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中国海事仲裁发展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伦敦是名副其实的国际海事仲裁中心,其成功经验值得学习和借鉴。以中国海事仲裁委员会为代表的中国海事仲裁发展现状不容乐观。海事仲裁是国际航运中心的重要元素,中国有必要发展海事仲裁。分析内外因素,提出中国海事仲裁发展的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2.
仲裁是一种比较古老的争议解决方法,其最初的形态可以追溯到古希腊①。海事仲裁是商事仲裁中的一种形式,它是海事争议解决的主要方式。海事仲裁与一般的商事仲裁一样,必须由当事人订有仲裁协议,即海事仲裁协议。一项有效的仲裁协议是开始某一国际商事仲裁的前提条件,是整个仲裁程序得以完成,仲裁目的得以实现的主要依据。③而在海事仲裁协议中,最具特色的就是仲裁协议的独立性。本文拟就这一问题展开论述,这对于确立海事仲裁的性质以及海事仲裁与国家司法权力的关系是至关重要的。一、海事仲裁协议独立性的含义海事仲裁协议的独立性…  相似文献   

3.
国际海事仲裁员大会被海商界誉为奥林匹克盛会。第十四届国际海事仲裁员大会于2001年10月22日至26日在美国纽约举行,约200名代表参加了大会。本届大会的主要议题是:海事仲裁的发展、现状和新观念。在五天的大会讨论中共有56篇论文发表,各国代表们就海事仲裁面临的许多专题进行了广泛与深入的讨论,较之奥克兰举办的第十三届大会又有新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英国作为世界海事仲裁解决中心,囊括了大部分的国际海事仲裁案件.而英国仲裁法下特有的司法审查制度赋予了英国法院一定程度上的仲裁实体审查权.面对经过英国法院实体审查后的仲裁裁决,不能一概而论地将其作为普通的国际仲裁裁决加以承认和执行.建议在不背离《纽约公约》精神的前提下,理性地定性上诉后的仲裁裁决,视具体裁判方式选择承认与执行的路径.  相似文献   

5.
刘俊 《仲裁与法律》2002,(1):111-117
中国海事仲裁委员会(海仲)的受案量一直没有实质性的突破,原因是多方面的。本文从海事仲裁案件的特点出发,论证了我国海仲走机构化道路对其仲裁规则应对实践需求的负面影响,强调在突出我国海事仲裁规则特色的同时应与国际接轨,提出在现有体制下,可以尝试走仲裁规则种类多样化的道路。  相似文献   

6.
黄敏芳 《法制与社会》2014,(22):133-134
海事仲裁作为案件争议解决的一个重要途径,其对我国海事案件的解决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由于其自身的特性,海事仲裁也离不开法院的司法监督。因此,作为对海事仲裁产生重要影响的证据保全也离不开司法监督。本文试从海事仲裁下证据保全的司法监督的必要性及其特点入手,阐释对海事仲裁下证据保全司法监督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中国律师》2006,(12):F0004-F0004
新加坡国际仲裁中心(英文简称SIAC,中文简称“新仲”),受理国际商事及海事仲裁案,是新加坡法定的仲裁员指定机构,也是新加坡仲裁裁决书的认证及登记服务机构。  相似文献   

8.
《中国律师》2006,(4):F0004-F0004
新加坡国际仲裁中心(英文简称SIAC,中文简称“新仲”).受理国际商事及海事仲裁案.是新加坡法定的仲裁员指定机构.也是新加坡仲裁裁决书的认证及登记服务机构。  相似文献   

9.
1.仲裁费用高昂的情况与传统的国际海事仲裁不同,现今国际仲裁费用高昂,更听到有说法是200万美元以下的案件都不值得去仲裁。造成国际仲裁费用昂贵的原因很多,在此列举一些:  相似文献   

10.
基于海事仲裁的特殊性,外国海事仲裁裁决在中国申请承认与执行时,其在管辖的法院、执行保全措施、实质执行以及拒绝承认和执行等方面均不同于一般外国商事仲裁裁决,也与外资非正常撤离的仲裁裁决的执行有所不同。作为外国海事仲裁裁决承认与执行的申请人,不仅要了解中国针对外国商事仲裁裁决的审查标准和依据,还必须掌握海事仲裁裁决承认与执行的特殊性,只有这样,方能实现其裁决债权,更好的保障自身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1.
2008年12月11日,历时数年的《联合国全程或部分海上国际货物运输合同公约》(又称《鹿特丹规则》)尘埃落定。其兼顾先进性与实用性的制度设计,旨在统一现行国际货物运输法律体系,重新调整《海牙-维斯比规则》所确立的船货双方利益分配法律制度,顺应了国际贸易和航运实践发展的新趋势。第15章"仲裁"的规定,以平衡国际运输关系各方的仲裁选择权与世界各国的司法管辖权为立法精神,起到衔接现有国际仲裁公约和便利航运贸易纠纷解决的积极作用,将有力推动国际商事海事仲裁制度的发展。中国应充分借鉴吸收新公约的优秀制度,立足于完善《仲裁法》和《海商法》中的仲裁规定,不断在立法和司法上健全仲裁法律体系。  相似文献   

12.
临时仲裁作为世界上普遍流行的争议解决机制,尤其是在海事领域,有着无可比拟的优越性.受《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影响,中国海事仲裁只有机构仲裁.针对中国海事仲裁领域只有机构仲裁的现状,借鉴英国伦敦海事仲裁的先进经验,以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的设立为契机,在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试探索中国现阶段海事仲裁领域引入临时仲裁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3.
Based on past court practices, the Supreme Court of China promulgated the Interpretation of the Supreme Court concerning Some Issues on Application of the Arbitration Law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which is in line with the international trend of justice-arbitration relationship and reflects the pro-arbitration idea, as well as making a new step forward in the evolution of China’s judicial intendance over arbitration. However, confined by current legislation and due to inadequate judicial experiences, some problems still remain in the judicial intendance mechanism for further solution. Yu Xifu, Ph.D, is a judge dealing with most maritime and foreign-related commercial cases. His research is focused on international private law, especially international commercial arbitration. His works include a monograph, i.e. Judicial Intendance and Assistance in International Commercial Arbitration; And some articles, i.e. The relation between adjudication and arbitration, The definition and legal meaning of the place of arbitration, The choice-of-law of negotiable instrument, Finding foreign law-difficulties and way-out.  相似文献   

14.
仲裁协议的效力由其所适用的法律决定,不同国家或地区的法律在认定仲裁协议的法律效力时所采取的标准亦有所区别.从新加坡有关仲裁协议的成文法规范出发,结合新加坡法院就仲裁协议法律效力争议所作的判例,在研究新加坡法院对“病理性仲裁协议”效力认定时所采取的基本原则后,认为新加坡法律具有“亲仲裁”特性.这是新加坡在国际商事仲裁和国际海事仲裁领域取得令人瞩目发展成果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5.
关于提单仲裁条款效力若干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在阐明提单的概念与功能的基础上,依据中国现行法律规定,较为深入地讨论了提单仲裁条款在托运人与承运人之间及其在提单受让人与承运人之间的不同效力,进而还讨论了并入提单的租约仲裁条款的效力问题。同时对最高人民法院于2 0 0 3年12月31日公布的《关于人民法院处理涉外仲裁及外国仲裁案件的若干规定(征求意见稿)》的有关内容提出了修改意见。  相似文献   

16.
针对英国伦敦海事仲裁中英国法下船东所提出的交船后船舶质保索赔的实务问题,结合对常用船舶建造格式合同下质量担保条款的分析,并参照英国相关案例,对可能由船厂承担的质保责任和赔偿义务等内容进行了探讨。最后对中国法下船舶超过质保期可能引起的问题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7.
论仲裁制度的诉讼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诉讼和仲裁程序特征的比较,认为仲裁是基于诉讼的缺陷而产生、发展的,仲裁发展的过程是一个制度化的过程,仲裁制度化的过程固然承继了诉讼中的许多有益做法,但不宜诉讼化,仲裁的诉讼化有违仲裁的精神,从而使仲裁失去自身的特点和优势。我国仲裁制度中存在着一定程度的诉讼化倾向,本文对此进行了论述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方法。  相似文献   

18.
无论在英美法系国家还是在大陆法系国家,仲裁裁决的既判力都得到了承认。很多国际商事仲裁机构也采用了仲裁裁决的既判力理论。我国对仲裁裁决既判力问题研究得较少,法律规定也不明确。但是,赋予仲裁裁决既判力具有必要性和合理性;通过分析我国现有的法律规定,剖析仲裁裁决既判力的主客观范围,有必要重新审视我国的有关理论和立法。  相似文献   

19.
并入提单的仲裁条款若干法律问题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针对我国海事审判实践中遇到的租约仲裁条款并入提单的若干问题 ,如并入与否、提单受让人是否并入仲裁条款的当事人、认定仲裁条款效力的准据法等 ,根据准据法、海商法、民商法、国际私法的基本原理对不同观点进行了分析 ,提出了建议性的意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