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鸡结核病是由禽型结核杆菌引起的一种慢性消耗性传染病。 2 0 0 0年湖北省潜江市某养鸡户饲养本地土种鸡 15 0 0只 ,当年 7月份以来 ,鸡群陆续出现精神沉郁、消瘦等症状 ,每日死亡 1— 2只。 9月份送来死病鸡 2只和病鸡 5只 ,经过临床观察、病理学检查、实验室检验 ,诊断为鸡结核病。1 临床症状病鸡缩颈呆立 ,羽毛蓬乱无光泽 ,翅下垂 ,鸡冠和肉髯萎缩、颜色变暗、发紫、干燥 ,胸部肌肉极度消瘦 ,严重者饮食废绝 ,贫血 ,拉痢 ,最后因极度衰竭而死亡。2 病理变化剖检见肝、脾肿胀 ,并有大小不等的灰白色坏死结节 ,整个肠道浆膜面散在大量绿…  相似文献   

2.
作者从昆明、曲靖等10个鸡场送检的150份病料中的60例分离到弯杆菌,分离率为40%。本文报道了鸡场鸡群感染弯杆菌的诊断经过。 (一)发病情况 1986年5月以来,曲靖某鸡场在即将进入产蛋高峰期的4000余只母鸡中,每天死亡8~30只,先后死亡10000余只。在宜良、富民、开远、师宗、晋宁、楚雄、澂江等地鸡场也陆续出现程度不同地发病死亡,并从未发病鸡38例中有4例分离到弯杆菌,占10.5%。  相似文献   

3.
对武汉地区5个养鸡场1990年3月至1990年9月份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发病情况进行调查,共调查7~60日龄易感鸡21800羽,发病10900羽,发病率为50%;死亡3300羽,发病死亡率为30.28 %。各鸡场IBD的流行特点各有不同。通过病原分离,获得4株IBDV地方株,其中2株来自免疫IBD的鸡群,证明本省有IBDV强毒流行。用分离的IBDV1∶4囊毒液,接种10日龄鸡胚绒毛尿囊膜(0.2ml/胚),48小时可使48%~80%鸡胚死亡。  相似文献   

4.
发病情况及临床症状  2 0 0 2年 3月 ,石家庄市某种鸡场由外地购进海兰白父母代雏鸡 60 0 0多只 ,至 46日龄时 ,雏鸡开始发病死亡 ,每日死亡 10~ 2 0只。病鸡表现精神沉郁 ,鸡冠、喙、肉髯及面部皮肤贫血、发黄 ;翅膀、胸和腿部皮下有出血点 ,发病 1d后 ,皮肤溃烂、坏死 ,个别病鸡可耐过。病理变化 病鸡表现贫血症状 ,血液稀薄如水 ,色暗 ,凝血时间延长 ;胸腺萎缩 ;大腿骨的骨髓呈粉红色、淡黄色或完全脂肪色 ,正常的为深红色。部分病鸡胸肌、腿肌有出血斑 ;腔上囊萎缩 ,个别病鸡的腔上囊外壁呈半透明状 ,可见到内部的皱襞 ;肝、脾和肾…  相似文献   

5.
(一)情况调查 在养鸡生产中,曾多次遇到仔鸡发生肌胃溃疡病。1985~1986年两年的时间就有15个专业户鸡场发生本病,如某鸡场养鸡320只,20日龄发病,10天死亡62只,占19%。另一个鸡场养鸡831只,41日龄时鸡发生死亡,因没有明确诊断,17天中死亡167只,占20%。给生产造成一定损失。 发病品种为星布罗、AA、罗曼肉用商品仔鸡,以20~63日龄多发,20日龄以下63日龄以上鸡尚未见发病。病程3~12天,随着日龄增大,症状表现轻微或不显症状,死亡率相应也低。  相似文献   

6.
20 0 2年 6月 ,甘肃省正宁县某鸡场发生了一起以蛋鸡不断零星死亡、病鸡消瘦、脚腿麻痹为主要特征的疾病。笔者通过临床检查和实验室检查 ,初步诊断为鸡马立克氏病继发大肠杆菌病 ;后经陕西省某大型种鸡场鉴定 ,进一步得到确诊。随即采取了相应的防治措施 ,使该病基本得到了控制。基本情况 该鸡场为存栏 4 0 0 0只鸡的小型鸡场。鸡舍为 2排。前排饲养 2 0 0 0只 2 0 0日龄左右的蛋鸡 ,产蛋正常 ;后排饲养 2 0 0 0只 12 0日龄左右的蛋鸡。起初 ,蛋鸡不断零星死亡 ,少则每日死亡 3~ 5只 ,多则死亡 7~ 8只 ,最多的 1日死亡 13只。发病后饲养…  相似文献   

7.
1976年作者在某鸡场蹲点期间,该场发生鸡新城疫后,在1~2个月龄雏鸡中发生了鸡支原体病,死亡较多;虽然投给了大量土霉素、但疗效不高。根据国外报道及作者经验,认为鸡支原体甲醛灭活苗有一定免疫作用。为了帮助场方控制本病,从该场病鸡分离出鸡败血性支原体(MG),制成甲醛灭活苗,对假定健康鸡与病鸡进行了气雾免疫,观察效果较好。现将试验情况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8.
曲霉菌病(Aspergillosis)是鸡常见的一种霉菌性疾病,发病率、致死率比较高,在生产中主要危害雏鸡,中鸡很少发生。1992年7月下旬太原某鸡场90日龄中鸡爆发曲霉菌病,2536只中鸡死亡350只,死亡率达13.8%。 (一)发病情况 该场1992年4月23日与5月1日分别自孵2批罗曼商品代鸡,共3200只,合在一舍饲养。育雏阶段及中鸡阶段因鸡白痢病、大肠杆菌病、马立克氏病死亡664只,7月15日发现鸡群日死亡数增加,用呼拉杀星治疗3天无效,来我课题组要求为其诊断。 (二)症状及病变 大多数病状不明显,仅表现精神抑郁,两翅下垂,羽毛松乱,食欲减退,拉稀便。个别鸡喘气,发病后1~2天死亡。先后剖  相似文献   

9.
1983年3~4月,韶关市养鸡场一批40~70天龄的肉用仔鸡,发生一种以前期咯血、肌胃糜烂、后期败血坏疽、急性死亡为主要征候的疾病。病程持续一个月,发病死亡558只,占该批鸡总数的11.7%。经调查和试验诊断为肌胃糜烂症继发葡萄球菌病。 (一)发病情况 该场是饲养肉鸡为主的商品鸡场。该批鸡共4750只,种苗系从本省某种鸡场购进的美国爱拔益加(简称A、A)白鸡,经育雏脱温后分入两幢鸡舍栏网平养。鸡群发病前,喂给本场自配混合饲料(含进口和浙江产鱼粉15%)。养至41天龄以后,鸡群中陆续发现一些鸡冠苍白,咯出暗红色血块、肌胃糜烂穿孔而死亡的病鸡,几天之内死鸡280多只。起初怀疑为卡氏白细胞原虫病,采集病料送检无结果,使  相似文献   

10.
近些年来,葡萄球菌病在湖南省已成为许多鸡场和专业户鸡群的重要传染病,造成重大经济损失。本文报告两起爆发流行的鸡葡萄球菌病,其中一起为皮肤坏疽型,另一起为多发性关节炎型。 (一)流行情况和症状 1.皮肤坏疽型:某鸡场饲养AA肉鸡1167羽,为大群平养,饲养密度10~13羽/m~2,当时正值高热高湿的7月底,鸡舍内温度30~35℃,相对湿度92%~94%。开始(5周龄)有几羽鸡发病死亡,3天后大批发病,随即达到死亡高峰期,每天死鸡50羽左右,持续4~6天,经采取防疫措施死亡减少。此后,鸡群体质虚弱,每天仍有少许鸡陆  相似文献   

11.
(一)发病情况 四川省万县部分鸡场和养鸡专业户的鸡群,产蛋量急剧下降,并陆续发病、死亡。笔者于1983年8~9月调查5个养鸡场(户)共养鸡9267只,发病8466只,发病率为91.4%。其中产蛋鸡1588只,死亡444只,死亡率为28%;仔鸡7679只,死亡7258只,死亡率为95%。产蛋鸡发病前,月产蛋平均787斤,发病后月平均产蛋241斤,产蛋下降669.4%。病期产的蛋孵化率只有69%,孵出的雏鸡死亡率为97%。  相似文献   

12.
1984年12月,新会县环城区某集体鸡场和江门市郊某专业户鸡场相继发生鸡急性传染病,引起鸡只大批死亡。本病经临床观察、病理剖检、细菌学检查、动物试验。诊断为鸡葡萄球菌病。诊断情况报告如下。 (一)发病情况 新会县环城区某集体鸡场,饲养新蒲东鸡1100只,1984年12月29日鸡45天龄时,开始有2只鸡病死,以后蔓延很快,至1985年1月2日止,死亡605只。江门市  相似文献   

13.
从1986年开始,先后对全省9个地市、20个市县的60多个鸡场和1436个专业户进行了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的流行病学调查。疫区点存栏数789936只,发病599675只,发病率75%;死亡251998只,死亡率40%。由于近年来普遍应用疫苗和卵黄抗体防治,效果显著。1994年对17个鸡场抽查结果,平均发病率控制在7%以下,减少发病68%;死亡率降至3%,减少死亡39%。  相似文献   

14.
对两个鸡场发病鸡群的病理剖检发现,病鸡和死亡鸡肝、脾异常肿大,为正常体积的3~4倍,肝重为体重的13.83%、脾重为体重的1.87%。病鸡临床上无特异症状。用鸡大肝和大脾病(BLS)标准抗原和阳性血清通过琼脂扩散试验对早期发病鸡群进行调查,鸡场Ⅰ血清抗体阳性检出率为3/10,抗原阳性检出率为6/39;鸡场Ⅱ未查出抗原。证实我国已存在BLS病。  相似文献   

15.
鸡白痢沙门氏杆菌(Salmonella pullorum)引起的感染,在雏鸡常为急性全身性败血症过程,造成死亡多限于2~4周龄。在成年鸡通常呈现局部的或慢性的过程。本文对北京郊区某鸡场于1985年4月份在7周龄雏鸡中爆发白痢病造成大量死亡的情况和其病理形态学特点报告于后: (一)临床简况 该场有产蛋鸡7500只,健康状况和产蛋率良好。1985年2月份外购种蛋9018枚,其中有B6-1(荷兰Hisex黄鸡,父系)、B6-2(〔加〕556芦花鸡,母系)和B4-2(〔加〕星杂444白来航,母系)等三个品种。2月3日入孵,12日检出未受精卵2788枚,实孵受精卵6230枚,24~26日共孵出雏鸡5750只,孵化率占受精卵的92.3%。  相似文献   

16.
发病情况及症状 京郊某种鸡场引进海佩科肉种鸡11000羽,育雏期情况良好,从16周龄开始陆续发病,病鸡主要表现为各种类型的瘫痪症状。常见单侧或双侧腿麻痹,头后仰呈观星姿势,站立不稳,失去平衡,丧失采食能力,逐渐消瘦而死亡,病情严重者卧地不起,取急性死亡。部分鸡出现毛囊出血,血液不凝固,流血过多而死。至25周龄开产共发现病鸡687只,发病率为6.2%,死亡450只,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我省部分鸡场,尤其是某些养鸡专业户的母鸡群中发生脂肪肝综合症(FLHS),发病鸡群产蛋率下降,有的鸡群较为严重:1981年咸阳某农户养鸡场,发生此病,死亡率高达37.8%;1983年夏季,宝鸡某鸡场自8月12日开始,420只产蛋母鸡,每天死亡4~6只,最多的1天(8月18日)死亡14只,至8月22日共死亡132只,死亡率高达31.4%。解剖病死鸡中发现多数鸡肝出血,部分鸡伴随发生,尿酸盐沉着及卵黄性腹膜炎等;1984年2月至6月,泾阳某农户养鸡场发生同样疾病2400只产蛋鸡陆续死亡116只(死亡率4.8%),同时,发生脱肛44只,死亡23只,其他疾病未见发生。本病多发生于1~1.5岁的产蛋母鸡,体况肥胖,或多发生于刚刚更换某种饲料配方的鸡群或禽舍温度过高、通风不良及鸡群密度过大,但公鸡和幼雏较少发生。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从爆发过卡氏住白细胞原虫病的郑州郊区某鸡场每月定期抽样检查10只育成鸡或童鸡,翅下静脉采血涂片,姬-瑞氏染色,每个血片光镜检测100个视野。结果证实,爆发过本病未经有效治疗已无明显症状的鸡的血片中,一年四季不同程度的均可查到病原。本病在郑州地区出现于5~6月份,7~8月份为高峰期,阳性率高达100%,阳性视野达300‰~453‰,以后逐月下降,12、1、2、4月份为低潮期,虽然阳性率为40%~50%,但阳性视野仅为11‰~12‰。调查证实,在郑州地区荒川库蠓是本病的主要传播者。根据郑州地区气温变化分析,荒川库蠓活动的高峰期为5月中旬到6月中、下旬,与发病高峰期基本相符。本病的致死率在1~3月龄鸡为91%,育成鸡为11.8%,老龄鸡较低。本病的发生率各品种鸡间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9.
1997年5月16日,北京市密云县某鸡场饲养的3250只26日龄海兰鸡开始发病,病鸡精神沉郁、眼肿、流泪、拉稀和消瘦,有明显的呼吸道症状。发病后第4d开始出现死亡,第8d后死亡达到高峰,每天死亡50~70只,至第17d(43日龄)仍有死亡,每天死亡3...  相似文献   

20.
福州郊区、闽清和将乐等县某些鸡场发生一种以呼吸困难、喷嚏、流口涎,水样腹泻,以至瘫痪为主要临床症候的病鸡。鸡群发病率从27.5%~63.6%不等,病鸡平均死亡率为23.3%。剖捡病死亡鸡见肺、气管和肠道呈现明显的病理性变化。从病鸡的肺、肝、脾和肾分离得子异变形杆菌。这些菌能产生不耐热肠毒素,对小白鼠有致死作用,回归健康鸡能得与自然病例同样的病症,并在发病后数十小时死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