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9 毫秒
1.
村民自治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核心因素和关键环节,本文从两步流程理论与多源流分析理论这两个视角分析了我国村民自治制度运行中的一些问题,是研究村民自治这一问题的有益尝试,希望能对现实有所借鉴,从而能够为加快我国新农村建设的步伐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2.
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与社会主义新农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和国家提出的战略任务,加强农村基层民主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和政治保证,也是构建和谐新农村的重要条件。但现阶段农村村民的民主意识和法治观念总体上偏低,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先进性和执政能力有待提高,村民委员会建设、村民自治制度有待加强。为此,必须通过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村民自治组织建设和农村居民教育,提高农村村民的民主意识和法治观念,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民主保障。  相似文献   

3.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一个关键环节。政府推动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外在动力,自组织培育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内在要求,而政府推动与农村自组织化之间又隐含着张力。这种张力具体表现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提升基层政府能力的需要与基层政府能力不足的现实之间、政府推动与农村自组织化之间以及农村自组织化的要求与自组织行政化的现实之间的冲突。改革乡村治理结构、增强基层政府能力,转变政府职能、培育农村自治组织,以及积极推动村民自治制度的发展是走出上述困境的理性选择。  相似文献   

4.
乡规民约与新农村伦理道德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乡规民约是我国历朝历代实施道德伦理教化的重要力量。乡规民约突出乡民的自我教育、自我劝诫和自我约束;村民自治要求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两者的先天一致性充分表明,村民自治组织形态下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伦理道德建设离不开乡规民约的重要支撑。制定和执行乡规民约,发挥乡规民约不可或缺的作用,必须在国家法律的框架内进行,不得违反国家现行法律,必须符合《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必须符合村民意愿,必须符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必须彰显社会主义新农村伦理道德建设的新气象,必须具有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5.
本文首先分析了当前村民自治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挑战,其次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及挑战的措施与对策,再次阐述了深入推进村民自治的意见和建议以及对建设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吕伍 《学理论》2012,(24):9-10
村民自治制度作为一种新型的农村治理制度,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建立新农村和谐秩序必不可少的选择,对现阶段新农村建设发挥着积极的影响,但在实施过程中也存在不足。文章尝试以村民自治的内涵为依据,对现阶段村民自治存在的问题进行简要的剖析,并进一步从基层政府、村民自治能力和组织建设等方面提出完善村民自治在新农村建设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殷玉明 《学理论》2010,(3):15-16
推进农村管理民主,完善乡村管理体制,为农民当家作主提供制度性平台,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政治保证。自实施村民自治以来,农村基层逐步形成了以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为主要内容的村民自治体系,农村基层管理民主的氛圈日渐浓厚。但管理民主仍处在起步阶段,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这不仅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形势、新任务不相适应,而且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8.
村民自治制度是构建农村和谐社会的根本保障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村民自治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形式;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客观需要;是加快农民脱贫致富,壮大村级经济,建设农村全面小康社会的根本保障。在新形势下,农村村民自治具有重大意义,但对实施村民自治中存在的问题不容忽视,需要大力加强和完善农村村民自治制度建设的对策研究。  相似文献   

9.
“村民自治”是当前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农村治理方式。目前,人们对这一方式的研究主要分成了两派,一派是侧重于对村民自治存在的合理性及其合法性的研究,其回答的是“为什么要实行村民自治”问题——村民自治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物了,因此,立足于这方面的研究对现实的指导性实在匮乏,有“绕道而行”之嫌;另一派则是侧重于对村民自治的实践及其相关理论的可能性、可行性及其可操作性的研究,其回答的是“如何实行村民自治才能带来良好的效果”问题——而相比之下,对此问题的研究具有重大的现实指导意义。本文立足于新农村建设的时代背景,就“如何实行村民自治”问题,对农村自主治理的方式、方法进行了分析,主张在农村实行村民自治的治理过程中,应积极采取相应措施,给当前农村的治理带来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传统的村民自治组织的功能机制不能满足新农村建设的需要,必须建立村民自治组织功能发挥的利益机制,通过村民自治组织的参与机制、动力机制、整合机制和保障机制,实现新农村建设中农村政治、经济、文化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1.
利益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新农村建设必须实现利益机制与实践动力在时空、组织、制度和文化上的契合.基于对村民自治组织的利益诉求机制、利益动力机制、利益导向机制的分析,阐述了新农村建设中村民自治组织的参与功能、发展功能与整合功能,并构建了村民自治组织功能发挥的实践动力.  相似文献   

12.
《学理论》2016,(8)
村民自治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我国农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伟大创造,是时代发展的结果。人民公社解体之后,它作为一种特殊的历史产物,不仅适应农村社会发展阶段的现实要求,并且有特定的经济和社会条件为其产生与发展提供一定的基础。当前我国的村民自治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仍然存在许多突出的问题,对此提出以下对策: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增强村民自治的物质基础;完善村民自治法律制度,提高农民民主素养和政治参与能力;加强培训,建设高素质的干部队伍;强化监督制约机制,保证村民自治实效性。  相似文献   

13.
“三农”问题的实质是农民权益问题,作为村民自治组织的村民委员会应成为维护乡村社会权益的组织依托;当前在我国乡村治理的实践中,乡村自治性组织的维权性功能存在着缺位、错位和异化的现象,这是由诸多原因造成的;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应着力构建以保障农民权益为根本的乡村治理新机制,推进乡村自治组织的社会性复归;通过政治环境的发展、制度机制的重构、文化观念的培育,挖掘和塑造村民自治性组织作为村民群众维权性组织的组织资源和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4.
管理民主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目标,更是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保证.而农民政治参与是实现农村基层管理民主的重要途径.但是,农民政治参与还存在诸如受封建文化影响大、村民选举秩序混乱以及民主监督不力等问题,本文拟从发展农村经济、完善村民自治制度、提高农民文化素质、扩大农民政治参与途径和做好宣传等方面,对解决农民政治参与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15.
当前村民自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村民自治是我国基层民主政治的重要实践形式,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有机组成部分。分析其科学内涵,界定其治理边界,结合实践,探究其得失,寻求其建设对策,对形成较为完善的农村公共治理机制,促进当前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有着普遍的针对性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村民自治与农村社会稳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村民自治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在十多年的实践中有力地促进了农村的改革发展和稳定。论文阐述了村民自治在维护农村社会稳定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并分析了目前村民自治实践中出现的诸如村民自治权异化、村委会自治职能异化等影响农村社会稳定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自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政府的强力推动下,村民自治已经遍地开花,新农村建设提出后,村民自治更是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在新农村建设背景下,村民自治中政府功能主要体现在农村民主制度的供给者和创新者、农民利益的整合者和农村公民社会的推动者等角色.在政府正确发挥其功能的同时,政府不但要克服急躁心态,稳步推进村民自治;而且要克服改造心态,高度重视农民首创;还要克服垄断心态,树立多元治理观念.  相似文献   

18.
潘维 《瞭望》2006,(47)
“村民自治”,横向要适应东西南北、千差万别的自然条件,纵向要适应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急剧社会变迁我国一直倡导的村民自治,应当在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的大原则下,以是否有利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标准,顺应差异,因地制宜,切实提高富裕农民的能力。村民自治是“农村中国”的选择相对于未来的“城市中国”,村民自治是在“农村中国”的现实国情下,建设中国现代化过程中的阶段性选择。这个思路是由“农村中国”向“城市中国”过渡期间的政策,这个过渡期可能要持续半个世纪以上,也可能只要30年-40年,其长短与政府是否采取更积极的城市化政策相关。  相似文献   

19.
罗元恒 《学理论》2009,(18):108-109
村民自治是我国基层民主政治的重要实践形式,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有机组成部分。分析其科学内涵,界定其治理边界,结合实践,探究其得失,寻求其建设对策,对形成较为完善的农村公共治理机制,促进当前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有着普遍的针对性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村民自治,是中国农民的一项伟大创造,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一大历史性进步。村民自治制度在广大农村的普遍推行,对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产生哪些影响?如何加强农村党支部建设,使之在实行村民自治中充分发挥作用?这些问题引起了广大基层干部和群众的普遍关注。带着这些疑问,笔者在安徽省淮北市一些乡镇进行了调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