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民主主义经济理论是新民主主义社会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分析新民主主义经济理论形成的基础、基本内容,建国前后新民主主义经济的发展状况、意义,以及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启示,认为该理论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为建国初期经济建设成就的取得奠定了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2.
新民主主义社会论是新民主主义革命论的逻辑结果,其内涵包括政治、经济、文化和发展前途等方面。新民主主义社会论具有二元特性的内在实质,注定其在实践中有不定性,直接决定了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历史命运。  相似文献   

3.
"放弃新民主主义社会论"辨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毛泽东调整而没有"放弃"新民主主义社会论."放弃"说与新民主主义社会论中的过渡思想之间存在矛盾.毛泽东只是调整了如何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时间,而在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原则、主体思想上基本稳定."提前过渡"并不能作为毛泽东"放弃"新民主主义社会论的根据.  相似文献   

4.
骆赟  李强 《前沿》2007,(5):13-15
本文认为,新民主主义社会对建国初期我国的经济恢复起了巨大的作用。但是,由于国内农村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和对资本主义本能的恐惧、来自苏联政治形态的压力以及新民主主义理论本身的缺陷,导致中国共产党提出了提前向社会主义过渡。  相似文献   

5.
何云峰 《长白学刊》2008,(1):131-136
考察毛泽东对新民主主义社会论的论证逻辑,可以发现其中既有革命的逻辑,又有生产的逻辑。两种逻辑混合使用,既是出于政治上的考虑,也是由于毛泽东对政治和经济的熟悉程度不同。追本溯源,还与马克思主义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个发展趋向有关。革命的逻辑与生产的逻辑存在着内在的冲突,这一冲突不仅导致毛泽东最后放弃了新民主主义社会论,更给当代中国历史的发展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一关于新民主主义经济的理论 ,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毛泽东思想的其他组成部分一样 ,都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在新民主主义经济理论逐渐形成及发展的过程中 ,毛泽东的贡献是不可取代的。毛泽东对于新民主主义经济的理论贡献 ,主要是指 ,他在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分析中国经济状况的基础上 ,创造性地提出了新民主主义经济的概念 ;总结了革命根据地生产建设的经验 ,提出了三大经济纲领 ;根据新民主主义革命纲领 ,论证了中国经济的发展前景 ,对新中国的新民主主义经济模式进行了科学的设计 ;进一步提出了发展新民主主义经济的…  相似文献   

7.
我们党对非公有制经济的认识是随着实践的发展不断深化的。学习和研究新民主主义社会时期和改革开放新时期我党非公有制经济思想,对于进一步促进新世纪新阶段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具有  相似文献   

8.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是在新民主主义理论的指引下取得的。社会主义建设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巨大成就是在“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指导下取得的。新民主主义理论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关系犹如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的关系一样,新民主主义理论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在时间上一先一后,在内容上递进向前紧密相联,都统一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过程中,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个里程碑。  相似文献   

9.
对“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理论与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思考张榕一如何认识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理论?新民主主义社会能否超越?——这是我们思考这一命题的起点。1940年,毛泽东发表了《新民主主义论》,全面、系统和科学地阐明了新民主主义的理论,第一次在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  相似文献   

10.
关于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毛泽东思想基本问题》修订本的第一章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社会” ,即毛泽东思想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理论。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 ,大家都比较熟悉了 ,关于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理论 ,有的同志可能还不是很熟悉。毛泽东思想中有没有一个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理论?它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社会性质、经济基础是什么?它是不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发展阶段?它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有什么区别和联系?现在学习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有什么意义?这些问题 ,都是在学习时需要认识清楚的。下面…  相似文献   

11.
陈龙 《湖湘论坛》2012,(3):35-40,70
近二十年来,学界围绕新民主主义社会论这一主题,对其形成和发展、结束的原因、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关系等方面多有探讨。实际上,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都暗含了一个深层的理论背景,新民主主义社会论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都是中国共产党人对社会主义理想与中国现实实际之间张力关系建构的结果。  相似文献   

12.
申长秀 《理论月刊》2003,(11):32-34
新民主主义社会论是毛泽东等中国共产党人根据中国特殊国情,创造性运用马列主义关于社会发展论基本原理所勾画出来的新民主主义社会蓝图,但是,这一设想在建国几年后很快改变。究其根本原因是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对中国民族资产阶级认识上存在着局限性,对资本主义高度警惕的主体态度所致。同时,也要看到,当时国内外确实存在着向社会主义过渡的一些客观因素。  相似文献   

13.
毛泽东提出的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是毛泽东思想发展的又一重大理论成果,成为新中国建设新民主主义国家的指针。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则是该理论的合理发展。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提出和阐述,既是对我国在新民主主义社会建设和“三大改造”中存在问题的重大反思,也是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历史位置的科学判断。  相似文献   

14.
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是对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初探索翟梅凤在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发生的两次飞跃,有着历史的继承性。第一次飞跃形成的新民主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是对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初探索;第二次飞跃形成的建设有中...  相似文献   

15.
毛泽东提出的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是毛泽东思想发展的又一重大理论成果,成为新中国建设新民主主义国家的指针。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则是该理论的合理发展。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提出和阐述,既是对我国在新民主主义社会建设和"三大改造"中存在问题的重大反思,也是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历史位置的科学判断。  相似文献   

16.
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是毛泽东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所建立的社会制度的理论。新中国成立后 ,在农村、城市及国家工业化建设中 ,都出现了一些新矛盾、新问题 ,这些新矛盾、新问题促使毛泽东对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进行了新的思考与判断。建国头三年 ,中国人民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国民经济恢复工作的顺利进行和国有经济的发展壮大又影响了毛泽东对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部署的考虑。所有这些最终成为毛泽东放弃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的客观推动力  相似文献   

17.
关于过渡时期几个问题的再探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邢和明 《长白学刊》2004,(1):105-108
放弃新民主主义社会论,不是说不要向社会主义过渡.事实上,经过长时间形成的关于建立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基本构想,在新中国成立后仅三年就被放弃了.结果,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指导下,解决了中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问题,而这与建立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构想完全不合拍.分析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除了新民主主义社会论本身不完备外,苏联和东欧国家的压力也是不容忽视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凌弓 《前沿》2002,2(8):14-16
毛泽东认为新民主主义社会是过渡性质的。他曾用“新资本主义”来表述新民主主义社会性质 ,一是借用对新民主主义革命性质的表述方式 ;二是从内容上区别于欧美资本主义和苏联社会主义。毛泽东没有专门论述社会主义革命起点问题 ,他用“衔接”表述两个革命阶段的连接 ,一是不可能以确定的时间点来表明这个问题 ;二是为驳斥在中国走资本主义道路和建立资产阶级专政。  相似文献   

19.
问: 1987年,中共十三大明确提出现阶段中国的社会主义还处在初级阶段以后,对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和实践的研究逐渐热了起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与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共同点和不同点自然也成了热门话题。您能谈谈当前学术界对这个问题的研究状况吗 ?  答:就目前来看,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与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共同点,一般说分歧不大,但说到不同点就见仁见智了。   如:有的认为,二者“虽然都实行人民民主专政,阶级基础却有了实质性的重大变化”。这显然指的是,新民主主义社会存在两个联盟:工农联盟、劳动人民与资产阶级的联盟。随着 1…  相似文献   

20.
本文提出:一、中国过渡时期的社会基本矛盾是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同历史上造成的经济文化落后的现实之间的矛盾。二、这个基本矛盾在国民经济恢复阶段主要表现为:人民民主专政国家进行新民主主义的建设同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和国民党残余势力的破坏之间的矛盾。这就决定了党和国家工作重点的二重性:肃清反动派的残余,恢复和发展经济文化事业。三、这个基本矛盾在社会主义改造阶段主要表现为:生产关系的社会主义改造同生产力落后之间的矛盾。这在客观上制约着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采取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的方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