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华文化学院的主要任务是为统一战线中的海外统战工作服务的,其主要载体是中华文化。中华文化学院要结合自身的优势特点,通过建设中华文化的研究、教学、宣传基地,积极开展通过文化认同促进海外统战工作的探索,并促进统战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2.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是打造海内外同胞同根文化、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与创造力的重要源泉。随着世界全球化发展趋势的加剧,海外统战工作面临着一系列的新情况、新挑战。深入挖掘海内外同胞同根文化,打造海内外同胞共有的精神家园,需要我们不断开拓创新,努力探索各种新途径、新方法,大力弘扬和传播中华文化,并以中华文化为纽带打造海内外同胞同根文化,唯有如此,才能更好地履行海外统一战线工作的职责与使命,才能更好地发挥中华文化学院的优势和作用。  相似文献   

3.
中华文化与我国的海外统一战线工作相辅相成。中华文化是开展海外统一战线工作的民族精神基础,海外统战工作则以中华文化为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文明传承纽带。传播中华文化要坚持以人为本,以文化统战强化海外统战,以现代中国的优秀文化推动海外统战,以公共文化外交向海外人士塑造中国形象,以新媒体改进中华文化传播和海外统战,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人。  相似文献   

4.
"文化中国"所具有的独特魅力和包容性,对于多元文化背景下我国爱国主义统一战线的巩固和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现实价值.多元文化背景下,我国的爱国主义统一战线工作有着难得的机遇,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加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教育,发掘、运用和保护优秀传统文化,扩大文化交流和传播,强化"文化中国"认同,将有力地推动爱国主义统一战线的巩固与发展.  相似文献   

5.
"文化中国"所具有的独特魅力和包容性,对于多元文化背景下我国爱国主义统一战线的巩固和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现实价值。多元文化背景下,我国的统战工作有着难得的机遇,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加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教育,发掘、运用和保护优秀传统文化,扩大文化交流和传播,强化"文化中国"认同,将有力推动爱国主义统一战线的巩固与发展。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七大指出:"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中华文化学院作为以弘扬中华文化为宗旨,面向港澳台海外同胞开展统一战线工作的政治学院,在弘扬传统文化、构建和谐社会方面也承载着一份重任.……  相似文献   

7.
海外侨胞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我国革命和建设中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围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种类,结合"一带一路"建设实践,发挥海外侨胞优势,探讨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具体对策。在理论层面进一步丰富新时代统一战线理论思想的内涵,为推动新时代统一战线创新发展奠定基础,发挥统一战线中海外侨胞的优势,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海外传播,为"一带一路"建设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8.
“同心”思想渊源于马克思主义统一战线学说,升华于中国共产党与党外人士团结合作的丰富实践,紧扣统一战线大团结大联合主题,不仅是对统一战线本质规律的科学把握,更是对统战文化的全新表达,为新形势下巩固发展统一战线提供了新的重要理论指导。以同宗同源、念祖爱乡为鲜明特点的海内外同胞同根文化主要包括故土情谊、慎终追远、自强不息、重义轻利、贵和持中等思想元素。“同心”思想可谓海内外同胞同根文化的核心内涵,不仅深刻反映海内外同胞同根文化“同”的本质,而且还体现海内外同胞同根文化的兼容并蓄。以“同心”思想引领海内外同胞同根文化的打造,要大力开展海外华文教育,积极举办各类增进文化认同的文化交流活动j借助高新技术和新兴传媒手段大力弘扬中华文化。  相似文献   

9.
以中华文化为纽带,面向港澳台及海外华人华侨开展文化教育、文化交流活动,尽可能实现“人心回归”和“文化回归”,是各级中华文化学院的共同使命和重要职责。中华文化学院在开展海外文化统战工作中应着重建设好中华文化研究整理、宣传推广、教育交流三大体系。要充分利用好学院资源和社会资源,架构好海外文化统战体系,使显性方式柔和化,隐性方式多样化。  相似文献   

10.
针对海外侨情的新变化、新特征,习近平总书记围绕为什么需要海外统一战线、需要什么样的海外统一战线以及如何发展新时代海外统一战线这一论题,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构成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海外统一战线的重要论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海外统一战线的重要论述主要包括新时代海外统一战线工作要以中华文化为魂,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为最大公约数,以争取人心为本质要求,以大统战为格局架构,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价值引领,以归国留学人员为新的着力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海外统一战线的重要论述是对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地重塑,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丰富发展,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动力,是传播中华文化和中国智慧的助推器,是建立新型国际秩序的重要指导。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七大报告号召要"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加强新形势下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以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要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使之保持民族性,体现时代性;加强中华优秀文化传统教育,是教育界的重大课题;社会主义学院应积极倡导统一战线大协作的文化理念,充分依靠民主党派的智力优势、人才优势;中华文化学院的作用应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学院工作者要有"弘扬中华文化,建设精神家园"的自觉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相似文献   

12.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本和灵魂,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和行为准则—是维系中华民族的精神纽带,是海内外中国人共同的文化精神基础,也是我们做好港澳台和海外文化统战工作的根本和出发点。要积极推广中华文化,加强华文教育,打造根祖文化,加强文化交流,加大海外宣传,扩大中华文化的影响,推动港澳台和海外统战工作。  相似文献   

13.
弘扬和传播中华文化是提升中华文化软实力、实现"中国梦"的重要环节和应有之义。华侨华人是传播中华文化的天然桥梁和纽带。长期以来,浙江华侨华人通过华侨社团、华文媒体、华文教育等多重渠道为中华文化的海外传播做出了重要贡献。在全球化语境和"一带一路"战略实施过程中,促进浙江华侨华人在海外传播中华文化,需要进一步完善机制和创新手段,加大扶持力度,挖掘当地侨社的文化资源;注重对华侨华人新生代中华文化的培育与涵养;倡导中华文化与住在国文化共生共存,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4.
目前全国各地的中华文化学院正处在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中华文化学院作为传播中华文明的四大平台之一,是中华文化传播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传承、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及统战职能,是开展港澳台及海外统战工作的重要战略平台,特别是在统一战线服务"一带一路"战略的大背景下,中华文化学院是开展跨文化国际交流合作的一个新的战略抓手。  相似文献   

15.
在全球化浪潮风起云涌的今天,各国文化交流日益频繁,这不仅为中华文化的发展提供了契机,同时也带来了严峻挑战。面临全球化浪潮冲击与挑战的中华文化,要保持其"自强"、"尚和""、和而不同"的优秀品质,就必须坚持和发展本民族文化特色,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提高公民文化素质。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国际国内形势不断变化,中华文化海外交流传播既面临机遇,也面临挑战.2022年7月19日,江苏省社会主义学院举行"'正学论坛'暨中华文化海外交流传播助力海内外情感融合学术研讨会".来自统战部门、高校、社院的专家学者以线上交流形式,作了精彩发言.与会人员一致认为,要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统战工作的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刻认识中华文化海外交流传播的重要性、紧迫性、针对性,积极探索中华文化海外交流传播的新道路,不断创新方式载体,进一步形成人心凝聚、团结奋进的精神纽带.  相似文献   

17.
在我国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新阶段,需要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文化认同,促进文化软实力的不断提升。在此过程中,具有统一战线性质的中华文化学院应通过深化国情研修和文化交流、加强中华文化研究、借助大众传播媒介等途径,进一步增强文化认同,沟通海内海外。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国际国内形势不断变化,中华文化海外交流传播既面临机遇,也面临挑战.2022年7月19日,江苏省社会主义学院举行"'正学论坛'暨中华文化海外交流传播助力海内外情感融合学术研讨会".来自统战部门、高校、社院的专家学者以线上交流形式,作了精彩发言.与会人员一致认为,要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统战工作的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刻认识中华文化海外交流传播的重要性、紧迫性、针对性,积极探索中华文化海外交流传播的新道路,不断创新方式载体,进一步形成人心凝聚、团结奋进的精神纽带.  相似文献   

19.
闽南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海峡两岸文化交流中具有独特的地位和优势。泉州是闽南文化的重要发祥地。随着海峡两岸交流的日益频繁,泉台两地文化交流逐渐升温。发挥闽南文化的优势对于促进泉台文化交流与发展有积极的作用。当前,要通过创新文化交流模式,整合对台文化资源,建立经常性交流机制,抢救、保护、普及和传承本土传统文化,拓宽文化合作领域等途径,进一步深化泉台的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20.
新疆位于中西方文化交汇的必经之路,其文化的多样性、多元化取决于得天独厚的地缘优势和不同历史时期沉淀下来的多民族、多宗教的人文背景。基于中华文明孕育根基的新疆各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和中华文化一样的文化特质和肌理表象。笔者从历史的角度梳理新疆文化与中华文化交融共生的"前世"经历,探究在"一带一路"历史机遇和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双重激励下,新疆文化与中华文化交融共生的"今生"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