力推行与落实,"活路外交"政策不仅使台湾的对外交往逐步走出陈水扁时期的困境,并为台湾的对外活动营造出了前所未有的宽松环境,甚至一向看似无解的台湾"国际参与问题"也出现了转圜的空间。2012年马英九在台湾领导人选举中连任成功,"活路外交"自然成为其续行的施  相似文献   

14.
非洲是当前台湾当局三大“邦交”区域之一。台湾当局持续拓展与非洲国家关系的主要目的,就是要在国际上凸显其所谓的“独立政治实体”地位。上世纪90年代以来,台湾当局的“外交”政策开始从两蒋时期的“汉贼不两立”向“务实外交”转变,其对非政策的基本目标是维持一定数量的“邦交”关系。尽管陈水扁当局仍采取“金钱外交”等各种手段积极巩固对非关系,但受国际形势变化及中非关系不断深化的影响,当前台非“邦交”关系逐步萎缩、台在非“外交活动空间”也进一步被压缩。本文拟从历史发展的角度,对台与非洲关系的发展历程、动因以及趋势加以梳理和分析。  相似文献   

15.
丁隆 《当代世界》2023,(1):53-58
习近平主席赴利雅得参加“三环峰会”并对沙特进行国事访问,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面向阿拉伯世界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外交行动,具有里程碑式的重要意义。沙特倡议并承办峰会彰显其“向东看”外交思路和对外经济新战略。中沙是共建“一带一路”的天然合作伙伴,在元首外交引领下,“一带一路”倡议与沙特以经济多元化为目标的国家转型进程实现历史性对接,助推中沙双边关系与战略合作进入快车道。峰会达成的中沙建设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和发展战略对接实施方案,为中沙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提供行动指南,为双方加强战略协同与务实合作开辟广阔前景。  相似文献   

16.
在对俄罗斯外交政策构想的分析中,从一年来俄政府及普京本人的对外言行上,可以看到俄目前对外政策的三个基本特点:积极--以灵活、积极的姿态活跃于外交舞台;务实--正确认识自身力量而最大限度追求国家利益;平衡--与各国在"平等的伙伴关系基础上相互协作".  相似文献   

17.
自从“公共外交”这一概念提出以来,它便作为国家对外政策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受到广泛关注。冷战期间,美国公共外交,“作为美国向其他国家宣传美国生活的一种方式”,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随着冷战的结束,公共外交这一传统角色逐渐失去了意义,并“消沉”一段时间,直到“9·11”事件之后,公共外交再次成为政界和学界讨论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18.
国民党执政五十年“侨务”政策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侨务”政策是台湾当局对外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1949至2000年国民党统治台湾的50年间,历经蒋介石、蒋经国、李登辉三任领导人主政,其“侨务”政策的演变也大致可以分为蒋介石时期的“反共复国”“侨务”政策、蒋经国时期的“三民主义统一中国”“侨务”政策及李登辉时期的“台湾意识”形态化“侨务”政策三个阶段。李登辉时期的“侨务”政策既有对两蒋时期“侨务”政策的延续,同时更显现了“台独意识”的新趋向。  相似文献   

19.
普京掌权以后.先后批准了《国家安全构想》、《军事学说》和《外交政策构想》等一系列纲领性文件,在保持叶利钦后期外交框架的基础上,突出本国利益,强调其对外政策的核心是“国内目标高于国外目标”,对外打出的旗帜是:反对霸权主义和“新干涉主义”,主张“建立多极世界”。在外交行动  相似文献   

20.
小泉纯一郎当初以“改革无禁区”等为标榜登上首相宝座,对外政策采取“对美一边倒”,不惜以一再参拜靖国神社来显示对亚洲的蔑视,对内则高举“邮政民营化改革”的大旗,也曾风光一时,但最终在社会两极分化加剧、外交失策的批判声中下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