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宗教是社会的产物。宗教在其发展过程中,有两种趋势,一种走神圣化,一种是世俗化。宗教世俗化是相对神圣化而言的,是一个历史性的进程。传统宗教的世俗化进程,还是一个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过程。社会主义社会传统宗教世俗化的主要表现:政治上,多种宗教和平相处,宗教界与政府也处于一种相互协调的关系中;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宗教的功能发生改变,宗教生活世俗化,宗教的影响力和吸收力增加;宗教文化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当前,要切实贯彻落实政策,依法加强宗教的管理,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相似文献   

2.
宗教世俗化已成为当代世界宗教潮流,也是当代中国宗教的主要走向。宗教作为一种社会意识是由社会存在决定的,当代社会的现代化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是宗教世俗化的重要原因;宗教对于变化着的社会条件,具有内在的适应机制,这种适应机制是当代世界宗教世俗化的内在根据。宗教世俗化实现了宗教信仰模式、宗教政治活动、宗教伦理观、宗教实体服务方向上的革新  相似文献   

3.
本文探讨了美国著名宗教社会学家彼得.贝格尔关于宗教的界定、功能以及现代工业社会世俗化导致宗教衰落的理论,并通过对与贝格尔持不同见解的宗教社会学家理论的探析,指出贝氏理论中单纯客观主义的方法论在预测宗教在现代社会发展趋势时的局限。  相似文献   

4.
现代化背景下藏区宗教世俗化与社会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社会历史的不断发展,宗教世俗化问题已成为宗教发展中的一个重大现实问题。藏族地区身处独特的自然和社会环境,宗教色彩非常浓厚,藏传佛教作为其传统社会的思想基础,对其政治制度、社会结构以及藏族人们的思想观念等都有深刻影响。近年来,随着藏区现代化步伐的加快,面对现代文明和世俗社会的挑战,藏区的宗教世俗化成为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探究和分析现代文明对宗教的影响,以及宗教变化对社会发展所起的作用,无疑对正确处理藏区宗教和社会发展的关系以及加深对宗教的理解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巴哈伊教是世界上九大宗教中最年轻的新兴宗教,在其168年的发展历程中,通过不断改革,较早完成了向世俗化的转换,实现了与现代化的齐头并进。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巴哈伊教在世俗化进程中获得了迅猛的发展,成为世界上最具活力的宗教之一,它以积极乐观的入世精神,在参与人类文化演进的征途上显示出生生活力,对人类社会和谐发展起着不可忽视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
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经常碰到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的矛盾.为了解决这个矛盾,在有宗教传统的国家,二战后普遍进行了宗教"世俗化"的改革.改革使宗教教育更好地发挥了为政治服务的功能.不过,宗教本身的命运,却是取决于各个国家政治经济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7.
信仰作为一种人类精神活动 ,其自身的发展和变化反映了人类实践活动和社会现实生活的发展。追溯人类信仰发展史 ,神秘的、虚幻的宗教信仰是发端。在剖析信仰与宗教的本质的基础上 ,结合信仰的世俗化进程 ,审视理性与信仰、科学与宗教的冲突。特别是在“9·11”事件发生后 ,反思信仰的世俗化 ,重新寻求科学的世俗信仰———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现实指导和精神力量  相似文献   

8.
美国是一个笃信宗教的国家,宗教活动十分活跃。当今美国社会,宗教发展呈现出基督教主导优势依然鲜明,社会地位牢不可破;各宗教多元发展,信仰格局日益复杂;传教信教方式多样,宗教世俗化市场化倾向明显等态势。美国面对纷繁复杂的宗教发展态势,结合本国历史传统、文化背景以及现实国情,从政策理念软约束和法律法规硬规范两方面对宗教事务进行有效管理,并取得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9.
将恐怖主义与特定的宗教联系在一起是一个理解的误区。历史上所有的宗教都有过暴力,但与恐怖主义不是一回事,尽管二者有重叠之处。宗教暴力与宗教有关,但宗教本身却未必是暴力之源。伊斯兰历史上确乎存在着恐怖主义的土壤,但这绝非意味着伊斯兰必须为其现代极端主义者的恐怖主义活动负责。作为现代性后果之一的全球化,导致了人类社会关系的密集化。外来的文化和价值观念的冲击以及与现代性如影随形的世俗化,使伊斯兰社会出现了震荡。这是近一二十年来伊斯兰活动密集化的深层原因,人类学有关本土社会面对外来冲击时所出现的"振兴运动"的洞见,可以作为理解现代恐怖主义的参照系和另外一种视角。  相似文献   

10.
全球化发展带来的经济文化一体化,使文明冲突日益激烈,宗教复兴热潮在各国涌现,加快了宗教世俗化的步伐,给宗教极端主义提供了在全球穿梭发展的平台,宗教"升温"使信徒自由选择的机会更加多元,给极端主义思想提供了市场,宗教"世俗化"给极端主义提供了与现代化对抗的机会,并呈现暴力恐怖化、政治极端化、信徒集中多元化等特征。以全球为视角,立足现实,掌握宗教极端主义发展动态,认清宗教极端主义,从本质、根源上遏制其发展,为宗教和谐发展创造良好的全球化环境,是全人类稳定繁荣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经典社会学家通过阐述宗教的内涵与外延,揭示其与社会秩序的密不可分的联系。孔德和涂贝干致力于秩序和社会团结,韦伯则着眼于现代社会特征,探讨宗教的现代性问题,马克思则是批判地发展了宗教的双重社会性作用。在现代社会中,宗教对社会具有其特定的功能。社会主义社会中国需继续坚持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维护社会秩序,团结一切可团结的力量,促进社会主义建设。  相似文献   

12.
经典社会学家通过阐述宗教的内涵与外延,揭示其与社会秩序的密不可分的联系。孔德和涂贝干致力于秩序和社会团结,韦伯则着眼于现代社会特征,探讨宗教的现代性问题,马克思则是批判地发展了宗教的双重社会性作用.在现代社会中,宗教对社会具有其特定的功能。社会主义社会中国需继续坚持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维护社会秩序,团结一切可团结的力量,促进社会主义建设。  相似文献   

13.
宗教功能本质是社会群体及个人在有意识或无意识下寻求心理安全和生理安全的一种信仰工具及所形成的仪式化的体系,它与宗教的实质性本质一起构成了宗教本质的共性和个性体现.在国家和社会关系场域中,宗教的功能性本质表现为国家通常通过控制宗教方式以达到调解社会群体的安全感而保持社会的稳定,而社会则通常通过世俗化宗教的方式以达到宗教为个体所用,从而捍卫群体和个人的安全.  相似文献   

14.
当前民间宗教信仰的管理面临新的时代挑战,这就是世俗化倾向加据了社会管理难度,各种变相民间信仰活动冲击着正常的宗教秩序,民间宗教的复杂性和隐患性又使得社会控制越益增加不可预期性.文章就如何进一步创新民间宗教事务管理,提出对策创新管理格局,推进民间宗教事务的多元治理;夯实基层基础,强化民间宗教活动的源头治理;突出管理重点,加强对民间宗教发展的有效引导;发挥教化功能,提升民间信仰活动的文化品格;引导公益事业,促进民间宗教积极服务社会.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末、21世纪初,世界形势发生了很大变化。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社会世俗化、文化多元化,对各地区、各民族、各个国家的宗教都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巨大影响。尤其是两霸格局的结束,使得民族、宗教问题更加凸显,宗教极端主义、民族分裂主义和暴力恐怖主义成为引发当今世界冲突和纷争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宗教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 ,是客观世界在人们头脑中歪曲的、颠倒的、虚幻的反映。宗教是原始社会发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宗教的核心形式是神灵 ,神灵的诞生是人的抽象思维的结果 ,在本质上则反映了人们认识世界水平的局限性。随着科学的不断进步 ,宗教的势力理应逐渐减弱 ,可事实上自 2 0世纪 70年代以来宗教热有增无减。这使人们产生了疑惑 ,本文对现代宗教热产生的原因、现代宗教对社会稳定的效应 ,科技进步对宗教的影响等问题进行了粗浅的分析 ,并提出了正确引导宗教发展 ,逐步消灭宗教的应对措施。(一 )现代宗教热的含义及根源所谓现代宗教…  相似文献   

17.
浅析宗教的世俗化倾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适应现代化的发展趋势,当代世界各大宗教在一定程度上出现了世俗化倾向,无论是东方佛教还是西方基督教,宗教的神圣性衰退,由出世转为入世,由追求永恒之天国和幻想的来世转向面对现实的社会和今世的人生。  相似文献   

18.
浅析宗教与构建和谐社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人类社会漫长的演变发展过程中,宗教始终伴随着人类社会,对人类的思想、伦理、道德规范、行为准则产生着巨大而深刻的影响,努力保持宗教和睦和宗教与社会的和谐是发挥宗教在构建和谐社会中作用的关键。多种宗教平衡发展,充分发挥各教的积极因素和社会功能,是各教和谐相处的重要保证。宗教间的和睦,以及宗教与社会的和谐,是社会发展对宗教提出的现实要求。  相似文献   

19.
宗教的社会作用具有两重性,其社会功能也呈现双向性。在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进程中,须对当代中国宗教、宗教文化在我国社会转型发展时期的社会功能、现代价值及其对新社会阶层人士的作用影响作深入的理性思考,以使信教群众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下最大限度地团结起来。  相似文献   

20.
文章从原始宗教的消亡和社会的分裂,以及人的异化,阐述了现代宗教意识产生的原因与基础,对现代宗教意识的本质进行了深入剖析,从而概括出现代宗教意识为“分裂中的单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