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凤龙  张淑芳 《求知》2006,(3):32-33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坚持从各地实际出发,尊重农民意愿,扎实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2.
梅占春 《求知》2006,(6):29-30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坚持从实际出发,尊重农民意愿。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这是当前乃至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党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要完成这一战略,其关键在于村级基层党组织作用的发挥。  相似文献   

3.
《党政论坛》2006,(3):6-8
2005年12月3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意见指出: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了今后5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奋斗目标和行动纲领,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为了切实按照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的战略部署,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加快农村全面小康和现代化建设步伐。中共中央、国务院进一步发出《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意义、目标、任务和要求,都做了具体而…  相似文献   

4.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笔谈)用科学发展观统领新农村建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及随后召开的2005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都明确地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和要求。如此突出地强调这一问题,表明我们党对新农村建设的高度重视。建设  相似文献   

5.
新农村的中国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瞭望》2006,(5)
中央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系列重大举措,擂响了“十一五”第一个春天的征鼓重音。 1月25日举行的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八次集体学习,安排的内容即是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胡锦涛总书记强调,要使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成为惠及广大农民群众的民心工程。农历新春伊始,新华社将全文播发《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即“中央一号文件”),这是具体指导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行动指南。之后,中央将在中共中央党校举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省部级领导干部专题研  相似文献   

6.
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了《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要加强农村计划生育服务设施,继续稳定低生育水平。就贯彻中央《意见》,提出计划生育服务部门要把“面向基层、深入乡村、方便群众、服务上门”的服务理念和行为融入到新农村建设的具体活动中。要联系实际,立足“三个高度”;抓住关键,着力“五个加强”;讲求方法,理清“四个关系”,才能实现人口计划生育与新农村建设的双赢。  相似文献   

7.
找准新农村建设的着力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瞭望》2006,(8)
2月14日-20日,中共中央专门举办省部级干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专题研讨班,并在研讨班结束的当天公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这是2006年中共中央的“一号文件”,也是“十一五”起步后的第一个“一号文件”。这些足以证明中央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决心。用胡锦涛总书记的话说:“‘三农’问题始终是关系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全局性和根本性问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确定的一项重大历史任务”。  相似文献   

8.
为了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持,结合全省“新农村建设人才保障工程”的实施,近日,甘肃省委组织部会同省直有关部门联合下发《关于加强和改进农村实用人才开发培训工作的意见》、《关于实施“医疗卫生大学毕业生进农村计划”的意见》和《关于实施“甘霖计划”人才培养项目的意见》,着力搭建农村人才“高地”,以实际举措推动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9.
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三农”工作是我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农村始终是“三农”工作的载体。党在新的历史时期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特殊的意义。必须用科学发展观来认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科学发展观统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科学发展观统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促进农村城镇化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科学发展观统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保证。  相似文献   

10.
建设新农村从“三最”着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贵刊今年第8期《找准新农村建设的着力点》一文,在阐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特别注意的问题时,第一个问题就强调“要从农民群众最关心、要求最迫切、最容易见效的事情抓起,不断让农民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此说高屋建瓴,很有指导性.可谓是新农村建设的好思路、好方法、好取向。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目标,对乡村文化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获得了长足发展,但乡村文化建设却相对滞后。笔者认为,“乡村文化”是一个全方位的文化命题,构筑新型、健康的乡村文化,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要充分重视乡村文化的现状,准确把握乡村文化的科学内涵,有效展开乡村文化“人化”和“化人”的双向过程。突破文化“瓶颈”是新农村建设的当务之急“零点调查”发布的《2005年度零点中国公共服务公众评价指数报告》显示,文化娱乐设施和资源在我国农村极度匮乏,…  相似文献   

12.
《求知》2006,(6):41-42,44
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特点和原则 1.根据中央阐明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意义、内涵、方针、思路和提出的战略部署、各项措施。同过去相比,新时期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有三个显著特点:一是鲜明的时代性。我国总体上已到了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发展阶段。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顺应了时代的要求,符合经济社会发展的规律。二是内涵的全面性。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20字要求”,包含了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内容,是对新农村全景式的描述。全方位地规划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三是影响的全局性。这一重大战略举措。将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与全局产生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高扬 《求知》2007,(4):34-35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充分显示了党和国家对“三农”工作的重视。它把发展现代农业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这是党中央全面分析农村形势。科学把握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  相似文献   

14.
浅议村民自治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农村的20字要求既是衡量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效的五条标准,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五点基本要求。“管理民主”是建设新农村的体制保障。然而在建设新农村的进程中村民自治依然存在许多不适应性,如思想观念问题、规范操作问题等,我们必须从多方面不断完善村民自治,才能适应建设新农村的需要。  相似文献   

15.
汪丽艳 《求知》2006,(6):31-32
建设新农村,干部是关键。“十一五”期间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关键时期。而培养“想干事、真干事、会干事、干成事、不出事”的村干部,是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当务之急。如何在换届选举、挑选带头人的过程中.按照管理民主的要求。选拔出想干事、会干事、干成事,人民群众信得过的“村官”,扎实稳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个值得认真研究和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新农村建设:韩国经验与中国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了今后5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奋斗目标和行动纲领,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今年年初,党中央的“一号文件”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了进一步的部署和安排。纵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思路的形成,发轫于十六大。十六大上,中央提出解决“三农”问题必须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十六届三中全会将统筹城乡发展放在了“五个统筹”之首;一年后,胡锦涛总书记在十六届四中全会上提出了著名的“两个趋向”论断,指出中国已进入以工补农…  相似文献   

17.
党的领导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根本保证,以党组织为核心的农村基层组织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础。近年来,我市各级党组织积极适应建设新农村这一任务的要求,在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方面做了一些工作,特别是通过深入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充分利用“三级联创”、“双培双带”工程、“无职务党员设岗定责”和“党员先锋岗、示范岗”等活动,加强了村级领导班子和党员队伍建设,使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带头致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能力明显增强,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促进乡村和谐发展提供了保证。  相似文献   

18.
《理论视野》2008,(2):64-64
《社会科学报》2008年1月17日刊登新华网的报道说,新农村建设存在以下病症。 病症一:急功近利,急于求成。有些地方对新农村建设长期、艰巨性的认识仍然不足,把建设新农村作为短期工作目标来要求和部署。极少数地方甚至以“大会战”的方式要求短期内取得明显成效。全国政协常委郭荣昌认为,建设新农村必须充分考虑农村和农民生产生活的实际,尤其要注意分类指导,因地制宜。  相似文献   

19.
在完善的干部考核体系还没有建立之前,如何防止新农村建设成为新的“形象工程”,是一个严峻的问题按照中央部署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已经在全国展开。《瞭望新闻周刊》记者在农业大省吉林采访发现,一些地方的新农村建设开始出现“形象工程”苗头:比如不顾当地经济实力,下硬指标修路建房。  相似文献   

20.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政府主导、农民主体”的模式早已为社会各界所认同,但是在新农村建设的现实中,事实并非如此。农民的主体地位由于认识上、制度上等多方面的因素而处于缺位状态,新农村建设成为政府一家的事业,“配角”反而成了“主角”。这与我国现行制度不健全、不完善有关。建议社会主义新农村,保障农民的主体地位,必须推进农村体制改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