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汪曾祺是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别具一格的作家。20世纪80年代初汪曾祺以《受戒》复出文坛,他的短篇小说创作追求“散文化”、“诗化”风格,他的小说体现了一种诗性精神,具体表现为用诗性语言营造诗意的氛围,并融入了作者诗意的人生审美态度。汪曾祺小说中的诗性精神主要体现在诗性语言,散文化的结构和抒情的风俗画这三个方面。在此基础上,汪曾祺小说在诗情画意的中和之美中对笔下人物采取了诗性的关注态度,这就确定了汪曾祺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的独特地位。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上个世纪的四十年代,中国的浪漫主义经过了一段时间的静寂后,"新浪漫派"小说携带着绮丽梦幻的面纱再度回归,其中最为著名的代表作家是徐訏。继《鬼恋》后,他陆续发表了《阿拉伯海的女神》、《荒谬的英法海峡》、《吉卜赛的诱惑》、《精神病患者的悲歌》等作品。1943年,他的作品居大后方畅销书的榜首,被出版界誉为"徐訏"年。作为浪漫主义的一支,"新浪漫派"小说在沿袭了浪漫主义的精神传统之余,吸取了大量现实主义和现代主义的元素,在主题、风格和创作手法上焕然一新,为中国现当代文学留下了独特的一笔。  相似文献   

3.
文中从《聊斋志异》的开头和篇名、叙事笔法、材料来源、细节的真实和故事的本事以及“异史氏曰”等五个方面,分析了《聊斋志异》对“史说同质”小说观的继承,并从虚构意识和抒愤目的探讨了其对传统小说观的超越。  相似文献   

4.
沈从文的《丈夫》在小说的叙事过程中留下了许多审美空白,在简单的故事中体现了夫权与经济利益的冲突。不露声色的叙事风格,爱憎流注其间。留下了多重审美空间。  相似文献   

5.
《金云翘传》是明末清初的章回小说,描写的是一个良家才女王翠翘为了救父卖身而误坠风尘的悲剧故事。整部小说不但反映出一套"身淫而心不淫"灵肉二元论的贞洁观,这种灵肉二元论的贞洁观其实质并未摆脱潜在的传统道德伦理规制,面临着层层纠缠的伦理困境。  相似文献   

6.
《怀念狼》这部小说一方面体现了贾平凹的创作成就,一方面又引起了不少争议,可谓集成就与争议于一身。“成就”体现在对“商州”系列作品中开创的独特小说风格的继承与发展上,“争议”集中在对新式创作方法的尝试方面。《怀念狼》集中反映了贾平凹个人小说创作的艺术创新精神。  相似文献   

7.
詹姆斯:从传统走向现代——试析《一位女士的画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亨利·詹姆斯作为一个处在传统小说向现代小说过渡时期的小说家,其小说具有前承现实主义传统,后开现代主义先河的特点.他的早期代表作《一位女士的画像》明显地体现了这种过渡性.一方面,它既具有真实性、传统性、时代性这些传统的现实主义特征;另一方面,它又突破传统,表现出一些现代小说的特征,即情节淡化、"一个意识中心"的叙述视角(或称"第三人称有限视角)、细腻、深刻的心理分析.  相似文献   

8.
根据毕飞宇小说改编的电影《推拿》获得了巨大的成功,这是一部由小说改编成的电影。本文通过对毕飞宇原著小说和娄烨导演的电影进行对比,从"叙述者在小说和电影中的差异"以及"《推拿》中跨媒介叙事的主体差异"这两个角度入手,分析其如何从小说叙事转向电影叙事,希望能找到小说改编电影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五四"以来的主流文坛一直倡导现实主义,然而法国现实主义传统在中国的正宗传人李劼人推出其大河小说时,整个文坛却集体沉默了,以至于他成为一个不该被重新发现而实际上是被重新发现的大作家。将大河小说说成是历史小说与乡土小说,不是要加以限定就是似是而非之论。《死水微澜》中邓幺姑的最后选择成为她与《包法利夫人》中的爱玛分道扬镳的文化标志。当时四川民间最有势力的是袍哥与教民,天生不安分的邓幺姑刚刚与袍哥情人生死别离,又选择了改嫁教民,她以通吃的姿态表明自己才是真正的人物。在邓幺姑身上激情的浪漫与冷静的务实同时并存,她最后的选择令人想到后来莫言《红高粱》中的"我奶奶"与《丰乳肥臀》中的母亲。这种顽强地执着于生存的生命活力也是中华民族虽历经苦难却仍然生生不息的根基所在。  相似文献   

10.
茅盾的《牯岭之秋》是未署明写作日期的一篇短篇小说,最初连载于1933年的《文学》杂志.在小说的一个脚注当中,茅盾透露这篇小说原来共有9节,但是5至8节“写成之后,过了一夜,不知怎地,忽然不见了”。茅盾说,“要是我肯,或许找得到的,然而我不曾找.重写吧?不高兴了”。最后,他所做的事情,只是把原来的第9节简单地移为现存结尾的第5节。 阅览现存的《牯岭之秋》时,人们会产生不连贯感,这是可以预料的.由于小说短缺了几部分内容,人物形象自然也显得关系模糊,以至在作品中主次难分。因此,作为小说,它的故事也  相似文献   

11.
刘晓丽 《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6,8(3):144-144,F0003
沈从文在小说《灯》里改变了叙事策略,他采用故事套故事的模式,一方面运用反讽手法对老乡村儿女的不合时宜予以讽刺,另一方面,他又在故事结尾抹杀了故事的真实性,特殊的叙事策略造成了虚幻的氛围,这正是他游走于都市与乡村之间的矛盾的价值观的体现。  相似文献   

12.
鲁迅是一位独特的作家,是新文学的代表人物,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他以笔为武器,战斗了一生,被誉为“民族魂”。辛亥革命后,鲁迅第一篇白话体小说《狂人日记》,开启了我国现代文学史上崭新的一页。其后,他又陆续出版了小说集《呐喊》、《彷徨》以及晚年创作的历史小说集《故事新编》等。本人就鲁迅创作小说的艺术谈一些见解,以便大家更好地了解鲁迅的小说。  相似文献   

13.
教育小说《歧路灯》在中国小说史上的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歧路灯》的题材定位历来众说纷纭.它是属于世情的小说还是教育小说,究竟该给《歧路灯》的题材以怎样准确的定位。从教育小说释名和教育小说题材的流变等方面研究来看,应当确认清代的《歧路灯》为中国教育小说题材,它以散文的写法,通过一定的虚构,描述浪子回头的故事,具有教育意义和某种教寓和惩戒性质。  相似文献   

14.
在小说《戴西·米勒》中 ,詹姆斯打破常规 ,运用了限知视角的叙述方法。叙述者为故事中的一个角色 ,他始终以浓厚的兴趣关注事态的发展变化 ,但又不积极卷入事态 ,使故事更为客观真实 ,体现了詹姆斯对小说叙事理论深刻的研究  相似文献   

15.
《拳击家》是海明威尼克系列短篇小说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尼克开始走出家庭、步入社会的标志性小说。身心创伤使尼克深深领教了外面世界的残暴,而黑人的保护则让他感受到了难得的温暖。《拳击家》并非一般的流浪故事,而是一篇关于纯真少年的成长小说。  相似文献   

16.
池莉的小说创作所追求的新的美学精神是对传统小说美学的一种撕裂.池莉小说的最基本的美学风格是"荒诞",这种"荒诞"不是凭空产生的,它建立在池莉"生活真实"的创作原则之上.她从三个方面表现了这种真实背后的荒诞人的主观愿望和客观的生活现实的脱节是其表现人生荒诞的第一个方面;荒诞的第二个表现是人自身的人格统一性为多重社会角色和无数的生活碎片所分裂;生活中的偶然性是池莉小说中的荒诞感的第三个制造者.  相似文献   

17.
《汉武故事》是我国较早的一篇以西汉武帝为主角的小说,主要记叙了汉武帝一生由求仙到悔悟的经历,旁及当时一些历史人物的逸闻趣事,能为人们研究西汉武帝时期的历史提供一些旁证资料。长期以来,《汉武故事》成为许多学者研究的对象,围绕《汉武故事》的作者、成书年代、流传情况、人物故事及传说诸方面,人们积极探讨,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断提出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18.
《红楼梦》中林黛玉将李商隐诗句"留得枯荷听雨声"引作"留得残荷听雨声"。各版本《红楼梦》均将黛玉引句写为"残荷",李商隐原诗在各版本中均作"枯荷","枯"、"残"之异并非版本异文所致。《红楼梦》对李商隐诗句的多处引用说明曹雪芹本人对李商隐诗歌十分熟悉,不会出现记忆误差,"残"当为曹雪芹有意改之。"残荷"在荷花生长阶段上更符合故事发生于秋天的时间背景,并与林黛玉的感伤性情相契合。一字之异体现出曹雪芹创作《红楼梦》时"炼字锻句"的手法,以及清代小说创作的文人化倾向。  相似文献   

19.
人类中心主义认为人类"超越"自然,凌驾于自然之上,万物皆为人类服务;而生态整体主义认为人类"遍在"于自然,为自然一成员,与其它万物处于平等地位。从生态批评的角度解读海明威的短篇小说《一个非洲故事》,发现小说主人公戴维从一位企图"超越"自然的人类中心主义者,逐渐成长为一位"遍在"于自然的生态整体主义者。  相似文献   

20.
从《月牙儿》的修改看老舍的语言艺术熊海龙小说《月牙儿》是老舍先生早期创作的中篇小说,描写了一对母女为生活所迫,先后沦为妓女的悲惨故事。小说的情感是凄婉深沉、吞吐幽迫的,真切地流露出作者对下层不幸人民的大慈悲、大同情。《月牙儿》写于30年代,解放后再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