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实行人民监督员制度的目的在于通过在现行检察制度中增设一种新的有具体监督内容和刚性监督程序的外部监督机制,把办理职务犯罪案件的关键环节有效地置于人民群众监督之下,从制度上保证职务犯罪侦查权的正确行使,从而促进检察机关公正执法,提高执法水平和办案质量。完善人民监督员制度的一个关键环节是选任人民监督员。从中国目前司法实践来看,人民监督员的选任多数是由检察机关自行选任,难以走出“被监督者选任监督者”的怪圈。因此有必要寻求一种真正体现外部监督的选任机制,确保人民监督员制度的生命力,真正发挥人民监督员的作用。一监督…  相似文献   

2.
陈卫东 《政法论坛》2012,(4):116-133
自2010年10月起,试行了7年有余的人民监督员制度终于得以全面推行。作为回应"谁来监督监督者"的实际举措,不仅是检察机关,法学界乃至全社会都对人民监督员制度寄予厚望。然而,作为一项初生的制度,人民监督员不可避免地存在定性模糊、缺失民意以及运行机制等结构性缺陷,目前这些缺陷已致这一改革措施置于生死存亡的十字路口,改革的方向是扩大监督范围、建立由外部选任的、在诉讼程序内具有法律效力的人民监督员诉讼制度。  相似文献   

3.
人民监督员制度的目的在于建立对检察机关直接受理侦查案件的外部监督机制,应是一种外部监督。但目前实行的人民监督员制度试点工作中存在的"被监督者选择监督者"的问题,影响了人民监督员制度应有作用的发挥。基于此,本文对产生人民监督员的产生方式存在的问题及完善进行了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4.
为进一步完善人民监督员制度,健全检察权运行的外部监督制约机制,最高检和司法部日前联合印发了《人民监督员选任管理办法》,最高检出台了《关于人民监督员监督工作的规定》.按照这两份文件的规定,检察院在办理职务犯罪等案件的工作中,如果存在阻碍当事人行使诉讼权利等11种情形,人民监督员可以实施监督.这意味着,已经实施了13年的人民监督员制度,将迎来深化改革的又一次蝶变,以更加规范的选任管理、更加明晰的监督范围、更具刚性的监督程序,发挥其监督者的法治功能.  相似文献   

5.
人民监督员制度是2003年9月起在中国实行的、检察机关通过从社会选任具有代表性的人士对检察机关的执法活动进行监督的制度.这一制度经过了试点阶段、全面推广阶段,如今已进入深入与规范阶段.各地检察机关推行了很多改革措施,包括:进行人民监督员"体制外"试点,通过"自荐为主,推荐为辅"产生人民监督员,推行"上级院统一选任人民监督员模式",形成了传统的同级监督模式、下管一级(上提一级)监督模式、同级异地交叉监督模式、上下级交叉与同级异地交叉结合监督模式等四种具体运行模式.人民监督员制度的改革与发展的趋势是:对人民监督员制度进行正式立法,统一全面推行"体制外"监督,扩大人民监督员的选拔范围,加强人民监督员决定的法律拘束力,推行"上下级交叉与同级异地交叉监督结合模式",扩大监督的案件范围和情形等.  相似文献   

6.
王伟 《法制与社会》2011,(15):118-119
人民监督员是权利对权力的监督,属于检察机关的外部监督,对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促进检察队伍的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但目前的人民监督员制度在选任、管理和监督程序上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进一步完善人民监督员制度。  相似文献   

7.
人民监督员制度的正当性与有效性质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民监督员制度的监督客体是人民检察院的具体司法业务,如果强化这一制度不免会陷入个案监督的困境.根据<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实行人民监督员制度的规定(试行)>,人民监督员的角色实际上是"检察顾问",因而改革的意义也就只停留在政治意义上.人民民主的正当性并不能提供人民监督员这一制度的正当性.即使强化这一监督制度,也因为程序的安排而不产生监督的效益.并且,因为人民监督员制度的设立是建立在监督者道德自律的基础上,并衍生出新的"谁来监督监督者"的问题,因而也就表明这一制度与法治的要求并不相容.  相似文献   

8.
人民监督员制度在取得显著成效的同时,在运行过程中也暴露出独立性缺乏、参与人员代表性不强、成员广泛性不足、监督者缺乏应有的素养、任期时间较长等问题。应当以改革和完善人民监督员选任机构及机制为重点和切入点,推进相关法律的出台,促进监督方式的改革,进一步明确人民监督员的权利义务,保障人民监督员制度设立目的的有效实现。  相似文献   

9.
“检察机关监督别人,谁来监督检察机关?”这是人们常说的一句话。随着人民监督员制度的逐步建立,检察机关的外部监督得到强化。然而,怎么让人民监督员工作更具公信力,摆脱由“被监督者选择监督者”的局限。日前,郑州市检察机关积极探索在检察体制外率先实行了“人民监督员由人大常委会进行资格审查确认”和“人民监督员由人大常委会任命”的新模式。有关法学专家认为,郑州市检察机关的这种做法开了郑州市人民监督员“升格”之先河。  相似文献   

10.
人民监督员制度推行以来,对检察机关办理职务犯罪案件起到较好的外部监督作用。但该制度尚处在试点阶段,在具体运作上各地检察机关的做法不尽相同,特别是在人民监督员的选任方式上,仍存在着许多争议的地方。为真正发挥人员监督员制度的作用,在检察体制外选任人民监督员,更有利于从外部对检察权的正确行使予以有效的监督制约。  相似文献   

11.
人民监督员制度的定位——从法律监督分类的角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河 《行政与法》2006,(4):116-118
人民监督员制度是实践中的新生事物。从法律监督分类的角度,应当对人民监督员制度做出如下定位:一是人民监督员制度是对人民检察院自侦案件进行的外部监督;二是人民监督员制度是一种权力监督;三是人民监督员制度是人民监督员对人民检察院自侦案件进行的事后监督。  相似文献   

12.
李月晨    兰婷 《中国司法》2014,(4):92-96
正宪法赋予了检察机关"法律监督者"的崇高地位,正是这种权力配置,才使检察机关总是无法回避外界的诟病,尤其是关于"谁来监督监督者?"的强烈质疑。在现有的体制框架内,检察机关一直在尝试着对这一问题进行回应,人民监督员制度就应运而生了。作为一项改革措施,人民监督员在制度设计上有诸多独到  相似文献   

13.
深化人民监督员制度改革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提出的一项重要改革举措,目的是进一步拓宽人民群众有序参与司法渠道,健全确保检察权依法独立公正行使的外部监督制约机制。2月27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次会议审议通过的《深化人民监督员制度改革方案》,要求在人民监督员选任方式、监督范围、监督程序、知情权保障等方面深化改革。基于此,本刊特邀专家学者和实务界人士围绕"深化人民监督员制度改革的路径选择"主题进行探讨,敬请关注。  相似文献   

14.
经过近年的试点,人民监督员制度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认可,显现了蓬勃生机。但是人民监督员制度依据最高人民检察院规定创设,人民监督员选任模式主要是检察机关自己选任人民监督员或者检察机关起主导作用,理论界对此提出了新的质疑,认为检察院自己选人监督自己。影响了人民监督员制度作用的发挥,成了制约人民监督员制度深化和发展的瓶颈。  相似文献   

15.
人民监督员制度试行工作中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民监督员制度在试行过程中遇到一些问题,如案件办理期限与人民监督员期限的冲突问题,认识差别问题等,解决这些问题,就要进一步完善人民监督员选任机制,加强上级对下级检察院的工作指导,加强外部监督与内部监督的有机结合等。  相似文献   

16.
背景与进路:深化人民监督员制度改革的理性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民监督员制度试点工作的实践证明该项制度具有现实性、合理性。作为新事物,人民监督员制度改革也面临诸如立法缺失,选任、管理模式不科学,履职保障不健全,五种情形监督缺乏可操作性以及监督程序规定不明确等问题。应立足于司法实践,结合我国的国情,遵循深化司法体制改革的要求,从促进人民监督员制度立法,创新选任与管理模式,保障人民监督员适度的知情权以及科学界定监督范围等方面入手,理性地选择深化人民监督员制度改革的进路。  相似文献   

17.
人民检察院作为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其职权的行使属于公权力的运行.和其他机关相比,检察机关缺少一层外部监督,现实给我们提出了一个理论问题,也即"谁来监督监督者".2003年最高人民检察院启动人民监督员制度的安排和试点部署,这是在工作实践中对外部监督的探索,检察机关外部监督的探索,除了要在体制和制度架构内寻求办法外,还应该从体制改革和制度创新中寻找出路.  相似文献   

18.
检察工作是司法的一个重要环节,承载着公诉权并贯穿整个刑事讼诉的始终民众参与司法是司法民主的外在体现和内在要求,在检察领域民众参与检察一方面体现司法的民主性,另一方面也体现了权力对权力的制约。各国在民众参与检察的道路上进行着不断地摸索和制度创新。目前比较典型的三种是美国的大陪审团模式、日本的检察审查会制度和我国的人民监督员制度。实施人民监督员制度的目的是在检察机关直接受理侦查的案件方面,由人民监督员监督检察机关的逮捕决定和参与检察机关做出不起诉和撤案决定的过程,改变监督者在直接受理侦查案件上没有外部监督的格局。检察院主动接受外部监督推出人民监督员制度的精神是值得赞许的,毕竟在现行司法制度和诉讼制度没有根本性改变之前,这确实是一种比较好的选择,通过民众参与检察的方式可以促进检察工作公正有效的进行。笔者在此从人民监督员代表性、人民监督员的实效件等方面讲行探讨.  相似文献   

19.
随着世界各国反贪机构的建立,"谁来监督监督者"的问题已经成为各国政府和社会公众广泛关注的焦点。我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廉政公署的外部社会监督制度和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廉政公署的外部专门监督制度是解决上述难题的两种典型实践例证,二者各具特色,对于完善我国的人民监督员制度具有重要的借鉴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人民监督员制度具有体外监督、专业监督和实质监督的特征,但是,体外监督具有体内化表现、专业监督具有大众化倾向、实质监督具有形式化倾向.这些表现和倾向都会影响到人民监督员对案件的监督实效,影响人民监督员制度的价值实现,因此,有必要从该制度的制定主体、人民监督员的选任、人民监督员监督案件的程序与保障等方面进行改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